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斗:四大空中力量,三大战场,十种经典战机和二战中的空中格斗

狗斗:四大空中力量,三大战场,十种经典战机和二战中的空中格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托尼·赫尔姆斯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
  • 航空史
  • 空中格斗
  • 战机
  • 军事历史
  • 飞行员
  • 战略战术
  • 历史
  • 战争
  • 航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9743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684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狗斗”,作为空战术语,形象地描述了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战斗机相互缠斗在一起的画面。

★四位军事专家合力著作,海洋出版社原版引进并精心打造中译本,非市场上其他拼凑盗版书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行员们驾驶传奇战机为争夺制空权,厮杀在欧陆、太平洋与亚洲每一片战云笼罩的天空。从英格兰东南在绝望中奋战的不列颠大空战,到围绕着深入德军腹地的盟军轰炸机群而展开的残酷空中绞杀,再到皇家海军在最后的海空大战中彻底击败日本,战斗机和他们的飞行员在蓝天中写下华丽的诗篇,始终吸引着读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空中作战的四大主要力量,三大战场,十款经典战斗机,呈现惊险的空中搏斗!

★没有图就读不懂军事战争!数百幅精美高清图片,呈现战机的每一处细节;直观的地图说明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意图;精确的数据对比列表,全方位展示经典战机之间的优缺点!


内容简介

“狗斗”,作为空战术语,形象地描述了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战斗机相互缠斗在一起的画面。很早的空战战果(而非以“进攻性”的机动使对方坠落),是于1914年9月5日法国北部的兰斯地区诞生的。当时一架德军“阿维亚蒂克”(德语:“航空” Aviatik)双翼侦察机被法军飞行员,约瑟夫·弗兰茨中士(Joseph Franz) 驾驶的“瓦赞”式飞机击落,该机安装了一挺安置在可活动枪架上的霍奇基斯(Hotchkiss)机枪。本书主要分析二战中战斗机的性能,沿革以及出彩的战绩,讨论的范围包括英国“喷火”、“海火”,德国Bf109、Fw190,美国P51“野马”、P40“战鹰”以及P47“雷电”,日本Ki-43“奥斯卡 ”以及三菱“零式”等。在欧战爆发后的6年中,飞行员们驾驶着这些传奇战机为争夺制空权厮杀在欧陆,太平洋与亚洲每一片战云笼罩的天空。从英格兰东南在绝望中奋战的不列颠大空战,到围绕着深入德军腹地的盟军轰炸机群而展开的残酷空中绞杀,再到后来的海空大战中彻底击败日本,战斗机和他们的飞行员在蓝天中写下华丽的诗篇,吸引着后来的读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精彩纷呈的空中对决让活塞动力战斗机与精英飞行员们成为了战争中魅力的部分之一。从战争之初的不列颠大空战到对日本的一击,高性能战斗机在每场至关重要的战斗中都参与刻画了这部宏伟的史诗。在二战各大战场的天空中,个人的勇气与技艺,战机的技战术性能与指挥员睿智的战略战术布置都决定着空中对决的最终成败。

《狗斗》是一部从视角探寻这场战争中优秀战斗机的新角度历史书籍。集合了包括“喷火”,“梅塞施密特”,“野马”与“零战”在内的优秀战机与他们的对手。本书详细分析各个机型的型号沿革,其飞行员以及所采用的战术并大量引用真实战例。清晰的彩色绘图为您详细剖析各大战机的座舱,武备并呈现战斗的真实写照。

本书为您呈现4大主要空中力量,3大战场,10款经典战斗机和二战中惊险的空中搏斗。


作者简介

托尼·赫尔姆斯(Tony Holmes) :自1989年起便在鱼鹰出版社担任航宇方面题材编辑,此前曾在其本社的澳大利亚的出版工作室中担任作者与摄影师。他对航空史的各个历史阶段涉猎颇深并对不列颠大空战尤为感兴趣,并撰写了若干关于不列颠大空战的文章并广受好评。在本书中,他倾情加盟并负责撰写他感兴趣的章节——“喷火”与“梅赛施密特”1940年夏季在英格兰南部天空中的传奇对决。

