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丛书(续编):随轺笔记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随轺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宗濂 著
图书标签:
  • 游记
  • 旅行文学
  • 文化观察
  • 随笔
  • 纪行
  • 中国文化
  • 海外游记
  • 散文
  • 文学
  • 游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645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230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走向世界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纯质纸
字数:462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随轺笔记》是作者随同龚照瑗出使欧洲时所作的笔记。全书有四卷,第一卷《记程》,主要记述跟随龚照瑷自上海至法国的行程;第二卷《记事》,主要涉及龚照瑷任内所交涉的档案;第三卷《记闻》是吴宗濂本人对外国见闻的记录;第四卷《记游》是吴宗濂替海军衙门派往英、法、意、比四国的“游历官”所作的考察报告。

作者简介

  吴宗濂,晚清使臣、外交官。光绪十六年(1890),作为使馆随员随同大使龚照瑷出使英、法、意、比四国。

目录

丛书新序
丛书原序
丛书凡例
叙论:一部极具史料价值的随轺笔记(穆易)
随轺笔记校点凡例
吴宗濂随轺笔记
原序一
原序二
原序三
吴宗濂随轺笔记
索引与简释

精彩书摘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随轺笔记》:
  至前领事胡植花园,异草奇葩,长亭曲榭,供人游玩,颇著于时,《郭记》、《曾记》①、《薛记》、《邹记》,皆历志之。乃植死十馀年,家道中落,园已易主,改建住房,沧海桑田,诚可慨也。又已故暹罗领事闽商陈金钟所创之萃英书院,闻至今尚存,然不知果能实事求是为华民之寓此者兴起人文否?
  此地驻有英国巡抚,兼理巫来由、槟榔屿事务。抚署在东北隅,外有花园一区,甚形秀丽。
  正北高阜有炮台一,名培恩宁,附近多雅墅及跑马场一圈。南滨有炮堡二,分列新旧二坞上。新坞如河,宽二十八丈(法百尺)至一百十二丈(法尺四百)有差,长七里(法里四)。东边进口处宽五十六丈(法尺二百),多暗礁,过此以进,水深得二丈五尺二(法九尺)至三丈六尺四(法尺十三),可容大船。沿岸设码头,长四百四十八丈(法尺一千六百),可泊船二三十艘,装卸货物极称便易。其间煤栈储煤三千万吨以外,专供各船购用。旧坞一名新加坡坞,本海湾也,在埠之东,周围近十四里(法里八),为避风佳地。底无礁石,尽系土泥,小船可紧靠岸边,大船则距岸二里半有奇(法里一里半)。其处水深自三丈一[三]尺六(法尺十二)至五丈零四寸(法尺十八)。船只人口向无船钞,只须完纳塔灯之费,每船一吨约捐鹰洋五分。光绪十三年(西历一千八百八十七年),进口船三千四百六十七只,容积二百六十四万二千二百吨。出口船三千三百九十三只,容积二百五十六万四千六百吨;又小帆船六千只,容积十七万吨。十四年进口货值鹰洋一百零八兆十一万二千二百七十一元,出口货值八十七兆十四万三千三百零五元。进口货以棉布、白米、白锡、鸦片、槟榔、胡椒、硬煤、腌鱼、橡胶、椰子、生皮、烟叶、香料、咖啡、蔗糖、生丝、粗藤等物为大宗;出口货虽仍不外乎此,然略有区别,如熟皮之类是也。
  新加坡峡东北通中国海,西北通巫来由峡,宽二十六里(法里十五)至七十里(法里四十),长一百七十五里(法里百),而其水甚深,西船赴东,每喜经此而舍老峡(见上文)。大塔灯三:一在西口之哥纳岛,一在东口之卑特拉帛郎格磐石,一在新加坡埠,三灯射照,以便夜行。然船只仍不敢于黑夜中冒险入口,必俟天明而后徐徐绕进,《薛记》谓停轮候潮者,盖仅纪其一耳。峡内小洲甚多,或属新加坡埠,或属荷兰之里何群岛①。
  二十日(西四月二十五日)晨七点钟,大雨如注,逾时即晴。舟向西北行,盖已在巫来由峡矣。峡长一千四百里(法里八百),宽七十(法里四十)至五百二十五里(法里三百)。右岸为巫来由地,地形如舌,斜人海中。
  ……
《随轺笔记》:一部穿越时空的旅人手札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隐藏着非凡的见闻与思考。沈复的《浮生六记》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剪影;而《随轺笔记》则以一种截然不同的笔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古代中国知识分子 frontera 视野的窗口。它并非泛泛的游记,而是凝结着一位有心人的观察、感悟与求索,折射出那个时代中国与外部世界若即若离的互动,以及个体在宏大历史进程中的独立思考。 这本书的作者,虽非史书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却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拘一格的文风,记录下了一段段珍贵的旅行经历。这些“随轺”(随同车马出行)的足迹,不仅踏过了寻常的州县,更可能触及了当时鲜为人知的边陲之地,甚至是与异域文化擦肩而过的瞬间。书中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故作高深的议论,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所见所闻娓娓道来。然而,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叙事,反而蕴含着强大的感染力,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马蹄声声、烟尘滚滚的旅途之中。 《随轺笔记》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其对“异”的独特视角。在那个交通闭塞、信息传播缓慢的时代,普通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是极其有限的。而《随轺笔记》的作者,无疑是一位对未知充满好奇的探索者。他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风土人情的猎奇,而是试图去理解这些“异”背后的原因,去探究不同文化习俗的形成机理。