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TANIX超融合基础架构权威指南

NUTANIX超融合基础架构权威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孔辉,尹思杰,高园 著
图书标签:
  • Nutanix
  • 超融合
  • 基础设施
  • 虚拟化
  • 云计算
  • 数据中心
  • 企业IT
  • 存储
  • 服务器
  • 网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148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5739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了超融合相关的基础知识,也对Nutanix超融合产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从数据中心管理者关心的产品安装、规划与设计、部署与测试、运维与管理多个角度着手,进行超融合方案的介绍,力求让读者掌握Nutanix超融合的相关知识。

目录

Nutanix企业云在中国
前言
第1章 超融合系统发展历程及概述 1
1.1 数据中心的演进 2
1.2 超融合系统概览 4
1.3 超融合市场格局 8
1.4 软件定义存储与超融合系统 10
1.5 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 12
1.6 超融合出现的诱因 13
1.7 超融合适用的应用场景 15
1.8 引入超融合的时机 17
第2章 Nutanix超融合介绍 19
2.1 Nutanix公司介绍 19
2.2 Nutanix产品介绍 19
2.2.1 Acropolis软件 20
2.2.2 Prism软件 24
2.2.3 产品形态 27
2.3 Nutanix技术原理 30
2.3.1 Nutanix系统设计架构 30
2.3.2 高效性技术特性 34
2.3.3 存储容量优化技术特性 38
2.3.4 高可用性技术特性 42
2.3.5 备份与容灾技术特性 45
2.3.6 面向应用的扩展服务 49
第3章 HCI实验环境搭建 53
3.1 Nutanix Next社区介绍 53
3.1.1 Nutanix社区版介绍 53
3.1.2 Nutanix Next社区注册步骤 55
3.2 Intel NUC介绍 61
3.3 Nutanix社区版安装 61
3.3.1 下载及制作镜像盘 62
3.3.2 安装Nutanix社区版 64
3.3.3 AOS集群创建 67
3.3.4 登录Prism集群管理控制台 75
3.3.5 安装Prism Central 76
3.4 Nutanix社区版操作 85
3.4.1 Prism控制台操作 85
3.4.2 自助服务门户操作 105
3.4.3 Prism Central操作 119
3.4.4 常见排错操作 128
第4章 HCI规划与设计 130
4.1 计算规划设计 130
4.1.1 物理CPU到vCPU的换算 130
4.1.2 内存资源的换算 131
4.1.3 计算资源的数据收集 132
4.1.4 计算资源的损耗类型 134
4.1.5 超融合资源计算实战 138
4.2 存储规划设计 142
4.2.1 全闪存模式和混合模式 142
4.2.2 存储池设计 142
4.2.3 存储容器设计 144
4.2.4 数据安全 149
4.3 网络规划设计 150
4.3.1 超融合物理网络设计 150
4.3.2 虚拟网络设计 158
4.3.3 CVM的网络连接 169
4.3.4 NTP配置 171
4.4 安全规划设计 173
4.4.1 网络安全 173
4.4.2 访问控制 176
4.5 高可用规划设计 178
4.5.1 数据可用性设计 179
4.5.2 数据中心容灾 184
第5章 HCI部署与测试 190
5.1 集群部署 190
5.1.1 环境准备 191
5.1.2 使用Foundation部署Nutanix集群 197
5.2 性能测试 223
5.2.1 测试工具介绍 223
5.2.2 测试工具使用 223
第6章 HCI操作与管理 237
6.1 虚拟化支持概览 237
6.1.1 虚拟化系统的选择 239
6.1.2 Nutanix功能在Hypervisor上的差异 240
6.2 AHV环境操作 241
6.2.1 AHV最大配置 241
6.2.2 Acropolis动态调度 242
6.2.3 AHV高可用性配置 243
6.2.4 AHV支持Citrix XenDesktop 245
6.2.5 节点关闭 245
6.2.6 节点启动 247
6.3 vSphere环境操作 248
6.3.1 vSphere最大配置 249
6.3.2 vSphere HA/DRS配置 249
6.3.3 vSphere EVC配置 251
6.3.4 VAAI支持 251
6.3.5 节点关闭 252
6.3.6 节点启动 253
6.3.7 Nutanix预设配置 254
6.4 Hyper-V环境操作 255
6.4.1 Hyper-V最大配置 255
6.4.2 ODX存储优化特性支持 256
6.4.3 节点关闭 256
6.4.4 节点启动 257
6.4.5 SCVMM管理 258
6.5 XenServer环境操作 260
6.5.1 XenServer最大配置 260
6.5.2 XenServer要求与限制 261
6.5.3 节点关闭 261
6.5.4 节点启动 262
6.5.5 XenCenter管理 262
6.6 日常运维管理 264
6.6.1 集群操作 264
6.6.2 虚拟化层VLAN修改 265
6.6.3 CVM内存配置修改 268
6.6.4 主机操作与管理 270
6.6.5 日志集中处理 275
6.6.6 合规性管理与软件升级 277
6.6.7 监控与警报 279
6.7 应用迁移 284
6.7.1 同类Hypervisor迁移 284
6.7.2 异构Hypervisor迁移 288
6.7.3 镜像服务导入应用 293
6.8 自动化操作 294
6.8.1 Nutanix API介绍 294
6.8.2 CLI操作 298
6.8.3 命令行的批量操作 301
第7章 HCI应用场景介绍 304
7.1 关键应用平台 304
7.1.1 支持各类关键应用 304
7.1.2 Nutanix为关键应用带来的优势 306
7.2 数据保护方案 306
7.2.1 Nutanix平台内置的数据保护机制 307
7.2.2 Nutanix数据保护带来的优势 309
7.3 桌面虚拟化方案 310
7.3.1 Nutanix释放桌面虚拟化无穷潜力 310
7.3.2 Nutanix为桌面虚拟化带来的优势 312
7.4 大数据平台 312
7.4.1 Nutanix节约大数据平台运维成本 313
7.4.2 Nutanix为大数据平台带来的优势 314
7.5 分支机构方案 315
7.5.1 Nutanix打造简约的分支机构IT环境 315
7.5.2 Nutanix为分支机构IT环境带来的优势 316
7.6 开发测试环境 317
7.6.1 通过企业云架构开发测试环境 317
7.6.2 Nutanix云平台为开发测试环境带来的优势 317
附录A 超融合系统评估要点 319
附录B Nutanix软件版本和功能划分 323
附录C 术语表 327