马丁·鲍曼:主要研究美国陆军航空兵第8航空队,并在过去20年中撰写了多达12本以上的相关著作。得益于对欧洲战场的多年研究,他是描绘二战中同盟国与轴心国飞行员之间相互交流的人员。他负责撰写本书关于德国境内空中攻防的两个章节,即美国陆军航空兵的P-47“雷电”与P-51“野马”与纳粹空军Fw 190和Bf 109G/K之间的较量。

卡尔·摩勒斯沃斯:从80年代起便专注于撰写并出版美国陆军航空兵二战中缅印战区的各战斗机大队大队史。他曾设法采访这些人数不多且存世者稀少的部队中幸存的老兵门。卡尔对中缅印战区历史的深入研究让他得以担纲本书关于中国战场上空,P-40“战鹰”与Ki-43“隼”之间对决的章节。

唐纳德·尼基博尔:现居加拿大多伦多的自由撰稿人,曾为《航空日报》,《航空历史》,《航空月刊》与鱼鹰出版社供稿。唐纳德负责操刀关于在日本上空与近海所发生的二战后的空战的历史。


内页插图

目录

1 1940年:不列颠大空战“喷火”对阵Bf 109 E
对阵机型
超级马林“喷火”
梅塞施密特Bf 109
型号沿革
“喷火”
Bf 109 E
战略态势
部队编制
不列颠大空战
双方飞行员
英军飞行员训练
德军飞行员训练
战斗
皇家空军的战术
纳粹空军的战术
战后分析
余波
2 轰炸机之战:欧洲1943-1945年P-47“雷电”对阵BF109G/K
对阵机型
共和飞机公司的P-47“雷电”飞机
“梅塞施密”公司Bf 109F/G/K
型号沿革
P-47“雷电”
“梅塞施密特” Bf 109G/K
战略态势
双方飞行员
美国飞行员训练
德国飞行员训练
战斗
P-47“雷电”的战术
Bf 109战术
战后分析
余波
欧洲战场之外的“雷电”战机
欧洲战场之外的Bf 109
3 “龙牙”对“隼爪”:1944年,中国战场的空中决战P-40“战鹰”对阵一式单战Ki-43“隼(奥斯卡)”
对阵机型
寇蒂斯P-40“战鹰”
一式单战Ki-43“奥斯卡”
型号历史
寇蒂斯P-40
一式Ki-43“奥斯卡”
驾驶舱视角
战略态势
双方飞行员
飞行员训练
组织与战术
决战
战后分析
王牌榜
余波
4 帝国防卫战:德国1943-1945年P51“野马”战斗机对阵Fw 190战斗机
对阵机型
北美飞机公司P-51“野马”
福克·沃尔夫Fw 190
型号沿革
P-51 “野马”
福克·沃尔夫 Fw 190
试飞体验
战略态势
“D日”之后
双方飞行员
战斗与战术
“野马”的战术
Fw 190的战术
王牌们
战后分析
余波
欧洲战区以外的“野马”
Fw 190
5 太平洋战场上的最后空战:日本1945年“海火”对阵A6M“零”式
对阵机型
超级马林“海火”
三菱A6M“零”式Zero Sen
型号沿革
“海火”
A6M“零”式
试飞评价
战略态势
双方飞行员
皇家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训练
日军飞行员训练
战斗
“海火”的战术
A6M“零”式战术
“神风”特攻战术
最后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斗分析
余波

