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画(2017年8月刊 总第299期)

书与画(2017年8月刊 总第299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立翔,孙晖 编
图书标签:
  • 艺术
  • 绘画
  • 书籍
  • 文化
  • 艺术评论
  • 收藏
  • 艺术史
  • 书画
  • 艺术品
  • 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书与画》杂志社
ISBN:977100062117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252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书与画(2017年8月刊 总第299期)》是以普及书画知识,发掘书画人才,传授书画技法,研讨书画理论为主旨的中国书画专业类通俗性刊物,宗旨是传播中外艺术,着重于推广与普及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指导初学者及爱好者学习并掌握艺术欣赏与创作的具体方法,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强调浅显、活泼、通俗、多样的方针,具体、系统地介绍传统艺术及现代绘画,选登展品、藏品、展讯,解读名作,推介新人,力争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

内页插图

目录

专题
四僧专题
秦晓磊变其法以适意
——四僧书画艺术
王广维清逸与孤净
——清初弘仁山水画的枯笔审美意境及其禅意状态
储庆立庭空白无影梦暖雪生香
——弘仁写梅图及其遗民情怀浅析
吕晓髡残的绘画思想
雒三桂石涛的魅力

风采
人物聚焦
徐建融“真功实能”的画家画
——谢闲鸥绘画
墨韵情结
王惠华月未央路正长
——仿临传统经典心得

品鉴
经典写真
陈芳芳文徵明《行书寄金陵友人词》
黄坤峰(传)顾恺之《女史箴图》
艺踪寻绎
孙净桃花鱼
——想起张充和先生

论道
艺坛纵论
蒯卓胤狂涛大卷开流派
——徐渭大写意花卉的启示及影响
陈浩一九二一至一九四九年间程十发的笔墨人生及其书画思想流变(上)
开卷有益
孙颙鲍颖海派名家绘典籍
方闻“状物形”绘画的流变、“终结”与再生

传法
传移摹写
蔡剑明历代名家临《西狭颂》集汇(下)
张渊课徒画稿
——绣眼

资讯
展事推荐
本刊记者展讯、书讯
《书与画》(2017年8月刊 总第299期) 刊名: 书与画 期号: 2017年8月刊 总第299期 封面故事: 《纸上风云:中国古代书画鉴赏与收藏的时代变迁》 本期《书与画》杂志,以“纸上风云”为主题,深度剖析中国古代书画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的鉴赏标准、市场流变以及收藏理念的演进。从宋元文人雅士的审美品味,到明清宫廷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鉴藏趣味,再到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和市场经济的勃勃生机,中国书画的收藏格局和鉴赏视角如何发生深刻变革。 本专题特邀多位资深书画鉴定家、收藏家、艺术史学者,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尘埃,触摸那些承载着千年文脉的纸张。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朝代书画的鉴定要领,从笔墨神韵、纸张质地、装裱形制到印章款识,一一解析辨识真伪的奥秘。同时,文章还将梳理中国古代书画市场从零散的文人交易,到官窑瓷器和名家字画的拍卖雏形,再到近代以来画廊、拍卖行兴盛的完整历程。 收藏,绝不仅仅是物质的占有,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对文化的体认。本期杂志将呈现不同时代收藏家的故事,他们如何以独到的眼光和深厚的学养,构筑起一座座艺术的殿堂。他们的收藏理念,或是对历史文物的珍视,或是对艺术家精神的追慕,或是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都为我们理解中国书画的价值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维度。 此外,“纸上风云”还将关注当代中国书画收藏的新趋势,如年轻收藏群体的崛起、新兴艺术家作品的关注度提升,以及数字化技术在书画鉴定和传播中的应用。我们试图通过这一系列深度报道,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中国古代书画鉴赏与收藏的宏大画卷,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密码。 专题精选: 《笔墨丹青: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骨》 本专题聚焦元代山水画,这一时期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元朝作为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其书画艺术在继承宋代山水画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更为强烈的文人意趣和个性表达。本文将深入探讨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品,分析他们如何通过笔墨的挥洒,表现出与前代截然不同的时代风骨与个人情怀。从疏淡清逸的倪瓒,到苍浑厚重的王蒙,再到率意简远的黄公望,每一位大师都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雅集之韵:明代文人画的社交与生活》 明代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而“雅集”则是明代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人画创作的重要载体。本专题将通过对明代文人画作品的解读,展现文人们在雅集中的交流、唱和以及由此衍生的艺术创作。我们将探讨文人画如何从早期较为工致的风格,逐渐走向更为自由、写意的表达,以及这些作品中如何折射出文人阶层的审美趣味、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从唐伯虎、文徵明的《江南春色图》,到祝允明的《山水手卷》,都凝聚着文人雅集的独特韵味。 《金石之韵:清代碑学书法与篆刻艺术》 清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碑学书法在此期异军突起,对传统帖学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本专题将深入研究清代碑学书法的代表人物,如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分析他们如何从金石出土的碑刻中汲取营养,以雄浑、古朴、苍劲的笔法,重塑了书法的美学标准。同时,我们将探讨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涌现出众多杰出的篆刻家,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书法的延伸,更是独立而完整的艺术形式。 栏目精粹: 《画坛新声:当代青年水墨画家访谈录》 本期“画坛新声”栏目,我们对话当下最具潜力的几位青年水墨画家。他们传承古法,又勇于创新,在继承中国传统水墨精神的同时,融入了现代的观念和表现手法。访谈中,他们分享了各自的创作理念、艺术实践以及对中国水墨画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中国水墨画在当代焕发的勃勃生机。 《收藏家故事:一方一印,家国情怀》 本栏目讲述一位资深收藏家的故事。他毕生致力于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印章,从一枚枚细小的印章中,他读出了历史的变迁、文人的情怀,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他将分享他的收藏心得,以及在收藏过程中,如何与历史对话,如何将个人的爱好与家国情怀相结合。 《艺术漫谈:从“味”到“意”——中国画中的精神意境》 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形似,更在于神似。“艺术漫谈”本期将探讨中国画中“味”与“意”的关联。我们将分析历代画家是如何通过笔墨的皴染、构图的疏密,营造出独特的精神意境,让观者在画面之外,感受到超越视觉的深层意味。 《书与画》(2017年8月刊 总第299期)致力于为广大读者呈现一场深入的艺术文化盛宴,从历史的纵深到当代的活力,从笔墨的精妙到意境的升华,全方位展现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期《书与画》给我的感觉,如同走入了一个充满惊喜的画廊,每一幅作品都讲述着一个独特的故事。我特别欣赏其中对当代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关注,他们用年轻的视角和创新的手法,打破了陈规,赋予了艺术新的活力。我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看到了对情感世界的细腻描摹,也看到了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想象。这种多元化的艺术表达,让我看到了艺术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这个时代的文化气息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刊物在视觉呈现上也做得非常出色,每一页都仿佛经过精心雕琢,色彩的运用、构图的搭配,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作品本身。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的海洋,随波逐流,沉醉其中,不愿醒来。它让我看到了艺术的包容性,也看到了艺术的普世性,无论是什么样的风格,只要它能打动人心,就能找到它的价值。

