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心樂事誰傢院--鄭培凱的中國曆史文化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賞心樂事誰傢院--鄭培凱的中國曆史文化觀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鄭培凱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1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文匯齣版社
ISBN:9787549622122
版次:1
商品編碼:12182997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084
字數:515
正文語種:中文

賞心樂事誰傢院--鄭培凱的中國曆史文化觀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賞心樂事誰傢院--鄭培凱的中國曆史文化觀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賞心樂事誰傢院--鄭培凱的中國曆史文化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當代中國,我想,正是到瞭一個轉摺點,需要迴到傳統文化中去尋找資源,洗濯精神。”

  ——鄭培凱


  “我一生隻有一個追求,是想瞭解我作為中國人,這些文化情懷怎麼來的。我對人、對世界有關懷,而且從小就希望人人都生活得美好、生活得幸福。我又不是聖賢,我這個關懷是哪裏來的?我相信是我從小耳濡目染,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這也說明中國文化裏有絕對優秀的東西,需要重新發掘認識與弘揚。”

  ——鄭培凱


內容簡介

  《賞心樂事誰傢院》套書,作者鄭培凱。該套書全三冊,五十餘萬字,其中《多元文化與審美情趣》,涉及茶道、昆麯、園林與人文風景的文化審美追求;《曆史人物與文化變遷》,反思曆史人物的具體曆史處境,希望藉此探討文化變遷展現的曆史意義轉變;《文化審美與藝術鑒賞》則從具體評論學術著作與藝術展覽,反映瞭作者對學術文化及藝術實踐的觀察與期望。

  全書內容涉及曆史、茶道、書畫、園林、昆麯等等多個領域,其中多篇文字更是首次輯錄齣版。本套叢書由鄭培凱教授封麵題字“賞心樂事誰傢院”,特邀張誌全擔任封麵及裝幀設計,為精裝32開。

  套書樸素中蘊含典雅,簡潔中凝聚大氣,與內容傳遞的中國傳統文化之美。三冊書或展開,或並立,均可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畫。


作者簡介

  鄭培凱,著名文化學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谘詢委員會主席,2016年榮獲香港政府榮譽勛章。

  生於山東青島,長於颱灣。颱灣大學外文係畢業,1970年負笈美國攻讀曆史,獲耶魯大學曆史學博士。在美留學期間,主要鑽研晚明以來的文化意識史,並探索東西方文化的相互影響。曾任教於紐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佩斯大學、颱灣大學、颱灣清華大學,1998年在香港城市大學創辦中國文化中心。

  著有《湯顯祖:戲夢人生與文化求索》《湯顯祖與晚明文化》《在乎山水之間》《品味的記憶》《雅言與俗語》《茶餘酒後金瓶梅》《流觴麯水的感懷》《在紐約看電影:電影與中國文化變遷》《程步奎詩抄》等六十餘種。編著及主編《中國曆代茶書匯編校注本》《陶瓷下西洋:十二至十五世紀中國外銷瓷》《茶飲天地寬:茶文化與茶具的審美境界》《徐霞客遊記(導讀及譯注)》《口傳心授與文化傳承》《“戲以人傳”昆麯係列叢書》《中國文化講座叢書》《近代海外漢學名著叢刊》《史景遷作品係列》等百餘種。

  


精彩書評

  培凱的文字如此精煉,幾乎是字字珠璣,他的文體是現代的,但每一篇都洋溢著古典的情操,從《史記》到茶道,從戲麯到飲食,他樣樣精通;培凱也是一位現代詩人,在詩中流露的是一股現代知識分子的情操,感時憂國,偶爾也自我調侃;他的親筆書寫,代錶的是一種“文如其人”的古風。

  ——李歐梵

  鄭培凱的散文,不僅有物,而且有趣。有理趣,有情趣,有史趣,有論趣,有古趣,有今趣。知識性可比周作人,但不像周作人那樣愛抄書,所有的史實、知識、人物都融入他的清雅澄明的文字。他的散文經緯度,恐怕是中國當代散文傢首屈一指。

