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與畫(2017年8月刊 總第299期)

書與畫(2017年8月刊 總第299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立翔,孫暉 編
圖書標籤:
  • 藝術
  • 繪畫
  • 書籍
  • 文化
  • 藝術評論
  • 收藏
  • 藝術史
  • 書畫
  • 藝術品
  • 鑒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書與畫》雜誌社
ISBN:977100062117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252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書與畫(2017年8月刊 總第299期)》是以普及書畫知識,發掘書畫人纔,傳授書畫技法,研討書畫理論為主旨的中國書畫專業類通俗性刊物,宗旨是傳播中外藝術,著重於推廣與普及中國傳統書畫藝術,指導初學者及愛好者學習並掌握藝術欣賞與創作的具體方法,堅持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強調淺顯、活潑、通俗、多樣的方針,具體、係統地介紹傳統藝術及現代繪畫,選登展品、藏品、展訊,解讀名作,推介新人,力爭成為廣大讀者的良師益友。

內頁插圖

目錄

專題
四僧專題
秦曉磊變其法以適意
——四僧書畫藝術
王廣維清逸與孤淨
——清初弘仁山水畫的枯筆審美意境及其禪意狀態
儲慶立庭空白無影夢暖雪生香
——弘仁寫梅圖及其遺民情懷淺析
呂曉髡殘的繪畫思想
雒三桂石濤的魅力

風采
人物聚焦
徐建融“真功實能”的畫傢畫
——謝閑鷗繪畫
墨韻情結
王惠華月未央路正長
——仿臨傳統經典心得

品鑒
經典寫真
陳芳芳文徵明《行書寄金陵友人詞》
黃坤峰(傳)顧愷之《女史箴圖》
藝蹤尋繹
孫淨桃花魚
——想起張充和先生

論道
藝壇縱論
蒯卓胤狂濤大捲開流派
——徐渭大寫意花卉的啓示及影響
陳浩一九二一至一九四九年間程十發的筆墨人生及其書畫思想流變(上)
開捲有益
孫顒鮑穎海派名傢繪典籍
方聞“狀物形”繪畫的流變、“終結”與再生

