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内障手术学-技术、并发症及处理(中文翻译版,原书第2版)

儿童白内障手术学-技术、并发症及处理(中文翻译版,原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M.爱德华·威尔逊 等 著,叶剑 等 译
图书标签:
  • 儿童眼科
  • 白内障
  • 手术
  • 并发症
  • 眼科手术
  • 儿科
  • 医学
  • 临床
  • 眼科
  • 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69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2116
包装:平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眼科医师和儿科医师学习、参考。
《儿童白内障手术学:技术、并发症及处理(中文翻译版)(原书第2版)》内容全面、覆盖面广,从儿童白内障的病因、流行病学特征、手术技巧、并发症应对、合并症处理、术后管理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儿童白内障手术学:技术、并发症及处理(中文翻译版)(原书第2版)》可供眼利医师和儿科医师学习、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由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Strom眼科研究所的M.EdwardWilson教授领衔,来自美国、英国、比利时、伊朗、印度、以色列、印度等国的眼科学、儿科学、麻醉学等方面专家集中编写,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专科医院翻译引进。全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儿童白内障术前评价、准备和注意事项,手术技术,白内障合并眼部其它异常和系统性疾病时的处理,术后管理、并发症和视力预后,未来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发展方向。本书内容全面、覆盖面广,从儿童白内障的病因、流行病学特征、手术技巧、并发症应对、合并症处理、术后管理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目录

中译本序
译者前言
本书前言
第一部分 术前评价、准备和思考
第1章 先天性白内障遗传学
第2章 儿童白内障病因与形态
第3章 儿童白内障及其相关性盲的流行病学
第4章 视力筛查在先天性或早期获得性白内障诊断中的作用
第5章 术前相关问题
第6章 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
第7章 儿童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和选择
第8章 儿童白内障手术计划:多样化的问题
第9章 即时连续双眼儿童白内障手术
第10章 单眼儿童白内障治疗的成本分析
第二部分 外科技术
第11章 历史概况
第12章 眼内炎的预防
第13章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麻醉管理
第14章 儿童白内障手术中切口构造?定位和关闭的指导原则
第15章 儿童白内障手术中肝素的抗炎效果
第16章 黏弹性眼科植入装置
第17章 晶状体前囊膜的处理
第18章 水分离术
第19章 晶状体吸出
第20章 儿童白内障后囊膜切开和前部玻璃体切割术
第21章 关于儿童眼前段手术的现代玻璃体切割术的概念与技术
第22章 眼内激素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运用
第23章 单纯晶状体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
第24章 人工晶状体: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第25章 儿童一期眼内人工晶状体植入
第26章 儿童白内障手术眼内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的作用
第27章 囊袋在晶状体中植入
第28章 联合人工晶状体眼(背驮式人工晶状体植入)
第29章 儿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
第30章 儿童白内障的散光矫正
第31章 儿童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和睫状沟固定
第32章 无囊膜支撑情况下的人工晶状体植入
第三部分 眼和系统性先天疾患相关白内障的处理
第33章 晶状体后囊缺损
第34章 持续性胎儿血管
第35章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
第36章 无虹膜和白内障
第37章 晶状体异位
第38章 伴有葡萄膜炎的小儿白内障手术
第39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第40章 治疗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诱发放射性白内障
第41章 儿童白内障伴眼部及全身异常
第42章 发展中国家儿童白内障
第四部分 术后管理 并发症及术后处理
第43章 术后用药及随访
第44章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测量及处理
第45章 无晶状体眼的矫正:眼镜和角膜接触镜
第46章 儿童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第47章 儿童白内障术后弱视的处理
第48章 儿童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导致的斜视
第49章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第50章 眼屈光介质混浊
第51章 术后继发青光眼
第52章 人工晶状体眼和无晶状体眼儿童近视漂移
第53章 白内障患儿的生活质量
第54章 低视力康复
第五部分 儿童白内障手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55章 展望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术前评价、准备和思考
第一章 先天性白内障遗传学
一、晶状体的发育
(一)晶状体的胚胎发育
眼的发育起始于胚胎第22天。神经沟在前脑两侧形成视泡,视泡和表面外胚叶接触后,诱导该处的表面外胚叶分化增厚形成晶状体板,视泡内陷,形成视杯,同时晶状体板也发生内陷,形成晶状体泡。到第5周末,晶状体泡和表面外胚叶失去联系,居于视杯前部。在晶状体泡内部,前壁细胞形成一层立方形细胞,后壁细胞逐渐延伸并在第7周末到达前壁,形成原始晶状体纤维,表达晶状体特异蛋白如晶状体蛋白,此时,赤道部生发区的上皮细胞不断增殖,延伸、迁移形成次级晶状体纤维。此处的细胞增殖很快,这些新的新月形细胞形成环形结构,将老的细胞包绕在内,形成晶状体蛋白当这些次级晶状体纤维从生发区迁移出来后,它们形成膜状结构并最终失去细胞器成分,成为蛋白质的包裹体,最终这些成熟的次级晶状体纤维细胞逐层重叠形成弧形的缝状结构。出生时,缝状结构形状呈三分支的“Y”形,随着晶状体发育,缝状结构逐渐变得复杂,可形成六分支、九分支甚至十二分支,成熟的晶状体包含上皮细胞和晶状体纤维组成的有序结构,而外周的晶状体纤维在缝状结构处汇聚。