前言/序言

超融合是近年来企业数据中心中备受推崇的技术之一。超融合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大量的业务与技术价值,如简化数据中心管理、提高应用响应速度、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加快业务系统的上市时间。超融合技术适用于各类应用场景,如关键应用系统、数据保护、桌面虚拟化、大数据、分支机构、开发测试场景等。
近年来各类互联网应用被用户广泛接受,互联网企业实现了在低廉成本建设数据中心的情况下提供大量用户接入使用的能力,这得益于互联网数据中心领先的Web-Scale架构。而如果使用传统数据中心方案来满足如此大量的用户访问是难以想象的。
超融合与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不同,超融合摆脱了传统三层架构的限制与束缚,其底层设计采用领先的Web-Scale架构,让数据中心具备横向扩展、按需采购、性能和成本可预测、高性能的特点。
从企业角度而言,在引入超融合技术前,需要对自身的业务需求进行梳理,并根据业务需求对超融合产品和资源进行选择,不适当的资源配置和选型都可能会对上面运行的业务系统造成影响。同时,超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数据中心架构,数据中心建设者除了需要关心超融合系统的安装、配置、部署之外,还需要对日后的运维和管理工作量进行评估,只有这样才可以将采用超融合系统的风险降到最低。
此外,超融合技术由于整合了以往服务器、存储、虚拟化的功能角色,因此,基于超融合的数据中心在运维管理方面与传统架构的数据中心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那些IT职责有着明显分工的IT部门而言,甚至可能需要对现有的IT人员的工作职责、技术服务流程等进行重构。
超融合凭借独有的技术优势与架构特点,可以适用于各种行业和使用场景,但是完善的规划设计、日常运维管理仍然不可或缺,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充分利用超融合的优势来提升业务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本书的写作目的随着超融合采用率的不断攀升,包括传统架构提供商在内的众多企业也纷纷加入超融合市场,推出形态不一的超融合产品,这使得超融合市场鱼龙混杂,概念混乱。本书的作者团队作为国内最早接触超融合的技术人员,希望通过本书分享对超融合技术的体会和理解,并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超融合市场、以Nutanix产品为代表的超融合技术和解决方案。
本书的目标读者本书适用于希望对超融合解决方案以及超融合产品有深入了解的读者,同时正在筹备、参与超融合项目建设的IT人员也可以将本书作为Nutanix超融合产品安装、规划与设计、部署与测试、运维与管理的参考书目。
致谢特别感谢Nutanix公司的技术总监夏峰和市场部总监吴启新以及Nutanix产品总监Harry Yang,他们对于本书的内容和出版提供了大量的建议。
同时,感谢Nutanix公司中国区工程师团队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予的意见与帮助,因为与他们的合作,本书才得以如期完成并顺利出版。
感谢本书策划编辑姚蕾、责任编辑陈佳媛在本书内容、出版方面给予的支持。
《云端基石: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的构建与实践》 在这个数据爆炸式增长、业务敏捷性需求日益攀升的时代,传统IT基础架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中心的复杂性、资源利用率低下、运维成本高企,以及难以快速响应业务变化,都成为制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本书《云端基石: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的构建与实践》正是应运而生,旨在为读者深入剖析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以应对这些挑战,构建更加高效、弹性、智能的下一代数据中心。 本书并非仅仅介绍某一款特定厂商的产品,而是从根本上探讨现代数据中心架构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以及落地实施的方方面面。我们将跳出单一技术的局限,聚焦于驱动现代IT基础架构变革的宏观趋势,如云计算、软件定义一切(SDx)、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L)在IT运维中的应用等,并深入分析这些趋势如何重塑我们构建和管理数据中心的方式。 第一部分:现代数据中心架构的演进与挑战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回顾数据中心架构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两层、三层架构,到虚拟化时代的兴起,再到如今追求极致弹性与敏捷性的云原生时代。我们将清晰地梳理传统架构的痛点,包括: 孤岛式资源与低效利用: 传统的服务器、存储、网络各自独立,部署周期长,资源分配僵化,整体利用率低下,造成巨大的IT资源浪费。 复杂且高昂的运维: 异构硬件、分散的管理工具、繁琐的配置与故障排查,极大地增加了IT运维团队的负担和成本,降低了响应速度。 僵化的可扩展性: 随着业务增长,硬件的扩展往往需要冗长的采购、部署和集成过程,难以满足业务对瞬时弹性的需求。 云迁移的障碍: 传统架构在向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迁移时,往往面临兼容性、性能和成本等一系列难题。 日益增长的安全风险: 复杂的基础架构容易产生安全漏洞,而分散的管理使得安全策略的实施和审计变得困难。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包括如何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如何提升自动化水平、如何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灾难恢复能力、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弹性与敏捷性,以及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 第二部分:核心技术解析:构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基石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重中之重,我们将深入剖析构成下一代数据中心基石的关键技术,并从理论到实践进行详尽阐述。 服务器虚拟化: 作为现代数据中心的基础,我们将回顾其发展历程,重点解析其在资源整合、高可用性、隔离性等方面带来的巨大价值。同时,也将探讨更高层次的虚拟化技术,如容器化技术(Docker, Kubernetes)如何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应用部署的敏捷性。 软件定义存储 (SDS): 彻底颠覆传统存储的硬件依赖模式,SDS通过软件定义存储的容量、性能、可用性和管理功能。我们将深入剖析SDS的架构原理,如分布式存储、数据保护机制(快照、复制、纠删码)、数据服务(重复数据删除、数据压缩)等,以及其在弹性扩展、成本效益和简化管理方面的优势。 