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众神眷顾之地

印度 众神眷顾之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行世界》编辑部 编
图书标签:
  • 印度神话
  • 印度文化
  • 史诗
  • 宗教
  • 神祇
  • 众神
  • 奇幻
  • 冒险
  • 文化之旅
  • 印度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0325771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166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在印度,你可以前往一滴永恒的眼泪——泰姬陵;
  可以去天堂和地狱之间的瓦拉纳西;
  可以聆听佛祖的声音——鹿野苑……
  当然也不能错过在恒河与朝圣者一起沐浴的机会,
  上电影院看一场宝莱坞的电影,
  当然也可以乘火车旅行,欣赏下沿途的壮丽风景,
  或者品味下纯正的英式下午茶,
  或者体验下印度SPA——阿育吠陀和印度的瑜伽。

内容简介

  印度是一个有着7000年文明的地方,是一个有着12亿人口的国度,也是一个没有秩序却充满智慧的世界。本书罗列了去印度必游之TOP12、到印度不可错过的事情TOP13、读懂印度的13个文化符号等内容,让你深入了解下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国家。
  当然还为那些想深入了解印度的人提供了一些新的旅行建议。你可以在豪华的电影院中看一场宝莱坞的电影,与印度观众一起欢呼、鼓掌、大笑、流泪;鼓足勇气跳入恒河,尝试用恒河水沐浴,领悟印度信仰的真谛;怀着虔诚的心参拜古老的佛教遗迹……

目录

印度,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 001

情报快递
01 | 印度洋上漂浮的次大陆 / 004
02 | 大国的崛起 / 006
03 | 不仅仅是炎热 / 008
04 | 挂在车上的印度 / 010
05 | 不一样的雅利安人 / 012
06 | 节日,为生活添色彩 / 014

印度必游之 TOP12
TOP1 | 一滴永恒的眼泪—泰姬陵 / 018
TOP2 | 天堂和地狱之间—瓦拉纳西 / 019
TOP3 | 锡克教的世界中心—阿姆利则金庙 / 020
TOP4 | 石柱雕刻的华美殿堂—热那克普千柱庙 / 021
TOP5 | 聆听佛祖的声音—鹿野苑 / 022
TOP6 | 寂寞的宗教艺术圣殿—埃洛拉石窟群和阿旃陀石窟群 / 023
TOP7 | 粉红之城—斋浦尔 / 024
TOP8 |《爱经》筑就的性爱之城—克久拉霍 / 025
TOP9 | 印度的热带风情—果阿海滩 / 026
TOP10 | 巨崖之巅的硝烟与文明—梅兰加尔堡 / 027
TOP11 | 大吉岭 / 028
TOP12 | 喜马拉雅山下的英伦小镇—西姆拉 / 029

到印度不可错过的事情
TOP1 | 看一场宝莱坞电影 / 032
TOP2 | 在恒河与朝圣者一起沐浴 / 033
TOP3 | 欣赏印巴边境的降旗仪式 / 034
TOP4 | 参拜古老的佛教遗迹 / 035
TOP5 | 乘坐火车旅行 / 036
TOP6 | 感受辛辣芬芳的咖喱料理 / 037
TOP7 | 品味纯正的英式下午茶 / 038
TOP8 | 体验印度 SPA—阿育吠陀 / 039
TOP9 | 学习一次瑜伽 / 040
TOP10 | 与细密画大师一起绘画 / 041
TOP11 | 骑骆驼穿越沙漠 / 042
TOP12 | 泛舟喀拉拉邦水乡 / 043
TOP13 | 探索野生动物保护区 / 044

读懂印度的 13 个文化符号
01 | 雅利安人 / 048
02 | 众神栖息之地 / 050
03 | 摩诃婆罗多 / 052
04 | 种姓制度 / 054
05 | 释迦牟尼 / 056
06 | 阿育王 / 058
07 | 莫卧儿王朝 / 060
08 | 英属东印度公司 / 062
09 | 甘地 / 064
10 | 特蕾莎修女 / 066
11 | 泰戈尔 / 068
12 | 宝莱坞 / 070
13 | 恒河 / 072
01 | 在印度,请忘记时间 / 076
02 | 素食主义者的天堂 / 077
03 | 圣洁的右手 / 078
04 | 奇葩的印度厕所 / 079
05 | 被锁住的行李 / 080
06 | 没有后视镜的机动车 / 081
07 | 热情的印度指路人 / 082
08 | 执着的印度商贩 / 083
09 | 新旧之分的城市 / 084
10 |“香料当家”的印度料理 / 085

