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图书分为《软装风格解析与速查》《软装色彩与图案搭配》《软装家具与布艺搭配》《软装配饰选择与运用》四册,图文结合,通俗易懂。家具与布艺作为软装中的基本点,体现出居室总体色彩、风格的协调性。本书重点介绍各个家居空间的家具布置与布艺软装知识,对其中一些经典案例进行专业解析,深入浅出地讲解家具与布艺基本的搭配法则。
前言
5 客厅软装家具搭配场景
适合混搭的客厅家具7
中式客厅摆设现代风格沙发11
美式风格客厅沙发布置17
客厅茶几搭配21
客厅电视柜搭配25
一字形沙发布置形式29
L 形沙发布置形式31
围合型沙发布置形式33
37 过道软装家具搭配场景
过道端景软装搭配39
玄关过道摆设换鞋凳47
49 餐厅软装家具搭配场景
餐厅软装家具搭配 51
餐厅搭配餐边柜55
餐厅搭配圆桌59
餐厅搭配方桌60
67 卧室软装家具搭配场景
卧室搭配家具69
卧室搭配衣柜73
卧室搭配沙发79
卧室床头柜搭配83
85 儿童房软装家具搭配场景
儿童房睡床搭配87
儿童房小桌凳搭配95
97 书房软装家具搭配场景
书房书桌搭配99
书房书柜搭配105
109 休闲区软装家具搭配场景
阳台休闲区家具搭配111
休闲区吧台搭配117
休闲区台球桌搭配119
121 窗帘布艺搭配场景
窗帘布艺搭配法则123
客厅窗帘布艺搭配129
卧室窗帘布艺搭配法则135
137 床品布艺搭配场景
床品布艺色彩搭配139
床幔布艺色彩搭配145
151 地毯布艺搭配场景
客厅地毯布艺搭配153
卧室地毯布艺搭配159
软装设计发源于欧洲,也被称为装饰派艺术。在完成了装修的过程之后,软装就是整个室内环境的艺术升华,如果说装修是改变室内环境的躯体,那么软装就是点缀室内环境的灵魂。
软装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软装设计师或者想要软装布置自己的新家,不仅要了解多种多样的软装风格,还要培养一定的色彩美学修养,对品类繁多的软装饰品元素更是要了解其搭配法则,如果仅有空泛枯燥的理论,而没有进一步形象的阐述,很难让缺乏专业知识的人掌握软装搭配。
本套系列丛书分为《软装风格解析与速查》《软装色彩与图案搭配》《软装家具与布艺搭配》《软装配饰选择与运用》四册,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融合软装实战技巧与海量的软装大师实景案例,创造出一套实用且通俗易懂的读物。
软装设计首先要从风格入手,明确整个软装的设计主题。《软装风格解析与速查》一书重点介绍11 类常见室内设计风格的软装搭配手法,并邀请软装专家王岚老师对其中100 个经典案例进行专业剖析,让读者以zui快的速度理解各类风格的软装特点。
在软装设计中,色彩是zui为重要的环节,色彩不仅使人产生冷暖、轻重、远近、明暗的感觉,而且会引起人们的诸多联想。《软装色彩与图案搭配》一书重点介绍墙面、顶面、地面等室内空间立面的色彩与图案构成,以及不同风格印象的常见色彩搭配,并邀请色彩学专家杨梓老师一方面对案例的背景色、主体色与点缀色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再给这些色彩搭配案例赋予如诗一般的意境,生动阐述色彩的搭配原理。
家具与布艺作为软装中的基本点,体现出居室总体色彩、风格的协调性。《软装家具与布艺搭配》一书重点介绍各个家居空间的家具布置与布艺软装知识,邀请对布艺搭配具有独到研究与创新的软装专家黄涵老师对其中一些经典案例进行专业解析,深入浅出地讲解家具与布艺基本的搭配法则。
配饰元素是软装中的点睛之笔,饰品的布置与搭配需要设计师有着极高的审美眼光与艺术情趣。《软装配饰选择与运用》一书重点介绍灯饰照明、餐具摆设、装饰摆件、墙面壁饰、墙面挂画、花艺与花器、装饰收纳柜等七大类软装配饰的选择与搭配知识,邀请软装专家王梓羲老师对其中的经典案例做深入讲解,让软装爱好者对软装饰品的摆场与搭配法则做到心中有数。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实践指导性”非常强。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我之前看一些软装书,看完之后感觉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但这本书,就像一本“行动指南”,一步一步地引导我去思考,去实践。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色彩搭配”的部分。它没有简单地列出几种常见的配色方案,而是深入讲解了色彩的心理影响,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空间功能和个人喜好,来选择和组合色彩。它还提供了一些“色彩诊断”的小测试,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对色彩的偏好。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小面积的亮色来点亮整个空间,如何通过不同深浅的同色系搭配来营造层次感。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害怕色彩,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拥抱和运用色彩,让我的家变得更加生动、有活力。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细节之处见真章”。我过去在装修时,总是把重点放在硬装上,觉得软装只是锦上添花。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软装才是真正决定一个家“居住舒适度”的关键。它详细地讲解了,即使是最不起眼的抱枕、靠垫,它们的大小、形状、填充物,甚至缝线的走向,都会影响到你坐下或躺下的舒适度。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触感”的学问,比如不同材质的布艺在触摸时的感受,如何通过选择不同的织物,来提升空间的质感和舒适度。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比例与尺度”的讲解。它不像一些设计书籍那样,只给出一堆复杂的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实际案例,让我直观地理解,为什么有些家具看起来很和谐,而有些则显得格格不入。它教我如何根据房间的大小、天花板的高度,来选择合适的家具尺寸,以及如何通过布艺的比例来平衡空间的视觉效果。