软件定义网络 (SDN) 与网络功能虚拟化 (NFV): SDN将网络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实现网络资源的集中化管理和按需分配。NFV则将网络功能从专用硬件设备上解耦,通过软件在通用服务器上实现。我们将探讨SDN如何实现网络流量的智能控制、自动化配置和统一管理,以及NFV如何带来网络部署的灵活性、成本效益和创新速度的提升。 自动化与编排: 自动化是提升IT效率和降低运维成本的关键。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自动化工具和平台,如配置管理工具(Ansible, Chef, Puppet)、自动化部署工具(Terraform)以及工作流编排工具。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何实现基础设施的自动化部署、配置、监控和故障恢复,从而构建“无人值守”的IT环境。 数据管理与保护: 在海量数据的时代,数据的安全、备份、恢复和容灾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将深入研究各种数据保护策略,包括本地备份、异地备份、快照技术、数据复制以及容灾方案。同时,也会探讨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治理以及数据安全保障的先进方法。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IT运维中的应用: AI/ML正在深刻改变IT运维的方式。本书将介绍如何利用AI/ML进行故障预测与根因分析、性能优化、容量规划、安全威胁检测和自动化决策,从而实现主动式、智能化运维。 第三部分: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的设计原则与最佳实践 在掌握了核心技术之后,本书将聚焦于如何将这些技术有机地融合,设计出真正满足业务需求的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 统一架构设计理念: 强调打破 silos,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融合与统一管理。我们将探讨超融合(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架构、融合基础架构(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CI)以及云原生架构等不同的集成模式,并分析它们的优势与适用场景。 弹性和可扩展性设计: 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快速伸缩的IT基础架构。我们将讨论水平扩展与垂直扩展的权衡,以及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自动化扩展机制来实现按需扩容。 高可用性与业务连续性: 如何确保业务的稳定运行,即使在发生硬件故障、软件错误或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我们将深入探讨集群技术、冗余设计、故障转移、容灾备份等机制,以及如何构建满足RTO(恢复时间目标)和RPO(恢复点目标)的业务连续性计划。 安全策略与实践: 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IT基础架构是重中之重。我们将讨论零信任安全模型、网络分段、身份与访问管理、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方面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将安全内嵌于架构设计和日常运维中。 运维模式的转变: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从人工干预到自动化执行。我们将探讨DevOps、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RE) 等现代运维理念,以及如何通过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基础设施即代码(IaC)等方式,实现IT服务的高效交付与稳定运行。 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 如何在追求性能与弹性的同时,最大化IT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我们将讨论资源池化、按需分配、自动化运维带来的成本节约,以及如何通过性能监控与调优来优化资源使用。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与未来展望 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的落地应用,本部分将包含一系列真实的行业案例分析。我们将选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剖析它们在构建下一代数据中心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采用的技术方案、实施的策略以及取得的成效。通过这些案例,读者可以学习到宝贵的经验教训,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的实践中。 最后,本书将对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我们将探讨边缘计算、量子计算、更高级别的AI/ML应用、以及可持续IT等新兴技术和理念将如何进一步重塑数据中心的形态,为读者勾勒出未来IT基础架构的蓝图。 《云端基石: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的构建与实践》 适合于IT架构师、系统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运维经理、CIO以及任何对构建现代化、高效、弹性和安全的数据中心感兴趣的IT专业人士。本书将成为您深入理解和掌握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的宝贵资源,助您在数字化浪潮中稳步前行,构建面向未来的IT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技术书籍的价值在于能否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痛点。《NUTANIX超融合基础架构权威指南》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得相当出色。我是一名开发者,在工作中经常需要依赖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来支持应用程序的开发和部署。这本书中关于NUTANIX如何支持各种应用场景,尤其是对于数据库、虚拟桌面和容器化应用的性能优化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存储I/O路径的优化和网络配置的讲解,这些细节直接影响到应用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此外,书中关于软件定义存储的理念以及 NUTANIX如何通过软件实现硬件的灵活配置,也让我对未来IT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技术内核剖析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评分