  ——劉再復

  這套書主要是談論的茶、戲麯、瓷器、書法等傳統文化和孔子、司馬遷、利瑪竇、郭嵩燾、王元化等古今人物,涉獵廣泛,既顯示中國傳統人文及物質文化豐富的一麵,也揭示傳統文化的精湛和深邃。

  ——戴燕


目錄

《賞心樂事誰傢院:多元文化與審美情趣》目錄

總序/鄭培凱

古典文人鄭培凱/李歐梵

1.陸羽與茶道審美

2.古人飲茶要拉花

3.啜英咀華—宋人點茶的視覺審美追求

4.晚明飲茶風尚

5.說茶五題

6.南戲聲腔與花部亂彈

7.昆麯青春化與商品化的睏境

8.阪東玉三郎和昆麯藝術

9.李商隱詩的朦朧意趣

10.青花瓷聯想四題

11.書海放帆

12.“書寫斯文”背後的文人審美/訪問者顧紅梅

13.土耳其亂彈

14.俄羅斯行腳

15.蘇州行腳(五題)

16.夏日煙雲在蘇州

17.常州行腳

關於鄭培凱/鄢秀


《賞心樂事誰傢院:曆史人物與文化變遷》目錄

總序/鄭培凱

鄭培凱,好人好學問好手筆/劉再復

1.孔子罵宰我

2.重讀《史記》

3.唐伯虎與《紅樓夢》

4.利瑪竇與文明對話

5.徐霞客及其傢世

6.張岱的冶遊與檄文

7.詩酒風流餘澹心

8.孟德斯鳩的中國友人

9.世人欲殺郭嵩燾

10.劉光第的故事

11.老虎尾巴

12.優柔寡斷的夏濟安—讀《夏誌清夏濟安書信集》(捲一)

13.從齣版史到文化交流史

14.王元化論學

15.《九州學林》的前世今生

16.文學創作與言論自由

17.在香港教中國文化

18.江湖滿地

19.三國人物歇後語

20.漢語拼音

21.奇威果與獼猴桃

22.茉莉花的來曆

23.曆史方法

文武昆亂不擋的培凱/周振鶴


《賞心樂事誰傢院:文化審美與藝術鑒賞》目錄

總序/鄭培凱

一位纔華洋溢的文人學者/李孝悌

1.《中國文化導讀》前言

2.中國文化的啓示

3.文化超現代

4.《中國文化中心講座叢書》總序

5.《史跡?文獻?曆史》

6.《依舊悠然見南山》序

7.集體記憶的吊詭——《文化遺産與集體記憶》序

8.《舊學新知集》序

9.《風景舊曾諳:葉嘉瑩說詩談詞》序

10.研究金瓶梅(代跋)

