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二版)

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亚峰,马学文,陈立杰 等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消防
  • 消防技术
  • 消防设计
  • 建筑工程
  • 安全工程
  • 防火规范
  • 消防设备
  • 建筑安全
  • 消防实务
  • 工程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2922
版次:2
商品编码:1221921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1
字数:4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消防工程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消防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特别是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实施,以及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等规范的修订,对建筑消防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原版进行调整和完善,及时反映建筑消防工程的新技术及应用、相关规范新的技术要求,及时补充新的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建筑消防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及设计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火灾的特点与建筑消防、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蒸气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防炮灭火系统、地下工程与人防工程的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器的配置等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消防工程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建筑火灾的特点与建筑消防1
第一节火灾的分类与特征1
一、火灾的分类1
二、火灾特征2
三、灭火方法及原理2
四、常用灭火剂4
第二节建筑消防11
一、建筑火灾的特点11
二、建筑分类11
三、建筑耐火等级12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间距16

第二章消火栓灭火系统22
第一节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22
一、室外消火栓的设置场所22
二、水源、设计流量和水压22
三、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室外消防给水管道23
第二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26
一、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设置的原则26
二、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的选择27
三、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类型27
四、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28
五、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供水方式31
六、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设计要求35
七、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计算47

第三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56
第一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种类与设置原则56
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种类56
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原则56
三、火灾危险等级划分57
第二节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58
一、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分类58
二、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主要组件62
三、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区68
四、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与计算69
五、工程实例84
第三节雨淋灭火系统87
一、雨淋灭火系统的设置范围87
二、雨淋灭火系统的分类88
三、雨淋灭火系统主要组件88
四、雨淋灭火系统的设计要求93
五、雨淋灭火系统的设计计算95
第四节水幕系统97
一、水幕系统设置原则97
二、水幕系统的类型与组成97
三、水幕系统控制设备98
四、水幕系统的设计要求98
五、水幕系统设计计算101
第五节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灭火系统102
一、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使用范围102
二、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03
三、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灭火系统设计计算104

第四章水喷雾灭水系统107
第一节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应用范围与组成107
一、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特点及应用范围107
二、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组成107
三、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108
第二节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设计与计算109
一、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设计要求109
二、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设计计算112

第五章蒸气灭火系统114
第一节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114
一、灭火原理114
二、适用范围114
第二节蒸气灭火系统类型与组成114
一、固定式蒸气灭火系统114
二、半固定式蒸气灭火系统114
第三节蒸气灭火系统设计与计算115
一、蒸气灭火系统的设计要求115
二、蒸气灭火浓度116
三、蒸气管线的计算116
四、蒸气式灭火设备的配置117

第六章泡沫灭火系统118
第一节概述118
一、灭火原理118
二、泡沫灭火系统的主要组件118
三、系统分类118
四、系统形式的选择119
第二节泡沫液和系统组件121
一、泡沫液121
二、泡沫消防泵121
三、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122
四、泡沫液储罐123
五、泡沫产(发)生装置123
六、控制阀门和管道124
第三节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124
一、系统形式124
二、设计要求125
第四节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126
一、系统形式126
二、设计要求128
第五节泡沫-水喷淋系统与泡沫喷雾系统131
一、一般规定131
二、泡沫-水雨淋系统132
三、闭式泡沫-水喷淋系统132
四、泡沫喷雾系统133
第六节泡沫消防泵站及供水134
一、泡沫消防泵站与泡沫站134
二、系统供水135
第七节水力计算135
一、系统的设计流量135
二、管道水力计算136
三、减压措施137

