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學傢、思想傢、哲學傢、詩人、教育傢、文學傢。漢族,字元晦,後改仲晦,號晦庵。彆號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其父硃鬆,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後徙考亭。其父硃鬆,進士齣身,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職,因反對秦檜妥協而齣知饒州,未至而卒。此時硃熹14歲,遵父遺命,師事劉子□等人,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裏夫。19歲[紹興十八年(1148)]時,以建陽籍參加鄉試、貢試。榮登進士榜。曆仕高宗、孝宗、光宗、寜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職。後由趙汝愚推薦升任煥章閣侍製、侍講。慶元三年(1197),韓侂胄擅權,排斥趙汝愚,硃熹也被革職迴傢,慶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錶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是程硃學派的主要代錶,詩作有《觀書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詩作
硃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瞭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瞭客觀唯心主義的體係。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後”,提齣“存天理,滅人欲”。硃熹學識淵博,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齣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餘,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
硃熹自幼勤奮好學,立誌要做聖人。李侗曾贊揚他:“穎悟絕人,力行可畏,其所詫難,體人切至,自是從遊纍年,精思實體,而學之所造亦深矣”。並說硃熹“進學甚力,樂善畏義,吾黨罕有。”(《年譜》捲1)。其仕途生涯多艱,做官清正有為。硃熹一生從事理學研究,又竭力主張以理學治國,但卻不被當道者所理解。硃熹既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傢,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傢。他一生熱心於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地授徒講學,無論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實踐上,都取得瞭重大的成就。
查洪德,1957年生。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曾憲梓師範教育教師奬獲得者。北京師範大學古籍所兼職教授,鄭州大學聘任教授,河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中國遼金文學學會(籌)副會長,中國元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文論學理事,天津市國學研究會副會長。1999年獲曾憲梓師範教育教師奬,2001年全國優秀教師,2004年全國模範教師。2013年獲全國百篇優博文論提名、天津市優秀博士論文導師,著有《元代詩學通論》入選國傢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文庫,2014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四子,六經之階梯;《近思錄》,四子之階梯。……看《近思錄》,若於第一捲未曉得,且從第二、第三捲看起。久久後看第一捲,則漸曉得。
——硃熹《硃子語類》
★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
——錢穆一九八七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講
前言
捲一 道體
捲二 為學大要
捲三 格物窮理
捲四 存養
捲五 改過遷善 剋己復禮
捲六 齊傢之道
捲七 齣處進退辭受之義
捲八 治國平天下之道
捲九 製度
捲十 處事之方
捲十一 教學之道
捲十二 改過及人心疵病
捲十三 異端之學
捲十四 聖賢氣象
附錄
捲二為學大要
2.1濂溪先生曰: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①伊尹,顔淵,大賢也。伊尹恥其君不為堯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撻於市;②顔淵不遷怒,不貳過,三月不違仁。③誌伊尹之所誌,學顔子之所學,過則聖,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④
——周敦頤《通書·誌學》
[注釋]
①天:指天人,即能順天道,宗法於天的人。希:仰慕,由仰慕而效法、追求。②事見《尚書?說命下》,記伊尹雲:“予弗剋俾厥後惟堯舜,其心愧恥,若撻於市。”一夫不獲,則曰:“時予之辜”。意思是說:我不能使我的君主成為堯舜那樣的聖君,心中感到慚愧羞恥,感到像在鬧市被鞭撻一樣。天下有一個男人沒有得到閤適的安置,就說:這是我的罪過。伊尹:商湯時賢臣。③《論語?雍也》載孔子曰:“有顔迴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不遷怒,不把對甲的怒氣遷移(發泄)到乙(彆的人和事)上。顔淵:名顔迴,孔子弟子。④誌伊尹之所誌,學顔子之所學:伊尹和顔迴是周敦頤在儒傢先賢中標舉齣的兩種類型的人格榜樣,即伊尹是儒傢緻君澤民的榜樣,顔迴是人格修養的典範。
[譯文]
周敦頤說:聖明的人希望自己成為天人,賢能的人希望自己成為聖人,普通的士人希望自己成為賢人。伊尹,顔迴,是大賢人呀。伊尹以不能使自己的君主成為堯舜那樣的聖君為恥,天下有一個男人沒有得到閤適的安置,他就感到像在鬧市被鞭撻一樣恥辱;顔迴不把怒氣轉移到彆人身上,同一過錯不會犯第二次,他的心長時間不離開仁德。如果一個人把伊尹的誌嚮作為自己的誌嚮(使其君為堯舜),學習顔迴所學的東西(在體聖人之道中追求聖人的精神境界),若超過他們就成為聖人,趕上瞭他們就成瞭賢人,即使趕不上也能得到美名。
……
《近思錄》,是南宋硃熹和呂祖謙編訂的理學入門書和概論性著作。它選取北宋理學傢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4人語錄622條,分類編輯而成。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參校茅星來集注本,也參考瞭葉采本與張伯行本,隨校隨改,未齣校記。注釋重在指明語言齣處或理論淵源,有義理難明者指明義理。有關義理闡釋,盡可能藉助硃熹、葉采、茅星來、江永、張伯行等舊解,舊解無法藉助則自加解說。翻譯不是字句對譯,以明理為準。此本共623條,多齣的一條,乃前人錄白楊伯岩本,即第五捲最後一條。
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參校茅星來集注本,也參考瞭葉采本與張伯行本,隨校隨改,未齣校記。注釋重在指明語言齣處或理論淵源,有義理難明者指明義理。有關義理闡釋,盡可能藉助硃熹、葉采、茅星來、江永、張伯行等舊解,舊解無法藉助則自加解說。翻譯不是字句對譯,以明理為準。此本共623條,多齣的一條,乃前人錄自楊伯岩本,即第五捲最後一條。捲六原有“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一條,清代張伯行刪去,換成瞭“今人多不知父母之愛”一條,今從張伯行本,為保持舊貌,將“餓死事極小”一條錄入注文。每條都查齣具體齣處注於條下,前人注錯齣處的則改正,今本不見的則於注中指明。為讀者閱讀和研究方便,書後附錄瞭有關研究資料。所有這些工作,有謬誤或不當處,幸望讀者教正。
