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係葛小佳、羅誌田兩位作者閤寫的讀書評論。文章的內容或涉及中國文化,或涉及西方文化,有時更兼及兩者的異同,故名為“東風與西風”,無論是對“西風”的評介,還是對“東風”的討論,都有獨到見地。作者大體循西方文化體係的內在發展理路,從其産生的學術語境去解讀評介一些西方漢學(包括中國研究)的書籍;同時也通過論世知書的取徑,評議一些國人的學術著作,進而窺測今日的文化動嚮。
新序
這是一本閤寫的書,書中文字基本寫於20世紀90年代,主要刊發在《讀書》之上,後有幸納入三聯書店的“讀書文叢”。今書店擬重新齣版“文叢”中一些仍有價值的書,承編輯部同人的美意,本書也在其中。這次使用的版本,是2010年社科文獻齣版社所齣的修訂版。內容未作改動,僅訂正瞭少數文字訛誤。
作者之一的葛小佳已於2009年返歸道山。本書的重印,喚醒一段段記憶,心情是紛雜的。相信小佳對本書的兩次再版,會感欣慰。個人對於讀者的不棄,尤深覺感動,也至為感謝!
為紀念小佳這位曆史係七七級的傑齣校友,四川大學於2010年在曆史文化學院設立瞭以葛小佳命名的優秀論文奬,俾後來的學子知道他們曾經有過多麼優秀的學長。與上版一樣,本書的版稅會捐給四川大學的“葛小佳優秀論文奬”。為此我要特彆感謝三聯書店重印此書的美意!
2016年3月28日
修訂版序
這本小書,所收的是葛小佳和我閤寫的讀書心得,以及兩三篇各自單獨寫的小文。本書初版時,小佳遠在美國,當時的自序隻能由我獨自執筆。如今齣修訂版,小佳更遠在天國,這個小序仍隻能由我獨自執筆。天有不測風雲,最近一兩年隨時都在經曆;人有旦夕禍福,不意也成這一兩年親曆之事!所謂朋友,或許就是相見甚歡,不見亦如見,並不在朝朝暮暮。然而此後就真隻能不見如見,能不彆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小佳與我,相遇在四川大學。他在二班,我在一班,大概是通過戴思傑兄認識的,結果一見如故。思傑兄不住學校,後來更不常來學校,所以我和小佳的來往反多。那是我們一生的轉摺,不過當年似乎也沒這麼想,就是覺得讀書已晚,所以稍更勤勉而已。讀書之餘的生活,也有不少的樂趣。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遍尋成都大小飯館去吃價廉物美的好菜。小佳從煤礦中來,帶薪,那時可以說是高薪,所以吃完他付錢的時候要多許多。他的另一業餘活動是踢球,因此而結識不少朋友,有的也成為我的朋友。
我們的另一共同行動是學英語。我在入大學前隻念過不到一年的初中,他的中學恐怕也不到常規水準。第一學期我是亂讀雜書而過,小佳則似乎對未來有著某種預感。第二學期開學,他忽然對我說,他的英語已遠遠超過班上的進程。我們基本都是進大學纔開始學英語的,忽然間彼此的水準就真正不可同日而語瞭。為瞭讓我能趕上,他特意停學英語一學期。我則拼命追趕,到二年級差不多趕上他的水準,又共同推進。到三年級時,我們竟然成瞭全校文科的前兩名。沒有那時的努力,後來恐怕就不能齣去讀書瞭。
當初在美國念完書,他也準備迴來。然而那時葛公子亦傑不過幾歲,多年在美國生活後,迴中國竟然嚴重水土不服,幾十天不能安寜,終於確定在海外定居。後來小佳事業有成,進入那一行的頂端,但心中似乎總有些許遺憾。近些年他一直在為國內的心理學界(特彆是中科院的心理學所)做些幫忙的事,也因此讓我們多瞭不少見麵的機會。小佳當年以講義氣著稱,也包括為朋友與人打架。造化弄人,自從他成瞭美國的名教授,義氣仍在,而為人則斯文瞭許多。甚至到我傢,也要到門外去抽煙,儼然一個外國君子。
小佳是絕頂聰明之人,學科對他似乎沒有限製,反多藉鑒。他本科學的是明清史,碩士改颱灣史,博士則學社會學,畢業後從事心理學,很快以在頂級心理學刊物上頻繁發錶重要論文而著稱。1996年,也就是他進入心理學領域後兩三年,他在《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上發錶“The Developmental Interface Between Nature and Nurture: A Mutual Influence Model of Child Antisocial Behavior and Parent Behavior”一文,産生很大的影響,被認為開拓瞭一個新的研究方嚮,後來又得美國傢庭研究會正式錶彰,譽為理論與研究結閤的典範。該文現已成為那一領域不能不提的經典論文,引用達數百次。
他的專業論文均以英文發錶,所以國內人或不瞭解其影響有多大。說點今日一般人所關注的:2002年德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請瞭十位對21世紀發展心理學有大影響的教授展望學科的前景,小佳便在其中。他曾是美國著名的NIH(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的項目評審人,那一位置有多麼位高權重,內行都知道。他也是世界青少年心理學會的執行理事(member of the executive council),並擔任該會2006年年會的大會主席之一(co-chair),清晰體現齣他在那一領域的世界地位。今年三月在費城召開的美國心理學年會,特意為他舉辦瞭紀念會。
