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時代變遷,經典之風采不衰;文化演進,傳統之魅力更著。古人有登高懷遠之慨,今人有探幽訪勝之思。在印刷裝幀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國粹綫裝書的蹤跡愈來愈難尋覓,給傾慕傳統的讀書人帶來瞭不少惆悵和遣憾。我們編印《文華叢書》,實是為喜好傳統文化的士子提供精神的享受和慰藉。
內容簡介
《老子》、《莊子》是先秦諸子中道傢的代錶作,中國道教的主要經典。史傳老子著書上下篇二日道德之意五韆餘言。《老子河上公章句》將其分為八十一章二些二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所以又名《道德經》。大約最後成書於戰國時期。《老子》采用哲理詩的形式寫成,整個哲學思想由“道”展開,“道”是老子思想的主要範疇。天道自然無為是《老子》一書的主旨。書中宣揚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自然、社會、人的同源同構互感的宇宙理論和樸素自然的辯證法思想,被後來的莊子所繼承發展。可以說,老子是道傢學派的開創者,而莊子則是道傢學派的集大成者。
《莊子》全書三十三篇,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為內篇係莊周所作,其餘為莊子後學所著。莊周生活在約公元前三六九年至前二八六年。史書記載,其學無所不窺,但其要歸於老子之言。(莊子》大體繼承《老子》學說,認為世界本源是“道”,並從“道”角度認知,一切都是相對的,提齣齊物論思想;曰中著重闡述人與自然的關係,追求物我兩忘的“逍遙遊”境界。而道傢講究的智慧,在此書中得到淋灕盡緻的詮釋。魏晉時期,《莊子》學始盛,至此“老莊”並稱,並被後人逐步認同。老莊哲學自成一套獨特的宇宙覲、認識一論。其人生哲學被後世推崇,尤其是“天人同源、道法自然”一的生活智慧,更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麯仁裏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傢和思想傢、道傢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濛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傢、哲學傢和文學傢。創立瞭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傢學派的代錶人物,是道傢學派的主要代錶人物之一。
內頁插圖
目錄
內篇
逍遙遊第一
齊物論第二
養生主第三
人間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師第六
應帝王第七
外篇
駢拇第八
馬蹄第九
膚篋第十
在宥第十一
天地第十二
天道第十三
天運第十四
刻意第十五
繕性第十六
鞦水第十七
至樂第十八
達生第十九
山木第二十
田子方第二十一
知北遊第二十二
雜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
徐無鬼第二十四
則陽第二十五
外物第二十六
寓言第二十七
讓王第二十八
盜蹠第二十九
說劍第三十
漁父第三十一
列禦寇第三十二
天下第三十三
前言/序言
文華叢書序
時代變遷,經典之風采不衰;文化演進,傳統之魅力更著。古人有登高懷遠之慨.今人有探幽訪勝之思。在印刷裝幀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國粹裝書的蹤跡愈來愈難尋覓,給傾慕傳統的讀書人帶來瞭不少惆悵和遺憾。我們編印《文華叢書》,實是為喜好傳統文化的士子提供精神的享受和慰藉。
叢書立意是將傳統文化之精華萃於一編。以內容言,所選均為經典名著,自諸子百傢、詩詞散文以至濛學讀物、明清小口叩,鹹予收羅,經數年之積匯,已蔚然可觀。以形式言,則采用激光照排,文字大方,版式疏朗,宣紙精印,纔裝裝幀,讀來令人賞心悅目。同時,為方便更多的讀者購買,復盡量降低成本、降低定價,好讓綫裝珍品更多地進入尋常百姓人傢。
可以想象,讀者於忙碌勞頓之餘,安坐窗前,手捧一冊古樸精巧的綫裝書,細細把玩,靜靜研讀,如沐春風,如品醇釀:此情此景,令人神往。
讀者對於綫裝書的珍愛使我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近年來,叢書中的許多口叩種均一再重印。為方便讀者閱讀收藏,特進行改版,將開本略作調整,擴大成書尺寸,以使版麵更加疏朗美觀。相信《文華叢書》會贏得越來越多讀者的喜愛。
有《文華叢書》相伴,可享受高品位的生活。
廣陵書社編輯部
《老子·莊子》(宣紙綫裝 一函三冊)/文華叢書係列 捲首語 浩浩乎,道之所存,宇宙之生。冥冥之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韆載悠悠,塵世紛紛,世人於此至理,或聞而未悟,或悟而未行。幸而有先聖遺篇,薪火相傳,如明燈指引,似清泉滌蕩。今幸得《老子·莊子》宣紙綫裝,一函三冊,文華叢書,以最古樸典雅之姿,重現先哲智慧之光。此書不僅是文字的載體,更是精神的傳承,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關於《老子》 《老子》,又稱《道德經》,乃春鞦時期思想傢老子所著。全書五韆餘言,分上下兩篇,語言精煉,意蘊深遠。其核心思想,在於“道”的闡釋。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生成一切的根本動力,是無形無象、超越一切的存在。老子以“道”為中心,提齣瞭“無為而治”、“柔弱勝剛強”、“以退為進”等一係列深刻的政治、哲學、倫理思想。 《老子》並非一套僵化的教條,而是一種觀照世界、體悟人生的智慧。它教導人們順應自然,減少欲望,保持內心的寜靜與純粹。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統治者應“以百姓心為心”,以“無為”之政,使人民自然而然地獲得安寜與富足,避免人為的乾預與擾亂。在個人修養上,它倡導“知足常樂”,強調“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追求一種返璞歸真、與世無爭的境界。 《老子》的語言風格,以其簡潔、含蓄、富有詩意而著稱。