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高效养中蜂关键技术

图说高效养中蜂关键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瑞生 著
图书标签:
  • 中蜂养殖
  • 蜜蜂养殖
  • 养蜂技术
  • 高效养蜂
  • 中蜂
  • 蜂产品
  • 养殖技术
  • 图说
  • 农业科技
  • 蜜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706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996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说高效养殖关键技术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我国中蜂的资源、生物学特性、饲养设备和工具、传统饲养方法、过箱技术、活框饲养基本操作技术、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及主要病敌害的防治技术等。本书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中蜂养殖者阅读使用。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中蜂的概述
第一节 我国中蜂地方品种/ 1
一、北方中蜂/ 1
二、华南中蜂/ 3
三、华中中蜂/ 4
四、云贵高原中蜂/ 6
五、长白山中蜂/ 8
六、海南中蜂/ 10
七、阿坝中蜂/ 11
八、滇南中蜂/ 13
九、西藏中蜂/ 15
第二节 中蜂的发展优势/ 17
一、养蜂条件优越. 蜜粉源
植物丰富/ 17
二、养蜂历史悠久. 饲养技
术成熟/ 17
三、人们的保健需求不断
增加/ 18
四、蜜蜂授粉逐渐受到
重视/ 19
五、蜂农老龄化严重. 更适
合从事中蜂饲养/ 19
20 第二章 中蜂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蜂群的群体/ 20
一、蜂王/ 20
二、工蜂/ 23
三、雄蜂/ 24
四、蜂巢/ 25
第二节 中蜂的习性/ 27
一、善于利用零星蜜源/ 27
二、飞行迅速. 善于躲避
胡蜂/ 28
三、对白垩病和螨害的抗
性强/ 28
四、抗美洲幼虫腐臭病/ 29
五、不采胶/ 29
六、造巢脾迅速/ 29

七、抗寒/ 30
八、分蜂性强/ 30
九、扇风头朝外/ 31
十、护巢脾的能力差/ 31
十一、易逃群/ 32
十二、盗性强/ 32
十三、蜂群失蜂王后易出现
工蜂产卵现象/ 33
十四、中蜂好咬旧巢脾. 喜
新巢脾/ 33
十五、认巢能力差. 易
错投/ 34
十六、清巢力弱. 抗巢虫能
力差/ 34
十七、抗囊状幼虫病能
力差/ 35
36 第三章 饲养中蜂的设备和工具
第一节 蜂箱/ 36
一、各种活框蜂箱的技术
参数/ 36
二、蜂箱的基本要求/ 37
三、蜂箱的基本结构/ 37
第二节 养蜂管理用具/ 41
一、埋线器/ 41
二、起刮刀/ 41
三、面网/ 42
四、割蜜刀/ 42
五、蜂刷/ 42
六、摇蜜机/ 43
七、巢础/ 43
44 第四章 中蜂的传统饲养方法
第一节 不同传统蜂箱饲养
方法/ 44
一、卧式蜂桶饲养方法/ 44
二、竖立式蜂桶饲养
方法/ 48
三、方格式蜂桶饲养
方法/ 50
第二节 野生中蜂的诱捕和分蜂
团的收捕/ 51
一、野生中蜂的诱捕/ 51
二、分蜂团的收捕/ 54
56 第五章 中蜂的过箱技术
第一节 中蜂过箱的最适时期及
过箱前的准备工作/ 56
一、中蜂过箱的最适
时期/ 56