书中可能记录了对不同地区服饰、饮食、建筑风格的细致描摹,但他更关注的是这些表象之下,蕴含着怎样的生活逻辑和价值观念。他可能会对比故乡的习俗与异地的风情,从中体悟到文化的多样性,并引发关于“何为文明”、“何为传统”的深层思考。 其次,本书并非仅仅停留于“看”,更着重于“思”。作者在旅途中,并非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积极地将所见所闻与自身的学识、经验进行碰撞、融合。他可能会将所见的山川地貌与古籍中的记载相印证,去验证历史的真实性;他可能会观察到民间流传的歌谣、传说,并从中揣摩人民的心声和历史的痕迹;他甚至可能接触到一些当时的政治、经济现象,并尝试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其利弊得失。这种“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习和思考方式,使得《随轺笔记》具有了超越一般游记的深度和价值。它并非仅仅是作者个人的旅行日记,而是一部蕴含着时代印记和知识分子探索精神的文集。 《随轺笔记》的叙事风格,也颇具匠心。虽然作者并非追求文采斐然,但其文字却自有其独特的韵味。他擅长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生动的画面。无论是对壮丽山河的描绘,还是对寻常人物的刻画,都显得真实而鲜活。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真性情,有时是旅途中的欣喜,有时是对世事的慨叹,有时则是对知识的渴望。这种真挚的情感流露,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本书的价值,更在于其可能触及的“中国与世界”的早期互动。在当时的中国,虽然有“天朝上国”的观念,但边疆的开拓、丝绸之路的延伸,以及与邻近民族的交流,都使得中国并非完全封闭。作者的旅程,很可能让他接触到一些官方记录之外的民间交往,或者目睹一些官方政策在地方上的具体执行情况。他或许会对一些异域的工艺技术产生兴趣,并尝试去了解其原理;他或许会对不同民族的政治体制或社会组织形式产生疑问,并进行一番比较。这些零散的观察,虽然可能未能形成系统性的论述,但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帮助我们理解当时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水平,以及中国文化在与外部世界交流互动中所展现出的张力和适应性。 《随轺笔记》可能还包含着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旅行的视野,往往能够跳出日常的局限,对身处的社会产生更清晰的认识。作者在旅途中,可能会观察到不同地区百姓的生活状况,可能会留意到地方官员的作为,甚至可能会对一些社会不公现象有所触动。他的记录,或许会包含一些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官场腐败的隐晦批评,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朦胧向往。这种将个人游历与社会关怀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使得《随轺笔记》具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总而言之,《随轺笔记》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发现的旅人手札。它以一种朴实无华却又洞察深刻的笔触,记录了一位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跨越地域限制,展开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独特探索。书中可能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也没有宏大的理论体系,但它所蕴含的真挚情感、敏锐观察和独立思考,足以让任何一位热爱历史、渴望了解真实中国的人,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和无尽的乐趣。阅读《随轺笔记》,仿佛是在与一位久远的旅伴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得以窥见他眼中那个鲜活而多元的世界,也得以感受到他那颗不曾停歇的探索之心。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反复咀嚼的佳作,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丰富着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也拓展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人文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走向世界丛书(续编):随轺笔记》充满了期待。我设想作者的笔触定然是细腻而富有洞察力的,他不会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会深入到每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肌理之中。也许他会在古老的遗迹前驻足,追溯那段被尘封的岁月,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也许他会在当地的博物馆里流连,仔细品味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理解不同文明的传承与演变。我尤其期待他能够捕捉到那些细微的、不易被察觉的文化细节,比如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之处,往往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希望通过他的文字,能够对世界多一些深入的了解,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认知,更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一次深刻体验。这本书,或许能够帮助我构建一个更立体、更丰富的世界观,让我明白,我们所处的只是世界的一角,还有无数精彩的可能性等待我去探索和理解。

