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安全攻防大揭秘

智能汽车安全攻防大揭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360独角兽安全团队(Unicorn Team) 著
图书标签:
  • 智能汽车
  • 汽车安全
  • 网络安全
  • 攻防技术
  • 渗透测试
  • 威胁情报
  • 漏洞分析
  • 信息安全
  • 汽车工程
  • 黑客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497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4193
品牌:Broadview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8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智能汽车安全开山之作

内容简介

  《智能汽车安全攻防大揭秘》首先针对汽车研发人员介绍了一些安全基础知识,如加密解密、安全认证、数字签名、常见攻击类型和手段等,然后针对安全研究人员介绍了一些智能汽车的工作原理,如汽车的内网协议、网络架构、X-By-Wire线控系统原理、常见潜在攻击面等,最后对一些实际的汽车攻击或安全测试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对案例里涉及的漏洞进行防御分析。本书的特点是由浅入深,为读者提供详细的实际案例分析和防御建议。
  《智能汽车安全攻防大揭秘》的目标读者为智能汽车或者网联汽车研发人员,希望进行智能汽车安全研究或渗透测试的安全研究人员等。

作者简介

  360独角兽安全团队,在信息安全领域拥有极丰富的攻防经验、防护专利及研究成果,团队隶属于360安全研究院。团队专注于无线通信、智能设备、汽车、工业系统等新兴安全领域的攻防研究,近年来培育了诸多安全人才,他们中既有黄琳、郑玉伟这些长期坚守在新兴安全领域研究的中坚力量,也有像李均、单好奇、张婉桥、曾颖涛这样的安全新秀。360独角兽安全团队已出版多部信息安全书籍。众多研究成果被《福布斯》、《路透社》、《国家地理》、WIRED、IEEE ComSoc、CNET、Hackaday、《芭莎男士》、《程序员》、中央电视台的《汽车百年》、《焦点访谈》,以及北京电视台的《北京客》、湖南卫视的《新闻大求真》、北京人民广播电台《FM103.9》等网络、电视及广播媒体报道。团队研究成果“Ghost Telephonist”获BlackHat Pwnie Awards Most Innovative Research提名。也是现今位列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移动安全名人堂的安全团队。

目录

汽车安全基础篇
第1 章 智能汽车相关基础概念介绍 2
1.1 网联汽车2
1.2 V2X 2
1.3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3
1.4 自动驾驶汽车 3
第2 章 汽车网络安全简介6
2.1 汽车电子及网络系统的发展 6
2.2 汽车安全的成因 8
2.3 汽车的攻击面10
2.4 汽车安全的发展18
2.5 汽车安全指导标准20
第3 章 信息安全基础概念23
3.1 安全概念23
3.2 加密算法简介 24
3.3 常见攻击方式简介26
3.4 基于密码学的重要防御概念介绍27
第4 章 物联网时代的汽车电子 38
4.1 物联网时代的汽车 39
4.2 汽车网络42
第5 章 在线诊断系统 55
5.1 在线诊断系统简介55
5.2 OBD-II 介绍55
5.3 OBD-II 接口 56
5.4 OBD 通信协议57
5.5 OBD 可以获取的数据 57
第6 章 汽车总线协议介绍 58
6.1 CAN 总线介绍58
6.2 LIN 总线 85
6.3 MOST 总线 88
6.4 FlexRay 91
案例分析篇
第7 章 Jeep Uconnect 漏洞分析 96
7.1 背景简介 96
7.2 网络架构 97
7.3 网络物理功能 99
7.4 远程攻击入口 101
7.5 无线电数据系统104
7.6 Uconnect 系统106
7.7 利用D-Bus 服务 119
7.8 Uconnect 攻击载荷(Attack Payloads)120
7.9 通过蜂窝网远程利用 123
7.10 通过蜂窝网进行漏洞利用 126
7.11 扫描有漏洞的车辆126
7.12 V850 和IOC 128
7.13 SPI 通信 144
7.14 整个利用链149
7.15 网络物理控制原理 150
7.16 控制物理系统的CAN 消息 159
7.17 漏洞修复和缓解办法 163
7.18 本章参考资料164
第8章 宝马ConnectedDrive 漏洞分析 165
8.1 漏洞背景 165
8.2 硬件配置 166
8.3 硬件拆解分析 167
8.4 激活远程控制功能 172
8.5 实际漏洞利用场景 173
8.6 改进措施 174
8.7 漏洞总结175
8.8 可行的防御措施 175
8.9 本章参考资料 176
第9 章 特斯拉安全性分析 177
9.1 背景 177
9.2 系统架构 177
9.3 信息收集 180
9.4 测试中遇到的挫折185
9.5 测试中的突破186
9.6 控制汽车 187
9.7 本章小结189
9.8 本章参考资料190
第10 章 远程无线升级及安全191
10.1 OTA 升级的一般过程 191
10.2 OTA 升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192
10.3 安全的OTA 升级系统 193
10.4 本章参考资料 194
第11 章 汽车传感器安全 195
11.1 背景 195
11.2 GPS 安全197
11.3 超声波传感器安全 199
11.4 摄像头安全 200
11.5 Lidar 安全 201
11.6 本章参考资料 203