其中許多名句,如“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等,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經典語匯,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閱讀《老子》,如同飲一杯甘醇的老酒,初嘗淡雅,迴味無窮,每一次品讀,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迪和感悟。 關於《莊子》 《莊子》,乃戰國時期道傢代錶人物莊周所著。莊子繼承並發展瞭老子的思想,其著作以汪洋恣肆、汪洋浩瀚的想象力,奇詭的寓言故事,以及汪洋恣肆的辯證邏輯,在中國哲學史上獨樹一幟。莊子以其“齊物論”、“逍遙遊”等篇章,構建瞭一個超越世俗功利、迴歸自然本真的精神世界。 莊子的哲學,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對“道”的理解,以及由此生發的“逍遙”思想。他認為,世間萬物,從宏大的宇宙到渺小的塵埃,都在“道”的運行中。而人的痛苦,往往源於對自身渺小、對外界紛擾的執著與計較。莊子提倡“坐忘”、“心齋”,通過精神的超脫,達到一種“無待”的自由狀態。這種自由,並非無所事事,而是一種超越瞭生死的限製,擺脫瞭名利的束縛,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的境界。 《莊子》的敘事方式,極具特色。他善於運用寓言、神話、比喻等手法,將深奧的哲學道理,以生動形象、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其中,“庖丁解牛”、“井底之蛙”、“鯤鵬展翅”等故事,早已傢喻戶曉,婦孺皆知。這些故事不僅是精彩的文學作品,更是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智慧,引導我們如何看待得失、如何處理睏境、如何安頓內心。 莊子的思想,充滿瞭對生命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求。他以豁達的胸襟,看待世事的變遷,以超然的態度,麵對人生的苦樂。他的著作,如同一股清流,洗滌著世俗的塵埃,引領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尋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寜。 宣紙綫裝的獨特魅力 此次《老子·莊子》以宣紙綫裝的形式呈現,本身就是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緻敬與傳承。 宣紙: 中國四大名紙之一,以其“輕、薄、光、滑”而聞名。用宣紙印刷,墨色濃淡自如,暈染效果絕佳,更顯古樸典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宣紙的韌性極佳,不易破損,能夠長久保存,將先哲的智慧世代相傳。 綫裝: 傳統的書籍裝訂方式,將書頁一疊,沿書背一側打孔,用綫縫訂而成。這種裝訂方式,古樸莊重,便於翻閱,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綫裝書保留瞭古籍的韻味,讓人在閱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溫度。 一函三冊: 《老子》與《莊子》作為中國哲學史上的兩座高峰,雖然風格各異,但精神內核卻有著深刻的聯係。將其裝訂於一函三冊,既是齣於實際裝幀的考量,更是象徵著這兩部經典思想的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瞭道傢思想的宏偉體係。 文華叢書係列的意義 “文華叢書”係列,旨在匯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以精良的品質,還原古籍的風貌,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瞭解、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文華”二字,寓意著中華文化的輝煌燦爛,也寄托著叢書編纂者對於文化傳承的深切期盼。 《老子·莊子》(宣紙綫裝 一函三冊)作為“文華叢書”係列中的重要一員,其選材、裝幀、內容,無不體現瞭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尊重與珍視。它不僅是一套精美的讀物,更是連接古今的橋梁,是傳承民族智慧的載體。 閱讀價值與傳承意義 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重溫《老子·莊子》的智慧,顯得尤為重要。 哲學啓迪: 《老子·莊子》為我們提供瞭深刻的宇宙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它們幫助我們理解人生的意義,認識到個體在宏大宇宙中的位置,從而獲得更開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洞察。 心性涵養: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同時,人們的精神世界卻常常感到迷失與焦慮。《老子·莊子》的“無為”、“逍遙”思想,為我們提供瞭安頓心靈的處方,教導我們如何減少不必要的煩惱,如何保持內心的寜靜與平和。 文化認同: 深入瞭解《老子·莊子》,是理解中華民族精神內核的關鍵。它們所蘊含的辯證思維、人文關懷、自然觀等,塑造瞭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品格,是我們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基石。 藝術品鑒: 宣紙綫裝的《老子·莊子》,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從紙張的質感,到墨色的渲染,再到裝幀的工藝,都凝聚著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與匠心。欣賞和收藏這樣的書籍,也是一種高雅的文化體驗。 結語 《老子·莊子》(宣紙綫裝 一函三冊)/文華叢書係列,以其古樸典雅的外觀,承載著韆古不絕的智慧。它不僅是書齋中的珍寶,更是生活中的指南。讓我們翻開這部經典,在宣紙的墨香中,感受先哲的思想光輝,在古樸的綫裝中,體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願這函三冊,能為您的精神世界,帶來一份寜靜、一份啓迪、一份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