小佳一嚮為人低調,近年他做瞭很多為他人幫忙的善事,為朋友,為中科院心理學所,為各式各樣的人,就是很少為傢人,為自己。若他還在努力,我不會把這類世俗的名位掛在嘴上。但我們確實應記住,世界上還有這樣一位著名的華人心理學傢。現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已將他幫助建立的行為遺傳學實驗室和少年雙生子庫命名為“葛小佳青少年發展與行為遺傳實驗室”,四川大學也將在曆史文化學院設立以葛小佳命名的優秀論文奬,讓那些認真研究的學子得到鼓勵,並知道他們曾有過眼界何等開闊的學長。
在美國那種講究競爭的社會,凡有所成就者,專業壓力都相當大。然而小佳不僅想著中國的心理學界,也沒忘記他始終保持興趣的文化和曆史。他能寫齣本書所收入的這些文字,真正可說是“撥冗”而為。在我為初版寫序的時候,他曾從美國來電話,特彆提齣要說明我們這些文字都是誠誠懇懇用心力認真寫齣的。這雖然有些像戲颱裏自己喝彩,卻是齣於對讀者的尊敬,以及個人的自重。
本書各文的寫作緣起,初版序言已略述及。今日不少享大名的海外學者,當年即由本書首次介紹到中國。近年不少青年學子對我說,他們對海外漢學的瞭解,就是來自此書。然此書坊間早已售罄,藉閱則不甚方便。曾來聯係再版的齣版社,其實也有數傢,過去都辭謝瞭。適社科文獻齣版社新推齣“書與人叢書”,擬納入其中。這次是故人齣麵,且小佳也忽然駕歸道山,遂使再版之事不能不重新考慮。
這一次的修訂,除訂正文字訛誤外,內容基本未作改動。初版中幾篇針對今日學風士風的商榷文字,凡我所獨撰者,在修訂本中已刪去。增添瞭一篇小佳評王汎森兄《傅斯年傳》的遺作——《重建傅斯年學術與生命的曆程》,是兆光兄據手稿整理的。迴想我們閤作的第一篇書評,也是評汎森兄青年時的舊作,或許即是一種緣分吧。
小佳匆匆離去,已經一年。本書的全部版稅,都會捐助給四川大學的葛小佳優秀論文奬。所以我要衷心感謝社科文獻齣版社提議再版此書!
2010年9月8日
這本書的名字《讀書文叢精選:東風與西風》讓我聯想到瞭很多。從“文叢精選”這四個字,我就能判斷齣這是一本匯集瞭多位作者、多篇文章的集子,而且是經過嚴格篩選的,每一篇都應該是值得讀者深思的佳作。而“東風與西風”,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畫麵感和哲理性的意象。在我腦海中,它們代錶著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博弈與融閤,曆史的長河中,這兩種文明的碰撞與交流從未停止。我想象著,這本書裏會不會有一些關於古代絲綢之路的記述,講述東西方文化的最初交融?又或者,是一些關於近代以來,西方科學技術和思想如何影響中國,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在西方思潮的衝擊下尋求自身發展的探討?甚至,它可能還會涉及當今全球化背景下,東西方文化如何共存、對話,以及可能齣現的文化衝突與融閤。這樣的名字,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對曆史、哲學、文化傳播等多個領域的興趣,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究竟為我們呈現瞭怎樣的“東風”與“西風”的故事。
評分《讀書文叢精選:東風與西風》這個書名,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充滿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碰撞的張力。在我看來,“東風”象徵著東方古老而深邃的文明,而“西風”則代錶著西方近代以來蓬勃發展的科學與理性。我一直對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融閤充滿好奇,而這本書的書名恰恰點齣瞭這種主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次穿越時空的思想旅行,去探尋東方智慧與西方思想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相互激蕩,又如何共同塑造瞭我們今天的世界。或許,書中會有對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精闢闡釋,也有對西方思想流派的深入剖析;或許,它會通過一些具體的曆史事件,來展現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麯摺與精彩;又或許,它會從藝術、文學、科學等多個角度,來展現這兩種文明的獨特魅力以及它們之間的對話。
評分拿到《東風與西風》這本書,一開始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名字。我一直對“風”這個意象情有獨鍾,因為它既有溫柔的撫慰,也有狂暴的席捲,象徵著時代的變遷,文化的交融,思想的碰撞。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哲思,讓人立刻聯想到古往今來,東方與西方之間那綿延不絕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東風”和“西風”並非僅僅是地理上的方嚮,更代錶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體係,它們在曆史的長河中相互影響,相互啓迪,有時是和諧共鳴,有時又是激烈的對抗。作為一名對世界文明史和文化比較學略有興趣的讀者,我無法不被這個書名所打動。我想象著,這本書或許會收錄一些探討東西方哲學思想差異的文章,又或許會是一些關於藝術、文學、曆史領域中,東西方文化相互藉鑒、相互影響的案例分析。亦或是,它會呈現齣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東西方文明各自的特色與發展脈絡,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刻的反思與比較。這種對於“風”的解讀,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想要去探尋那股塑造瞭我們今天世界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東風”與“西風”。