前言/序言

  当Tim Berners-Lee 在1989 年发明互联网时,他可能没想到网络威胁会像现在所面临的这样严峻,而网络连接会像物联网时代这样深入而广泛。同样,当智能汽车被发明时,它的发明者可能也没想到智能汽车会像今天一样遭受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威胁。近年来,互联网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通等发展非常迅速,就连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加入汽车研发与制造业,传统汽车制造商积极地将自家产品加入互联网连接功能和辅助驾驶功能,以期通过联网后实现的新功能吸引消费者。在各家车厂如火如荼地研发智能汽车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各种各样通过网络对智能汽车发起攻击的漏洞案例,这些案例中有的通过网络解锁并启动汽车威胁到财产安全,有的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汽车的物理功能,直接威胁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在智能汽车或网联汽车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对汽车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足够重视,做到防范于未然。传统车厂往往对网络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安全研究人员对汽车的控制原理了解也不够充分,作者在汽车行业和安全行业都有从业经验,所以希望通过本书连接汽车研发人员和安全研究人员,为汽车安全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于本书
  从答应写这本书开始,有四个多月作者都没有下笔,不是因为太忙没时间,而是因为一直在想如何下笔,作者一直在收集相关资料和研究案例。作者希望写一本经典的参考书,能够让安全人员通过本书了解汽车的构造原理及漏洞原理,如线控系统、汽车总线、ECU 闭环控制原理等,能够让汽车行业从业者了解到他们设计生产的汽车及汽车配套的网络服务在推上市场后将面临怎样的安全考验,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概念及安全思维方式,了解常规的防护手段,比如加密解密、安全认证、数字签名等概念。本书书名《智能汽车安全攻防大揭秘》,从名字上看好像是专门讲解如何攻击汽车的,但实际上如何防御攻击也是本书的重点,本来攻击与防御就是紧密联系的。此外,由于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的技术非常多,不可能用一本书囊括所有内容,所以有的概念或者技术没有提到也请读者原谅。本书主要分析汽车上可能或者已经遭到攻击的电子系统,让安全研究人员了解汽车攻击原理和可能的攻击面,让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建立起基本的安全概念。
  本书分为基础篇和案例分析篇。基础篇中会介绍一些与汽车安全相关的概念,例如针对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介绍加密算法、认证协议、攻击类型等基础知识;针对安全从业人员介绍汽车构造、汽车电子系统原理、汽车各类总线协议、汽车安全研究发展、汽车可能暴露的各种攻击面等。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后续篇章的内容。
  案例分析篇中会分析一些经典汽车网络攻击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安全的方方面面,比如硬件安全、通信安全、云端安全等。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会讲到对应的防御措施,了解攻击者在这些案例中采用的攻击手段和对应的防御措施,有助于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安全测试或安全开发中。
  致谢
  感谢朋友和家人一直以来对作者的全力支持。
  感谢360 独角兽安全团队、无线电安全研究部及360 集团的同事们。
  感谢Charlie Miller、Chris Valasek、Marc Rogers 等汽车安全研究人员对本书内容
  的贡献。
  感谢领导及朋友杨卿先生的指导和栽培。
  感谢谭晓生先生引荐我到360 公司并在工作中给予我们的支持。
  作者:李均


