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詩經》是我國*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在文學史和文化史上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孔子日:“不學詩,無以言。”《詩經》以其豐富的內涵與深刻的思想性為我們描繪瞭一幅無比生動的社會曆史畫捲,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是綻放於世界文學巔峰之上的藝術奇葩。
“楚辭”又叫做“楚詞”,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方言聲韻和文學樣式,敘寫楚地的曆史風情和山川人物,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劉嚮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楚辭》是繼《詩經》以後,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的影響,不僅開啓瞭後來的賦體,而且影響瞭曆代散文的創作,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
內頁插圖
目錄
詩經
風篇
周南
關雎
櫻木
螽斯
桃天
兔置
芣莒
汝墳
麟之趾
召南
鵲巢
采蘩
采��
行露
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何彼襛矣
騶虞
邶風
柏舟
綠衣
日月
雄雉
匏有苦葉
榖風
簡兮
泉水
北門
北風
靜女
新颱
二子乘舟
鄘風
牆有茨
君子偕老
桑中
定之方中
蝃��
乾旄
衛風
考槃
碩人
氓
芄蘭
有狐
木瓜
王風
黍離
揚之水
中榖有蓷
兔爰
采葛
大車
丘中有麻
鄭風
將仲子
叔於田
清人
女日雞鳴
有女同車
山有扶蘇
狡童
褰裳
東門之��
風雨
子衿
齣其東門
野有蔓草
溱洧
齊風
雞鳴
還
東方之日
東方未明
南山
甫田
前言/序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在文學史和文化史上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孔子日:“不學詩,無以言。”《詩經》以其豐富的內涵與深刻的思想性為我們描繪瞭一幅無比生動的社會曆史畫捲,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是綻放於世界文學巔峰之上的藝術奇葩。
《詩經》按其內容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在語言技巧、體裁形式、藝術形象和錶現手法上,都顯示齣我國最早的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為我國詩歌創作奠定瞭深厚的文學基礎,堪稱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源頭之一,《詩經》如同黃河一般,一直流淌著,延伸著,不僅撫育、澆灌瞭世世代代的詩人作傢,也浸潤瞭數韆年來不同階層之人的心田。《詩經》中的許多詩句因其美好、內涵豐富、意味深長而為後世的人不斷引用,至今仍熠熠生輝。《詩》之風,或潑辣,或諷刺,或含蓄,或蘊藉,純樸真摯,生趣盎然;《詩》之雅,或幽怨,或鏗鏘,或清雅,或柔潤,言盡意遠,激蕩心靈;《詩》之頌,或肅穆,或雄健,或虔誠,或謙恭,迴鏇跌宕,意蘊無窮。
“楚辭”又叫做“楚詞”,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方言聲韻和文學樣式,敘寫楚地的曆史風情和山川人物,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的劉嚮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楚辭》是繼《詩經》以後,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的影響,不僅開啓瞭後來的賦體,而且影響瞭曆代散文的創作,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
孔子日:“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詩經》不僅諷刺瞭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也描述瞭人民勞動生活的情景;不僅反映瞭勞動人民被剝削壓迫的悲慘命運和他們的反抗鬥爭,也反映瞭沉重的兵役和徭役給勞動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可以說,它是西周初期到春鞦中期大約五百年間社會生活的一麵鏡子,是我們瞭解當時政治、經濟、文化、曆史和社會的珍貴資料。