二、过箱前的准备工作/ 57
第二节 过箱的方法/ 58
一、驱蜂离脾/ 58
二、割脾、绑脾/ 59
三、还脾/ 61
四、抖蜂入箱/ 61
五、催蜂上脾/ 62
第三节 中蜂过箱后的管理/ 62
一、防盗蜂/ 62
二、补饲/ 63
三、及时检查. 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 63
四、拆绑脾线/ 64
65 第六章 中蜂活框饲养的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 中蜂饲养场地的选择与
蜂箱的排列/ 65
一、较好的蜜粉源/ 65
二、场地条件/ 66
三、蜂箱的排列/ 66
第二节 蜂群的检查/ 68
一、箱外观察/ 68
二、开箱检查/ 72
第三节 蜂群的饲喂/ 78
一、饲喂糖水/ 78
二、饲喂花粉/ 80
三、喂水和喂盐/ 80
第四节 巢脾的修造与保存/ 81
一、造脾的最适时期/ 81
二、造脾前的准备/ 82
三、造脾的方式和方法/ 83
四、巢础框的放入位置/ 85
五、加础造脾的注意
事项/ 86
六、巢脾的保存方法/ 88
第五节 盗蜂的预防与处理/ 89
一、如何预防盗蜂的
发生/ 89
二、盗蜂的识别/ 91
三、发生盗蜂时的处理/ 92
第六节 飞逃的预防与处理/ 93
一、引起中蜂飞逃的
原因/ 93
二、蜂群飞逃时的处理/ 95
三、蜂群飞逃的预防/ 97
第七节 维持适当的蜂脾
关系/ 100
一、繁殖期的蜂脾关系/ 100
二、流蜜期的蜂脾关系/ 101
第八节 蜂群的合并/ 102
一、蜂群合并的障碍/ 102
二、蜂群合并的方法/ 102
三、蜂群合并的原则/ 103
第九节 工蜂产卵的处理/ 103
第十节 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
技术/ 104
一、育王的时间/ 105
二、育王的条件/ 105
三、育王前的准备工作/ 105
四、人工育王的具体操作
方法/ 107

第十一节 蜂群的人工分蜂/ 109
一、均等分群法/ 109
二、非均等分群法/ 110
三、一群分出多群法/ 111
第十二节 蜂王或王台的
诱入/ 111
一、蜂王的诱入/ 111
二、王台的诱入/ 112
三、注意事项/ 112
四、被围蜂王的解救
技术/ 113
第十三节 转地放蜂的管理/ 113
一、转地前的准备/ 113
二、转地途中的管理/ 114
三、转入新场地后蜂群的
管理/ 114
115 第七章 中蜂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节 春季繁殖期的饲养管理
技术/ 115
一、早春繁殖的时间/ 115