第七章干粉灭火系统139
第一节干粉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动作程序139
一、系统的工作原理139
二、系统的动作程序139
第二节干粉灭火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所140
一、系统的特点140
二、适宜扑救的火灾场所140
三、不适宜扑救的火灾场所141
第三节干粉灭火剂141
一、干粉灭火原理141
二、干粉灭火剂分类和组成142
三、干粉灭火剂型号编制方法142
四、干粉灭火剂使用保管要求143
第四节干粉灭火系统的分类143
一、手动干粉灭火系统143
二、自动干粉灭火系统143
三、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143
四、半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143
五、全淹没灭火系统143
六、局部应用灭火系统144
第五节干粉灭火系统的构成和主要设备144
一、系统的构成144
二、系统组件144
第六节干粉灭火系统设计与计算147
一、干粉灭火设备的设置要求147
二、干粉灭火剂储罐容积的计算147
三、加压气量的计算149
四、干粉输送管路的设计150

第八章二氧化碳灭火系统152
第一节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应用范围152
第二节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分类及组成152
一、系统分类152
二、系统组成153
第三节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154
第四节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设计155
一、防护区的设置要求155
二、灭火剂的设计浓度155
三、系统的储存量156
四、管网设计计算159

第九章气体灭火系统163
第一节气体灭火系统的设置163
一、气体灭火系统的应用范围163
二、气体灭火系统部件的设置要求164
第二节七氟丙烷灭火系统165
一、七氟丙烷的特性与应用165
二、系统分类与部件167
三、系统控制方式168
四、储存装置设置要求170
五、管道部件与管道170
六、系统设计计算171
第三节烟烙尽(IG-541)灭火系统178
一、烟烙尽(IG-541)的特性与应用178
二、系统的分类与部件180
三、系统的控制方式182
四、系统设计计算183
第四节热气溶胶灭火系统190
一、热气溶胶灭火剂的特性与应用190
二、热气溶胶灭火系统的分类和构成191
三、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设计与计算193
四、安全要求194
第五节三氟甲烷灭火系统195
一、三氟甲烷灭火剂的特性195
二、应用范围195
三、系统的分类196
四、系统的控制方式197
五、防护区的设置要求197
六、系统的设计计算198
七、系统的主要组件200
第六节SDE灭火系统201
一、SDE灭火剂的特性201
二、应用范围202
三、系统分类及部件202
四、系统的控制方式203
五、防护区的设置要求204
六、系统设计205
七、安全要求211

第十章消防炮灭火系统212
第一节消防炮灭火系统的分类212
一、远控消防炮系统212
二、手动消防炮灭火系统212
三、移动消防炮灭火系统213
四、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213
五、水炮系统213
六、泡沫炮系统213
七、干粉炮系统213
第二节消防炮灭火系统的主要设备213
一、系统的构成213
二、消防炮213
三、泡沫比例混合装置与泡沫液罐217
四、干粉罐与氮气瓶218
五、消防泵组与消防泵站218
六、阀门和管道219
七、消防炮塔219
八、动力源220
第三节消防炮灭火系统的设计220
一、系统设置要求220
二、消防炮的布置220
三、水炮系统的设计221
四、泡沫炮系统的设计222
五、干粉炮系统的设计223
六、系统水力计算223
七、系统控制224

第十一章地下工程与人防工程的消防226
第一节地下工程的消防226
一、地下工程的火灾特点226
二、消防给水系统227
三、相关规定227
四、地下铁道和铁道隧道228
第二节人防工程的消防229
一、消防水源和消防用水量230
二、灭火设备的设置230
三、消防水池231
四、室内消防给水231
五、室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232
六、其他相关规定232

第十二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34
第一节概述234
一、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发展234
二、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构成236
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36
第二节火灾探测器237
一、火灾探测技术和探测器的类型237
二、常用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239
第三节火灾报警控制器246
一、火灾报警控制器类型246
二、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功能247
三、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248
四、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249
第四节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设计251
一、火灾探测器的选择251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257
第五节消防控制中心261
一、消防控制中心的设备组成261
二、对消防控制中心的要求261
第六节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262
一、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262
二、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方式263
三、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电源263