評分翻開《讀書文叢精選:東風與西風》,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其裝幀設計。並非那種花裏鬍哨的浮誇風格,而是透著一股沉穩內斂的文藝氣息。書的封麵采用瞭一種復古的米黃色,上麵印著簡潔而富有寓意的圖案,仿佛是古代的書畫作品,又像是現代抽象的藝術。字體的選擇也很有講究,既保留瞭傳統書法的韻味,又顯得清晰易讀。拿到手裏,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厚實而有韌性,散發著淡淡的書墨香,這種觸覺和嗅覺的體驗,是電子書永遠無法替代的。我喜歡這種能讓人沉靜下來的閱讀載體,它讓閱讀本身成為一種儀式。封麵上“東風與西風”的字樣,沒有過多的修飾,卻有著一種強大的吸引力。在我看來,“東風”可能代錶著東方文明的智慧、哲學、藝術,而“西風”則象徵著西方科學、理性、進步。這本書的選集性質,讓我覺得它可能是在探討這兩種文明之間的對話、融閤,甚至是對抗。我會期待它裏麵能有一些關於曆史事件的深刻解讀,一些關於思想流派的比較分析,一些關於文化現象的獨到見解。
評分拿到《讀書文叢精選:東風與西風》這本書,最先觸動我的,便是書名所營造的那種意境。一個“東風”,一個“西風”,仿佛兩種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力量,在曆史的長河中相互激蕩、彼此呼應。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不同文明之間的碰撞與融閤,東方智慧與西方理性,它們在各自的土壤中孕育生長,又在交流中相互啓迪,共同譜寫著人類文明的宏偉樂章。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瞭解不同文化、不同思想的大門。或許,它會深入探討東方哲學思想的精髓,比如中國古代的道傢、儒傢思想,以及它們對世界産生的深遠影響。同時,它也可能涉及西方近代的科學精神、啓濛思想,以及其哲學體係的演進。更令我興奮的是,我希望書中能夠展現這兩種文明在曆史進程中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藉鑒的,例如絲綢之路上的文化傳播,又或是近代以來東西方思想的交流碰撞。
評分拿到《讀書文叢精選:東風與西風》這本書,我在翻閱過程中,首先被其封麵設計所吸引。整體風格偏嚮素雅,沒有過於張揚的色彩,而是采用瞭一種內斂的、帶有曆史感的色調。封麵上“東風與西風”幾個字,字體古樸而有力,仿佛承載著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這種簡潔的設計反而更能引人深思,讓人不自覺地去想象,這“東風”與“西風”究竟代錶著什麼。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地域概念,更是兩種文明、兩種思想體係的象徵。它勾起瞭我對曆史上的文化交流、思想碰撞的興趣。我猜想,這本書裏可能收錄瞭一些探討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如何互動、融閤的文章,也可能是一些關於不同哲學思想體係的比較研究。甚至,它可能還會涉及一些關於藝術、文學、科學領域中,東西方文化相互啓迪、相互影響的案例。這本書的“精選”二字,也讓我對其中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相信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作者和編者精心打磨的,都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評分初次接觸《讀書文叢精選:東風與西風》,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其書名所帶來的聯想。在我看來,“東風”與“西風”不僅僅是地理上的概念,更是兩種截然不同文化、思想、價值體係的象徵。我一直對跨文化的研究和比較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書名無疑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這份好奇。我預想這本書可能包含瞭一些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闡述,例如儒傢思想、道傢智慧,以及在曆史長河中東方文明的獨特發展路徑。同時,“西風”則可能代錶著西方世界在哲學、科學、藝術、社會製度等方麵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思想的演變過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兩種文明體係在曆史上的互動,它們是如何相互藉鑒、相互影響,甚至産生衝突的。或許,書中會有對一些曆史事件的解讀,分析東西方文化交流所帶來的深遠影響;也或許,它會呈現一些文學、藝術作品的比較,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類情感和審美趣味的異同。總之,這個書名讓我看到瞭一個廣闊的文化視野,以及一次深刻的思想對話。
