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一对同学朔太郎和亚纪是一对纯情的恋人,由相遇、相知、放学后的约会、两人去无人岛的探险一直到相爱,双方约定此生将永不分离。不料上天弄人,正当两人准备赴澳大利亚作修学旅行之际……
片山恭一
日本著名作家。1959年生于日本爱媛县,现住福冈县,九州大学农学系毕业。以《气息》一书获得文学界新人奖。代表作有《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留下静的鸟儿》等。
1
早上醒来,发觉自己在哭。总是这样。甚至是否悲伤都已分不出了,感情同眼泪一起流去了哪里。正在被窝里愣愣发呆,母亲进来催道:“该起来了!”
雪虽然没下,但路面结了冰,白亮亮的。约有一半车轮缠了铁链。父亲开车,助手席上坐着亚纪的父亲。亚纪的母亲和我坐在后面。车开动了。驾驶席和助手席上的两人不停地谈雪。
登机前能赶到机场吗?飞机能按时起飞吗?后面的两人几乎一声不响。我透过车窗,怅怅打量外面掠过的景致。路两旁舒展的田野成了一望无边的雪原。阳光从云隙射下,把远山镀了一层光边。亚纪的母亲膝上抱着一个装有骨灰的小瓷罐。
爱——人的 α和 ω(译序)
大家知道,α和 ω是二十四个希腊字母的开头一个 (阿尔法 )和最后一个 (奥米伽 )。西方人因之用来比喻事情的开始与终了。我以这个为题倒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引自这本小说的作者片山恭一的话。他在一次访谈中说,“爱上一个人,是人的α,又是人的 ω”。同时说自己作品的核心就是恋爱、就是爱情、就是爱。
而这部《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写的的确是个清纯而凄美的爱情故事。不,严格说来,应该是发生在祖孙两人身上的两个爱情故事。爷爷年轻时爱上一个患肺结核的少女。因肺结核病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爷爷为了能够娶她养活她而从家乡跑去东京拼命赚钱。当他赚了钱回到家乡时,少女的病因为链霉素的发现而治好了。病治好了即意味着可以出嫁。但对方父母不愿意把女儿嫁给做“乱七八糟买卖”的爷爷而嫁给了一个“本分人”。不久爷爷也结了婚。五十年后,爷爷领孙子去盗墓,把所爱之人的骨灰偷出一点点装进小桐木盒交给孙子,叮嘱孙子待自己死后“把差不多同样分量的我的骨灰和这个人的骨灰混在一起”,撒在长有对方喜欢的紫花地丁的山坡。而此时孙子正爱着班上一个叫亚纪的学习好性格好的美丽少女。不料亚纪后来得了白血病。尽管“我”每天晚上都向神祈祷,宁愿自己受苦而换取亚纪的康复,但亚纪还是在凄凉的山谷里化为灰烬——“四周一片岑寂,不闻人语,不闻鸟鸣。侧耳倾听,隐约传来焚烧亚纪的锅炉声响……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文艺范儿”的爱情故事持保留态度,总觉得会有些矫揉造作。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力量在于其深刻的哲学探讨,隐藏在爱情故事之下的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抛出了更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是否被命运推着走?真正的“成长”究竟意味着什么?书中那些看似随意的对话,其实都蕴含着哲学的思辨,需要读者慢下来,细细咀嚼。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克制,在情感最浓烈的时候,往往用最冷静的笔触来描绘,这种反差产生了巨大的情感张力,比直接的呐喊更有冲击力。而且,它对“错过”这一主题的处理非常成熟。它没有将遗憾描绘成世界末日,而是将其视为生命的一部分,是促使个体走向成熟的催化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有些故事,不一定要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它的价值在于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内心的某种和解。读完后,感觉心灵被涤荡了一番,对生活的某些无奈有了更宽容的理解。
评分从文学技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一种非常优雅的混合体,它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吸收了现代口语的鲜活。它最成功的一点是,它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时空感”。你仿佛能闻到那个特定年代空气中特有的味道,能感受到角色们在那个特定社会背景下所承受的无形压力。这本书在人物塑造上,展现了极高的功力,即便是篇幅不大的配角,也栩栩如生,有自己完整的情感逻辑和生活轨迹,他们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群星,烘托着主角们的主线。这本书对于“宿命感”的探讨,也比一般的情爱小说要深入得多。它不是简单的“命中注定”,而是探讨了选择与限制之间的辩证关系。读完之后,我忍不住去查阅了书中涉及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符号,发现作者在细节考据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这为故事增添了厚重感。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它更像是一部关于青春、遗憾、以及如何与逝去美好共存的成人寓言。非常值得细细品味,并且推荐给所有喜欢有深度故事的读者。