北印度
01 | 新德里 / 088
02 | 阿格拉 / 092
03 | 瓦拉纳西 / 096
04 | 克久拉霍 / 099
05 | 桑吉 / 102
06 | 斋浦尔 / 105
07 | 阿杰梅尔 / 108
08 | 布什格尔 / 111
09 | 焦特布尔 / 114
10 | 乌代布尔 / 117
11 | 杰伊瑟尔梅尔 / 120
12 | 西姆拉 / 123
13 | 阿姆利则 / 126
14 | 瑞诗凯诗 / 129

西印度
01 | 孟买 / 134
02 | 浦那 / 137
03 | 奥兰加巴德 / 140
04 | 埃洛拉 / 143
05 | 阿旃陀 / 145
06 | 艾哈迈达巴德 / 148
07 | 朱纳格特 / 151

东印度
01 | 加尔各答 / 156
02 | 菩提伽耶 / 159
03 | 巴特那及周边的佛教遗迹 / 161
04 | 布巴内什瓦尔 / 164
05 | 布里 / 167
06 | 大吉岭 / 169
07 | 甘托克 / 172
08 | 佩林 / 175

南印度
01 | 金奈 / 180
02 | 甘吉布勒姆 / 183
03 | 默哈伯利布勒姆 / 185
04 | 本地治里 / 188
05 | 贡伯戈讷姆 / 191
06 | 坦贾武尔 / 193
07 | 马杜赖 / 196
08 | 拉梅斯沃勒姆 / 198
09 | 根尼亚古马里(科摩林角)/ 200
10 | 乌蒂 / 202
11 | 海得拉巴 / 204
12 | 迈索尔 / 207
13 | 班加罗尔 / 210
14 | 亨比 / 214
15 | 巴达米 / 216
16 | 比贾布尔 / 219
17 | 果阿 / 221
18 | 特里凡得琅 / 224
19 | 科钦 / 226