评分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旅行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移动,更是心灵的成长。《走向世界丛书(续编):随轺笔记》这个名字,让我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份量,它似乎暗示着作者在旅途中的思考与感悟,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我猜想,作者在旅途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挑战,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而这些经历,一定会让他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生活。或许他在异国他乡的迷茫,会让他更加珍惜家乡的温暖;或许他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时,会让他更加理解包容与尊重的重要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一种“人在旅途”的真实状态,有惊喜,有困惑,有成长,有蜕变。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经历这些情感的起伏,一同感受心灵的升华。这本书,也许会成为我人生迷茫时的一盏灯,在我感到停滞不前时,给予我前进的动力和启示,让我明白,世界之大,总有值得我们去追寻的远方。

评分

我一直对旅行文学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能够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体验异域风情,又能引发深刻思考的作品。《走向世界丛书(续编):随轺笔记》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召唤力,它预示着一次充满未知的远行,一次心灵的涤荡。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作者背起行囊,踏上漫漫旅途,用他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文字去记录。我好奇他会去到哪些我从未涉足过的国度,会遇到怎样有趣的人,又会因为旅途中的种种经历而萌生出怎样的哲思。是壮丽的山河让他惊叹,还是街头巷尾的寻常巷陌触动了他的柔软心弦?是异域的美食让他回味无穷,还是当地的风俗习惯让他耳目一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同领略世界的广阔与多样,感受不同文化带来的冲击与融合。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跳出自己固有的生活圈,打开新的视野,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这本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可以在书本中完成一次心灵的远游,体验一次丰富的人生。

评分

我是一个对异国风情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每一次翻开一本描写旅行的书,都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走向世界丛书(续编):随轺笔记》这个名字,让我立刻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作者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可能是一个古老的小镇,也可能是一个繁华的都市,他独自一人,在街头巷尾漫步,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会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感受舌尖上的异域风味;他会聆听当地人的语言,即使听不懂,也会被那独特的韵律所吸引;他会欣赏当地的建筑风格,感受不同文化的审美情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部生动的纪录片,用文字为我呈现出最真实、最鲜活的异域景象。我渴望通过作者的眼睛,去感受那些我可能永远无法亲身抵达的地方,去体验那些我可能永远无法接触到的生活方式。这本书,无疑是满足我这种“云游四海”情结的绝佳载体,它让我能够在舒适的家中,也能体验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旅行文学不仅仅是关于“去哪里”,更是关于“如何看”以及“看了之后有什么”。《走向世界丛书(续编):随轺笔记》这个书名,似乎在暗示着作者对事物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并且在旅途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感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干货”,一些实用的旅行建议,或者是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的方法。或许作者会在书中分享一些旅行中遇到的趣事,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经历,又或者是一些令人深思的感悟。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文字的旅行,更是一次智慧的启迪。我希望能够从作者的叙述中,学习到如何更深入地理解一个地方,如何更有意义地度过一次旅程。这本书,或许会成为我下一次旅行的指南,又或许会在我面对生活中的某些困境时,提供一些全新的解决思路。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与我进行一次深刻的灵魂交流。

评分

非常好的一套书

评分

京东购书既实惠服务又好!

评分

很关注的一个人物,可以好好看

评分

非常喜欢,非常喜欢,非常喜欢

评分

书早就收到了,谢谢。

评分

京东购书既实惠服务又好!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很划算,好看

评分

非常好的一套书

评分

书早就收到了,谢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