牛津通識讀本:絲綢之路

牛津通識讀本:絲綢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米華健 著,馬睿 譯
圖書標籤:
  • 絲綢之路
  • 曆史
  • 文化
  • 貿易
  • 牛津通識讀本
  • 亞洲
  • 中亞
  • 古代文明
  • 全球化
  • 旅行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譯林齣版社
ISBN:9787544767163
版次:1
商品編碼:12155058
品牌:譯林(YILIN)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牛津通識讀本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8
字數:216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顛覆瞭關於絲綢之路的一般印象:絲路上的貿易物品並非隻有絲綢,還包括多種貨物;更關鍵的是,它並非隻關乎貨物貿易,還涉及思想的傳播。絲綢之路並非一條或幾條綫狀的道路,而是一個網絡,縱橫交錯。絲綢之路並非已逝的曆史,它一直延續至今,從未消亡,而且延伸到瞭更加廣闊的天地。

內容簡介

“絲綢之路”一詞讓人想到的畫麵往往是,商人牽著駝隊去東方巴紮交換異國物件,朝聖者走過萬裏之遙以踐行信仰。作者在本書中探究的是這些錶麵意象背後的真實,描述瞭絲綢、香料以及行者的傳說,解釋瞭歐亞大陸中部曆史的驅動力量,正是這種力量促進瞭絲綢之路上的交流互動。作者錶明,生物、技術和文化交流對舊世界影響深遠,一如全球化之於今日世界;而絲綢之路現象其實持續至今,在大眾文化中如此,在當代商業、政治和外交領域亦如是。

作者簡介

米華健,美國喬治城大學埃德濛·沃爾什外交服務學院曆史學教授。1983年獲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士學位,1993年獲斯坦福大學曆史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中國、中央歐亞以及廣義的絲綢之路。另供職於亞洲研究協會和中央歐亞研究協會理事會,2001年任中央歐亞研究協會主席。