《印度:众神眷顾之地》 一、 印度文明的源起与早期发展:文明的曙光与恒河的洗礼 印度,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文明之一。她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那是一段关于河流、关于信仰、关于智慧的漫长叙事。 文明的摇篮:印度河谷文明 在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1300年间,印度河流域繁荣了著名的哈拉帕文明,又称印度河谷文明。这个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以其精巧的城市规划、先进的排水系统、标准化的砖块以及至今仍未完全解读的文字而闻名。在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等遗址中,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社会组织的高度成熟,公共浴场、大型粮仓、整齐的街道规划,无不昭示着一个拥有强大治理能力的早期国家。虽然这个文明的衰落原因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研究的课题,但它无疑为后来的印度文化奠定了基石,留下了关于城市生活、手工艺以及宗教萌芽的宝贵线索。 雅利安人的迁徙与吠陀时代的开启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支印欧语系的部落——雅利安人,从中亚地区迁徙而来,逐渐进入印度次大陆。他们的到来,带来了新的语言(梵语)、新的社会结构(种姓制度的雏形)以及最重要的——新的宗教思想。这一时期被称为吠陀时代,因其主要文献《吠陀经》而得名。《吠陀经》是印度教最古老、最核心的经典,包含了赞美诗、祭祀仪式、哲学思辨等内容,是了解印度早期宗教、社会和宇宙观的重要窗口。这个时代,诸神被崇拜,祭祀被看作是与神沟通的桥梁,宇宙的秩序与人间的伦理通过一套神圣的法则被阐释。 早期王国与思想的勃兴 随着吠陀时代的深入,印度次大陆出现了许多早期王国,如拘楼王国、般阇罗王国等。这些王国的兴起,标志着社会政治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化。与此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在《奥义书》中,印度人开始深入探讨“梵”(宇宙的本源)与“我”(个体的灵魂)的关系,提出“梵我合一”的深刻哲学命题,为后来的印度教哲学奠定了基础。从对外部世界神祇的崇拜,逐渐转向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这是印度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二、 印度教的形成与演变:众神的万象与信仰的传承 印度教,作为印度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其历史悠久,体系庞杂,是理解印度文化与社会肌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并非由某一位教主创立,而是历经数千年,融合了吠陀传统、地方习俗、民间信仰以及哲学思辨而逐渐形成的。 神祇的谱系:三主神与万千化身 印度教的神祇系统极其丰富,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梵天(Brahma),创世之神;毗湿奴(Vishnu),护持之神,以各种化身(如罗摩、克里希那)维护宇宙秩序;湿婆(Shiva),毁灭与再生的神,也是瑜伽与艺术的象征。这“三主神”构成了印度教神祇体系的顶端,但他们的力量与影响远不止于此。无数的女神,如拉克什米 (Lakshmi)(财富与幸运女神,毗湿奴的配偶)、萨拉斯瓦蒂 (Saraswati)(知识与艺术女神,梵天的配偶)、杜尔迦 (Durga)(战神,湿婆的配偶)以及迦梨 (Kali)(死亡与毁灭女神),各自拥有独特的形象和象征意义,被信徒们虔诚供奉。这些神祇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丰富的神话故事,构成了印度教信仰的核心内容,也是无数壁画、雕塑和文学作品的灵感源泉。 核心教义:业、轮回与解脱 印度教最核心的哲学概念包括: 业(Karma):意为“行为”或“业力”,指的是今生今世的行为将决定来世的命运。善行积累善业,恶行积累恶业,业力是塑造个体生命轨迹的关键因素。 轮回(Samsara):生命被视为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从出生到死亡,再到新的生命,周而复始。这个循环受到业力的驱动。 解脱(Moksha):摆脱轮回、达到终极自由的状态。这是印度教徒终极的追求,通过虔诚的信仰、智慧的觉悟或无私的奉献,都可以实现解脱。 三大主要派别与融合 虽然同属印度教,但由于对不同神祇的侧重,形成了三大主要派别: 毗湿奴派(Vaishnavism):尊毗湿奴及其化身为最高神,崇拜克里希那和罗摩。 湿婆派(Shaivism):尊湿婆为最高神,崇拜林迦(象征湿婆的生殖器)。 性力派(Shaktism):尊女神为最高神,崇拜杜尔迦、迦梨等女神。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教的包容性极强,这些派别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印度教信仰景观。 三、 佛教的诞生与传播:觉悟的种子与东方智慧的输出 在印度教日益深入人心的同时,也孕育了另一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宗教——佛教。佛教的兴起,是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宗教哲学以及某些社会弊病的有力回应。 释迦牟尼的觉悟与教义 公元前6世纪,生活在今尼泊尔南部的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达摩(Siddhartha Gautama)亲历生老病死,深感人世间的痛苦。经过六年苦修,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为“佛陀”(觉悟者)。佛陀的教义,核心在于“四圣谛”: 苦谛(Dukkha):人生皆苦,包括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 集谛(Samudaya):苦的根源在于“贪、嗔、痴”等烦恼(欲望)。 灭谛(Nirodha):熄灭烦恼,即可达到苦的止息,即涅槃。 道谛(Magga):通往涅槃的道路,即“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佛教的根本在于“缘起说”和“无我论”,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实体。 佛教的传播与辉煌 佛陀圆寂后,他的弟子们继承其教诲,佛教开始在印度传播。阿育王(Ashoka)在公元前3世纪皈依佛教,大力推广佛法,派遣僧侣远赴斯里兰卡、中亚等地传播佛教,使得佛教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也与印度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各种不同流派,如早期的上座部佛教和后来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菩萨道”思想,强调发大慈悲心,普度众生,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 印度教与佛教的共存与相互影响:智慧的交融与精神的共振 在印度这片土地上,印度教和佛教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长期共存,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共振。 思想的辩证与融合 尽管在教义上有差异,但佛教的“缘起”思想与印度教的“梵我合一”以及“业力”观有着某种哲学上的辩证关系。佛教强调“无我”,而印度教则在“梵我合一”中寻找超越个体局限的途径。这种思想上的碰撞与融合,促进了双方哲学体系的深化。同时,佛教的一些实践,如冥想、瑜伽等,也被印度教所吸收和发展。 艺术与文化上的印记 佛教的传播,为印度艺术留下了辉煌的印记。从阿旃陀石窟的壁画,到笈多王朝时期的佛像雕塑,无不展现出佛教艺术的庄严与精致。而印度教的神话故事、诸神形象,也同样渗透到文学、戏剧、舞蹈和绘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印度艺术传统。两者在相互吸收中,共同塑造了印度文化独特的艺术风格。 历史的变迁与信仰的传承 虽然佛教在印度本土的声势逐渐减弱,尤其是在公元12世纪以后,但它留下的精神遗产却深刻影响了印度乃至整个亚洲。而印度教,则凭借其强大的包容性和本土根基,继续在印度次大陆发展壮大。这两种伟大的宗教,共同构成了印度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的故事,是关于智慧、关于信仰、关于永恒追寻的宏大叙事。 《印度:众神眷顾之地》以印度这片土地为背景,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其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从印度河谷的早期城市,到吠陀时代的宗教萌芽,再到印度教与佛教的诞生与演变,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精神画卷。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人类思想、信仰与文化发展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这片土地上众神所赐予的,那永恒不息的智慧之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古老而神秘的印度神祇形象,色彩斑斓,带着一种庄严而慈悲的气息,仿佛穿越了时空。我一直对印度的宗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关于神祇的传说和故事,它们是印度文明最核心的脉络之一。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深入了解这些神祇的起源、他们的性格特点、各自掌管的领域,以及在印度人民心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猜想,书中应该会包含对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的详尽解读,以及众多女神、象头神、猴神等形象的介绍。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这些古老的神话故事娓娓道来,让我感受到印度神话的魅力,也从中窥见印度社会、历史和哲学的独特之处。同时,我也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神祇崇拜的演变,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人们对同一神祇的理解和信仰是否有所差异。这是一次精神上的探索之旅,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理解印度文化的一扇窗口,让我沉浸在那个充满想象力的神话世界里,感受信仰的力量。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以为它可能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梵文词汇和复杂的宗教仪式。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的文笔所吸引。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仿佛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轻松而亲切,却又不失深度。我惊叹于作者对印度神话的驾驭能力,他能将那些庞杂的神祇体系梳理得条理清晰,将那些看似遥远的神话故事讲得鲜活生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神祇之间关系的描写,那些爱恨情仇、恩怨纠葛,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挣扎,让我不禁思考,即便是神祇,也逃不过情感的羁绊。我反复阅读了关于毗湿奴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世界的故事,那些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为之震撼。我也对湿婆的毁灭与再生之道感到着迷,那是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神祇的介绍,更是一部关于信仰、关于人生、关于宇宙的哲学思考。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评分