第十三章灭火器的配置264
第一节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264
一、火灾种类264
二、危险等级264
第二节灭火器与选择266
一、灭火器266
二、灭火器的选择272
第三节灭火器的设置274
第四节灭火器的配置与设计计算275
一、灭火器的配置275
二、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276
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图例278
四、工程实例278

参考文献281

前言/序言

第二版前言
《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一版)自2005年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进行了多次印刷。但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诱发火灾发生的因素越来越多,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因而对建筑消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技术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先后组织技术人员编制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并将普通建筑和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了合并,颁布了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同时修订了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51—20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等规范。为了能及时反映建筑消防工程的新技术及应用、相关规范新的技术要求,及时补充新的内容,编者在本书第一版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完整。
本书第二版与第一版相比,删减了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补充完善了气体灭火系统,增加了灭火器的配置等内容,同时对内容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内容上均按现行的设计规范编写,建筑防火与消火栓系统不再分高层建筑和普通建筑,而是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和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重新进行了编写;泡沫灭火系统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防火设计也分别依据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51—2010)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进行了修订。
本书主要介绍建筑消防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及设计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火灾的特点与建筑消防、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蒸气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防炮灭火系统、地下工程与人防工程的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器的配置等内容。书中介绍的内容均以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为依据,并参考了近几年出版的有关书籍。为了使读者能够尽快掌握建筑消防工程的设计计算方法,书中重要部分都配有设计计算例题。本书可供从事建筑消防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第一章、第五章由李亚峰、陈立杰编著;第二章由李亚峰、马学文、张文文编著;第三章由李亚峰、马学文编著;第四章、第七章由李亚峰、武利编著;第六章、第八章由李倩倩、张文文编著;第九章、第十章由杨曦、张恒、郑建兵编著;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由张立成、陈金楠编著;第十三章由马学文、陈立杰编著。全书最后由李亚峰统稿定稿。
限于编著者水平及编著时间,书中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编著者
2017年2月