前言/序言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独有的优良蜂种.千百年来.中华蜜蜂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存方式繁衍至今.具有能够有效利用零星蜜源、采集力强、饲料消耗少等特点.特别适合山区、半山区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向好.蜜源植物越来越丰富.山区的野生中蜂及其饲养者越来越多.养蜂者对中蜂养殖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是.作者在多年的养蜂技术推广和长期的养蜂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养蜂者对全文字描述的技术过程在短时期内难以理解并应用到养蜂生产过程当中.为此.作者结合自己在养蜂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初学养蜂者的技术需求编写了本书.目的在于将养蜂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可操作性强的技术过程以图文形式详细地展现给广大养蜂者.使其能够在短时期内熟练操作并将所学技术应用到养蜂生产过程中.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我国中蜂的资源、生物学特性、饲养设备和工具、传统饲养方法、过箱技术、活框饲养的基本操作技术、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及主要病敌害的防治技术等.本书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中蜂养殖者阅读使用.本书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及第八章由王瑞生编写.第一章、第二章及第六章由任勤编写.本书中部分图片的拍摄得到了重庆珙桐林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唐洪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所用药物及其使用剂量仅供读者参考.不可照搬.在生产实际中.所用药物学名、常用名与实际商品名称有差异.药物浓度也有所不同.建议读者在使用每一种药物之前.Ⅳ参阅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以确认药物用量、用药方法、用药时间及禁忌等.购买兽药时.执业兽医有责任根据经验和对患病动物的了解决定用药量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蜂语:蜂蜜的奥秘与蜂群的智慧》 一、 拨开迷雾,探寻蜂蜜的醇厚源泉 自古以来,蜂蜜便以其独特的甘甜与丰富的营养价值,被誉为“大自然的馈赠”。然而,你可曾真正了解过,那一罐罐金黄的液体,是如何从辛勤的蜜蜂口中,经过一系列精巧绝伦的生物化学转化,最终凝聚成这人间至味?《蜂语:蜂蜜的奥秘与蜂群的智慧》将带你踏上一场前所未有的蜂蜜溯源之旅,深度解析蜂蜜的形成过程,揭示其背后蕴藏的丰富信息。 本书将从蜜蜂采集的原料——花源,这一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展开。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植物的花期、花蜜成分及其对蜂蜜风味、色泽和质地的影响。从馥郁芬芳的椴树蜜,到清冽甘甜的洋槐蜜,再到带有独特焦糖香气的油菜花蜜,每一种蜂蜜都承载着特定的地域风情和植物密码。我们将深入剖析不同花源的蜜蜂在采集、酿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独特行为模式,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最终蜂蜜的品质。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于蜜蜂体内的神奇转化。你会惊叹于蜜蜂如何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植物花蜜中的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这两者不仅易于人体吸收,更是蜂蜜甜味的主要来源。书中将细致讲解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关键酶类,如转化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并阐述它们的作用机制。你还将了解到,蜜蜂在酿造过程中,通过扇动翅膀,蒸发多余水分,浓缩蜜汁,使蜂蜜的含水量达到稳定状态,从而实现长期保存。这一过程远非简单的“晾干”,而是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原理。 更进一步,本书将引导你理解蜂蜜中的微量元素。除了主要的糖分,蜂蜜还蕴含着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酶类、抗氧化物质等多种活性成分。我们将一一介绍这些成分的来源、功能及其对蜂蜜营养价值的贡献。你将认识到,为什么蜂蜜能够被广泛应用于食疗和保健,其背后的科学依据究竟是什么。本书还将探讨蜂蜜的特殊化学成分,如低聚糖、酚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不仅赋予蜂蜜独特的风味,更可能具有潜在的健康益处。 此外,《蜂语》还将深入探究蜂蜜的“产地”与“风味”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将介绍地理标志保护(GI)概念在蜂蜜产业中的应用,以及产地环境、气候条件、养蜂技术如何共同塑造出独一无二的蜂蜜风味特征。你将学会如何通过蜂蜜的色泽、香气、口感来辨别其花源和产地,从而成为一个更懂行的蜂蜜鉴赏家。本书甚至会涉及一些前沿的研究,例如利用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来追溯蜂蜜的真实来源,打击掺假行为,守护消费者权益。 二、 蜂群的宏大叙事:从个体到社群的生命奇迹 蜜蜂,这个小小的生物,以其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结构和令人称奇的集体智慧,构建了一个宏伟而有序的生命王国。 《蜂语:蜂蜜的奥秘与蜂群的智慧》将带领你潜入蜂巢深处,去领略这群生命体的壮丽史诗,理解它们如何协同合作,维系种群的繁荣与延续。 本书将以一位“蜂巢观察者”的视角,为你细致描绘蜂群内部的等级森严与分工明确。你将认识到,一个蜂群并非杂乱无章的聚集,而是由蜂后、工蜂、雄蜂三大类成员组成,每类成员都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职责。我们将详细介绍蜂后的“王权”是如何确立的,它如何通过释放信息素来掌控整个蜂群的秩序,以及它的生命周期和繁殖功能。你将了解到,一只蜂后能够产下数量惊人的卵,为蜂群的不断壮大奠定基础。 工蜂,蜂群中最庞大也最勤劳的群体,它们的生命轨迹更是本书的重点。我们将详细剖析工蜂在不同生命阶段所承担的多元化工作:从刚孵化时的“内勤蜂”,负责清理蜂巢、哺育幼虫、酿造蜂蜜、建造蜂蜡,到长大后蜕变为“外勤蜂”,承担采集花粉、花蜜、水和树胶等艰巨任务。书中将生动地展现工蜂们如何利用触角、口器、腿部等精密的身体构造,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你甚至会惊叹于它们如何在黑暗的蜂巢中,通过“跳舞”这一独特的交流方式,来传递花源的位置和方向,将采集信息精准地传递给同伴。 雄蜂,看似“游手好闲”,实则在蜂群的繁衍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书将为你揭示雄蜂的独特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繁殖季节所肩负的“使命”。你将了解,并非所有的雄蜂都能成功与蜂后交配,它们的生命往往短暂而具有牺牲精神,为种群的基因传递做出贡献。 《蜂语》还将深入探讨蜂群的“集体智慧”和“沟通机制”。我们将解析蜂巢内复杂的信息素网络,它是如何影响蜂群的行为、情绪和决策的。从预警信息素到育幼信息素,再到信息素标记的领地,你将看到一个由化学语言构建的精密社会。