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改革研究——基於利益相關者博弈分析視角》運用新製度經濟學的産權理論、公共選擇理論、製度變遷理論對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的現狀及變革背景進行係統分析。運用産權理論來分析我國遺産旅遊地“反公地悲劇”現象及其治理方式;運用公共選擇理論,對我國遺産資源的治理模式進行劃分,同時引入新製度經濟學的博弈分析工具,對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行為進行博弈分析,並建立博弈分析模型;運用製度變遷理論來分析遺産旅遊地的製度變遷模式以及其在治理“公地悲劇”中發揮的作用。《中國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改革研究——基於利益相關者博弈分析視角》運用管理學的利益相關者理論,從立法體係、監督體係、管理體係以及經營模式等方麵構建瞭我國遺産旅遊地的管理體係及改革方嚮。
作者簡介
鬍北明,男,重慶豐都人,1973年3月生,文化遺産與旅遊開發專業博士,貴州財經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旅遊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副院長,旅遊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
近年來,在國傢和省級期刊上公開發錶各類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0餘篇,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7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源《旅遊管理》全文轉載2篇;主持和參與各類縱嚮課題共10餘項,其中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1項(民族地區遺産旅遊地利益機製的構建研究)、主持省部級課題1項、主持省廳級課題2項、主持校級課題3項;主持或主研橫嚮課題10餘項。
2003年至今任北京來也旅遊策劃規劃公司、成都來也城市策劃規劃有限公司兼職項目經理。曾主持或參與省、市、縣多個區域旅遊産業規劃,主持國傢、省級風景區、世界遺産旅遊地、國傢曆史文化名城、名鎮的總體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等各項規劃50餘項。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及問題提齣 1
1.2 研究基礎 4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8
1.4 研究價值與創新之處 15
參考文獻 17
第2章 我國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的現狀及改革實踐 19
2.1 我國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的現狀及主要問題分析 19
2.2 我國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改革的實踐 29
2.3 本章小結 36
參考文獻 37
第3章 利益相關者理論及我國遺産旅遊地的利益相關者分析 38
3.1 利益相關者理論及其研究綜述 38
3.2 我國遺産旅遊地利益相關者分析 49
3.3 本章小結 54
參考文獻 54
第4章 我國遺産旅遊地主要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分析——兩個具體的案例 59
4.1 九寨溝風景區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的實證分析 59
4.2 滎經縣新添古鎮旅遊開發中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分析 71
4.3 兩個案例的對比分析及其結論 75
4.4 本章小結 76
參考文獻 77
第5章 我國遺産旅遊地主要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行為博弈分析 78
5.1 博弈論的基本概念 78
5.2 我國遺産旅遊地主要利益相關者的行為博弈分析:基於“公地悲劇”的分析視角 79
5.3 從“公地悲劇”到“反公地悲劇”——遺産旅遊地的共生現象分析 128
5.4 由博弈論引齣的關於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改革思考 139
參考文獻 142
第6章 我國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的改革:基於利益主體博弈的視角 145
6.1 基於利益主體博弈的視角看我國遺産旅遊地專項立法的構建 146
6.2 我國遺産旅遊地管理體係的改革與完善 153
6.3 製度性監督體係的建立 158
6.4 經營模式的選擇 167
6.5 本章小結 179
參考文獻 180
附錄 181
附錄1 九寨溝旅遊利益相關者專傢調查錶 181
附錄2 九寨溝當地政府的利益訴求及實現方式調查錶 182
附錄3 九寨溝社區居民利益訴求及實現方式調查錶 183
附錄4 九寨溝旅遊公司和企業利益訴求及實現方式調查錶 184
附錄5 九寨溝旅遊者利益訴求及實現方式調查錶 185
後記 186
前言/序言
新時期,為應對全球經濟邁嚮低碳經濟時代,國務院提齣瞭對我國産業結構進行大調整的戰略,其調整目標是實現由高能耗的産業結構嚮低碳産業結構轉型。旅遊業作為低碳産業,成為我國産業結構調整戰略中一項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産業。遺産旅遊是我國旅遊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遺産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將會給我國産業結構的大調整戰略帶來深刻的影響。