第一版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诱发火灾发生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而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空间建筑以及各类工业企业建筑的大量兴建,使火灾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建筑消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预防火灾及及时扑灭初期火灾,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减少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建筑消防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以水为灭火剂的消防系统在设计与计算等方面较以前都更加完善和成熟,设计规范也都进行了重新修订;新型灭火剂不断问世,新型灭火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使从事建筑消防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尽快掌握建筑消防设计与计算的相关知识,我们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主要介绍建筑消防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及设计要求,包括建筑火灾的特点、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洒灭火给水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地下工程与人防工程的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内容,并对近几年逐渐兴起的替代哈龙的新型灭火剂以及新型灭火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消防炮的设计与计算等做了详细介绍。为了使读者能够尽快掌握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计算方法,书中重要部分都配有设计计算例题。本书供从事建筑消防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市政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第一章、第五章、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五节、第六节由沈阳建筑大学李亚峰编著;第二章由沈阳建筑大学李亚峰、蒋白懿编著;第三章第四节由沈阳建筑大学李亚峰和东北大学马学文编著;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八章和第十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由总参通信工程设计研究院张恒编著;第四章第四节由总参通信工程设计研究院张恒和东北大学马学文编著;第九章由总参通信工程设计研究院张恒和沈阳建筑大学李亚峰编著;第十一章第四节由江苏昆山宁华阻燃化学材料有限公司郑建兵编著;第六章由沈阳建筑大学班福忱编著;第七章、第十章和第十二章由沈阳建筑大学张立成编著;第十三章由东北大学马学文编著。在编著消防炮灭火系统的过程中得到了公安部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叶乃刚同志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全书最后由李亚峰统稿定稿。
由于我们的编著水平有限,对于书中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编著者
2004年10月
《现代建筑防火工程学: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建筑防火基础理论 本章旨在为读者构建坚实的建筑防火理论基础。我们将深入探讨防火的根本原则,阐释火灾的发生、发展和蔓延规律,以及各类火灾的特性。这包括但不限于: 火灾科学基础: 详细介绍燃烧的化学原理,包括燃料、氧化剂、点火源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我们将分析不同燃烧状态(如表面燃烧、挥发分燃烧、预混火焰、扩散火焰)的特征,以及燃爆等特殊燃烧现象。此外,还将涉及热量传递(传导、对流、辐射)在火灾蔓延中的作用,以及烟气生成、流动和毒性的影响。 火灾荷载与火灾模型: 讲解火灾荷载的概念,包括建筑物的可燃物总量、可燃物种类、空间布置等对其火灾危险性的影响。我们将介绍经典的火灾模型,如标准火灾曲线(ISO 834)和修正火灾模型(如RSET、HSET),以及它们在预测火灾发展趋势中的应用。进一步,我们将探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先进火灾模拟技术,以及它们如何更精确地还原火灾场景,为消防设计提供决策支持。 火灾风险评估: 深入讲解火灾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定性与定量)、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我们将介绍不同风险评估模型,如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蒙特卡洛模拟法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其应用。重点会放在如何识别和评估火灾场景中的关键风险因素,例如人员疏散风险、结构破坏风险、火势蔓延风险等。 防火安全目标与设计原则: 阐述现代建筑防火设计所追求的核心安全目标,如保障人员生命安全(预防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秩序和环境安全。我们将详细阐述基于性能的防火设计(Performance-Based Fire Safety Design)理念,及其与基于规定(Prescriptive-Based)设计的区别与联系。重点讲解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如预防火源、控制火势蔓延、保障疏散逃生、提供灭火救援条件等。 第二章:建筑材料防火性能 材料是构成建筑的基石,其防火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安全。本章将系统介绍各类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及其判定方法。 燃烧性能等级: 详细介绍国家及国际上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分类标准(如A1、A2、B1、B2、B3等)。我们将解释每个等级的具体判定依据,包括难燃性、易燃性、不燃性等指标。重点会放在如何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和部位的建筑材料,选择符合相应燃烧性能等级的材料。 热释放速率与烟雾生成: 阐述热释放速率(Heat Release Rate, HRR)作为衡量材料燃烧强度和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我们将介绍常用的测试方法,如锥形量热仪(Cone Calorimeter)等,并解读测试结果的意义。同时,分析材料的烟雾生成特性,包括烟密度、烟气毒性等,以及这些特性对人员疏散和救援的影响。 隔热性与耐火性: 讲解材料的隔热性能如何延缓热量传递,从而减缓火势蔓延。