你还将了解到,蜜蜂如何通过触角接触、声音震动等方式进行非化学信息的交流,构建起一个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 本书还将带领你见证蜂群的“社会行为”和“防御机制”。当蜂巢受到威胁时,工蜂们如何团结一致,发起集体防御?它们如何通过牺牲自身来保护蜂后和幼虫?你将了解到,蜜蜂的攻击行为并非盲目,而是有其社会性的逻辑和策略。书中还会提及一些关于蜂群“决策”的研究,例如在分蜂季节,蜂群如何集体选择新的巢址,这些过程都展现了超越个体智慧的集体判断力。 更令人着迷的是,本书将触及蜂群的“社会性进化”和“生态位”。我们将从宏观的生物进化角度,探讨蜜蜂为何会形成如此高度社会化的生活方式,以及这种社会性对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何影响。它们作为重要的传粉者,在植物繁殖中扮演着怎样的关键角色?它们与植物之间形成了怎样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本书将让你看到,一个看似微小的蜂群,在整个生态链中,实则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 诗意栖居:人与蜂的和谐共生之道 《蜂语:蜂蜜的奥秘与蜂群的智慧》不仅是对蜂蜜科学的深入解读,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深情呼唤。本书将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探索与蜜蜂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可能性,共同守护这珍贵的生命馈赠。 本书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养蜂”的艺术与科学。我们并非简单地将养蜂视为一种农业生产活动,而是将其提升到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理解的高度。书中将细腻地描绘养蜂人与蜜蜂之间建立的默契与连接,他们如何观察蜜蜂的行为,理解蜜蜂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而人道的管理。你将了解到,优秀的养蜂人并非“控制”蜜蜂,而是“引导”它们,与它们一同合作,共同创造价值。 书中将详细介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养蜂传统。从古老的中国土法养蜂,到欧洲的箱式养蜂,再到世界各地因地制宜的养蜂模式,本书将展示养蜂技艺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结晶。你将了解到,每一种养蜂方式都深深植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生动体现。 《蜂语》还将深入探讨“可持续养蜂”的理念。在当前全球环境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蜜蜂的生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农药污染、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等。本书将呼吁我们关注这些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推广生态种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蜜源植物等方式,为蜜蜂创造更友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本书也将倡导负责任的养蜂实践,避免过度采集,保护蜂群的健康与活力。 书中还将引导读者思考“蜂蜜”作为一种食物之外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甜美的调味品,更是自然能量的载体,是生态健康的指示器,是人与自然连接的纽带。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品鉴蜂蜜,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去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去体会生命的神奇。本书甚至会触及一些关于“食物伦理”的思考,让我们反思自己与食物生产链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对自然资源应有的敬畏之心。 《蜂语》还将分享一些感人的“人蜂故事”。这些故事或许是一位老养蜂人与他的蜂群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深厚情谊,或许是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如何通过研究蜜蜂的行为,解决了某种生态难题,又或许是关于蜜蜂在人类社会中扮演过的,那些鲜为人知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故事将让你感受到,在科学的严谨之外,还存在着一份对生命的深情与热爱。 最后,本书将以一种充满诗意的笔触,描绘人与蜂“诗意栖居”的未来图景。在这个图景中,人类不再是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自然的守护者与协作者。我们与蜜蜂一同生活,一同繁荣,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生态家园。你将带着对蜂蜜的全新认识,对蜜蜂的敬意,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走出本书,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去践行守护自然的责任。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任何技术性的书籍来说,工具和设备的介绍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往往也是最容易写得平淡无奇的地方。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仅仅列出工具清单,而是将每一种工具的使用场景和注意事项都融入到了实际操作的环节中去解说。比如,当讲到如何使用巢门板控制蜂群出入时,作者还贴心地配上了不同尺寸巢门板在不同季节的适用性对比图。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涉及了一些现代化的养蜂辅助设备,比如温湿度监测仪和自动起浆机的使用简介,这对于想要向规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养蜂人来说,无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书中对工具的介绍详尽到甚至连安全操作规范都有所提及,比如使用熏烟器时火焰的控制要点,这些细节之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积累和对读者安全的关切。这种全方位的设备介绍,让人感觉这本书不仅是指导养蜂过程,更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养蜂技术体系。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处理“病虫害防治”这个敏感且关键的章节时,采取了一种非常平衡且负责任的态度。在现代养殖业中,如何既保证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又能有效控制疫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本书清晰地区分了“预防”和“治疗”两个层面。在预防方面,它强调的是环境管理和蜂群自身的抵抗力建设,比如如何通过合理的饲喂来增强蜂群的免疫力,而不是一味依赖化学药物。而在介绍病虫害识别和处理时,作者特地标明了哪些是首选的绿色防控措施,哪些是必须在严格控制剂量和安全间隔期内使用的药物。对于像瓦螨这类顽固的敌人,它还提供了多种轮换使用的治理方案,避免了单一方法的耐药性问题。这种科学、审慎的态度,让我对书中所提供的所有健康管理建议都抱有极高的信任度,因为它明显是在为蜂农的长远利益负责,而不是追求短期的快速见效。