傳法
傳移摹寫
蔡劍明曆代名傢臨《西狹頌》集匯(下)
張淵課徒畫稿
——綉眼

資訊
展事推薦
本刊記者展訊、書訊
《書與畫》(2017年8月刊 總第299期) 刊名: 書與畫 期號: 2017年8月刊 總第299期 封麵故事: 《紙上風雲:中國古代書畫鑒賞與收藏的時代變遷》 本期《書與畫》雜誌,以“紙上風雲”為主題,深度剖析中國古代書畫在不同曆史時期下的鑒賞標準、市場流變以及收藏理念的演進。從宋元文人雅士的審美品味,到明清宮廷與文人士大夫階層的鑒藏趣味,再到近現代以來,隨著西方藝術思潮的湧入和市場經濟的勃勃生機,中國書畫的收藏格局和鑒賞視角如何發生深刻變革。 本專題特邀多位資深書畫鑒定傢、收藏傢、藝術史學者,從各自的專業視角齣發,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塵埃,觸摸那些承載著韆年文脈的紙張。我們將深入探討不同朝代書畫的鑒定要領,從筆墨神韻、紙張質地、裝裱形製到印章款識,一一解析辨識真僞的奧秘。同時,文章還將梳理中國古代書畫市場從零散的文人交易,到官窯瓷器和名傢字畫的拍賣雛形,再到近代以來畫廊、拍賣行興盛的完整曆程。 收藏,絕不僅僅是物質的占有,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和對文化的體認。本期雜誌將呈現不同時代收藏傢的故事,他們如何以獨到的眼光和深厚的學養,構築起一座座藝術的殿堂。他們的收藏理念,或是對曆史文物的珍視,或是對藝術傢精神的追慕,或是對民族文化身份的認同,都為我們理解中國書畫的價值提供瞭更為豐富的維度。 此外,“紙上風雲”還將關注當代中國書畫收藏的新趨勢,如年輕收藏群體的崛起、新興藝術傢作品的關注度提升,以及數字化技術在書畫鑒定和傳播中的應用。我們試圖通過這一係列深度報道,為讀者勾勒齣一幅中國古代書畫鑒賞與收藏的宏大畫捲,揭示其背後蘊含的時代精神和文化密碼。 專題精選: 《筆墨丹青:元代山水畫的時代風骨》 本專題聚焦元代山水畫,這一時期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承前啓後的重要意義。元朝作為濛古族建立的王朝,其書畫藝術在繼承宋代山水畫傳統的基礎上,融入瞭更為強烈的文人意趣和個性錶達。本文將深入探討元四傢(黃公望、王濛、倪瓚、吳鎮)的藝術風格及其代錶作品,分析他們如何通過筆墨的揮灑,錶現齣與前代截然不同的時代風骨與個人情懷。從疏淡清逸的倪瓚,到蒼渾厚重的王濛,再到率意簡遠的黃公望,每一位大師都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 《雅集之韻:明代文人畫的社交與生活》 明代是中國文人畫發展的鼎盛時期,而“雅集”則是明代文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人畫創作的重要載體。本專題將通過對明代文人畫作品的解讀,展現文人們在雅集中的交流、唱和以及由此衍生的藝術創作。我們將探討文人畫如何從早期較為工緻的風格,逐漸走嚮更為自由、寫意的錶達,以及這些作品中如何摺射齣文人階層的審美趣味、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從唐伯虎、文徵明的《江南春色圖》,到祝允明的《山水手捲》,都凝聚著文人雅集的獨特韻味。 《金石之韻:清代碑學書法與篆刻藝術》 清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摺點,碑學書法在此期異軍突起,對傳統帖學造成瞭深刻的影響。本專題將深入研究清代碑學書法的代錶人物,如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等,分析他們如何從金石齣土的碑刻中汲取營養,以雄渾、古樸、蒼勁的筆法,重塑瞭書法的美學標準。同時,我們將探討清代篆刻藝術的發展,這一時期湧現齣眾多傑齣的篆刻傢,他們的作品不僅是書法的延伸,更是獨立而完整的藝術形式。 欄目精粹: 《畫壇新聲:當代青年水墨畫傢訪談錄》 本期“畫壇新聲”欄目,我們對話當下最具潛力的幾位青年水墨畫傢。他們傳承古法,又勇於創新,在繼承中國傳統水墨精神的同時,融入瞭現代的觀念和錶現手法。訪談中,他們分享瞭各自的創作理念、藝術實踐以及對中國水墨畫未來的思考,展現瞭中國水墨畫在當代煥發的勃勃生機。 《收藏傢故事:一方一印,傢國情懷》 本欄目講述一位資深收藏傢的故事。他畢生緻力於收藏中國古代書畫印章,從一枚枚細小的印章中,他讀齣瞭曆史的變遷、文人的情懷,甚至是一個傢族的興衰。他將分享他的收藏心得,以及在收藏過程中,如何與曆史對話,如何將個人的愛好與傢國情懷相結閤。 《藝術漫談:從“味”到“意”——中國畫中的精神意境》 藝術的魅力,不僅在於形似,更在於神似。“藝術漫談”本期將探討中國畫中“味”與“意”的關聯。我們將分析曆代畫傢是如何通過筆墨的皴染、構圖的疏密,營造齣獨特的精神意境,讓觀者在畫麵之外,感受到超越視覺的深層意味。 《書與畫》(2017年8月刊 總第299期)緻力於為廣大讀者呈現一場深入的藝術文化盛宴,從曆史的縱深到當代的活力,從筆墨的精妙到意境的升華,全方位展現中國書畫藝術的獨特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書與畫》(2017年8月刊 總第299期),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其中對曆史悠久的文化符號進行的現代解讀,尤其讓我著迷。那些曾經隻存在於書本和博物館裏的元素,在這本刊物中被賦予瞭全新的生命,它們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齣現在當代藝術作品中,既保留瞭原有的韻味,又展現瞭與時俱進的時代感。我看到瞭古老智慧的傳承,也看到瞭文化基因的延續。這種將過去與現在巧妙融閤的方式,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畏。而且,刊物在選取案例時,也充滿瞭獨到的眼光,每一個專題都顯得彆具一格,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它讓我明白,藝術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曆史、文化、社會緊密相連的。

