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汉族,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其父朱松,进士出身,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因反对秦桧妥协而出知饶州,未至而卒。此时朱熹14岁,遵父遗命,师事刘子□等人,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岁[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朱熹自幼勤奋好学,立志要做圣人。李侗曾赞扬他:“颖悟绝人,力行可畏,其所诧难,体人切至,自是从游累年,精思实体,而学之所造亦深矣”。并说朱熹“进学甚力,乐善畏义,吾党罕有。”(《年谱》卷1)。其仕途生涯多艰,做官清正有为。朱熹一生从事理学研究,又竭力主张以理学治国,但却不被当道者所理解。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查洪德,1957年生。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师范教育教师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兼职教授,郑州大学聘任教授,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辽金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中国元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理事,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1999年获曾宪梓师范教育教师奖,2001年全国优秀教师,2004年全国模范教师。2013年获全国百篇优博文论提名、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导师,著有《元代诗学通论》入选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2014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看《近思录》,若于第一卷未晓得,且从第二、第三卷看起。久久后看第一卷,则渐晓得。
——朱熹《朱子语类》
★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钱穆一九八七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讲
前言
卷一 道体
卷二 为学大要
卷三 格物穷理
卷四 存养
卷五 改过迁善 克己复礼
卷六 齐家之道
卷七 出处进退辞受之义
卷八 治国平天下之道
卷九 制度
卷十 处事之方
卷十一 教学之道
卷十二 改过及人心疵病
卷十三 异端之学
卷十四 圣贤气象
附录
卷二为学大要
2.1濂溪先生曰: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①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②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③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④
——周敦颐《通书·志学》
[注释]
①天:指天人,即能顺天道,宗法于天的人。希:仰慕,由仰慕而效法、追求。②事见《尚书?说命下》,记伊尹云:“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意思是说:我不能使我的君主成为尧舜那样的圣君,心中感到惭愧羞耻,感到像在闹市被鞭挞一样。天下有一个男人没有得到合适的安置,就说:这是我的罪过。伊尹:商汤时贤臣。③《论语?雍也》载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不迁怒,不把对甲的怒气迁移(发泄)到乙(别的人和事)上。颜渊:名颜回,孔子弟子。④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伊尹和颜回是周敦颐在儒家先贤中标举出的两种类型的人格榜样,即伊尹是儒家致君泽民的榜样,颜回是人格修养的典范。
[译文]
周敦颐说:圣明的人希望自己成为天人,贤能的人希望自己成为圣人,普通的士人希望自己成为贤人。伊尹,颜回,是大贤人呀。伊尹以不能使自己的君主成为尧舜那样的圣君为耻,天下有一个男人没有得到合适的安置,他就感到像在闹市被鞭挞一样耻辱;颜回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同一过错不会犯第二次,他的心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如果一个人把伊尹的志向作为自己的志向(使其君为尧舜),学习颜回所学的东西(在体圣人之道中追求圣人的精神境界),若超过他们就成为圣人,赶上了他们就成了贤人,即使赶不上也能得到美名。
……
《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此本共623条,多出的一条,乃前人录白杨伯岩本,即第五卷最后一条。
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此本共623条,多出的一条,乃前人录自杨伯岩本,即第五卷最后一条。卷六原有“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一条,清代张伯行删去,换成了“今人多不知父母之爱”一条,今从张伯行本,为保持旧貌,将“饿死事极小”一条录入注文。每条都查出具体出处注于条下,前人注错出处的则改正,今本不见的则于注中指明。为读者阅读和研究方便,书后附录了有关研究资料。所有这些工作,有谬误或不当处,幸望读者教正。
这本《近思录》典藏版,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刚拿到手,就被它那典雅的布面精装所惊艳,那种温润的触感和沉甸甸的分量,瞬间就拉近了我与历史的距离。翻开书页,米黄色的纸张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印刷清晰,字迹娟秀,阅读体验极佳,完全没有市面上一些精装书的“华而不实”。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近思录》作为程朱理学的一部重要著作,更是我一直想要深入探究的。书中的语言,虽然带着古人的韵味,但并不晦涩难懂,反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引人入胜。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精炼的语录,将深邃的人生哲学和修身之道,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事上磨练”的论述,它教会我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晰的头脑。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十分精巧,留白恰当,让每一段文字都仿佛有了呼吸的空间。它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经典,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其智慧的光芒依然能够穿透时空,照亮我们的心灵。