评分最近读完了一本小说,名字我得好好记一下,好像是关于一段纯粹又带着点宿命感的爱情故事。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主角们的情感纠葛,那种明明相爱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阻碍的挣扎,简直让人感同身受。书里对细节的描摹非常到位,比如某个特定的季节,某种光线的变化,甚至是一些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小动作,都被赋予了深层的意义。我记得其中有一段,主人公在雨夜里奔跑,那种孤独和对另一个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那种感觉简直能透过纸面扑面而来。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有让人屏住呼吸的紧张时刻,也有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的温馨瞬间。它探讨了关于时间和记忆的议题,探讨了爱是否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甚至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选择和错过的人。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用词考究又不失亲切感,读起来非常流畅,仿佛作者就在耳边轻声讲述着这个动人的故事。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充满戏剧冲突的作品,但它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展现了爱最本质、最脆弱也最坚韧的一面。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部视觉的盛宴,虽然是文字构成的世界,但我的脑海里自动播放了一部高质量的电影。尤其是场景的构建,简直绝了!作者对不同地点的描述,无论是喧嚣的都市一角,还是宁静的乡间小路,都充满了画面感和生命力。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光影的运用,角色们常常在特定的光线下进行重要的对话或做出关键的决定,那种氛围的营造能力,让人拍案叫绝。故事的推进也很有技巧,它不是线性的叙述,而是通过闪回和多重视角,像拼图一样逐渐揭示出真相和情感的深度。不同人物的声音辨识度极高,他们的语言习惯、思考模式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看似松散,实则处处埋下了伏笔,每一次情节的反转都显得水到渠成,绝非刻意为之。它成功地将宏大的背景叙事与微观的个人情感体验融合得天衣无缝。阅读过程就像是跟随主角进行了一场漫长而意义深远的旅行,旅途中充满了惊喜与感悟。我甚至愿意为了重温某些描写的画面感,而反复翻阅其中的某些章节。
评分这本书的配乐,如果能拍成电影的话,一定极其出色。我这么说是因为它的情感起伏,与我听过的一些古典乐章的结构非常相似。开篇宁静如晨雾,逐渐加入低沉的大提琴旋律,预示着潜藏的忧伤;中段在高潮处,管弦乐团齐奏,磅礴大气,情感迸发;而结尾,又回归到单簧管的悠扬,带着一丝释然后的温柔。作者对节奏的把控堪称大师级别。它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爽文,而是需要耐心去品味的“慢炖”作品。很多重要的转折点,都是通过环境描写或者心理独白逐步累积爆发的。我尤其喜欢它对“沉默”的处理。书中很多关键的交流,是通过眼神、停顿、或者干脆是长时间的无言来完成的。这些留白,反而将读者的想象力激发到了极致,让我们自己去填补那些未说出口的爱意和痛苦。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情感的交响乐章,需要你用心去聆听每一个音符的细微差别,才能领略其真正的美妙所在。
评分买给小孩看的,书不错,是正品,
评分送朋友的,只是没想到是小版的。
评分蛮好的
评分好书
评分书好小。不过书还可以,很精致
评分挺好的,纸质很好,正版,好评好评
评分好书
评分书的内容感人真挚,具有很大的文学价值。
评分挺好的,纸质很好,正版,好评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