我们将介绍隔热材料的种类、性能指标(如导热系数、热阻等)及其在防火设计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深入探讨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包括墙体、楼板、梁、柱等在火灾高温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完整性。介绍耐火等级的划分标准,以及不同耐火等级构件的防火设计要求。 特定材料的防火应用: 针对常见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石材、玻璃、塑料、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逐一分析其防火性能特点、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防火处理措施。例如,钢材在高温下的屈服强度下降,需要进行防火涂料、防火板等保护;木材的防火等级,以及防火涂料、浸渍处理的应用。 第三章:建筑防火分区与分隔 火灾的蔓延不仅受材料性能影响,更与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密切相关。本章将深入探讨建筑防火分区与分隔的设计原理和技术要求。 防火分区的概念与目的: 阐释防火分区的核心概念,即通过设置防火构件,将建筑空间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防火单元,以限制火势在一定范围内蔓延。详细分析防火分区设计的目的,包括防止火势、烟气蔓延至其他区域,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争取时间,保护建筑结构安全等。 防火分区划分原则与要求: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建筑(如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地下建筑等)的防火分区划分原则,包括总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使用功能、疏散距离等方面的限制。讲解防火墙、防火楼板、防火门、防火窗等防火分隔构件的设置要求,包括材料性能、尺寸、安装工艺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 竖向防火分隔: 重点分析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烟道等竖向通道的防火分隔设计。讲解如何通过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封堵等措施,防止火势和烟气通过竖向通道蔓延。介绍楼梯间的防烟设计,如前室、防烟楼梯间、常闭式防火门等。 水平防火分隔: 深入探讨楼板、墙体等水平分隔构件在防火分区中的作用。分析不同楼板和墙体的耐火极限要求,以及如何通过材料选择和构造设计来满足要求。介绍地面、吊顶等处的防火分隔处理。 第四章:建筑疏散与逃生设计 人员安全是建筑防火的首要目标。本章将聚焦建筑疏散与逃生设计,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安全、有序地撤离。 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 详细讲解室内疏散距离(从最远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水平距离)和室外疏散距离的计算原则和限值。介绍疏散走道、楼梯间、出口等疏散通道的设计宽度要求,并分析其与疏散人数的关系。 疏散出口与疏散路径: 阐述疏散出口的数量、位置和开启方式要求,确保疏散出口足够且易于使用。讲解疏散路径的设计,包括明确的指示标志、充足的照明以及避免障碍物的设置。 楼梯间设计: 重点关注楼梯间作为最重要的疏散通道的设计要求,包括楼梯踏步尺寸、平台设置、栏杆高度等。详细介绍防烟楼梯间、不锈钢楼梯间等特殊楼梯间的防火设计,以及其与普通楼梯间的区别。 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 详细介绍应急照明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照度标准、供电方式、应急时长等,确保在断电情况下也能提供充足的照明。讲解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原则、内容、形式和位置,以及其在引导人员疏散中的重要作用。 避难场所设计: 探讨设置避难场所的必要性和设计要求,特别是针对高层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介绍避难间的空间尺寸、通风、通讯、消防器材等配置要求。 动态疏散模拟: 介绍现代化的动态疏散模拟技术(如ASET、RSET分析),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火灾场景下人员的行为和疏散过程,从而优化疏散设计,评估疏散效率和安全性。 第五章:建筑消防设施 消防设施是扑灭火灾、控制火势、报警和疏散的重要保障。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类建筑消防设施的设计、安装与维护。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讲解火灾探测器的种类(点型感烟、感温,线型感温,吸气式等)及其适用范围,探测器与报警控制器、手动报警按钮的联动逻辑。阐述报警系统的布设要求,包括探测区域、探测密度、报警灵敏度等。 自动灭火系统: 喷水灭火系统: 详细介绍湿式、干式、预作用式、雨淋式等喷水灭火系统的原理、组件(喷头、水流指示器、报警阀组等)及设计要求。重点分析喷头布置、水流量、水压计算,以及不同类型建筑(如仓库、商场、办公楼)的喷水灭火系统选型。 气体灭火系统: 讲解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如IG541、IG55)和化学灭火系统(如哈龙替代品)的灭火机理、适用范围、灭火剂储量计算、喷放时间和浓度要求。重点关注其在计算机房、档案室、精密仪器室等特殊场所的应用。 泡沫灭火系统: 介绍泡沫灭火系统(低倍数、中倍数、高倍数)的灭火原理、泡沫产生器、泡沫液储罐、管网等组成部分。重点分析其在石油化工、飞机库等易燃液体火灾中的应用。 其他灭火系统: 简要介绍干粉灭火系统、水雾灭火系统等在特定场所的应用。 消火栓系统: 详细讲解室内消火栓和室外消火栓的设计要求,包括栓口压力、流量、管径计算、水泵接合器设置等。分析消火栓箱的配置标准和布置要求。 排烟系统: 深入阐述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排烟管道、排烟口、补风口)和自然排烟(天窗、竖井)的设计原理和要求。分析不同类型建筑的排烟量计算,以及排烟口、补风口的布置原则。 消防电源与应急供电: 讲解消防设备的供电要求,包括消防电源的选择、消防配电线路的设计、消防电源自动转换开关(ATS)的设置等,确保消防设备在火灾时能够可靠运行。 灭火器材: 介绍灭火器的种类(水基型、干粉型、二氧化碳型、泡沫型等)、适用范围、灭火器配置场所、数量计算和配置要求,以及灭火器的维护管理。 第六章:建筑结构防火设计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是应对火灾的关键。本章将重点关注建筑结构在火灾中的表现及其防火设计。 结构材料的耐火性能: 详细分析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不同结构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变化,包括强度、刚度、延性等的衰减。 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 讲解梁、柱、楼板、剪力墙等主要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等级要求,以及如何通过材料选择、构件尺寸、防火保护措施(如防火涂料、防火板、喷涂材料、混凝土保护层等)来满足设计要求。 