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着。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慨,今人有探幽访胜之思。在印刷装帧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粹綫装书的踪迹愈来愈难寻觅,给倾慕传统的读书人带来了不少惆怅和遣憾。我们编印《文华丛书》,实是为喜好传统文化的士子提供精神的享受和慰藉。
内容简介
《老子》、《庄子》是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中国道教的主要经典。史传老子著书上下篇二日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老子河上公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二些二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所以又名《道德经》。大约最后成书于战国时期。《老子》采用哲理诗的形式写成,整个哲学思想由“道”展开,“道”是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天道自然无为是《老子》一书的主旨。书中宣扬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社会、人的同源同构互感的宇宙理论和朴素自然的辩证法思想,被后来的庄子所继承发展。可以说,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而庄子则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庄子》全书三十三篇,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系庄周所作,其余为庄子后学所著。庄周生活在约公元前三六九年至前二八六年。史书记载,其学无所不窥,但其要归于老子之言。(庄子》大体继承《老子》学说,认为世界本源是“道”,并从“道”角度认知,一切都是相对的,提出齐物论思想;曰中着重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物我两忘的“逍遥游”境界。而道家讲究的智慧,在此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魏晋时期,《庄子》学始盛,至此“老庄”并称,并被后人逐步认同。老庄哲学自成一套独特的宇宙觐、认识一论。其人生哲学被后世推崇,尤其是“天人同源、道法自然”一的生活智慧,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内页插图
目录
内篇
逍遥游第一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外篇
骈拇第八
马蹄第九
肤箧第十
在宥第十一
天地第十二
天道第十三
天运第十四
刻意第十五
缮性第十六
秋水第十七
至乐第十八
达生第十九
山木第二十
田子方第二十一
知北游第二十二
杂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
徐无鬼第二十四
则阳第二十五
外物第二十六
寓言第二十七
让王第二十八
盗跖第二十九
说剑第三十
渔父第三十一
列御寇第三十二
天下第三十三
前言/序言
文华丛书序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着。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慨.今人有探幽访胜之思。在印刷装帧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粹装书的踪迹愈来愈难寻觅,给倾慕传统的读书人带来了不少惆怅和遗憾。我们编印《文华丛书》,实是为喜好传统文化的士子提供精神的享受和慰藉。
丛书立意是将传统文化之精华萃于一编。以内容言,所选均为经典名著,自诸子百家、诗词散文以至蒙学读物、明清小口叩,咸予收罗,经数年之积汇,已蔚然可观。以形式言,则采用激光照排,文字大方,版式疏朗,宣纸精印,纔装装帧,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为方便更多的读者购买,复尽量降低成本、降低定价,好让线装珍品更多地进入寻常百姓人家。
可以想象,读者于忙碌劳顿之余,安坐窗前,手捧一册古朴精巧的线装书,细细把玩,静静研读,如沐春风,如品醇酿:此情此景,令人神往。
读者对于线装书的珍爱使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近年来,丛书中的许多口叩种均一再重印。为方便读者阅读收藏,特进行改版,将开本略作调整,扩大成书尺寸,以使版面更加疏朗美观。相信《文华丛书》会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
有《文华丛书》相伴,可享受高品位的生活。
广陵书社编辑部
《老子·庄子》(宣纸线装 一函三册)/文华丛书系列 卷首语 浩浩乎,道之所存,宇宙之生。冥冥之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千载悠悠,尘世纷纷,世人于此至理,或闻而未悟,或悟而未行。幸而有先圣遗篇,薪火相传,如明灯指引,似清泉涤荡。今幸得《老子·庄子》宣纸线装,一函三册,文华丛书,以最古朴典雅之姿,重现先哲智慧之光。此书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精神的传承,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关于《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乃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所著。全书五千余言,分上下两篇,语言精炼,意蕴深远。其核心思想,在于“道”的阐释。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生成一切的根本动力,是无形无象、超越一切的存在。老子以“道”为中心,提出了“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以退为进”等一系列深刻的政治、哲学、伦理思想。 《老子》并非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观照世界、体悟人生的智慧。它教导人们顺应自然,减少欲望,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粹。在政治上,《老子》主张统治者应“以百姓心为心”,以“无为”之政,使人民自然而然地获得安宁与富足,避免人为的干预与扰乱。在个人修养上,它倡导“知足常乐”,强调“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追求一种返璞归真、与世无争的境界。 《老子》的语言风格,以其简洁、含蓄、富有诗意而著称。