11.溫故而知新——《近代海外漢學名著叢刊》

12.《齣版文化的新世界:香港與上海》序言

13.緬懷巴比倫——讀《西亞考古史(1842—1939)》

14.秦俑藝術的震撼

15.寶相莊嚴——“常萬義先生所藏佛教造像展”序

16.“中國花錢:藝術、宗教與民俗”古錢幣展覽序

17.“疊山理水——蘇州園林藝術展”序

18.“造化與心源”展覽序

19.明末清初的繪畫與中國思想文化——評高居翰的《氣勢撼人》

20.“東渡奇葩——日本江戶時代中國旅日書畫傢展”前言

21.“乾隆仿古”的精美風韻

22.筆透鴻濛——“楊善深書畫精品展”序

23.翰墨戲麯——關良與中西繪畫的融閤

24.馬得的戲麯人物

25.馬得畫戲

26.氣韻生動袁運生——《袁運生畫集》序

27.建構空間的書法——與董陽孜對談

28.“筆墨瀲灧”前言

29“粵港颱三地書法展”序

30.藝術的溫柔與關懷

31.“山水映像”展覽序

32.傳神寫照——李華的水墨世界

33.新水墨藝術的思考

34.是真名士自風流——“區大為書畫篆刻展”綴語

35.江啓明的畫境

36.司徒乃锺的畫

37.“陶瓷下西洋”展覽序

38.《茶飲天地寬》導言

39.“巧奪天工: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藝術作品展”序

40.“戲以人傳”昆麯係列總序

41.“不小心”成就的大事

42.昆麯超現代——“小蘭馨苑”香港城市大學演齣序

43.《在紐約看電影:電影與中國文化變遷》自序

44.李安《色?戒》幕後一瞥

45.雲霞絢爛李雲俠

46.瞻仰媽祖——《媽祖聖跡圖》展覽序

47.嚴寒過後的北大荒——評張抗抗著《分界綫》

文化的再生——鄭培凱談散文創作/訪問者李浩榮


前言/序言

  

  總序

  □鄭培凱

  一

  最早聽說顧炎武(1613-1682)寫《日知錄》,是在初中一年級的時候,知道他是大學問傢,行萬裏路,讀萬捲書,是明末清初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後來還知道他寫過《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誌》,以及一些音韻訓詁的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經世博學開創瞭清代樸學的實證風氣。這些知識都是聽一位長輩介紹的,還說顧炎武有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傢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顯示讀書人的風骨與抱負。顧炎武著作等身,都與經世濟民有關,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聽長輩諄諄教導,說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很是激昂慷慨,作為後生小子,雖然心嚮往之,想看看《日知錄》,卻懾於顧炎武學問太大,沒敢到圖書館去藉閱。

  到瞭高中,讀書漸多,纔知道那副擲地有聲的對聯不是顧炎武作的,是他的本傢前輩明末東林書院顧憲成(1550-1612)所撰,也由此憬悟,耳食的知識不太可靠,必須眼見為實。於是,到圖書館去藉瞭幾冊《日知錄》,還記得是老商務印書館的“萬有文庫”本,每一冊都薄薄的,比手掌略大一點,總共大概有十幾二十來冊。翻開《日知錄》,發現這是部記錄讀書之後考證與隨感的學術劄記,經史子集無所不包,林林總總,博大精深。《日知錄》的《目錄題辭》說,“愚自少讀書,有所得輒記之,其有不閤,時有改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論《日知錄》,說:“炎武學有本原,博贍而能通貫,每一事必詳其始末,參以證佐而後筆之於書。故引據浩繁,而牴牾者少。”顧炎武的讀書法給我很深刻的印象,就是要博讀群書,讀書必須“心到手到”,若有心得就寫成劄記。劄記是“為己之學”,不急著發錶,以後遇上新材料,也不可“臆必固我”,要能隨時修正不太妥善的論點。

  顧炎武形容他寫《日知錄》是“采銅於山”,像礦工一樣,在群書的山巒之中開礦,以辛勞的汗水,披沙揀金,孜孜矻矻飽覽群籍,日日夜夜爬梳書牘,獲取有用的寶貴知識。他讀書問學的方法對我影響很大,覺得做學問寫文章,第一先要多讀書,其次要讀得透徹,再來要有自己獨到的心得,絕對不可“天下文章一大抄”,假充學問傢。寫文章要有內容,而且是溫故知新確有自身體會的內容,絕對不能像《孟子》描繪的齊人,每天到墳上去乞食,饜足瞭酒食,迴傢還要“驕其妻妾”,當一個恬不知恥的學術乞丐。然而,學海無涯,就如莊子所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怎麼辦呢?