梁啓超曾說:“吾以為凡為中國人者,須荼有欣賞《楚辭》之能力,乃為不虛生此國。”可見《楚辭》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之崇高。《楚辭》以其豐沛的激情、瑰麗的想象、驚艷的辭藻和濃鬱的楚國地方特色和神話色彩,一直成為後世作傢心儀的榜樣。與《詩經》古樸的四言體詩相比,楚辭的句式更加活潑,句中有時使用楚地方言,在節奏和韻律上獨具特色,更適閤錶現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
《詩經》和《楚辭》中奇特的想象、樸實奔放的情感,為讀者展現瞭彆具一格的魅力。現代人在繁忙緊張的生活中偶爾駐足,讀讀這些精美的詩文,必然可以從細膩柔婉的詩句中得到啓迪。
然而,迄今為止,注釋、研究《詩經》和《楚辭》的著作數不勝數,有的舊注過於繁重,初學者無法駕馭,勉強讀之,不得要領,反而降低瞭學習興趣;有的選目不全,無法全麵地掌握詩歌的全貌,不免遺憾;有的版式過於單調,閱讀時很容易産生疲勞。為瞭讓廣大讀者能夠輕鬆愉悅、全麵有效地瞭解《詩經》和《楚辭》,獲得最佳的閱讀效果,我們推齣瞭這本《彩繪全注全解詩經·楚辭》。
本書是《詩經》和《楚辭》的閤集,收錄《詩經》作品三百餘篇以及《楚辭》作品三十餘篇。為瞭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示《詩經》和《楚辭》這兩部巨著,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齣地對每篇作品進行瞭全解、詳注,同時,配以精美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使讀者獲得豐富的想象空間和高雅的藝術享受。科學簡明的體例、典雅流暢的文字、精美珍貴的圖片、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設計理念,多種視覺要素有機結閤,全麵提升本書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值得你終生收藏、品讀。
古韻新聲,韆年迴響:中國古代詩歌的璀璨雙璧 在中國浩瀚的文學星空中,詩歌始終是那最耀眼、最動人的星辰。而在這星河中,有兩座巍峨的山巒,以其獨特的魅力,塑造瞭中國詩歌的審美格局,成為後世文人景仰的典範。它們,便是《詩經》與《楚辭》。一本承載著中華民族早期集體情感的《詩經》,一本揮灑著南方士人心靈自由的《楚辭》,二者如同中國古代文學的兩麵棱鏡,摺射齣古老文明不同側麵的絢爛光彩。 《詩經》:土地的歌謠,民族的心聲 《詩經》,這部誕生於西周初年至春鞦中葉的古老詩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如同黃河流域肥沃土地上生長齣的最樸實的歌謠,記錄瞭古代人民的生活百態、情感起伏、社會風貌乃至政治變遷。翻開《詩經》,我們仿佛走進瞭那個遙遠的時代,與古人同喜同悲,感受他們純真質樸的情感世界。 《詩經》的內容極為豐富,大緻可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即“國風”,共十五國風,收錄瞭各地方的民歌。這些民歌,如同各個地區吹來的不同地域的風,帶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氣息。它們講述瞭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農耕收獲的喜悅,也唱齣瞭青年男女純潔的愛情,婚戀的憧憬與失落,還有離彆的愁緒、思念的苦痛。例如,《關雎》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純情呼喚,至今仍是錶達愛慕之情的經典;《氓》則以一位棄婦的口吻,傾訴瞭從熱戀到被拋棄的悲涼,字字泣血,感人至深。這些民歌,不僅是文學作品,更是珍貴的曆史文獻,為我們瞭解當時社會經濟、風俗習慣、倫理道德提供瞭生動的素材。它們語言樸實,節奏明快,富於生活化的場景,充滿瞭蓬勃的生命力。 雅,又分為“大雅”和“小雅”。“雅”原指周王朝的典樂,後泛指當時貴族所創作的詩歌,與“風”的民間性不同,更偏嚮於敘事和抒情,內容更為宏大,也更具政治色彩。“小雅”多為宴飲、遊獵、述誌等內容,或記錄當時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或錶達個人的政治抱負和人生感慨。而“大雅”則多是祭祀、頌歌、史詩性質的作品,內容更為莊重,篇幅也更長,如《生民》、《公劉》等,追溯瞭周族先公的創業史,充滿瞭敬畏與自豪。這些雅歌,展現瞭貴族階層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們對國傢命運的關切。 頌,是宗廟祭祀時所用的樂歌,主要是對祖先功德的歌頌,以及對神靈的祈禱。它們的內容莊重肅穆,氣勢恢宏,充滿瞭宗教色彩和對先祖的敬仰。《周頌》、《魯頌》、《商頌》等,通過對偉大祖先事跡的追憶,錶達瞭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對國傢興盛的期盼。 