前言/序言

  “狗斗”,作为空战术语,形象地描述了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战斗机相互缠斗在一起的场面。最早的空战(而非以“进攻性”机动使对方坠落)战果,是1914年9月5日于法国北部的兰斯地区诞生的。当时一架德军“阿维亚蒂克”(Aviatik)双翼侦察机被法军飞行员约瑟夫·弗兰茨中士(Joseph Franz)驾驶的安装了一挺安置在可活动枪架上的霍奇基斯(Hotchkiss)机枪的“瓦赞”式飞机击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上早期的空中对抗,基本是双方飞行员或者观察员用步枪和手枪胡乱对射。这种闹剧般的空中角力持续到1915年早春,当时法国人罗兰·卡洛斯(Roland Garros)将一挺前向射击的机枪安装在“莫兰·索尼耶”L型(Morane–Saulnier Type L)伞形单翼机上,从此,空战以及狗斗的纪元,正式拉开帷幕。卡洛斯的飞机安装了钢制的螺旋桨桨叶以免飞机被自己发射的枪弹损坏。1915年5月1日,在被击落并受困敌后18天后,卡洛斯宣称驾驶自己的莫兰L型飞机击落一架“阿维亚蒂克”,在此后的战斗中,他又取得了3个战果。
  法国人的战斗机很快受到了德国同行的考验,德国人研制了一种射击同步器,这种机械装置能让机枪在螺旋桨经过枪口时停火以免伤及自身。这种装置很快在“福克”E型(FokkerE-type)单翼战斗机上得到应用,该型战斗机帮助德军取得了1915年夏季的制空权。协约国军队在发现己方侦察机在面对拥有前向射击武器的德军侦察机时异常脆弱之后,英法两国设计制造了一系列战斗机以对抗德军飞机造成的威胁。这种竞争让协约国与德国的飞机设计师们争相研发更强大的战斗机以应对西线强大的对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个月里,残酷空战中所凝练的经验经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1(Manfred von Richthofen)、米克·曼诺克(Mick Mannock)、乔治·居内梅(Georges Guynemer)等空战王牌之手,凝练为一种高深的技艺。以上列举的德、英、法三国顶尖王牌飞行员不仅受到同僚的爱戴,也因险境下立下的战功与精彩的事迹而广受公众的追捧。尽管王牌飞行员们的座驾与4年前带领人类飞上蓝天的前辈相差不多,但愈发强劲的发动机与武装让1918年的战斗侦察机成为空战中更为致命的杀戮机器。1915年,罗兰·卡洛斯所驾驶的“莫兰·索尼耶”L型战斗机,极速仅每小时71英里,武备也只有一挺固定的8毫米霍奇基斯机枪,而到了1918年,SPADXIII型战斗机的极速已经达到了每小时135英里,爬升速度为L型战斗机的两倍,并安装了2挺7.7毫米维克斯机枪。
  随着1918年12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束以及随后《凡尔赛协约》的签订,似乎一夜之间,对于先进战斗机和轰炸机的需求已经不复存在。航空装备,只能依靠已经服役的与在已有机型上小修小补的“炒冷饭”的机型维持。
  在列强的空中力量呈消极增长态势这一背景下,众多飞机制造商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开始将重心放到急剧膨胀的航空运输市场。为了能将尽可能多的载荷(邮包、乘客、而非炸弹),带到更远的地方,主要的飞机制造商如布里斯托、纳皮尔、罗尔斯·罗伊斯和寇蒂斯等厂商开始将更加强劲也更为可靠的发动机安装到飞机上。20世纪20年代,航空运输业的兴旺为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与资本,飞机制造商竞相研制更加先进的飞机——而这些飞机也能很容易地改装为轰炸机。但对于这些未来的战斗机生产厂商而言,战斗机市场缺乏发展的动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1924年才出现新型战斗机,而且这些战斗机仍在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斗机的设计。30年代,列强均定期小批量地订购双翼战斗机,这一举措保证了战斗机性能的稳步提升。
  此时航空竞速运动方兴未艾,这项运动刺激着飞机设计师与发动机制造商们不断提升飞机性能。欧洲的史耐德杯与美国的汤普森杯等航空赛事俨然成为糅合了高速液冷发动机或者多缸星型发动机以及应力蒙皮等先进航空技术的单翼机们的试验场。以深受航空竞速运动刺激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为例,其研发的V12“茶隼”(Kestrel)液冷发动机拥有近500马力的强劲动力,在安装该发动机后,具有革命意义的霍克公司“哈特”(Hart)轰炸机于1928年入役。该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皇家空军所接收的第一款采用先进设计理念打造的飞机,该轰炸机的极限速度甚至比当时皇家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布里斯托公司的“斗牛犬”(Bulldog)战斗机还高10英里。
  当然,“哈特”对单座战斗机的性能领先只是暂时的,1931年,“狂怒”(Furry)战斗机投入批量生产,该机是世界上第一款平飞时速达到每小时200英里的战斗机。
  欧陆上空大战的阴云随着1933年德国纳粹党掌权而愈来愈浓,世界范围内诸多国家都开始重整军备。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被投入到更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的研发与生产中。前线飞行部队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接收着新近服役的先进飞机。到30年代后期,飞机的设计与各项技术均突飞猛进:金属和玻璃取代了织物、缆绳和木材,飞机发动机的功率也显著提高。在1939年9月3日英法因德国入侵波兰而对德宣战的时候,参战国服役中的战斗机大都已经具有全金属硬壳式机身,6~8挺机枪,液压操控的襟翼,可收放起落架以及有效的无线电装置了。全封闭的座舱成为标配,且大多数飞机的发动机都性能可靠且功率达到1000马力以上。这些技术进步让飞机能够在前所未有的20000英尺1高度飞行。
  尽管技术的进步让1939年时的战斗机同21年前的先辈今非昔比,但空战,抑或说是狗斗的规律,却一直没有改变。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上空所采用的空战战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的作战中被原封不动的所保留下来。进攻的核心仍旧是保持高度与出其不意。能抢先发现从日光中俯冲而下的敌人的飞行员往往在战斗中也能站得先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翱翔于天际的战斗机和它们的飞行员一起,如20年前那样牵引着公众的视线。
  本书主要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战斗机的性能、沿革以及出彩的战绩,讨论的范围包括英国“喷火”“海火”,德国Bf109、Fw190,美国P-51“野马”、P-40“战鹰”以及P-47“雷电”,日本Ki-43“奥斯卡2”以及三菱“零”式等。在欧战爆发后的6年中,飞行员们驾驶着这些传奇战机为争夺制空权厮杀在欧陆、太平洋与亚洲每一片战云笼罩的天空。从英格兰东南在绝望中奋战的不列颠大空战,到围绕着深入德军腹地的盟军轰炸机群而展开的残酷空中绞杀,再到皇家海军在最后的海空大战中彻底击败日本,战斗机和他们的飞行员在蓝天中写下华丽的诗篇,始终吸引着读者。4大主要空中力量,3大战场,10款经典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惊险的空中搏斗,本书一一为您呈现。