評分我一拿到《讀書文叢精選:東風與西風》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名字。這個名字非常富有詩意和象徵意義。“東風”和“西風”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對比與交融。作為一個對曆史和文化有濃厚興趣的人,我一直關注著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和影響。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收錄瞭許多關於東方智慧與西方思想的精闢論述,探討它們在曆史長河中的發展軌跡,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啓迪的。或許,書中會有一些關於東西方哲學、藝術、文學的比較研究,揭示它們獨特的魅力和共同之處。又或者,它會是一些對曆史事件的深刻解讀,分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類社會的變遷和發展。這本書的“精選”二字,也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期待,我相信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價值和藝術感染力。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子沉靜而悠遠的古典韻味,淡雅的色調,配閤著略顯厚重的紙張觸感,還沒翻開就讓人心生好感。我是在一個初夏的午後,陽光正好,微風徐徐的日子裏,偶然在書店一角發現瞭它。當時我正為近來閱讀的幾本書都稍顯浮躁而苦惱,急切地想找到一本能夠讓自己慢下來,靜下心來品味的讀物。“讀書文叢精選:東風與西風”,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碰撞的張力,仿佛預示著一次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我當時就被這個名字深深吸引瞭,那種“風”的意象,既可以是自然界的微風拂麵,也可以是文化思潮的激蕩,更可以是曆史進程中的某種驅動力。封麵上那一抹淡淡的東風和隱約的西風的意象,雖然抽象,卻極富想象空間,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究,這“東風”與“西風”究竟代錶著什麼,它們之間又有著怎樣的交織與博弈。這本書的選集性質,也讓我頗為期待,畢竟“精選”二字,意味著作者或編者花費瞭大量心思,從浩瀚的文字海洋中提煉齣最精華的部分,每一篇都應該是經過時間考驗、值得反復咀嚼的篇章。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更是增添瞭幾分莊重,讓我想起那些過去的書捲,它們承載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時代的迴聲和智慧的結晶。迫不及待地翻開,扉頁上的插畫也同樣精緻,為這本書增添瞭一抹靈動。
評分《讀書文叢精選:東風與西風》這個書名,第一時間便勾起瞭我對於文化比較的興趣。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民族,一個國傢,甚至整個人類文明,都離不開對其文化根源的探尋和對其思想脈絡的梳理。而“東風”與“西風”,在我看來,恰恰代錶瞭兩種最根本、最有代錶性的文明體係。我設想,這本書中或許會有關於中國哲學思想的精闢論述,比如儒傢、道傢、法傢等,分析它們在曆史進程中的作用和影響。同時,也會涉及西方哲學,例如古希臘哲學、啓濛思想、存在主義等,展現其思想的演進和特點。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這兩種文明體係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它們之間是單純的對抗,還是存在著深刻的理解與融閤?這種互動,又給世界文明帶來瞭怎樣的變化?或許,書中會通過一些具體的曆史事件,一些文學藝術作品,一些科學技術的發展,來印證這種“東風”與“西風”的交融與碰撞。
評分這個係列又入瞭一本。
評分三聯讀書文叢精選,非常喜歡,今年齣的齊瞭
評分三聯讀書文叢精選,非常喜歡,今年齣的齊瞭
評分三聯讀書文叢精選,非常喜歡,今年齣的齊瞭
評分三聯善於老書新齣,更換設計,平裝、精裝,倒騰來倒騰去。
評分三聯讀書文叢精選,非常喜歡,今年齣的齊瞭
評分三聯書店的書,沒得說!!!
評分三聯善於老書新齣,更換設計,平裝、精裝,倒騰來倒騰去。
評分三聯善於老書新齣,更換設計,平裝、精裝,倒騰來倒騰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