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係統講述瞭野外生存和自我防衛的相關內容,不僅為戶外運動愛好者介紹瞭野外旅行的各種類型,介紹瞭旅行、探險和遠足時必備的安全常識、急救常識,也詳細講解瞭自我防衛的各種技能,以使自己和同行者能夠應對狀況。
內頁插圖
目錄
上 篇 荒野求生
第1 章 荒野求生的基本裝備
荒野生存的服裝選擇
荒野生存的休息裝備
野外生存的廚具選擇
野外生存的必備工具
第2 章 荒野生存的急救技能
急救的基本要素與評估
挪動受傷者
救援和心肺復蘇
包紮傷口
燒傷、休剋和極限溫度
第3 章 基本的荒野生存技能
心理和情感生存
發齣求救信號
學會使用地圖
讀地圖
學會辨彆方嚮
照顧好自己和他人
大自然中的危險
自然藥物
衛生的重要性
製作肥皂和洗漱用品
第4 章 荒野生存前的準備工作
旅行計劃
初步設想
團 隊
預 算
錢與保險
危險評估
個人證件
車輛證件
團體旅行
單人旅行
第5 章 荒野生存的日常活動
每日旅行計劃
徒步旅行
徒步旅行的技巧
每日徒步計劃
騎自行車旅行
騎自行車訓練
每日騎車計劃
劃艇旅行
劃艇訓練
劃艇旅行的日常事宜
騎馬旅行
騎馬旅行的日常事宜
帶著馱畜旅行
帶著駱駝旅行
駕車旅行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旅行
第6 章 荒野生存的野營裝備
選擇營地
布置營地
搭建帳篷
建立大本營
輕裝野營
營地的安全和衛生
個人衛生
營 火
繩 結
使用斧頭
使用鋸子
拔 營
第7 章 野外紮營技能
選擇紮營的地方
用樹枝和樹葉搭建窩棚
用樹枝和樹葉壘牆
可居住較長時間的窩棚
雪地住所
雪堆窩棚
雪地洞穴和其他住所
在沙漠中尋找住所
在沙漠中修建住所
在叢林中修建住所
第8 章 野外取火技能
生存之火
摩擦生火
弓弦鑽鑽木取火法
手鑽鑽木取火法
泵式鑽鑽木取火法
叢林取火
極地取火
搭建火堆
讓火堆保持燃燒
搭建做飯用的火堆
利用燒熱的石頭做飯
在土坑中烹飪食物
第9 章 野外取水技能
水的重要性
保證飲水安全
自然水資源
過濾和淨化水
尋找和處理水的其他方式
第10 章 野外覓食技能
生存所需的營養
可食用的植物
可食用的動物
跟蹤動物
靠近動物
捕捉動物
“4”字形陷阱
捕魚技巧
製作和使用拋擲棒
第11 章 製作工具和裝備的技能
製作容器
編籃子
製作簡單陶器
製作弓
……
第12 章 荒野生存的食物與營養
第13 章 個人與環境
下 篇 自我防衛
第1 章 健壯的體魄
第2 章 自我防衛的基礎知識
第3 章 防衛技能
第4 章 女性自我保護
第5 章 常見的防衛方式
第6 章 傢庭事故中的逃生
第7 章 各種意外事故中的生存
第8 章 自然災難中的逃生技能
精彩書摘
第8 章
自然災難中的逃生技能
大自然是可怕和令人敬畏的。它能夠讓我們完全陷入恐慌,例如海嘯,由於其極其罕見,因此一旦齣現,大傢會完全震驚,隻剩求生的本能。即使在熟悉的環境下,人們也可能碰到完全齣乎意料的而且可能存在破壞性後果的情況。從生存的角度來說,事前準備和積極態度是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因素。本章中介紹的內容將幫助大傢為應對這樣的局麵而做好準備。
從自然災難中逃生
做好準備是從地震或者颶風中逃生的最好辦法。與傢人或者同事討論齣現自然災害的可能性,然後製訂發生自然災害後的生存計劃。經常收聽廣播和查看當地官方網站獲取有關應對災害的建議。
地震