评分

这期《书与画》给我带来了一种沉静而富有启发的阅读感受。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艺术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讨。那些作品,无论是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山川湖海,还是以抽象的笔触表达对自然的感悟,都传递出一种对生命本源的敬畏与热爱。我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艺术家们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看到了他们对生命力的赞颂,也看到了他们希望通过艺术唤醒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这种将艺术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创作理念,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刊物在视觉呈现上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让我看到了艺术作为一种媒介,所能发挥的巨大力量。

评分

读完这本《书与画》(2017年8月刊 总第299期),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其中对历史悠久的文化符号进行的现代解读,尤其让我着迷。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书本和博物馆里的元素,在这本刊物中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它们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当代艺术作品中,既保留了原有的韵味,又展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感。我看到了古老智慧的传承,也看到了文化基因的延续。这种将过去与现在巧妙融合的方式,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而且,刊物在选取案例时,也充满了独到的眼光,每一个专题都显得别具一格,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让我明白,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历史、文化、社会紧密相连的。

评分

这次阅读《书与画》的体验,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深度探索。我被其中对艺术家创作心路历程的细腻描绘所打动。那些文字,不只是对作品的介绍,更是对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挖掘,我看到了他们为了艺术梦想所付出的努力、挣扎与坚持。这种真实的情感流露,让我感受到了艺术创作背后的人性光辉,也让我对艺术工作者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刊物的编辑团队在选题和内容的编排上也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每一篇文章都言之有物,引人入胜。它让我看到了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也让我反思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欣赏了一本刊物,更像是在与一群充满激情的灵魂进行了一场深刻的交流。

评分

刚刚翻完这本《书与画》(2017年8月刊 总第299期),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就像一个沉睡了许久的宝藏,被我偶然间发掘,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惊叹于其中的光彩。文字与图像,这两个看似独立的艺术形式,在这本刊物中碰撞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我尤其被其中对于传统工艺的现代演绎所吸引,那些古老的手艺,在作者们笔下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不再是束之高阁的遗物,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灵感源泉。每篇文章都像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不同领域的匠心独运,无论是精美的书籍设计,还是充满故事的插画创作,都展现了创作者对美学的极致追求。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消遣,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美”的定义,以及艺术在生活中的意义。那些细节,那些巧妙的构思,都如同暗藏的珍珠,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其璀璨。我感觉到自己的视野被拓宽了,对艺术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和多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