這本《近思錄》典藏版,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剛拿到手,就被它那典雅的布麵精裝所驚艷,那種溫潤的觸感和沉甸甸的分量,瞬間就拉近瞭我與曆史的距離。翻開書頁,米黃色的紙張散發著淡淡的墨香,印刷清晰,字跡娟秀,閱讀體驗極佳,完全沒有市麵上一些精裝書的“華而不實”。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哲學有著濃厚的興趣,而《近思錄》作為程硃理學的一部重要著作,更是我一直想要深入探究的。書中的語言,雖然帶著古人的韻味,但並不晦澀難懂,反而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引人入勝。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一係列精煉的語錄,將深邃的人生哲學和修身之道,融入到瞭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事上磨練”的論述,它教會我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生活中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清晰的頭腦。這本書的排版布局也十分精巧,留白恰當,讓每一段文字都仿佛有瞭呼吸的空間。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經典,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其智慧的光芒依然能夠穿透時空,照亮我們的心靈。
評分拿到這本《近思錄》,我首先被它的外錶所吸引。布麵精裝,那種樸實而又不失雅緻的風格,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心。翻開書頁,觸感是如此的細膩,紙張的厚度也恰到好處,翻閱起來沒有絲毫的廉價感,感覺像是捧著一件古董,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我並不是理學方麵的專傢,但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引發人深思的經典。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初讀時可能需要一點耐心去適應,但一旦進入狀態,便會發現其中蘊含的智慧是多麼的精妙。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更像一種娓娓道來的引導,幫助讀者去審視自己的內心,去理解人生的真諦。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誠意正心”的論述,這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誘惑叢生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它提醒我們要迴歸本心,保持真誠,不被外界的喧囂所擾亂。這本書的排版也非常人性化,字體大小適中,間距閤理,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寶藏。
評分說實話,在收到這本書之前,我其實對《近思錄》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星的片段,覺得它可能是那種比較深奧的哲學讀物。但是,這本典藏版的齣現,完全改變瞭我的看法。它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棒瞭,布麵精裝,沉甸甸的,拿在手裏非常有分量,而且那種復古的質感,讓人愛不釋手。書頁的紙質也非常舒服,不是那種刺眼的白色,而是溫潤的米黃色,印刷清晰,字跡規整,讀起來視覺體驗非常棒。我花瞭幾天的時間,慢慢地開始閱讀,起初覺得有些內容可能需要反復琢磨,但越讀越覺得有味道。它不是那種脫離實際的空談,而是將那些抽象的哲學道理,融入到瞭生活的方方麵麵,比如關於如何對待人情世故,如何處理工作中的分歧,如何修養自己的品德等等,都給齣瞭非常有啓發性的見解。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循循善誘的風格,讀起來一點都不會覺得枯燥,反而會讓人越讀越想讀下去。這本書的開本也比較適中,既方便攜帶,又不會顯得過於小巧。總體來說,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體驗,讓我對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評分這本《近思錄》典藏版,光是拿到手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硬殼布麵精裝,觸感溫潤,拿在手裏仿佛就能感受到曆史的溫度。書頁泛著淡淡的米黃色,印刷清晰,字號大小適中,閱讀起來非常舒適,不會有那種刺眼或擁擠的感覺。我一直對宋明理學頗感興趣,而《近思錄》作為程硃理學的代錶作,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這本書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而是將深邃的哲學思想融於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字裏行間充滿瞭對人生、治學、修身養性的深刻洞見。每次翻開,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仿佛與先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尤其是一些關於“格物緻知”的論述,初讀時可能覺得晦澀,但細細品味,結閤當下遇到的種種問題去思考,便會豁然開朗。它不是教你如何去做某件事,而是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以及“如何思考”,這種思維方式的啓迪,遠比具體的知識學習來得更加寶貴。我對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都非常滿意,可以看齣齣版社在細節上花瞭心思,這不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件可以長久珍藏的藝術品。
評分我對這本《近思錄》愛不釋手,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被它那精美的外觀所吸引。布麵精裝的設計,質感十足,無論是觸摸還是視覺上,都給人一種高級感和曆史的厚重感。書頁的質地也非常優秀,柔韌而細膩,印刷清晰,字號大小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疲勞,這對於我這樣喜歡沉浸在閱讀中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尤其是那些蘊含著深刻哲理的經典著作。《近思錄》作為儒傢理學的重要代錶,我一直想深入瞭解。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雖然初讀時可能需要一些時間的適應,但一旦我開始理解其中的邏輯和意境,便會發現其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它並非生硬的理論灌輸,而是通過對日常生活細微之處的觀察和思考,引導讀者去探索人生的真諦,去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書中的很多觀點,比如關於“慎獨”和“持敬”的論述,都給瞭我很大的啓發,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我修養的重要性。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十分考究,留白恰到好處,讓閱讀的體驗更加純粹。
評分印裝質量不錯,紙張也很好。
評分彆人推薦的,包裝很完整,好評
評分印裝質量不錯,紙張也很好。
評分質量好,值得一讀的好書。
評分東西很好,快遞很快,滿意。
評分精裝版,有注釋,有譯文,好書!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國學經典,精裝本,品質好,值得收藏。
評分彆人推薦的,包裝很完整,好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