《智享出行:安全基因与未来脉搏》 在这个信息爆炸、技术飞速迭代的时代,汽车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它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燃油时代的机械与电子的初步融合,到如今智能化、网联化、电气化的“新四化”浪潮,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一个集移动出行、智能生活、数据服务于一体的全新物种进化。这不仅仅是一场工业革命,更是一次生活方式的颠覆。 《智享出行:安全基因与未来脉搏》一书,将带您深入探索这场由“智能”驱动的出行革命的本质,剖析其核心驱动力、演进逻辑以及对我们未来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不再聚焦于某个单一的技术领域,而是着眼于整个智能汽车生态系统的宏观图景,从“智能”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层层剥离,深入浅出地为您揭示这个复杂而迷人的世界。 第一篇:智能之源——定义与演进 在这一篇中,我们将首先厘清“智能汽车”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它如何体现在汽车的设计、制造、使用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我们将追溯智能汽车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辅助驾驶系统,到高级自动驾驶的逐步实现,再到如今车联网、人工智能在车载系统中的深度应用。我们将回顾那些关键的技术节点和里程碑式的创新,理解智能汽车是如何一步步从科幻走进现实的。 “智能”的基石:传感器与感知 我们将详细介绍构成智能汽车“眼睛”和“耳朵”的各类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LiDAR)、摄像头(Camera)、毫米波雷达(Radar)、超声波雷达(Ultrasonic Radar)等,以及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我们将探讨这些传感器如何协同工作,构建起对车辆周边环境的实时、精准感知,为智能决策提供基础。 “智能”的大脑:计算平台与算法 感知到的信息需要被处理和分析。我们将深入研究智能汽车的计算平台,从高性能车载芯片到分布式计算架构,以及支撑这些硬件的强大算法,特别是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在感知融合、路径规划、决策控制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我们将讨论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技术如何在智能驾驶中发挥核心作用。 “智能”的神经:通信与互联 智能汽车并非孤立的个体,它需要与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互。我们将探讨车联网(V2X,Vehicle-to-Everything)技术,包括车与车(V2V)、车与基础设施(V2I)、车与行人(V2P)、车与网络(V2N)的通信模式。我们将分析5G、Wi-Fi、蓝牙等通信技术如何赋能智能汽车,实现实时数据交换,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第二篇:智能之核——核心技术与生态 在理解了智能汽车的“是什么”之后,我们将聚焦于驱动其运转的“怎么做”,也就是其核心技术和支撑生态。这一篇将深入挖掘智能汽车在不同维度的具体表现,以及围绕它构建的庞大产业体系。 自动驾驶的阶梯:从L0到L5 我们将详细解析国际自动驾驶分级标准(SAE Level),从最基础的驾驶员辅助(L0-L2)到高度自动化(L3-L4)乃至完全自动化(L5),并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不同级别的技术实现难度、应用场景以及市场前景。我们将探讨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如极端天气下的感知、复杂交通环境下的决策、以及突发状况下的安全应对。 座舱的未来:人机交互与智能化体验 智能汽车不仅是行走的电脑,更是移动的智能生活空间。我们将探讨新一代智能座舱的设计理念,包括多模态人机交互(语音、手势、触控)、个性化服务推荐、车载娱乐系统、以及与智能家居的联动。我们将分析人工智能如何通过学习用户习惯,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驾乘体验。 电气化的浪潮:动力与续航的变革 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技术密不可分。我们将深入剖析电动汽车(EV)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池技术(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安全性)、电机技术(效率、功率密度)、电控系统(BMS、MCU)等。我们将探讨固态电池、超级电容等前沿技术的潜力,以及智能充电网络、无线充电等创新模式对未来出行的影响。 数据赋能:从驾驶数据到出行服务 智能汽车是数据的巨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我们将探讨车辆运行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环境数据等如何被采集、分析和应用。我们将分析这些数据在提升车辆性能、优化交通管理、以及催生新型出行服务(如按需出行、共享出行、个性化保险)等方面的价值。 第三篇:智能之脉搏——出行变革与社会影响 智能汽车的普及,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将深刻地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形态。这一篇将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智能汽车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及其对未来的深刻影响。 交通的重塑:效率、安全与拥堵 智能汽车有望极大地提升交通效率,减少拥堵,降低交通事故率。我们将探讨车路协同(V2X)在优化交通流量、预测和规避风险方面的潜力。我们将分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如何与智能汽车联动,构建更安全、更流畅的出行网络。 城市的新生:智慧交通与可持续发展 智能汽车的普及将促使城市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进行革新。我们将探讨智慧城市的理念,以及智能汽车如何成为其关键组成部分。我们将分析共享出行、无人驾驶配送等模式如何影响城市空间利用、公共交通体系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活方式的变迁:工作、娱乐与社交 当汽车成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将随之改变。在通勤途中,人们可以高效地工作、享受影音娱乐,甚至与家人朋友进行高质量的社交互动。我们将畅想智能汽车如何模糊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创造更灵活、更丰富的出行体验。 未来的展望:挑战与机遇 智能汽车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但也伴随着诸多挑战。我们将共同探讨技术瓶颈、政策法规、伦理道德、以及公众接受度等问题。我们将分析智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它将为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机遇。 《智享出行:安全基因与未来脉搏》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一次对未来出行的深度思考和探索。它旨在为所有关心汽车行业发展、关注科技进步、以及憧憬未来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个全面、深刻、富有前瞻性的视角。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您更清晰地认识智能汽车的本质,理解它驱动的出行变革,并共同迎接一个更加智能、便捷、高效、可持续的出行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上的丰富度,以及作者对行业前沿技术的掌握程度,都让我感到由衷的钦佩。