《决战苍穹:钢铁巨兽的空中芭蕾》 一场关于勇气、智慧与钢铁意志的史诗,一曲献给那些敢于在云端挑战极限的英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代,却也是航空技术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无垠的苍穹之上,无数年轻的生命在钢铁的巨兽中翱翔,以惊人的速度与技巧,在致命的战场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本书并非仅仅是机械的战机型号罗列,也不是枯燥的战役时间线,它是一次深入灵魂的探索,将带你重返那个硝烟弥漫却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年代,近距离观察那些在蓝色死亡地带中,以血肉之躯与冰冷机器搏杀的飞行员们。 我们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参战国,或某一个特定的战场。战争的画卷是宏大的,它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因此,《决战苍穹:钢铁巨兽的空中芭蕾》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四大空中力量,它们分别是: 英国皇家空军(RAF):作为最早投入空战并承受德国空军强大攻势的国家,皇家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展现出的顽强抵抗,至今仍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不朽篇章。他们的飞行员,驾驶着 Spitfire 和 Hurricane 等经典机型,以惊人的勇气和娴熟的战术,捍卫着国家的命运。我们将在书中深入剖析皇家空军的战术思想、训练体系以及那些改变战局的关键时刻。 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随着美国参战,其庞大的航空力量迅速崛起。从北非的沙漠到太平洋的岛屿,从欧洲的广阔天空到亚洲的 jungle,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身影无处不在。P-51 Mustang, B-17 Flying Fortress, P-47 Thunderbolt 等一代名机,构成了美军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本书将详细解读美军的战略轰炸理论,其特有的“自由飞行”战术,以及他们如何一步步摧毁轴心国的工业与军事能力。 德国空军(Luftwaffe):在战争初期,德国空军以其闪电战的凌厉攻势,横扫欧洲大陆。Messerschmitt Bf 109 和 Focke-Wulf Fw 190 等先进战机,配合着飞行员们大胆的突击战术,让敌人胆寒。即使在战争后期,面对数量上的劣势,德国飞行员依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斗志,给盟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我们将探讨德国空军的早期优势,其战术的演变,以及面对盟军技术和数量压制时的挣扎。 日本帝国海军航空队(IJN):太平洋战场上,一支同样骁勇善战的空中力量,以其独特的战术和令人敬畏的零式战斗机,在战争初期席卷了太平洋。从珍珠港的偷袭到珊瑚海的激战,日本海军航空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掌握着制空权。我们将深入研究日本海军航空队独特的舰载机作战体系,零式战斗机的设计理念,以及他们在面对美国海军逐渐增强的实力时,战术和技术上的局限性。 这四大力量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在 三大战场 的激烈对抗中,编织出了二战空中力量的壮丽图景: 欧洲战场(Western Front & Eastern Front):这是二战中最核心的战场之一。从英国上空的防空战,到深入德国本土的战略轰炸,再到东线战场苏德两国空军的殊死搏斗,欧洲的天空见证了无数场决定命运的空战。本书将聚焦于欧洲战场上最具代表性的空战,分析不同空中力量在此地如何运用战术,以及地面战局如何反作用于空战的走向。 太平洋战场:硝烟弥漫的太平洋上空,碧海蓝天之上,舰载机成为绝对的主角。从珊瑚海的首次航母对决,到中途岛的决定性胜利,再到硫磺岛和冲绳岛的血腥争夺,太平洋战场上的空战不仅关乎制海权,更关乎整个战争的胜负。我们将细致描绘太平洋战场上,航空母舰编队如何进行空中攻防,以及地面岛屿争夺战中,陆基航空兵所扮演的角色。 北非战场:作为二战的早期战场,北非的广阔沙漠和狭窄的海岸线,成为了盟军和轴心国空中力量首次大规模交锋的舞台。在这里,英国皇家空军与德国空军以及意大利空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后续的欧洲战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书将展示北非战场上,陆空协同作战的复杂性,以及早期战斗机和轰炸机在恶劣环境下的挑战。 在这些波澜壮阔的战场上,无数款式的战机如同闪电般划过天际,它们是飞行员的战友,是死亡的使者,更是那个时代科技与艺术的结晶。