每次捧起这本书,我都会被一种宁静而古老的力量所包裹。书中的语言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仿佛带着印度恒河水般的柔情,又蕴含着喜马拉雅山脉般的厚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神祇形象时所使用的意象,那些复杂的符号、手势,都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仿佛能看到毗湿奴手中的莲花,散发着纯净的光芒;能感受到湿婆额头第三只眼的智慧;能听到拉克什米女神慷慨的祝福。书中关于神祇起源的神话,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力和深刻的象征意义,让我惊叹于古人对宇宙万物的理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摩耶”(幻象)的阐释很感兴趣,它让我思考,我们所见所感的世界,又有多少是真实,又有多少是虚幻?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密码本,每一次阅读,都能解锁新的理解,每一次领悟,都让我对印度文明的敬畏之情更深一层。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得以暂离尘嚣,在古老的神话世界里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体验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旅行。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不仅仅是在讲述神祇的故事,更是在解读这些故事背后蕴含的文化基因。我被书中关于“业力”和“轮回”的解释深深吸引,这是一种与西方哲学截然不同的生命观,它让我重新思考因果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神祇的“坐骑”和“武器”的解读,这些细节充满了象征意义,揭示了神祇的职能和性格。例如,大象头神甘尼许的断牙,以及他作为智慧和知识的象征,都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书打破了我对印度教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它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另一面。我发现,这些神祇的故事,不仅仅是宗教教义,更是古印度人民对生活、对自然、对宇宙的深刻观察和哲学思考的结晶。它让我看到了人类共同的追问和对超越性的渴望,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作者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来解读神祇,让我感觉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存在,而是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有着喜怒哀乐,有着爱恨情仇。我被书中关于毗湿奴对恶魔的仁慈,以及湿婆对众生的怜悯所打动。这些神祇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力量与慈悲的结合,看到了智慧与牺牲的交织。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湿婆之舞”的描绘,那是一种毁灭与创造的循环,一种宇宙生生不息的象征。它让我反思生命的无常,也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这本书让我对印度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看到它不仅仅有璀璨的建筑和繁复的仪式,更有深邃的哲学和动人的情感。它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一次智慧的启迪,让我更加热爱生命,更加珍惜当下。

评分

适合对印度的基本了解,配有景点图片,适合与LP一同阅读,帮助记忆

评分

还没有看,外表没有塑封,感觉不好。

评分

还没有看,外表没有塑封,感觉不好。

评分

还没有看,外表没有塑封,感觉不好。

评分

适合对印度的基本了解,配有景点图片,适合与LP一同阅读,帮助记忆

评分

适合对印度的基本了解,配有景点图片,适合与LP一同阅读,帮助记忆

评分

适合对印度的基本了解,配有景点图片,适合与LP一同阅读,帮助记忆

评分

还没有看,外表没有塑封,感觉不好。

评分

适合对印度的基本了解,配有景点图片,适合与LP一同阅读,帮助记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