看完这本书,我感觉我拥有了一双“设计之眼”,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空间中的细节,并知道如何通过微小的调整,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分这本书真的像一位“知心朋友”,它理解我对于“家”的渴望,并用一种温柔而有力的方式,引导我去实现它。它没有说教,没有批评,只是耐心地分享经验,鼓励我大胆尝试。我喜欢它关于“平衡”的理解,不仅仅是色彩、材质的平衡,更是功能、美学、情感的平衡。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留白”的艺术。它解释了为什么一个过于拥挤的空间,反而会让人感到压抑和不舒服。它教我如何通过适当的留白,来突出重点,让空间更有呼吸感。这种“少即是多”的哲学,让我开始审视家里的物品,学会做减法,让空间变得更加清爽、宁静。感觉就像是为我的家注入了一股“禅意”,让它成为一个可以让我彻底放松、回归自我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启发,尤其是关于“空间叙事”的解读。我之前一直觉得软装就是把东西摆好,让空间看起来好看就行了,但这本书告诉我,一个好的软装空间,其实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居住者生活习惯、情感经历和精神追求的故事。书中用了很多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比如一个摆放着旅行纪念品的角落,一个充满书籍的书架,甚至是一盆绿植的摆放位置,都能传达出居住者的个性和品味。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情感连接”的讨论。它强调,软装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填充,更是情感的容器。那些承载着回忆的旧物,那些家人朋友赠送的礼物,如何通过恰当的软装搭配,融入到整体空间中,让家充满了温暖和人情味。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家里的每一件物品,思考它们背后的故事,以及它们如何与我的生活产生连接。看完这本书,我感觉我对待家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多了一份敬意和珍惜,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摆设,而是我生活故事的组成部分,让我的家变得更加有温度、有灵魂。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的,那种淡淡的复古色调和简约的排版,让我觉得它应该是一本很有品味的读物。然而,翻开之后,我发现它的内涵远超我的预期。它没有使用过于专业或者晦涩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的语言,和我分享了关于“风格定位”的思考。书中并没有强行推销某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引导读者去认识自己的喜好,去理解不同风格的起源和特点,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生活方式和个性的选择。 我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喜欢北欧风,但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我真正喜欢的,可能是一种更偏向于“舒适”、“自然”和“随性”的混合风格。书中对各种风格的解构和分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我看似随意摆放的物品,其实都可能指向某种潜在的风格倾向。它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风格元素清单”,帮助我梳理和提炼自己喜欢的元素,比如对原木材质的偏爱,对棉麻布艺的喜爱,以及对一些复古小物件的收藏。这种“由内而外”的探索过程,让我觉得家居装修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创造,我正在慢慢构建一个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家”。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家居解构与重塑”的旅程。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搭配,更是让我去理解,为什么要去这样搭配,以及这样搭配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让我从一个“消费者”的角色,转变为一个“创造者”的角色。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细节的考究”。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整体效果的细节,从墙面的质感,到踢脚线的材质,再到门把手的选择,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让我明白,一个真正有品位的家,往往体现在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之处。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流于表面的光鲜,而是渗透到骨子里的精致与品味。它让我开始用一种更挑剔、更精益求精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家,并充满动力去将它打造成我心中最理想的样子。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传达的“个性化”理念。我一直觉得,家应该是最能体现个人品味和生活方式的地方,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样板间。而这本书,恰恰就是鼓励我去大胆地表达自我,去创造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它没有给出固定的“模板”,而是提供了一套“思维工具”,帮助我去发掘自己的独特需求和喜好,然后用软装的方式去实现它们。 书中关于“功能与美学并存”的讨论,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总是在功能和美学之间纠结,觉得好看的东西往往不实用,而实用的东西又缺乏美感。但这本书告诉我,这两者是可以完美融合的。它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展示了如何在满足日常功能需求的同时,依然能保持空间的精致与美观。比如,一个设计感十足的收纳柜,既能解决储物问题,又能成为空间的装饰亮点。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智慧,让我对居家生活充满了新的期待。