《儿童白内障手术学:技术、并发症及处理》(中文翻译版,原书第2版) 旨在为眼科医生、尤其是专注于儿童眼病的专业人士,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实用的参考书。本书详尽阐述了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各项关键技术,并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是理解和掌握这一复杂领域的重要资源。 本书的核心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 儿童白内障的诊断与评估: 在深入手术技术之前,准确的诊断和全面的评估是成功手术的基础。本书详细介绍了儿童白内障的常见病因,包括先天性白内障(如遗传性、代谢性、感染性、染色体异常相关等)以及获得性白内障(如外伤性、激素诱导性、晶状体浑浊进展等)。 视力评估: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了多种视力评估方法,从婴儿的固视反应,到学龄儿童的视力表测试,强调了客观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克服患儿不配合的困难。 散瞳检查与眼底检查: 详细阐述了散瞳检查在评估白内障程度、排除其他眼部病变(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神经发育不全、视网膜剥离等)中的关键作用。 生物测量: 强调了术前精确的生物测量对于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的重要性,介绍了超声生物测量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生物测量的方法,并讨论了针对儿童特殊情况(如眼球仍在发育)的测量调整。 眼科影像学检查: 讨论了B超、OCT等影像学手段在评估白内障形态、大小以及排除其他眼部结构异常中的应用。 遗传咨询与家系调查: 对于家族史阳性的患儿,本书强调了遗传咨询的必要性,指导医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家系调查,为后续的遗传筛查和管理提供信息。 二、 儿童白内障手术技术: 儿童白内障手术与成人白内障手术存在显著差异,本书对此进行了详细而有针对性的阐述。 手术时机选择: 详细讨论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儿童白内障的手术指征和最佳手术时机,强调早期干预对于预防弱视的重要性。 麻醉方式: 深入探讨了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选择依据、风险及管理。 术前准备: 详细介绍了术前滴眼液的选择、抗生素的使用、术前禁食等环节,以及如何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术前心理疏导。 白内障摘除技术: 囊外摘除术(ECCE): 详细描述了传统囊外摘除术的各个步骤,包括巩膜切口、角膜切口、前房穿刺、囊膜切开、皮质及核的取出、后囊膜清理等。 超声乳化技术(Phacoemulsification): 详细介绍了超声乳化技术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包括不同模式的超声能量设置、灌注与吸引的配合、超声探头的使用技巧。特别强调了针对儿童晶状体特性(如晶状体较软、晶状体核较少)的调整。 显微撕囊技术(MICS): 讨论了微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儿童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其优势和局限性。 人工晶体植入: 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人工晶体(单焦点、多焦点、散光矫正型等)的选择与植入技术,以及儿童眼球发育的特点对手术规划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后房型晶体、前房型晶体以及巩膜固定晶体在特定情况下的应用。 晶状体悬吊技术: 对于后囊膜缺损或不稳的情况,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晶状体悬吊技术,包括虹膜悬吊、巩膜悬吊(如McLean悬吊、Gimbel悬吊等)以及其手术要点和并发症处理。 白内障吸除辅助技术: 介绍了人工晶体囊袋扩张器、粘弹剂的使用、各种抓钩和缝线的使用技巧,以及如何优化手术视野。 三、 儿童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 并发症的管理是儿童白内障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书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详尽的分类和论述。 术中并发症: 前房出血: 详细分析了出血原因,并提供了控制措施。 后囊膜破裂(PCR): 详细阐述了其发生机制、识别方法、影响以及处理策略,包括玻璃体脱出、超声乳化能量控制、玻璃体切割等。 角膜内皮损伤: 讨论了角膜内皮损伤的原因、影响及术后管理。 虹膜损伤: 介绍了虹膜脱出、撕裂等并发症的处理。 瞳孔闭锁: 讨论了术中和术后瞳孔闭锁的预防和处理。 术后早期并发症: 感染(眼内炎): 详细介绍了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使用、玻璃体腔注药、玻璃体切割等),并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 高眼压: 分析了高眼压的原因(如房水栓塞、残留晶体物质、粘弹剂残留等),并提供了降眼压治疗方案。 