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车联网安全”的章节所吸引。作者详细阐述了车辆如何与外部网络进行交互,比如V2X(车对万物)通信,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攻击,例如身份伪造、数据篡骗、拒绝服务攻击等。他甚至深入到了一些技术细节,比如对不同通信协议的弱点分析,以及可能存在的加密算法的漏洞。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对网络安全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揭露”问题,而是积极地探讨了各种“防御”之道。从软件安全设计、硬件安全防护,到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都给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这种“治病救人”的思路,让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揭秘”的书,更是一本“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非常喜欢,封面采用了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上抽象的电路图和跃动的火焰元素,一眼就能感受到科技感与危险并存的氛围。打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排版也比较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感到拥挤或杂乱。我尤其欣赏其中插图的运用,那些示意图和流程图都绘制得非常精细,即使是对于我这样非技术背景的读者来说,也能比较直观地理解其中的概念。比如,关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安全防护的部分,作者配的插图将数据流和潜在的攻击路径清晰地展示出来,让我这个对网络安全不太了解的人也能大致领会到其中的风险点。当然,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在信息传递上的清晰度。很多技术书籍往往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令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虽然主题是关于“攻防”,但它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并且会适时地进行类比,让我能够更好地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能沉浸其中,享受知识的获取过程。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于“安全”二字的定义,已经超越了我之前单纯理解的“防盗”或者“碰撞安全”。它触及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与信息时代息息相关的全新安全维度。作者在书中对于智能汽车的“软件定义”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解释了软件是如何成为车辆的核心,同时也成为最大的安全隐患。我特别留意了关于OTA(空中下载)更新安全的部分,作者的论述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厂商提供的更新,也可能存在被恶意利用的风险,一旦更新过程被劫持,后果不堪设想。这种对安全风险的挖掘,可以说是“不破不立”,逼迫我重新审视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此外,书中对于不同攻击向量的梳理,从物理层面的接口攻击,到逻辑层面的协议漏洞,再到应用层面的信息泄露,都进行了一一梳理,并且对其潜在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种全面而细致的视角,让我对智能汽车的安全防护有了一个系统性的认知框架。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智能”这两个字的独特解读。我之前对智能汽车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自动驾驶、语音助手这些功能层面,总觉得它们是方便生活的科技。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在这份“智能”背后,潜藏着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生态系统,也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作者在书中对于不同子系统的分析,例如网关、域控制器、以及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都做到了细致入微。特别是当他深入探讨各个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方式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互联互通”的双刃剑效应。一个微小的漏洞,可能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反应,威胁到整个车辆的安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那些真实发生的网络攻击事件,以及作者对攻击者可能利用的手段的还原,都让我对智能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更为深刻和现实的认识。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是否对智能汽车的安全过于乐观了?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对于未来出行场景的深刻洞察,以及作者在其中对安全问题的冷静思考。我之前很少会去想,当智能汽车完全普及后,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而这本书就为我描绘了一个生动而又充满警示的画面。作者在书中探讨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安全,更是对于整个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关注。他提到了供应链安全、第三方服务安全,以及数据隐私安全等一系列延伸性问题。例如,他对于车辆数据如何被收集、存储和使用,以及如何防止用户隐私被滥用,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让我意识到,智能汽车的安全,已经不再仅仅是车辆本身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智能汽车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真正安全的智能出行环境有了更多的思考。

评分

内容相对基础

评分

针对汽车研发人员介绍了一些安全基础知识,如加密解密、安全认证、数字签名、常见攻击类型和手段等,然后针对安全研究人员介绍了一些智能汽车的工作原理,如汽车的内网协议、网络架构、X-By-Wire线控系统原理、常见潜在攻击面等,最后对一些实际的汽车攻击或安全测试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对案例里涉及的漏洞进行防御分析。

评分

科普读物,这方面技术日新月异,变动很大,个人感觉需要及时更新。

评分

内容介绍比较前沿,比较有帮助!

评分

很专业,适合专业人士学习。

评分

是正版,慢慢研究,希望有用。。。。

评分

还没开始看,希望有用吧

评分

针对汽车研发人员介绍了一些安全基础知识,如加密解密、安全认证、数字签名、常见攻击类型和手段等,然后针对安全研究人员介绍了一些智能汽车的工作原理,如汽车的内网协议、网络架构、X-By-Wire线控系统原理、常见潜在攻击面等,最后对一些实际的汽车攻击或安全测试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对案例里涉及的漏洞进行防御分析。

评分

打折时候买的,性价比超高,特别合适,你值得拥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