评分刚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居艺术之旅。我一直对如何让自己的家更有“生活气息”感到困惑,看了很多网上的教程,也买了不少杂志,但总觉得零散,缺乏系统性。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循序渐进地引导我理解软装的精髓。它没有直接罗列各种搭配技巧,而是从更深层次的概念入手,比如色彩心理学在居家空间中的应用,不同材质的触感如何影响整体氛围,以及光线对家具和布艺的塑造作用。 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关注“好看”,更强调“好用”和“舒适”。它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看起来很美的搭配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并不实用,比如易脏的浅色布艺在有小孩或宠物的家庭中可能带来的烦恼。它也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例如如何根据空间的大小和采光情况选择合适的家具尺寸和布艺纹样,以及如何通过细微的调整,比如更换抱枕的套子,就能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详实,从客厅到卧室,再到书房,每一个空间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给出了具体的搭配思路和理由,让我受益匪浅。感觉像是拿到了一本“家居魔法手册”,不再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发愁,而是充满了创造的灵感。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生活方式”的关注。它不只关注“房子”,更关注“生活在房子里的人”。它告诉我,一个好的软装,是能够契合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节奏的。比如,对于喜欢阅读的人,书中就提供了如何打造一个舒适的阅读角的建议;对于喜欢烹饪的人,则讲解了如何让厨房空间更具功能性和美观性。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灵活性与可变性”的讨论。它告诉我,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因此,软装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随着我们的需求而进行调整。书中提到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选择模块化的家具,易于拆卸和组合的布艺,以及一些可以灵活摆放的装饰品。这种“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让我觉得我的家充满了生命力,能够伴随我一起成长,一起经历生活的点点滴滴。
评分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过去对家居软装的认知。我之前总觉得软装就是买一些好看的家具、窗帘、地毯什么的堆在一起,然后等着它们“自己”变得协调。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软装是一门关于“平衡”与“和谐”的艺术。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如何通过“材质的对比与呼应”来营造层次感,比如粗犷的亚麻和丝滑的丝绸,它们在视觉和触觉上的差异,如何通过巧妙的搭配,反而能激发出空间的独特韵味。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光影互动”的部分。它不再是简单地介绍灯具的选择,而是深入探讨了自然光和人造光如何影响家具的质感、布艺的色彩饱和度,以及整个空间的氛围。书中的插图和照片都非常精美,通过不同的光线角度,展示了同一个布艺或家具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照下的视觉效果,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来得有说服力。我学会了如何利用窗帘的厚薄和材质来调节光线,如何通过落地灯和台灯来营造温馨的夜晚氛围。感觉就像是开启了家居空间的新维度,原来我们生活的空间,还可以玩转光影的游戏,变得如此生动有趣。
评分这本书讲得很好,解决了我装修的很多问题。杨梓,是我见过最有天赋和最勤奋的设计师了,有幸拜读她的大作学到很多。
评分很不错,京东自营物流超快
评分材料力学(Ⅰ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材料力学(Ⅰ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材料力学(Ⅰ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材料力学(Ⅰ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材料力学(Ⅰ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材料力学(Ⅰ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材料力学(Ⅰ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材料力学(Ⅰ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
评分活动时买的,比商场便宜,质量好。
评分图书质量很好,内容丰富,学设计的看看很有用的。。。
评分还行,有介绍也有案例,就是太宽泛了
评分有活动就来买书,几百本书都是这么来的!大爱京东啊!棒棒哒!你最棒!
评分很实用的书,希望对装修能有帮助
评分很棒的一次购物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