本书将精选 十种经典战机,进行深入的解析,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机械,更是承载着无数飞行员梦想与生命的钢铁羽翼: Spitfire (英国):毋庸置疑的空战传奇,以其优雅的线条和出色的机动性,在不列颠空战中成为了德国飞行员的噩梦。我们将剖析其设计的精妙,不断改进的历程,以及它在飞行员心中的地位。 Bf 109 (德国):德国空军的灵魂机型,产量惊人,在战争初期横扫欧洲。其高速俯冲和火力优势,让它成为了无数场空战的常客。本书将深入分析其不同型号的特点,以及它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 P-51 Mustang (美国):从一种性能平庸的飞机,蜕变为二战中最杰出的战斗机之一。其卓越的航程和火力,使其成为战略轰炸机的最佳护航机,为盟军夺取制空权奠定了基础。 Fw 190 (德国):以其强大的火力、坚固的结构和优异的缠斗能力,在战争后期与 Spitfire 和 P-51 展开了激烈的对抗,甚至在某些性能上超越了对手。 B-17 Flying Fortress (美国):象征着美国战略轰炸力量的“空中堡垒”,承载着成千上万的炸弹,深入敌后,摧毁目标。本书将展现其强大的防护能力,以及机组人员在面对密集防空火力时的勇气。 Zero (日本):以其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和格斗性能,在战争初期让盟军飞行员闻风丧胆。但其脆弱的结构和缺乏防护,也成为了它在中后期战斗中的致命弱点。 P-47 Thunderbolt (美国):“雷电”不仅拥有强大的火力,更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坚固结构,能够在遭受重创后依然返航。它在地勤支援和对地攻击方面也表现出色。 Yak-9 (苏联):苏联空军在东线战场上不可或缺的战机,以其高产量、可靠性和逐渐提升的性能,在面对德国空军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MiG-3 (苏联):虽然在战争初期遭遇了一些困难,但 MiG-3 凭借其高空性能,在某些特定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代表了苏联早期航空工业的努力。 Hawker Hurricane (英国):虽然 Spitfire 更为出名,但 Hurricane 才是真正承担了二战初期大部分空战任务的功勋机型。它的产量更大,结构更坚固,为不列颠空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决战苍穹:钢铁巨兽的空中芭蕾》不仅仅是对战机的技术规格的罗列,更是对 二战中的空中格斗 艺术的深入挖掘。我们将还原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 机动格斗 (Dogfighting):这是空中格斗的精髓。我们将剖析不同战机在缠斗中的优势与劣势,飞行员如何利用速度、高度、能量和地形进行周旋,以求得最佳的攻击角度。从经典的“剪刀机动”到复杂的“翻滚机动”,我们将为你揭示那些让敌机无所遁形的致命技巧。 战术编队与协同: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有效的空中格斗离不开精妙的战术编队。本书将探讨不同国家空军的编队原则,从早期的“诱饵”战术到后期的“高空掩护低空”,再到轰炸机编队的防空阵型,以及战斗机如何与轰炸机进行有效的协同,共同完成任务。 俯冲轰炸与水平轰炸:战争并非只有战斗机之间的缠斗。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和战术支援轰炸,同样是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轰炸机的设计理念,以及它们在不同战场上的作战效能。 电子对抗与预警:虽然二战时期的电子技术远不如现代,但雷达、无线电通讯等技术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本书将探讨这些技术如何影响空战的走向,以及飞行员如何利用它们获取情报,规避危险。 飞行员的心理与生理:在极端高压的环境下,飞行员的勇气、判断力和心理素质至关重要。我们将触及飞行员在战斗中的恐惧与兴奋,他们的团队精神,以及那些在一次次险象环生中幸存下来的故事。 《决战苍穹:钢铁巨兽的空中芭蕾》是一次全方位的空中盛宴,它将带你穿越时空,亲临那些决定世界命运的天空战场。你将感受到引擎的轰鸣,炮弹的呼啸,以及那些在生死线上舞蹈的钢铁巨兽。本书旨在让你不仅仅了解战机和战役,更能理解那个时代飞行员们的精神,他们如何将恐惧化为勇气,将技术化为艺术,在广阔的蓝天上,书写出属于人类航空史最辉煌的一页。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对历史、对军事、对天空充满好奇的读者的作品,它将带给你一次前所未有的震撼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购买这本书,主要还是出于对二战战机的好奇。