我最近刚接触NUTANIX,之前对超融合的理解非常有限,总觉得是个“黑盒子”。但读了《NUTANIX超融合基础架构权威指南》之后,我才算真正拨开了迷雾。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不像某些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通过大量的图例和案例分析,将复杂的技术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数据管理和容灾部分的讲解,书中详细阐述了NUTANIX是如何通过分布式架构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和保护,以及如何在灾难发生时快速恢复业务。这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云原生应用支持和容器化部署的章节也让我大开眼界,它展示了NUTANIX如何适应现代IT发展的趋势,并提供了一系列灵活的解决方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超融合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未来IT基础架构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绝对是NUTANIX入门和进阶的必备读物。

评分

坦白讲,在翻阅《NUTANIX超融合基础架构权威指南》之前,我对超融合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存在一些疑虑,觉得它可能更适合中小企业。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了NUTANIX如何在复杂的企业级环境中,如金融、医疗、政府等行业,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解决各种挑战。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云管理”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将NUTANIX与私有云、公有云进行整合,构建混合云架构,从而实现资源的灵活调度和业务的快速交付。这对于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书中对不同规模部署场景的优化策略分析,也让我看到了NUTANIX的普适性和强大的适应性。这本书不仅是技术的介绍,更是战略层面的思考,它帮助我从更高的维度去理解超融合的价值。

评分

这本《NUTANIX超融合基础架构权威指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对超融合技术很感兴趣,但市面上相关的书籍大多浅尝辄止,要么讲得过于理论化,要么就变成了厂商的推销手册。《NUTANIX超融合基础架构权威指南》则完全不同,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深入的视角,让你不仅了解NUTANIX的“是什么”,更能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做”。从一开始的架构设计原则,到具体的组件功能剖析,再到实际部署和运维中的最佳实践,内容组织得逻辑清晰,循序渐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比如分布式存储的原理、虚拟化与存储的融合优势,以及NUTANIX特有的ACROPOLIS架构是如何解决传统架构痛点的。书中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介绍如何进行性能调优和故障排除,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能派上大用场的宝贵经验。对于想要全面掌握NUTANIX超融合技术的工程师,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能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少走弯路,提升效率。

评分

不得不说,《NUTANIX超融合基础架构权威指南》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非常令人称赞。我是一名在大型企业从事多年IT运维的工程师,之前也接触过一些超融合产品,但 NUTANIX的理念和实现方式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书中对于NUTANIX集群的扩展性、弹性以及管理简便性的论述,都非常贴合实际需求。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自动化运维和策略管理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API接口和统一的管理平台来实现资源的自动化部署和配置,这对于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运维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读到后面,书中对网络集成、安全防护以及性能监控的深入探讨,更是让我对NUTANIX的全面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存储解决方案,而是一个完整的、面向未来的IT基础架构平台。对于追求极致效率和稳定性的企业级用户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

jjjjjjjjj

评分

不错

评分

京东自营的比~体验还差了

评分

不错

评分

京东自营的比~体验还差了

评分

评分

不错

评分

jjjjjjjjj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