我國的遺産旅遊伴隨著旅遊業的飛速發展而不斷升溫,遺産資源在旅遊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遺産旅遊地也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類型之一。然而,在遺産旅遊帶來更多遊客,創造更大利潤的同時,遺産旅遊地同樣也麵臨巨大的資源環境壓力,不少世界遺産都齣現瞭旅遊開發不力、管理不善、遊客數量過多,以及人工化、城市化、商業化的傾嚮。如何對遺産旅遊地進行旅遊開發纔能實現遺産資源的保護和遺産旅遊業發展的雙贏,使二者齣現良性互動,成為當前我國遺産旅遊業中最緊迫的課題,這也是本書所關注的焦點。本書希望能通過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的構建,為我國遺産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保護,以及遺産資源管理相關政策的製定提供參考和建議。
由於曆史原因,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大多數自然文化遺産資源處在西部少數民族聚居較多的地區,這對民族地區遺産旅遊地利益機製的研究,對我國旅遊業,特彆是遺産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積極推動民族地區遺産資源的旅遊開發,對縮小東西部經濟發展差距、構建和諧社會、培育民族精神、全麵推動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采用新製度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沿用新製度經濟學的産權理論、製度變遷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作為本書的理論支撐,將新製度經濟學的博弈分析工具及利益相關者理論作為基本分析手段,選取世界級遺産旅遊地九寨溝和滎經縣新添古鎮兩個點作為實證研究的對象,來構建研究體係。
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的改革,首先要解決的是為什麼要進行改革,這就必須搞清楚我國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的現狀;其次是改革從何著手,這就需要分析我國遺産旅遊地的利益相關者在沿用現有的製度進行博弈時,存在何種製度缺陷;最後是怎樣改革,遺産資源管理體製的改革涉及的不僅是管理體係,還有法律體係、製度監督體係,以及如何選擇經營模式的問題。
本書圍繞上述問題分為六章來討論。
第1章,闡述研究背景、研究對象、研究意義、本書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對目前學界遺産資源管理製度問題的研究進行迴顧和評論,並且對書中反復齣現的重要術語進行瞭界定。
第2章,分析我國遺産旅遊地現有管理製度的現狀、特徵及存在的問題,並具體分析我國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改革的實踐。
第3章,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對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已有研究進行迴顧和評述;提齣劃分利益相關者的方法一管理目標二維劃分法,以及主要利益相關者的確定方法一專傢評分法,並對我國遺産旅遊地的利益相關者進行界定和分類;對我國遺産旅遊地的各個利益相關者進行一般性的利益訴求分析。
第4章,以世界級遺産旅遊地九寨溝為對象,采取實證調查分析手段,分析其主要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及利益訴求的實現方式;同時列舉與九寨溝對應的實證案例——滎經縣新添古鎮,並分析瞭新添古鎮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還對兩個不同實證點的分析內容進行瞭對比。
第5章,引入博弈論的分析方法,從“公地悲劇”的視角分彆分析政府強權乾預型、社區居民自治型、轉讓經營權型三種遺産資源治理模式下的利益相關者行為的博弈;從“反公地悲劇”的視角分析我國遺産旅遊地多個産權主體下,産權擁有者的利益行為博弈;構建14個博弈分析模型,分析各個政府職能部門、政府與企業、政府與當地社區居民、企業與當地社區居民、當地社區居民之間等利益相關者的博弈行為關係。
第6章,本書的核心部分,從我國遺産旅遊地的立法體係改革與完善、管理體係改革與完善、監督體係改革與完善三個方麵進行分析。在立法體係上提齣製定遺産資源管理法的建議,並具體構建瞭其體係;在管理體係上建議成立國傢遺産資源管理局對我國世界遺産資源和國傢重點遺産資源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在監督體係上,指齣建立製度性監督機製的重要性,並構建瞭遺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基本體係。最後,本書從遺産資源經營的角度,對我國現有各個遺産資源經營模式進行瞭評價。
本書的齣版得到瞭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委員會及科學齣版社相關同仁的大力支持,以及各位老師、同事的熱情幫助,在此錶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的主體是筆者近年來研究成果的集結,也是筆者對我國遺産資源管理體製改革所做的初步探索,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和同仁批評指正,並與筆者本人聯係。
《中國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改革研究——基於利益相關者博弈分析視角》 圖書簡介 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全球化浪潮的雙重驅動下,遺産旅遊作為一種兼具文化傳承與經濟增長雙重價值的獨特旅遊形式,正日益成為國傢軟實力展示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然而,伴隨遺産旅遊的蓬勃發展,其管理體製的有效性、可持續性以及社會公平性也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在中國這樣幅員遼闊、文化多元、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國傢,如何構建一套能夠適應時代發展、有效協調各方利益、促進遺産地可持續發展的管理體製,成為一項亟待深入研究的課題。 本書《中國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改革研究——基於利益相關者博弈分析視角》便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並非對具體某個遺産旅遊地的案例羅列與描繪,也不是對某一具體管理模式的簡單介紹。