其中许多名句,如“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等,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语汇,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阅读《老子》,如同饮一杯甘醇的老酒,初尝淡雅,回味无穷,每一次品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迪和感悟。 关于《庄子》 《庄子》,乃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周所著。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其著作以汪洋恣肆、汪洋浩瀚的想象力,奇诡的寓言故事,以及汪洋恣肆的辩证逻辑,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庄子以其“齐物论”、“逍遥游”等篇章,构建了一个超越世俗功利、回归自然本真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哲学,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对“道”的理解,以及由此生发的“逍遥”思想。他认为,世间万物,从宏大的宇宙到渺小的尘埃,都在“道”的运行中。而人的痛苦,往往源于对自身渺小、对外界纷扰的执着与计较。庄子提倡“坐忘”、“心斋”,通过精神的超脱,达到一种“无待”的自由状态。这种自由,并非无所事事,而是一种超越了生死的限制,摆脱了名利的束缚,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 《庄子》的叙事方式,极具特色。他善于运用寓言、神话、比喻等手法,将深奥的哲学道理,以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其中,“庖丁解牛”、“井底之蛙”、“鲲鹏展翅”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些故事不仅是精彩的文学作品,更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引导我们如何看待得失、如何处理困境、如何安顿内心。 庄子的思想,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他以豁达的胸襟,看待世事的变迁,以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苦乐。他的著作,如同一股清流,洗涤着世俗的尘埃,引领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宣纸线装的独特魅力 此次《老子·庄子》以宣纸线装的形式呈现,本身就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 宣纸: 中国四大名纸之一,以其“轻、薄、光、滑”而闻名。用宣纸印刷,墨色浓淡自如,晕染效果绝佳,更显古朴典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宣纸的韧性极佳,不易破损,能够长久保存,将先哲的智慧世代相传。 线装: 传统的书籍装订方式,将书页一叠,沿书背一侧打孔,用线缝订而成。这种装订方式,古朴庄重,便于翻阅,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线装书保留了古籍的韵味,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 一函三册: 《老子》与《庄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两座高峰,虽然风格各异,但精神内核却有着深刻的联系。将其装订于一函三册,既是出于实际装帧的考量,更是象征着这两部经典思想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道家思想的宏伟体系。 文华丛书系列的意义 “文华丛书”系列,旨在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以精良的品质,还原古籍的风貌,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了解、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文华”二字,寓意着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也寄托着丛书编纂者对于文化传承的深切期盼。 《老子·庄子》(宣纸线装 一函三册)作为“文华丛书”系列中的重要一员,其选材、装帧、内容,无不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它不仅是一套精美的读物,更是连接古今的桥梁,是传承民族智慧的载体。 阅读价值与传承意义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重温《老子·庄子》的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哲学启迪: 《老子·庄子》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认识到个体在宏大宇宙中的位置,从而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洞察。 心性涵养: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常常感到迷失与焦虑。《老子·庄子》的“无为”、“逍遥”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安顿心灵的处方,教导我们如何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文化认同: 深入了解《老子·庄子》,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关键。它们所蕴含的辩证思维、人文关怀、自然观等,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品格,是我们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石。 艺术品鉴: 宣纸线装的《老子·庄子》,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从纸张的质感,到墨色的渲染,再到装帧的工艺,都凝聚着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欣赏和收藏这样的书籍,也是一种高雅的文化体验。 结语 《老子·庄子》(宣纸线装 一函三册)/文华丛书系列,以其古朴典雅的外观,承载着千古不绝的智慧。它不仅是书斋中的珍宝,更是生活中的指南。让我们翻开这部经典,在宣纸的墨香中,感受先哲的思想光辉,在古朴的线装中,体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愿这函三册,能为您的精神世界,带来一份宁静、一份启迪、一份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