  據說顧炎武曾有名言“一事不知,儒者之恥”,反映瞭他好學的精神,然而他並不是漫無目的去求知,像書蠹蟲那樣死啃書籍,貪多嚼不爛。他曾寫過一篇《廣師》,指齣自己學問有不及友朋之處,需要與益友切磋砥礪,以增長見聞:“學究天人,確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讀書為己,探賾洞微,吾不如楊雪臣;獨精三禮,卓然經師,吾不如張稷若;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青主;堅苦力學,無師而成,吾不如李中孚;險阻備嘗,與時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聞強記,群書之府,吾不如吳誌伊;文章爾雅,宅心和厚,吾不如硃锡鬯;好學不倦,篤於朋友,吾不如王山史;精心六書,信而好古,吾不如張力臣。”也就是說,以一人之力,不可能窮盡天下之學問,何況《禮記?學記》早就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每個人的性嚮與興趣都有獨特之處,順應自己的個性,追求適閤自己的學問,就能在不同的知識領域有長足的發展,超越群倫,有所建樹。

  讀書求學的過程中,能夠遇到良師益友,“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實在是人生之大幸。我高中決定報考文科,進大學研習文學,是因為我在青年成長階段結交瞭一批愛好文學的朋友,接觸到文學對生命意義的思考,觸動瞭我青春的稚嫩心靈,日積月纍,終於決定以寫作為終身職誌。或許這隻是文藝青年涉世未深,不懂世事艱難的衝動,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警告我詩人曆來半生蹉跎,一事無成,還是攻讀理工是實際的謀生之道。我天生個性倔強,又值青年叛逆的成長階段,執意要研讀西洋文學,與父親約法三章:考不上颱大文學院,就不讀大學,自謀生路當工人去;上大學不用傢中一文錢,自籌學費;我的人生自己規劃,不需要父親為我操勞。迴想起來,年輕時候的叛逆頂撞確實任性,一定傷瞭父親的權威與尊嚴,違背瞭傳統“孝者順也”的標準,而沒被趕齣傢門,倒顯示瞭父母的睿智與愛心。一方麵是他們寬容大度,另方麵也反映瞭時代變化影響瞭他們的思想觀念,可以勉強接受兒女自主的決定,不再認為那是大逆不道的忤逆行為。準備高考的高三時期,我有幸得遇兩位名師,國文老師祝茂如先生與英文老師周復先生,兩位老師都認為我在語文方麵有特殊天賦,指點我閱讀中外名著,鼓勵我創作詩文,為我奠下瞭堅實的文史基礎,讓我進入颱大外文係之後遊刃有餘,除瞭旁聽葉嘉瑩老師的古典詩詞,還同時兼修瞭曆史係的課程,拓展瞭我的視野與興趣。

  迴顧我在大學四年的求學經曆,主要是廣泛閱讀一切領域的知識,和誌趣相投的同學讀書論學。對本科的無聊課程,能逃課就逃課,到處旁聽各個院係的課程,除瞭醫學院、工學院及商學院沒去過,其他如理學院、法學院、農學院大概都有過我的蹤影。大多數是聽瞭一堂就再也不去,卻也有持續一整個學期的,如森林環境、造園學、酒類釀造等課程。研讀中外文學、哲學、史學之外,還擔任兩種校刊的文藝編輯,參與當時在颱灣風起雲湧的現代詩運動。創作現代詩,使我特彆關注從古典詩詞到現代白話詩的文字轉型,執迷於中國文字的結體與意涵,對每一個字含意的來龍去脈與可能衍生的現代語意,發生瞭濃厚的興趣。雖然始終不喜歡傳統的文字訓詁與音韻學,感到枯燥無味,缺乏學問新知所能提供的無限驚喜,覺得那是一種對傳統骸骨的迷戀,無助於勃發現代文化的生機,但是,我畢竟還是相信傳統樸學最關鍵的一個道理:讀書必先認字。或許從小對顧炎武的崇敬,一直在潛意識中引導我的思維,使我在追求現代性文化的過程中,從來不曾加入一些思想激進的同學行列,大言不慚,隨意套用黑格爾的話語,聲言已經揚棄瞭中國傳統文化。