相反,它將目光投嚮瞭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的宏觀層麵,深入剖析當前體製運行中的深層矛盾與潛在問題,並著力於構建一個能夠指導實踐的、具有前瞻性的改革框架。 全書的核心論點在於,遺産旅遊地的管理並非一個孤立的技術性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經濟係統工程。在這個係統中,眾多的利益相關者——包括但不限於政府的不同層級部門、遺産地的原住民、旅遊企業、科研機構、文化遺産保護專傢、以及各類遊客等等——各自懷揣不同的目標與訴求,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形成瞭一係列錯綜復雜的博弈關係。任何一項管理體製的改革,若不能充分認識並有效地引導這些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互動,就極有可能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睏境,難以實現長遠的、根本性的改善。 因此,本書開篇便緻力於構建一個嚴謹的理論框架。作者並非直接跳入案例分析,而是首先對“利益相關者”這一核心概念進行界定與梳理,識彆齣在中國遺産旅遊地管理實踐中具有代錶性的各類利益相關者群體。接著,本書將引入博弈論的相關理論工具,如納什均衡、囚徒睏境、以及閤作博弈等,為理解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互動模式提供理論支撐。這部分理論探討,旨在為後續的實證分析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確保研究的係統性和科學性。 在理論鋪墊之後,本書將重點轉嚮對中國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現狀的批判性審視。作者並非簡單地指齣問題,而是力求從利益相關者博弈的視角,揭示體製運行中存在的深層結構性矛盾。例如,在一些情況下,中央與地方政府在遺産保護與旅遊開發之間可能存在目標分歧,地方政府可能更傾嚮於短期經濟效益,而中央政府則更強調長期的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護。同樣,對於原住民而言,他們既是遺産文化的承載者,也可能是開發過程中的潛在受損者,他們的權益如何在管理體製中得到充分保障,是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維度。此外,旅遊企業的逐利性與遺産地的非營利性保護需求之間,也常常存在張力。本書將細緻地描繪這些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權力不對稱、信息不對稱以及目標衝突,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當前管理體製的局限性。 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對“改革”的深入思考。在充分理解現有體製的癥結後,作者並不止步於現狀的批判,而是積極探索具有可行性的改革路徑。這裏的改革,並非簡單的機構調整或政策微調,而是著眼於重塑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互動規則,構建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續的利益協調機製。書中將可能探討以下幾種改革方嚮: 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 藉鑒國際上成功的遺産地管理經驗,探索建立多主體參與、共同決策的治理模式。這可能意味著需要賦予原住民更大的參與權和決策權,鼓勵社會組織和非營利機構在遺産保護與社區發展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利益共享的機製創新: 如何讓遺産地的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利益相關者,特彆是原住民,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書將可能探討諸如旅遊收益迴饋機製、社區參與式旅遊項目、以及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産相關的文化創意産業等多種可能性,以確保遺産地的發展是包容性的、公平的。 信息公開與透明度提升: 很多博弈的産生源於信息不對稱。因此,提升管理過程的信息公開度,加強與公眾的溝通,構建一個更加透明的決策機製,將有助於減少誤解,增進信任,從而降低博弈成本。 專業化與市場化的協同: 在強調專業保護理念的同時,也需要引入市場化的運作機製,提高遺産地的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如何在這種專業性與市場性之間找到平衡點,是改革過程中需要仔細權衡的。 需要強調的是,本書的價值並不在於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藥”。中國遺産旅遊地的類型多樣,地域差異巨大,單一的改革模式很難適用於所有情況。因此,本書更側重於提供一個分析的框架,一套研究的方法,以及一些改革的原則與方嚮。作者鼓勵讀者根據自己所處的具體情境,靈活運用書中的理論與方法,結閤實際情況,探索最適閤的改革路徑。 本書的寫作風格力求嚴謹而不失可讀性,既有紮實的理論分析,又不乏對現實問題的深刻洞察。作者在梳理和分析大量理論文獻的基礎上,將緊密結閤中國遺産旅遊地的實際管理睏境,通過邏輯嚴密的論證,層層深入地揭示問題本質,並提齣具有建設性的改革建議。本書並非麵嚮大眾讀者的普及讀物,而是更傾嚮於為遺産地管理者、政策製定者、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者、以及對遺産地發展有深度關切的社會公眾提供一本具有參考價值的專業著作。 總而言之,《中國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改革研究——基於利益相關者博弈分析視角》是一部從宏觀視角齣發,以利益相關者博弈理論為核心,深入剖析中國遺産旅遊地管理體製現狀,並積極探索改革路徑的學術專著。它旨在為解決當前遺産旅遊地管理麵臨的挑戰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指導,期盼為中國遺産旅遊地實現更加可持續、更加公平、更加繁榮的未來貢獻微薄之力。本書的研究成果,將有助於推動相關政策的優化,提升遺産地管理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最終實現文化遺産的永續傳承與人民福祉的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