低眼压: 讨论了低眼压的原因(如伤口渗漏)及其处理。 前房积血: 阐述了其原因及处理。 角膜水肿: 讨论了其原因及治疗。 晶状体异位: 介绍了晶状体在囊内或囊外移位的处理。 术后晚期并发症: 继发性青光眼: 详细介绍了继发性青光眼的类型、病因(如瞳孔阻滞、房角粘连、炎症反应等),以及药物和手术治疗。 视网膜脱离: 讨论了儿童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屈光不正的进展: 重点讨论了儿童眼球发育过程中人工晶体度数与眼球长度增长的匹配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屈光不正的改变(如近视化)。 黄斑水肿(CRVO): 阐述了其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漏诊或误诊: 强调了在白内障手术前及术后随访中,持续警惕并排除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重要性。 人工晶体相关问题: 如人工晶体移位、浑浊、倾斜等,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方案。 弱视: 强调了术后早期遮盖、验配角膜接触镜或框架眼镜以促进视觉发育,预防和治疗弱视的重要性。 四、 特殊情况下的儿童白内障手术: 本书还针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儿童白内障手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伴有其他眼部畸形(如小眼球、虹膜缺损、角膜浑浊等)的白内障: 讨论了这些复杂病例的手术策略和挑战。 外伤性白内障: 重点介绍了外伤性白内障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技巧,以及处理眼内异物等情况。 葡萄膜炎相关白内障: 讨论了炎症控制在手术前后的重要性,以及手术中需要注意的特殊环节。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合并白内障: 强调了在ROP治疗后的复杂眼球上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挑战。 多发性先天性异常综合征患儿的白内障: 讨论了如何综合管理和手术。 五、 术后管理与随访: 本书同样重视术后管理和长期随访。 术后用药: 详细指导了术后抗生素、抗炎药物、散瞳药物的使用方案和疗程。 视觉康复: 强调了术后遮盖治疗、屈光矫正、视觉训练的重要性,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儿的视功能。 定期随访: 详细列出了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随访内容和检查项目,以监测并发症、评估视力恢复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家属沟通与教育: 强调了与家属建立良好沟通的重要性,向家属解释病情、治疗方案、术后注意事项及预后,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 本书的特色: 临床导向性强: 充分结合了临床实践经验,提供了大量具体的操作技巧和处理建议。 图文并茂: 丰富的插图和手术照片,直观地展示了手术的关键步骤和解剖结构,有助于读者理解。 循证医学证据: 引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系统性与全面性: 从诊断、手术技术到并发症处理,覆盖了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各个环节,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儿童白内障手术学:技术、并发症及处理》不仅是儿童眼科医生案头的必备参考书,也是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宝贵资料。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更深入地理解儿童白内障的复杂性,掌握更精湛的手术技术,有效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最终为患有白内障的儿童带来更清晰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五段评价 作为一个在眼科教育领域耕耘多年的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儿童白内障手术知识的优秀教材。这本《儿童白内障手术学:技术、并发症及处理(中文翻译版,原书第2版)》无疑是其中翘楚。其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方方面面,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书中关于手术技术的讲解,不仅细致入微,而且配有丰富的图示和案例分析,这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手术步骤非常有帮助。尤其让我欣赏的是,本书在并发症的处理部分,没有回避困难,而是以一种非常务实和科学的态度,分析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处理策略。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人文关怀在儿童白内障治疗中的地位,这充分体现了作者们作为教育者的远见和情怀。我相信,将此书作为教学参考,定能极大地提升教学质量。