  真正下決心研究學問,走上學術的道路,是在大學摸索瞭三年之後的事。這過程也是追尋自己興趣的曆程,可說經過瞭“轉益多師”的磨礪,像古代學佛的僧人,走訪名山大川,希望能夠遇到點傳開悟的禪師。在外文係對我多所啓發的有硃立民、餘光中、王文興,指導我研讀美國文學、英詩與二十世紀英美小說。我也曾研習當時流行的“新批評”理論與實踐,探究文本的結構與意象象徵,多少有點像搬弄概念遊戲,令我質疑文學研究的意義,而決定改變專業,以曆史文化研究為追索的方嚮。在中文係聽過《詩經》《尚書》,對我影響最大的卻是葉嘉瑩老師,或許是因為古典詩詞完全符閤我的脾性,但更因為葉老師講課的無窮魅力,讓我覺得詩詞展現的審美意境,是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曆史係的課程最終開啓瞭我學術研究的方嚮,得要感謝李濟與許倬雲兩位老師,讓我對考古人類學發生瞭興趣,也對曆史研究要結閤文獻與齣土文物的二重研究法有瞭初步的認識。

  二

  十年前我和一群鑽研中日文化交流的朋友,成立瞭“東亞文化交涉學會”(SocietyforCulturalInteractionofEastAsia),推展東亞地區曆史文化交互影響的研究,特彆關注十六世紀早期全球化以來,東亞文化交流的內容開始錯綜復雜,摻入瞭西方因素,成瞭現代東亞文明步入全球化,卻又各具特色的曆史文化現象。在北京舉辦第九屆年會之際,學會希望齣版一份年會場刊,邀請我談談自己的學術道路,發給我一份詳細的問捲。我從問捲提齣的議題中,發現學界對我多元多樣的研究麵嚮十分好奇,隱約感到其中有一種內在聯係,希望我能從跨學科方法論的角度,探討我的治學方嚮。

  這份問捲相當有趣,雖然涵蓋的隻是我在近十幾年齣版著作中的研究課題,卻也反映瞭現代學術專業化之後學術同行的睏惑,認為我研究的課題各有其專精的範疇,卻又像下跳棋那樣,從這個領域跳到那個領域。錶麵上似乎毫不相乾的學術課題,為什麼會吸引我去研究呢?我且把問捲列在下麵,再做些迴應:

  一、您的研究涉及明代戲麯、茶、陶瓷、電影,乃至非物質文化的口傳心授等諸多問題,這些研究在題材、時間、領域上都是具有一定的跨越性。請問這些研究之間是否具有某些內在的關聯或者一緻性?您這種“跳躍式”的研究背後,除瞭“有意思”之外,更深層的動機和思考是什麼呢?進而言之,是否有一條或幾條問題意識的紅綫始終貫穿在您以往的學術研究當中?

  二、您獨闢蹊徑地選取湯顯祖,作為進入晚明文化的通道,是如何從“文化美學”這個“方法論”上展開闡釋的,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嗎?

  三、我們知道近代以來中國遭遇瞭“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您認為作為士大夫的湯顯祖和他的戲麯創作,乃至實存的人生經驗,給今天的人們提供的有意義的啓示都有哪些?

  四、如何運用現代以來的學術方法和理論,挖掘、整理、重構中國傳統的曆史和文化因素,您的研究展示齣一種高超的“道”“器”結閤的典範—在深刻理性的同時,呈現齣強烈的文人氣質,且行文頗具文學性,對此您可否談談您的心得?尤其是對於文史領域的青年學者如何展開研究、著文,請您從自身的研究齣發談一下您的經驗和矚望?

  五、東亞文化交涉學會自成立至今,您曾擔任第五屆會長,今年年會的主題是“全球史觀與東亞的知識遷移”,請您對此談談您的認識和感想?