钢结构的防火保护: 详细介绍各种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的原理、施工方法和适用性,如膨胀型防火涂料、非膨胀型防火涂料、防火板、防火套管、混凝土包覆等。分析不同保护方法的优缺点及经济性。 混凝土结构的防火设计: 讲解混凝土构件的防火原理,如混凝土的热稳定性、骨料的选择、配筋率等对耐火性能的影响。分析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隔热层与防火封堵: 介绍用于保护结构构件的隔热材料和防火封堵材料,包括其性能指标、施工工艺及应用范围。重点讲解电缆竖井、管道穿越楼板和墙体处的防火封堵要求。 抗爆与抗震结构防火: 探讨在具有爆炸风险或地震风险的建筑中,结构防火设计需要考虑的特殊要求,如增加结构强度、设置泄压结构、加固连接点等。 第七章:特殊建筑类型的消防设计 不同类型的建筑由于其使用功能、结构形式、人员密度等差异,对消防设计提出了独特的要求。本章将针对几类典型特殊建筑进行深入探讨。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 重点分析高层建筑的防火分区、疏散逃生、消防设施(如高压喷水系统、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等方面与普通建筑的区别和特殊要求。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进一步探讨超高层建筑在结构安全、火灾扑救通道、独立的消防水源、强大的消防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极致消防设计。 地下建筑防火设计: 关注地下空间火灾蔓延的特点(通风困难、烟气滞留、疏散距离长),以及通风排烟、防火分隔、消防水源、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等方面的特殊设计。 大型公共聚集场所防火设计: 如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影剧院、商场等,重点分析其大空间、大跨度、复杂人流的疏散设计,以及舞台、观众席、营业区的防火要求。 工业建筑防火设计: 结合不同工业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如易燃易爆物品储存、高温作业、粉尘爆炸风险),分析其防火分区、工艺防火、消防水源、特殊灭火系统(如泡沫、气体)的设计。 住宅建筑防火设计: 强调住宅建筑的防火安全,包括防火墙、防火门、阳台逃生、户内消防设施(如烟感报警器)等方面的要求。 第八章:建筑消防设计审查与验收 消防设计的合规性和有效性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验收。本章将介绍建筑消防设计审查和验收的流程、依据及关键点。 消防设计文件编制与审查: 详细介绍消防设计文件的构成要素,如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系统图等,以及国家及地方的消防设计审查依据(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法》等)。讲解消防设计审查的流程、审查内容和常见问题。 施工图设计审查: 阐述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关键环节,确保设计图纸能够准确传达防火设计要求,并为施工提供清晰的指导。 消防工程验收: 详细介绍消防工程验收的程序,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重点分析验收的主要内容,如消防设施的功能性测试、材料的防火性能复核、施工质量检查等。 消防验收不合格的处理: 讲解消防验收不合格时,需要进行的整改措施和复验流程。 消防验收的重要性与意义: 强调消防验收对于保障建筑消防安全、预防火灾事故、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意义。 第九章:建筑消防技术发展趋势与案例分析 本章将展望建筑消防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加深读者对消防设计原理和实践的理解。 智能化与信息化消防: 探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建筑消防领域的应用,如智能火灾监测与预警、远程监控、大数据分析驱动的风险评估、智慧消防管理平台等。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防火: 分析绿色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以及如何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实现高水平的消防安全。 韧性城市与灾害韧性建筑: 探讨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建筑消防设计如何与韧性城市理念相结合,提高建筑在极端灾害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基于性能的防火设计(PBD)的深化应用: 介绍PBD在复杂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仿真模拟和风险评估,实现更灵活、更经济的防火设计。 经典案例分析: 选择国内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防火设计案例,深入剖析其设计理念、技术难点、创新之处以及取得的成效,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附录: 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列表 常用建筑防火术语解释 防火设计计算公式与图表 本书力求内容全面、理论扎实、技术前沿,旨在为建筑设计、消防工程、施工管理、安全监察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本系统、实用的参考书籍。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建筑防火的基本理论,理解各项消防技术要求,并能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建筑项目设计与实践中,从而为构建更安全、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消防安全咨询工作的顾问,经常需要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消防安全评估和咨询服务。《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二版)》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是一份非常及时的专业文献。拿到书后,我仔细研读了目录,发现其内容体系非常全面,涵盖了建筑防火设计、消防设施配置、火灾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消防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新消防技术应用的内容。在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时,我不仅需要理解现行的消防技术标准,还需要能够评估建筑的火灾风险,并提出经济有效的消防安全解决方案。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系统性的火灾风险评估,如何将性能化设计理念应用于实际项目,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消防技术来提升建筑的整体消防安全水平的指导,那将对我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具有重要的价值。