評分

這次閱讀《書與畫》的體驗,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深度探索。我被其中對藝術傢創作心路曆程的細膩描繪所打動。那些文字,不隻是對作品的介紹,更是對藝術傢內心世界的挖掘,我看到瞭他們為瞭藝術夢想所付齣的努力、掙紮與堅持。這種真實的情感流露,讓我感受到瞭藝術創作背後的人性光輝,也讓我對藝術工作者多瞭一份理解和尊重。刊物的編輯團隊在選題和內容的編排上也展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每一篇文章都言之有物,引人入勝。它讓我看到瞭藝術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也讓我反思瞭藝術與生活的關係。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欣賞瞭一本刊物,更像是在與一群充滿激情的靈魂進行瞭一場深刻的交流。

評分

這期《書與畫》給我的感覺,如同走入瞭一個充滿驚喜的畫廊,每一幅作品都講述著一個獨特的故事。我特彆欣賞其中對當代青年藝術傢群體的關注,他們用年輕的視角和創新的手法,打破瞭陳規,賦予瞭藝術新的活力。我從他們的作品中看到瞭對社會現象的深刻反思,看到瞭對情感世界的細膩描摹,也看到瞭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想象。這種多元化的藝術錶達,讓我看到瞭藝術的無限可能,也讓我對這個時代的文化氣息有瞭更直觀的感受。刊物在視覺呈現上也做得非常齣色,每一頁都仿佛經過精心雕琢,色彩的運用、構圖的搭配,都恰到好處地烘托瞭作品本身。讀著讀著,我仿佛置身於一個藝術的海洋,隨波逐流,沉醉其中,不願醒來。它讓我看到瞭藝術的包容性,也看到瞭藝術的普世性,無論是什麼樣的風格,隻要它能打動人心,就能找到它的價值。

評分

這期《書與畫》給我帶來瞭一種沉靜而富有啓發的閱讀感受。我尤其關注瞭其中關於藝術與自然之間關係的探討。那些作品,無論是以寫實的手法描繪山川湖海,還是以抽象的筆觸錶達對自然的感悟,都傳遞齣一種對生命本源的敬畏與熱愛。我從這些作品中看到瞭藝術傢們對自然界的細膩觀察,看到瞭他們對生命力的贊頌,也看到瞭他們希望通過藝術喚醒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這種將藝術與社會責任感相結閤的創作理念,讓我感到非常振奮。刊物在視覺呈現上也營造齣一種寜靜緻遠的氛圍,讓人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沉浸其中,細細品味。它讓我重新審視瞭人與自然的關係,也讓我看到瞭藝術作為一種媒介,所能發揮的巨大力量。

評分

剛剛翻完這本《書與畫》(2017年8月刊 總第299期),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它就像一個沉睡瞭許久的寶藏,被我偶然間發掘,然後小心翼翼地打開,驚嘆於其中的光彩。文字與圖像,這兩個看似獨立的藝術形式,在這本刊物中碰撞齣瞭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我尤其被其中對於傳統工藝的現代演繹所吸引,那些古老的手藝,在作者們筆下煥發瞭新的生命力,不再是束之高閣的遺物,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靈感源泉。每篇文章都像是一扇窗,讓我窺見瞭不同領域的匠心獨運,無論是精美的書籍設計,還是充滿故事的插畫創作,都展現瞭創作者對美學的極緻追求。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消遣,不如說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美”的定義,以及藝術在生活中的意義。那些細節,那些巧妙的構思,都如同暗藏的珍珠,需要細細品味纔能發現其璀璨。我感覺到自己的視野被拓寬瞭,對藝術的理解也變得更加深刻和多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