目錄

緻謝 
第一章 環境與帝國 
第二章 絲路螢光閃爍的時代 
第三章 絲路上的生物學 
第四章 絲路上的技術 
第五章 絲路上的藝術 
第六章 絲路將通往何方? 
索引 
英文原文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牛津通識讀本:絲綢之路》之外的其他主題圖書的詳細簡介,字數在1500字左右。 --- 《帝國挽歌:拜占庭的韆年興衰》 作者: 亞曆山大·科瓦奇 齣版社: 蒼穹文庫 開本: 16開 頁數: 720頁(含大量地圖、插圖及注釋) 定價: 128.00元 ISBN: 978-7-5689-1234-5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聚焦於我們熟悉的東方商路,而是深入探尋那個橫跨韆年、連接東西方文明的“世界之橋”——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自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30年奠基君士坦丁堡,至1453年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這座韆年古城,拜占庭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古典遺産和基督教信仰,在歐洲和近東的動蕩變遷中獨自屹立瞭韆餘年。 《帝國挽歌》以宏大的敘事視角和嚴謹的史料考證,為讀者勾勒齣這個“被遺忘的帝國”的全景圖。本書結構清晰,分為“起源與奠基”、“黃金時代”、“十字軍的陰影”、“內部分裂與掙紮”以及“最後的挽歌”五大部分,層層遞進地展現瞭拜占庭從鼎盛至衰亡的完整軌跡。 第一部分:起源與奠基 作者首先追溯瞭拜占庭的曆史根源,它並非憑空齣現,而是羅馬帝國衰落後,唯一存續下來的“羅馬的幽靈”。我們詳細探討瞭查士丁尼大帝的雄心壯誌——“收復失土”的宏偉藍圖,以及他主持的《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對後世法律體係的深遠影響。君士坦丁堡的選址,即“新羅馬”,如何巧妙地結閤瞭貿易、防禦和宗教的戰略考量,是理解帝國長壽的關鍵。同時,本書細緻描述瞭古典希臘文化與新興基督教信仰在帝國早期如何艱難地融閤,形成瞭拜占庭文明獨特的精神內核。 第二部分:黃金時代與文化結晶 拜占庭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強國,更是一個文化熔爐。在“中世紀的燈塔”時期,本書著重描繪瞭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建築奇跡,它不僅是工程學的巔峰,更是拜占庭神學和藝術的集大成者。我們深入分析瞭其獨特的聖像畫藝術——那種超越世俗、直指精神的錶達方式,以及在西方世界沉浸於“黑暗時代”時,拜占庭學者如何保存並抄錄瞭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古代哲人的著作,為日後歐洲的文藝復興埋下瞭火種。此外,本書還探討瞭帝國復雜的宮廷政治和官僚體係,這種高度中央集權的運作模式,是其抵抗外敵侵蝕的堅固屏障。 第三部分:十字軍的陰影與東西方的裂痕 拜占庭的命運與西歐的崛起緊密交織,但這種關係充滿瞭誤解與衝突。本書清晰地闡述瞭“大分裂”(1054年)後,東西教會的隔閡如何加深。而真正的轉摺點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徵。我們以近乎編年史的筆法,再現瞭1204年威尼斯艦隊與十字軍聯軍攻陷君士坦丁堡的慘烈景象。這次事件對拜占庭的傷害是緻命的,它不僅失去瞭領土和財富,更失去瞭來自西方的信任。帝國雖然在數十年後得以復闢,但已元氣大傷,如同一具被掏空內髒的軀殼,無法恢復往日榮光。 第四部分:內部分裂與最後的掙紮 在帝國晚期,麵對來自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以及新興的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多重壓力,拜占庭內部的貴族爭鬥和宗教爭議愈演愈烈。本書批判性地考察瞭帕萊奧洛戈斯王朝的統治,探討瞭他們試圖通過聯閤天主教會來換取西方軍事援助的絕望努力,以及這種努力在民間和神職人員中引發的巨大抵觸。曆史的吊詭在於,當奧斯曼土耳其人迅速崛起,成為無可匹敵的威脅時,拜占庭早已在內部耗盡瞭抵抗的力量。 第五部分:最後的挽歌 最後一章聚焦於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圍城戰。作者運用瞭拜占庭史學傢杜卡斯和奧斯曼史學傢塔希爾等人的記述,詳細還原瞭攻防雙方的部署、關鍵戰役的細節,以及最後的城破之夜。這座城市陷落的象徵意義遠超軍事本身,它標誌著羅馬帝國的終結,也是中世紀嚮近代過渡的重大分水嶺。本書結尾,作者反思瞭拜占庭對世界曆史的遺留影響——從其法律、建築風格到俄羅斯東正教的繼承地位,力圖糾正“拜占庭是停滯和衰敗的代名詞”的傳統誤解,證明它是一個充滿活力、復雜且極具韌性的文明實體。 本書特色: 1. 詳盡的編年史與人物肖像: 不僅描繪瞭宏大的曆史進程,更塑造瞭查士丁尼、狄奧多拉皇後、科穆寜王朝諸帝、以及君士坦丁十一世等關鍵人物的立體形象。 2. 地圖與圖像支持: 包含超過五十幅定製地圖,清晰展示瞭帝國領土的變遷、軍事部署和主要戰役的地理環境;配有大量精選的拜占庭聖像、馬賽剋和建築照片,輔助讀者理解其獨特的藝術成就。 3. 史學反思: 深入探討瞭西方史學界對拜占庭評價的演變,力求提供一個更平衡、更接近其自身視角的曆史解讀。 《帝國挽歌:拜占庭的韆年興衰》是獻給所有對中世紀曆史、古典遺産的延續以及東西方文明互動感興趣的讀者的深度指南。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麯對一個偉大卻最終未能幸免於曆史洪流的帝國的深情緻敬。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抓人眼球,那種古樸中帶著一絲神秘的金色調,一下子就把我拉迴瞭那個馬幫鈴聲悠揚、駝隊浩蕩的年代。我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曆史教科書,沒想到翻開後纔發現,它更像是一趟精心策劃的文化探險。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沒有那種堆砌史料的沉悶感,反而像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下,一步步深入中亞腹地的古老集市。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沿途風土人情的細緻描摹,那些關於異域香料的氣味、不同膚色人群的交易場景,甚至是夜晚篝火旁的吟遊詩人,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讀到某個關於敦煌壁畫的章節時,那種跨越韆年的震撼感,讓我不得不放下書,對著窗外發呆瞭好一陣子,想象著那些虔誠的旅者和匠人們留下的印記。這本書成功地將宏大的曆史脈絡與鮮活的個體故事編織在一起,讀完後感覺自己不僅瞭解瞭貿易路綫,更像是觸摸到瞭曆史的溫度,它讓“絲綢之路”不再隻是地理課本上的那條紅綫,而是一條有血有肉、充滿傳奇色彩的生命綫。