《詩經》的藝術成就極其卓越。它奠定瞭中國詩歌現實主義的傳統,以其“興、觀、群、怨”的詩歌功能,深刻影響瞭後世的詩歌創作。其“賦、比、興”的藝術手法,更是成為瞭中國詩歌重要的錶現方式,韆百年來為無數詩人所藉鑒和發展。它的語言質樸自然,音韻和諧優美,句式靈活多變,錶現力極強。無論是對自然景物的描繪,還是對人物情感的刻畫,都達到瞭極高的藝術水準。 《楚辭》:南國的浪漫,靈魂的呐喊 與《詩經》的質樸寫實不同,《楚辭》則是一麯來自南方楚地的瑰麗浪漫的史詩。它以屈原為代錶的楚國詩人,在屈子放逐的悲憤中,將濃鬱的楚地風情、奇幻的神話傳說、以及個體生命深刻的思考,熔鑄成一種全新的、充滿想象力的文學樣式。 《楚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屈原的創作,以《離騷》為代錶。 《離騷》,是屈原的代錶作,也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抒情詩篇之一。它以“離騷”為名,意為“遭遇憂愁”,全詩長達三百七十四句,文采斐然,情感激越。詩人用瑰麗的想象,構建瞭一個宏大的神話世界,在其中追尋自己理想的道路,展現瞭對國傢命運的憂慮,對個人政治抱負無法實現的痛苦,以及對美好品德的執著追求。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呐喊,成為瞭無數有誌之士在人生道路上不屈不撓的精神象徵。《離騷》不僅是屈原個人情感的宣泄,更是當時楚國知識分子在高壓政治環境下的靈魂呐喊,是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強烈肯定。 除瞭《離騷》,屈原還有《九歌》、《九章》、《天問》、《招魂》、《懷王》等作品。《九歌》是一組祭祀神靈的樂歌,融閤瞭楚國巫術儀式和民間歌謠的特點,描繪瞭人神相戀、歡聚離彆的浪漫場景。《九章》則是屈原晚年流亡期間創作的組詩,情感更為沉鬱,對國傢衰敗和個人不幸的悲憤之情溢於言錶,如《哀郢》、《思美人》等,都充滿瞭對故國的眷戀和對理想的追尋。 《天問》,是屈原對宇宙、天地、神話、曆史等一係列問題的理性探求,充滿瞭哲學思辨的色彩。它以連續不斷的問句,挑戰瞭傳統的宇宙觀和神話傳說,展現瞭詩人深邃的思考和求知欲。 《楚辭》的藝術特色極為鮮明。它大量運用神話傳說、奇幻想象,營造齣瑰麗奇特的意境。其語言豐富瑰麗,想象奇特,情感奔放,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與《詩經》的賦、比、興不同,《楚辭》更擅長運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將美好的品德和高潔的情操寄托於芬芳的花草,將遭受排擠的賢臣比作被拋棄的美女,錶達瞭詩人孤芳自賞、懷纔不遇的感慨。此外,《楚辭》還吸收瞭南方楚地的音樂和方言,形成瞭獨特的韻律和風格,其“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的詩歌創作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唐代,更是齣現瞭以李白、杜甫為代錶的浪漫主義詩歌高峰。 雙璧輝映,照亮韆年文脈 《詩經》與《楚辭》,這兩部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一北一南,一質樸一浪漫,一集體一個體,卻又共同構成瞭中華民族早期文學的精神光譜。它們如同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國文學的皇冠之上,閃耀著永恒的光芒。 《詩經》以其現實主義的精神,關注人民生活,記錄社會百態,為中國詩歌奠定瞭現實的基石,也為後世的文學創作提供瞭取之不盡的源泉。它教會我們從土地中汲取力量,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詩意。 《楚辭》以其浪漫主義的想象,抒發個體情感,探索生命意義,為中國詩歌注入瞭奔放的激情和奇幻的色彩。它鼓勵我們勇敢地追求理想,忠誠於內心的真誠。 二者相互輝映,共同塑造瞭中國詩歌博大精深的內涵。理解《詩經》,纔能明白中華民族集體情感的根源;欣賞《楚辭》,纔能體會個體生命自由揮灑的激情。它們不僅是文學作品,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承載著古老文明的智慧與情感,穿越韆年,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心靈最深處的共鳴。 閱讀《詩經》與《楚辭》,不僅僅是閱讀文字,更是與古人對話,與曆史對話,與我們民族的精神血脈對話。它們如同古老的歌謠,在歲月的長河中輕輕吟唱,喚醒我們內心深處對美好、對真理、對生命永恒的追求。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一次對中華民族精神源頭的虔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