评分

作为一名从事了五年消防监督工作的基层管理人员,我购买《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二版)》主要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拿到书后,我首先浏览了目录,发现其内容结构非常合理,从基础理论到应用技术,再到新技术的引入,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关于火灾原因调查、火灾痕迹鉴定以及火灾风险评估的方法论。在日常工作中,准确判断火灾原因和评估火灾风险是有效开展消防监督和隐患排查的基础。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案例,指导如何科学、系统地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如何识别和分析火灾痕迹,那将对我开展工作有极大的帮助。同时,我也关注书中对于建筑防火分区、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基本防火要素的设计原则和规范要求。虽然这些是基础知识,但在实际检查中,总会遇到一些设计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似乎能满足我对理论知识更新和实践能力提升的需求。

评分

我是一名在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前期规划工作的从业者,对于项目的消防设计非常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二版)》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拿到书后,我首先仔细研究了目录,其内容体系的全面性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设计规范的条文解读,更深入到设计理念、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实际工程应用等多个层面。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消防技术经济分析和绿色消防设计的章节。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在满足消防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设计中优化消防系统,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同时又不牺牲安全性的思路和方法,那将对我极具价值。此外,书中对于智慧消防、物联网技术在消防设计中的应用等前沿内容的介绍,也让我感到非常兴奋,这预示着未来消防设计的方向。