评分

第三段评价 作为一名资深的外科医生,虽然我的主要领域并非儿童眼科,但偶尔也会遇到需要处理儿童白内障的病例。因此,我一直希望有一本能够全面、系统地介绍这一领域的专业书籍。这本《儿童白内障手术学:技术、并发症及处理(中文翻译版,原书第2版)》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对其在手术并发症部分的深入探讨印象尤为深刻。书中不仅列举了常见的术中并发症,如晶状体囊破裂、虹膜膨出、房角粘连等,还详细分析了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晶状体沉淀、青光眼等长期并发症。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清晰、可行的处理原则和步骤,这对于非专科医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解剖生理差异在手术中的体现,以及不同术式在不同发育阶段的适用性,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理解和掌握儿童白内障手术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评分

第二段评价 作为一个刚进入儿科眼科领域的年轻医生,对于“儿童白内障”这个词,我一直感到既好奇又有些畏惧。好奇的是为何如此年幼的孩子就会罹患白内障,畏惧的是如何在如此脆弱的眼球上进行精细的手术,并且要确保孩子的未来视力发育。这本《儿童白内障手术学:技术、并发症及处理(中文翻译版,原书第2版)》的出现,简直如同及时雨。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不同术式(如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甚至是更早期的药物治疗探索)的详细对比和适应症分析。书中对于术前评估的细致讲解,例如如何准确测量儿童眼轴,如何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度数,这些都是我过去在实践中常常感到迷茫的地方,现在有了这本书的指引,我感到信心倍增。此外,关于术中可能遇到的粘连、出血等问题,以及术后随访中需要注意的屈光矫正、弱视防治等环节,都有着非常实用的指导。我相信,有了这本书的帮助,我将能更好地为这些小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评分

第一段评价 拿到这本《儿童白内障手术学:技术、并发症及处理(中文翻译版,原书第2版)》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毕竟作为一名在儿科眼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对于儿童白内障这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领域,始终抱有持续学习和精进的态度。这本书从装帧到排版都透着一股严谨和专业的气息,厚重的分量也预示着其内容的丰富度。在仔细浏览目录和部分章节后,我被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所吸引。作者们显然在这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将复杂的解剖结构、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其应对策略,都梳理得井井有条。尤其是关于晶状体混浊的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点对术式选择的影响,以及术中术后可能遇到的视觉发育、屈光不正等问题,都有着详尽的论述。这对于我们一线临床医生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它不仅仅是一本手术指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手把手地指导,让我对儿童白内障的诊治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第四段评价 我是一名眼科影像学专家,虽然不直接进行手术,但对白内障的影像学诊断和术后眼部结构的变化有着深入的研究。这本《儿童白内障手术学:技术、并发症及处理(中文翻译版,原书第2版)》为我理解手术过程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书中对各种手术技术的描述,比如切口设计、囊膜的处理、晶状体碎核技巧等等,让我能够更好地将影像学发现与临床操作联系起来。尤其是关于术后眼部结构的恢复和可能出现的异常,例如人工晶体的稳定性、眼内炎的表现,以及随时间推移可能出现的后囊混浊等,都有详细的文字描述,这有助于我更精准地解读术后眼部影像。我也注意到书中提到了不少关于早期诊断和干预的观点,这与我日常工作中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早筛查、早诊断的理念不谋而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技术指导,更能引发对整个诊疗流程的深入思考,从而推动学科的整体进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