然而,《狗斗:四大空中力量,三大战场,十种经典战机和二战中的空中格斗》这本书带给我的,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战机的图鉴,更是一部关于勇气、智慧和牺牲的史诗。书中关于“狗斗”技巧的阐述,让我领略到了空中格斗的艺术性。作者对不同机动动作的分析,以及如何利用机动来占据战术优势,都写得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剪刀机动”、“高角度爬升”等战术的详细描述,仿佛能看到飞行员们在空中施展的精彩技艺。我还会时不时地对照书中的描述,在脑海中想象那些经典的空战场景。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很少在其他历史读物中找到的。而“四大空中力量”和“三大战场”的结合,更是为整个二战的空战史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让读者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理解这场战争的空中较量。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二战历史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但总觉得空战部分似乎有些零散和难以理解。《狗斗:四大空中力量,三大战场,十种战机和二战中的空中格斗》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二战空战世界的大门。作者在书中对于“四大空中力量”的梳理,让我不再觉得它们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动态的全球空战网络。比如,他对苏德战场上空战的描写,将战机性能、战术运用以及后勤保障等因素都考虑在内,使得整个分析显得非常透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三大战场”时,那种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不同参战国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北非的烈日如何影响飞行员视线,东线的严寒如何考验战机的可靠性,这些细节都让历史变得更加真实可感。而“十种经典战机”的选取,则将读者注意力聚焦在最具有代表性的武器上,通过对这些战机的深入剖析,来折射出整个空战技术的发展历程。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关于飞机的机械性能介绍,更是对飞行员群体精神世界的描摹。作者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也没有过度渲染英雄主义,而是用一种非常客观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讲述了那些在蓝天上翱翔的勇士们的故事。当读到那些年轻的飞行员,在明知危险重重的情况下,依然义无反顾地冲向敌阵时,我总会感到一阵肃然起敬。书中所描绘的“三大战场”,从北非的沙漠到东线冰封的苔原,再到太平洋的碧海蓝天,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独特的挑战和残酷性。作者巧妙地将这些地理环境对战机性能和战术运用带来的影响一一展现出来,让我对战机的适应性和飞行员的应变能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十种经典战机”的选取,也堪称点睛之笔。我一直对二战的 Spitfire 和 Bf 109 情有独钟,这本书对它们性能的细致解读,以及在不同战场上的表现,让我对这两款战机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描述这些战机时,不仅仅是列出数据,更是将其置于具体的战役场景中,让读者感受到它们的生命力。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我原本以为“狗斗”仅仅是指缠斗,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它包含了如此多的战术智慧和技术博弈。作者在书中对“狗斗”这一概念的解读,就足以引人入胜。他不仅分析了战术动作的原理,更深入探讨了飞行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在高速、高压环境下如何做出瞬间的判断。这让我对那些空战英雄们有了更深的敬意。我非常喜欢作者对于“四大空中力量”的分析,他没有简单地评判优劣,而是从历史背景、工业能力、战略目标等多个维度,来阐述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这使得他对整个二战空战格局的描绘更加立体和全面。而“三大战场”的划分,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角来审视不同区域的空战特点。我常常在阅读时,会联想到那些电影中经典的空战镜头,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更专业、更深入的解读,让我能够真正理解那些画面的背后所蕴含的战术和技术。