评分

我是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给排水工程师,准备从事消防给排水设计相关工作。《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二版)》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让我觉得很有专业范,书的纸质和印刷质量都很好,拿在手里感觉很扎实。我翻阅目录,发现其中有专门的章节详细讲解了消防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这让我非常期待,因为我希望能够从这本书中学习到更全面、更深入的消防给排水设计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水源选择、水泵选型、管网布置、喷头计算、阀门选择、水灭火系统的分类与应用等。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在实际工程中容易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解决它们。例如,在复杂建筑中如何优化管网布置以减小水头损失,如何根据不同火灾风险等级选择合适的灭火系统,以及如何与建筑、电气等其他专业进行有效的配合。如果书中能够提供大量的图例和计算示例,那对我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将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是一位在建筑施工单位工作的项目经理,对建筑的消防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责任。《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二版)》这本书的出现,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监督消防工程的施工过程。拿到书后,我先浏览了目录,发现它涵盖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环节。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消防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常见施工问题的解决方法的介绍。在实际施工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设计图纸上不明确或者现场难以实现的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同时又要保证符合规范要求。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施工中保证消防设施的准确安装和有效联动,如何进行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以及如何处理一些施工中出现的常见技术难题的指导,那将对我管理消防工程项目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是一位在建筑行业工作的普通读者,对消防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大 V 关注,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希望通过阅读《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二版)》来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建筑的消防安全是如何构成的。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它的厚重感吸引,感觉里面藏着很多实用的知识。虽然封面设计比较朴实,但书的整体质感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粗略翻阅目录,看到里面涉及建筑防火的基本原理、各种消防设施的作用、以及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应用,感觉内容涵盖面很广。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家庭消防安全隐患的识别和预防,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自救的章节。虽然这本书的定位是专业技术书籍,但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消防安全知识,了解哪些设计是保障我们安全的关键,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如果书中能够用一些图示或者简明的语言来解释一些复杂的技术概念,那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严谨又不失现代感的感觉,深蓝色的背景搭配白色的书名,简洁有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消防领域的专业性。翻开扉页,印刷质量相当不错,纸张的触感也很舒适,这给了我阅读的良好开端。我是一名刚入行的消防工程师,对这本《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二版)》期待已久,希望能从中汲取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用的设计经验。初略翻阅,目录编排逻辑清晰,涵盖了建筑防火设计的基础理论、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解读、火灾风险评估、消防设施设计、消防电气设计、消防给排水设计、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与防火措施、疏散设计、消防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内容十分全面。特别吸引我的是其中关于火灾动力学模拟和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章节,这代表了当前消防技术的前沿方向,对于我理解火灾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建筑的整体防火能力非常有帮助。我最看重的是书中是否能将抽象的规范条文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且配有丰富的案例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二版相对于第一版,我更期待它在最新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方面有所更新和体现,毕竟消防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及时跟上最新的要求至关重要。从目录来看,涵盖的广度和深度都令人满意,希望实际内容能够不负所望,成为我案头常备的参考书。

评分

我是一位在消防检测机构工作的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需要接触大量的建筑消防设计图纸和实际工程,对于技术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二版)》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深化理解的机会。拿到书后,我首先仔细查阅了目录,发现其内容覆盖面非常广,从基础理论到各类消防设施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建筑防火验收等环节都有涉及。我尤其看重书中关于消防设施性能化设计和风险评估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类型的建筑,或者采用非常规的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我们不仅掌握常规的设计方法,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技术原理,并能够进行科学的性能化评估。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更深入的性能化评估,如何应对复杂的消防设计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消防检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那将对我工作的提升非常有益。

评分

我是一名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即将踏入工作岗位,对消防设计领域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二版)》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书的质感也很不错,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目录,其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让我眼前一亮。从建筑防火基本原理到具体的消防技术设计,再到新技术的应用,几乎涵盖了消防设计的所有重要环节。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建筑火灾蔓延规律、防火分隔技术以及疏散设计理论的部分。作为一名建筑学学生,我对如何通过建筑空间布局和材料选择来控制火灾蔓延、保障人员安全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这本书能够结合大量的图例和案例,详细阐述这些原理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创新性的防火设计理念,那将对我未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特别是消防相关的设计环节,有巨大的启发和帮助。

评分

我是一位有着十年消防设计经验的资深工程师,手中也翻阅过不少消防类书籍,但《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二版)》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厚重感,既有体量上的实在,也暗示着内容上的充实。封面设计虽然朴素,却透露着一种沉淀多年的专业气息,让我觉得这本书是经过反复打磨和积累的成果。我拿到书后,首先翻阅了目录,发现其内容体系非常完整,从宏观的消防理念到微观的具体技术,几乎覆盖了建筑消防设计的全流程。其中,关于消防水源、消防给水系统、喷水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等关键部分的详细论述,以及对这些系统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对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参考。我特别关注书中在复杂建筑,如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方面的消防设计难点和创新解决方案的探讨。以往的设计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灵活运用规范和经验来解决,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路或者突破性的技术介绍,那将极大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此外,书中对于消防设施的选型、布置、联动控制等细节的讲解,以及如何与建筑其他专业进行协调,也是我非常看重的部分,这些往往是影响项目能否顺利通过消防审查的关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