  說到我的學術研究,一般人會從我二十年來齣版的著作來考慮,就是湯顯祖研究、明代戲麯研究、茶文化、陶瓷下西洋、電影的人文精神、非物質文化遺産、經典翻譯等等,有的是思想史與文化史研究,有的屬於文學與藝術史,有的是電影評論與理論,有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有的是跨文化的翻譯學,時代跨度很大,學術分科的領域相當不同,有些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其實,錶麵上的“跳躍性”,內裏是有其相關的邏輯,有一條我個人問學道路的邏輯,要從我開始從事學術研究的脈絡說起。

  認真說起來,我從事學術研究,並不是想當一名學者,而是要解決我內心的知識睏惑,要迴答心底難以遏抑的求知欲望,想要理解人類文明發展的走嚮,知道我活著到底有什麼存在意義。我對人類文明有既定的假設,認定瞭個人生命意義與曆史文化有關,在相當程度上,呼應張載的四句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雖然並不完全贊同他那種聖者居高臨下的姿態。假如人類生命的意義與曆史文化有關,到底是怎麼個有關法?假如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物欲橫行的時代,既不想當政治領袖,又不相信哲學傢可以解決人類文明前途的睏境,我可以做什麼?

  我的諸多興趣,是怎麼來的?是天生性格的潛在DNA就已經決定,還是後天文化熏陶所緻?又是在什麼樣的曆史環境中誘發齣來?與相類似的彆人有什麼不同?對興趣的追求,應該是“為己之學”,為什麼會有社會意義?為什麼會引發彆人的注意,甚至要我述說學術追求的心路曆程?我讀書思考,經常會從古人的生命處境中得到似曾相識的(dejavu)感悟,還會從腦海深處,下意識地跳齣“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詩句,引齣充滿詩意的聯想。讀黑格爾與馬剋思的哲學論述,有時也會聯係到中國經典的哲思,甚至有點不可思議的是,會聯想到晉唐書法的遒勁開張。這種天馬行空式的思維轉換,並非有意為之,而是自然天成的湧現,好像陽明學說強調的“活潑潑地”,總不可能完全是“良知本能”吧?其中一定牽扯瞭我自己的生命曆程,以及成長過程中浸潤的文化影響。

  三

  我雖然在青島齣生,卻在颱灣長大,從小就對中國近代曆史文化的理解充滿瞭懷疑與好奇,對中共的崛起及國民政府退居颱灣一隅感到費解,對颱灣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也就是我成長的時期)的反共教育與禁書政策極為反感。我喜歡古典文學,同時熱愛文藝創作,聽長輩說起五四以後的新文學及電影,心嚮往之,卻因左翼文藝是共産黨的同路,在颱灣一概全禁,不能看魯迅、茅盾、老捨、巴金、瀋從文等,不知道曹禺、艾青、穆旦,隻能讀硃自清、徐誌摩、梁實鞦,感到一種茫然的挫摺與氣悶,覺得生命隻是社會牢籠的囚禁。當時我熱衷現代詩寫作,並參與現代實驗劇場的活動,追隨颱灣現代派的“橫的移植”文藝潮流,沉浸於法國存在主義哲學,以抗拒國民黨提倡的反共文學。所以,當我選擇大學讀文學專業,考的是颱灣大學外文係,研讀西方文學,學瞭一套當時流行的“新批評”文本細讀分析方法。因此,對文本的字斟句酌成瞭我的基本訓練,但卻對文學研究不理會曆史文化背景與思維語境感到不滿,轉而研習曆史學,印象最深刻的是研習上古史,受到李濟與許倬雲兩位老師的啓 賞心樂事誰傢院--鄭培凱的中國曆史文化觀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賞心樂事誰傢院--鄭培凱的中國曆史文化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賞心樂事誰傢院--鄭培凱的中國曆史文化觀,好書推薦。

評分

非常不錯的書,裝幀精美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物流快,書的包裝也很嚴實,滿意。

評分

值得閱讀,豐富我們的視野幾思想

評分

非常不錯的書,裝幀精美

評分

書很好

評分

經典之作,值得擁有,每個讀書人都應該讀一讀。

評分

好書,最近天氣好正好看書

評分

經典之作,值得擁有,每個讀書人都應該讀一讀。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賞心樂事誰傢院--鄭培凱的中國曆史文化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賞心樂事誰傢院--鄭培凱的中國曆史文化觀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