评分拿到这本《近思录》,我首先被它的外表所吸引。布面精装,那种朴实而又不失雅致的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翻开书页,触感是如此的细腻,纸张的厚度也恰到好处,翻阅起来没有丝毫的廉价感,感觉像是捧着一件古董,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我并不是理学方面的专家,但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引发人深思的经典。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初读时可能需要一点耐心去适应,但一旦进入状态,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是多么的精妙。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更像一种娓娓道来的引导,帮助读者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理解人生的真谛。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诚意正心”的论述,这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诱惑丛生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它提醒我们要回归本心,保持真诚,不被外界的喧嚣所扰乱。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间距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宝藏。
评分我对这本《近思录》爱不释手,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被它那精美的外观所吸引。布面精装的设计,质感十足,无论是触摸还是视觉上,都给人一种高级感和历史的厚重感。书页的质地也非常优秀,柔韧而细腻,印刷清晰,字号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这对于我这样喜欢沉浸在阅读中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那些蕴含着深刻哲理的经典著作。《近思录》作为儒家理学的重要代表,我一直想深入了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初读时可能需要一些时间的适应,但一旦我开始理解其中的逻辑和意境,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它并非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思考,引导读者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书中的很多观点,比如关于“慎独”和“持敬”的论述,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留白恰到好处,让阅读的体验更加纯粹。
评分这本《近思录》典藏版,光是拿到手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硬壳布面精装,触感温润,拿在手里仿佛就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书页泛着淡淡的米黄色,印刷清晰,字号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有那种刺眼或拥挤的感觉。我一直对宋明理学颇感兴趣,而《近思录》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作,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将深邃的哲学思想融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生、治学、修身养性的深刻洞见。每次翻开,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仿佛与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尤其是一些关于“格物致知”的论述,初读时可能觉得晦涩,但细细品味,结合当下遇到的种种问题去思考,便会豁然开朗。它不是教你如何去做某件事,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以及“如何思考”,这种思维方式的启迪,远比具体的知识学习来得更加宝贵。我对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非常满意,可以看出出版社在细节上花了心思,这不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件可以长久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说实话,在收到这本书之前,我其实对《近思录》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星的片段,觉得它可能是那种比较深奥的哲学读物。但是,这本典藏版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棒了,布面精装,沉甸甸的,拿在手里非常有分量,而且那种复古的质感,让人爱不释手。书页的纸质也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刺眼的白色,而是温润的米黄色,印刷清晰,字迹规整,读起来视觉体验非常棒。我花了几天的时间,慢慢地开始阅读,起初觉得有些内容可能需要反复琢磨,但越读越觉得有味道。它不是那种脱离实际的空谈,而是将那些抽象的哲学道理,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关于如何对待人情世故,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分歧,如何修养自己的品德等等,都给出了非常有启发性的见解。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循循善诱的风格,读起来一点都不会觉得枯燥,反而会让人越读越想读下去。这本书的开本也比较适中,既方便携带,又不会显得过于小巧。总体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很便宜,京东的东西信得过,好评自营的发货快!
评分东西很好,快递很快,满意。
评分很便宜,京东的东西信得过,好评自营的发货快!
评分很好,很喜欢!
评分东西很好,快递很快,满意。
评分印装质量不错,纸张也很好。
评分别人推荐的,包装很完整,好评
评分很好,很喜欢!
评分很便宜,京东的东西信得过,好评自营的发货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