评分

“狗斗:四大空中力量,三大战场,十种经典战机和二战中的空中格斗”这本书,我可以说是我近年来读过最令我热血沸腾的军事历史读物了。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封面和充满力量感的书名吸引住了。翻开扉页,那些黑白分明的战机照片,仿佛把我瞬间拉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作者在开篇就点出了“狗斗”这个词的重要性,并且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二战空中力量发展的迅猛与残酷。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不同国家空中力量战略战术的对比分析,比如英国皇家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的灵活应变,与德国空军在早期战争中的闪电战思维,以及后期美国陆军航空队和苏联空军如何崛起并改变战局。这本书没有简单地罗列战役,而是通过深入剖析战机性能、飞行员战术以及战场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展现空中格斗的魅力。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些经典的空战画面,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战机座舱,与敌机进行着生死搏斗。书中对“四大空中力量”的划分,让我对当时全球的空战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零散的战斗,而是体系化的对抗。

评分

翻译得还不错 值得一读

评分

以机型介绍为主,对于格斗介绍太少。飞机座舱仪表图详细,适合做模型。

评分

很详细

评分

尚可。。。。。。。。。。

评分

书很好,品相不错,快递服务也很优秀,这是一本好书,谢谢京东了

评分

字大,讲二战战斗机的

评分

书很不错,活动时用券买的,价格也十分的实惠!京东的物流速度和快递小哥的态度都是别的快递无法比的!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

很好很不错还会再来光顾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