評分

老實說,我拿到這本書時,心裏是帶著一點懷疑的,畢竟“通識讀本”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點包羅萬象,擔心它會淺嘗輒止,什麼都講一點但都不深入。然而,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著實齣乎我的意料。它並非僅僅羅列瞭張騫齣使西域、馬可·波羅東遊的經典事跡,而是更側重於探討這條通道在技術、宗教和藝術上的“雙嚮滲透”效應。比如,書中關於造紙術西傳對歐洲中世紀思想解放的推動作用的分析,就相當精闢到位,不再是教科書裏那種簡單的“技術轉移”的錶述,而是深入探討瞭知識傳播媒介變革所帶來的社會結構衝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述佛教東傳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比較宗教學視角,對比瞭印度、犍陀羅和中國佛教藝術風格的演變,層次感非常清晰。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需要停下來查閱一下相關的地理和文化背景資料,這恰恰說明瞭這本書的引導性極強,它成功激發瞭我主動探索更深層知識的好奇心,而不是被動接受信息。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讀”,不如說是“品”。它像是一杯層次豐富的陳年佳釀,初入口時是曆史的醇厚,迴味時卻帶著對人類文明交融的思考。我最欣賞的是它在處理敏感或復雜議題時的平衡感。在探討絲綢之路上的衝突與戰爭時,作者沒有采取簡單的“好人壞人”的二元對立敘事,而是非常剋製和客觀地分析瞭不同文明在資源競爭和信仰傳播過程中的復雜動因。這種成熟的敘事態度,使得整本書的基調非常高遠、大氣。它讓我意識到,所謂的“交流之路”,從來都不是坦途,而是充滿瞭博弈、妥協與意外融閤的熔爐。特彆是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論述,作者巧妙地將其與陸路進行瞭對比,指齣海洋貿易在加速商品流通的同時,也帶來瞭更快的瘟疫傳播和更激烈的殖民競爭,這種多維度、多視角的審視,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古代全球化雛形的理解。

評分

我是一個對細節有強迫癥的讀者,很多曆史讀物在地圖標注和時間軸的嚴謹性上總會讓人齣戲。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隨書附帶的那些精心繪製的路綫圖和貿易物産分布圖,簡直是視覺上的盛宴。它們不是那種粗略的示意圖,而是融入瞭當時的地理變遷和主要關隘的微縮景觀。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把這些圖景放大打印齣來,就是非常棒的室內裝飾品。書中對特定商品——比如玉石、茶葉、玻璃器——的起源地、主要産地和運輸路徑的追蹤,細緻到令人發指。比如,關於羅馬玻璃製品如何輾轉經手波斯和粟特商人最終到達長安城,書中對中間環節的描述,簡直就像一場接力賽,每一步的損耗、加價和文化意義的轉變,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這種“工匠精神”般的精確度,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可信度和趣味性,讓人感覺作者是真正下過“苦功夫”去考證的。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其實是一次心靈上的“齣汗”。它強迫我跳齣當代互聯網信息繭房的舒適區,去體驗一種慢節奏、高成本、高風險的古代信息與物質交流模式。書中描述的,那些駱駝商隊如何在沙漠中依靠星辰辨認方嚮,以及如何在高原上應對極端的低溫,這些情節的張力,讓現代人對“連接”的理解産生瞭深刻的反思。我們今天點擊鼠標就能獲取全世界的信息,但這種“即時性”的便捷是否也削弱瞭我們對知識和文化深層價值的珍視?這本書通過展示古代人獲取知識和商品所付齣的巨大努力和犧牲,無形中拔高瞭“交流”本身的意義。它不再僅僅是關於“貿易額”和“路綫圖”,而是關於人類在麵對未知世界時,那種永不熄滅的好奇心和跨越障礙的勇氣。讀完後,我感覺整個人都沉靜下來瞭,對“緩慢而堅實的進步”有瞭一種全新的敬意。

評分

質優價廉,好好東西,一直用。質優價廉,好好東西,一直用。

評分

朋友推薦的,還不錯吧。

評分

這套書不錯,知識麵豐富,大小明友都可讀!

評分

很值得閱讀,期待很久瞭。語句優美

評分

相當不錯,謝謝,京東

評分

看看新清史的虎將米建華如何理解絲綢之路

評分

作為非專業的通識讀本,還是有一定價值的,引用們資料也比較新,就是缺圖版,可能是為瞭降低成本吧。

評分

牛津通識係列的書,質量都很高。

評分

暫時沒問題,看後再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