评分

这套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眼球了,色彩搭配得非常到位,给人一种既专业又亲近的感觉。我本来对养蜂这个行当了解不多,总觉得又是那种晦涩难懂的技术手册,但翻开这本书后,立刻被里面丰富的图文资料吸引住了。特别是那些高清的蜂群结构图和蜜蜂行为解析,看得我心里直犯嘀咕,原来小小的蜜蜂世界里竟然有这么多值得探索的奥秘。那些彩色的照片质量极高,无论是巢础上的蜂王产卵,还是工蜂酿蜜的过程,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让我不用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文字描述,就能直观地理解很多复杂的养殖环节。而且,书里的排版布局也很用心,图文结合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信息量过载。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厚实,装订牢固,感觉可以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光是看着这些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图解,就已经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在技术呈现方面一定不会让人失望。

评分

我刚开始接触养蜂时,最大的困惑就是“时机”的把握,总是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市面上很多资料要么过于基础,要么就是面向经验丰富的老蜂农,让我这个新手看了也是一头雾水。然而,这本书在时间节点上的把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春季做什么、秋季做什么”,而是深入讲解了为什么要在特定时间点采取特定措施,比如如何根据蜜源植物的开花期来调整蜂群的哺育强度,或者在特定天气条件下如何判断蜂群是否需要人工干预。书中对不同季节的蜂群管理策略做了非常细致的划分,并且给出了详细的图示说明,比如如何观察蜂脾的子脾比例来判断蜂群的健康状况。这种深入到“内在逻辑”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模仿操作,而是在真正理解蜜蜂的生命周期和环境适应性。这种建立在科学逻辑上的指导,极大地增强了我实践的信心,避免了盲目操作带来的损失。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安排,非常符合一个初学者从入门到精通的学习路径,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它首先用直观的图示介绍了蜜蜂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蜂群的社会结构,为后续的“管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立刻衔接到基础操作,如蜂箱的组装、蜂群的引入等“第一步”。接着,内容逐渐深入到日常巡检、分蜂管理、越冬准备等周期性任务。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在讲解这些复杂操作时,总是会附带一个“常见问题与故障排除”的迷你模块。比如,在讲“分蜂”时,它会同步列出“自然分蜂的迹象”和“如何识别假分蜂”的对比图表。这种前瞻性的问题预设和即时解答机制,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实践的容错率。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排就像一位耐心、知识渊博的导师,始终走在读者的思维前沿,引导我们一步步构建起完整的养蜂知识体系,让人读起来顺畅且收获颇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