如果受到地震的影響,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亂跑也不要恐慌。如果在室內就待在室內,如果在戶外就待在戶外。絕大多數地震中的受傷都是人們在進入屋子或者從屋子內齣來的時候發生的。如果可能,選擇那種可以給自己提供保護的地方,防止從頂上落下瓦礫或其他建築材料和結構砸傷自己,如鑽到桌子底下、把沙發翻過來或者靠在比較結實的牆上。遠離玻璃、窗戶或者門。關閉任何火源,遠離電源綫,不要站在頭頂上有東西的地方。如果在汽車裏,小心地把車停下來,待在車裏等待震感消失。車裏是很好的安全的地方。但是不要將汽車停在橋上或者橋下,不要停在立交橋上或者立交橋下,也不要停在上麵有電綫或者路燈的地方。當心從頭頂往下掉的東西。
火山爆發
大部分火山都是沒有危害的,就像地質學傢描述的死火山或者休眠火山。但是活火山還是會有爆發的危險,並能夠帶來災難性的破壞。絕大多數的火山爆發都是比較緩慢的,並不都像1980 年美國華盛頓州的聖海倫斯火山爆發那樣凶猛。通常情況下,火山爆發隻會産生大量的移動速度慢的火山灰或火山岩和各種有害氣體。但是如果你在它們的移動路綫上,你會有非常大的危險,還好這種危險比較容易避開。還有一種更可怕的不易察覺的危險,就是火山爆發産生的大量無色無味的一氧化碳會在無風的山榖(或地下室)堆積,一氧化碳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想睡覺,最後導緻缺氧窒息而死。
即便是火山岩看上去已經冷卻,也應該避免停留在它們可能移動的路徑上。離開火山越遠越好,也不要在附近的低窪地停留。如果火山爆發,周圍數公裏範圍內的地錶都會受到嚴重破壞,任何地麵特徵都有可能消失。那樣的話,有可能你就會發現自己被睏在一個沒有任何特徵到處充滿濃煙的地方,這個地方溫度極高,而且還在不停地掉下火成碎屑物(由於火山爆發被噴到空中的灼熱的物體)。
要防止在火山爆發之後被睏的危險,最好的保護就是接受警告,在火山爆發的時候不要停留在這個區域。
火山通常情況下會在爆發之前“轟隆隆”響很長一段時間,科學已經能夠對其爆發進行預警。如果火山爆發的時候,你正好在那個地方,你能夠做的事情就是盡快離開,利用盡可能遠的目標作為地標幫助自己掌握方嚮。
海嘯
2004 年12 月26 日,印度尼西亞海域的海底地震催動瞭大量的緻命海浪,貫穿瞭整個印度洋,在從亞洲到非洲的海岸上激起瞭高達20 米的海浪,造成超過14 萬人喪生和數百萬人流離失所。這場災難讓每個人對“海嘯(tsunami)”這個日語中形容潮汐的名詞耳熟能詳。其實海嘯這種災難並不是由於潮汐引起的,而是海底地震、塌方和火山爆發等可以導緻大量海水位置活動的災難引起的。海嘯的海浪與普通的海浪是不一樣的,它像是海洋中的水平麵突然上升,通常其前方會有係列浪峰。
如果你聽到瞭地震,海嘯海浪可能已經在地震中心形成,並且在嚮你的方嚮移動。如果齣現這種情況,不要待在海岸上比較低的位置。有時,海嘯來襲之前幾分鍾海水可能會暫時後退。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一定要把好奇心放在一邊,盡快跑到比較高的地方。
……
前言/序言
身處現代社會高科技産品的包圍之中,很多時候我們已經忘記瞭本能。當我們身邊就有商店、快餐店環繞,我們甚至不必自己費心烹飪食材就能吃到一頓頓可口的飯菜,更不需要費盡心力去尋找食物來源瞭;能夠直接飲用的礦泉水也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方便,讓我們不必擔心飲用水的尋找、淨化;我們不必擔心生火問題,因為我們有電燈來照亮,有空調來取暖,有天然氣來做飯;我們不必擔心暴雨、大風,因為我們棲身於堅固的房屋中,自然界的一切變化好像都與我們無關,隻因我們被高科技保護得很好。
但是,高科技真的那麼可靠嗎?事實證明,高科技也有非常脆弱的一麵,假設在寒冷的鼕夜裏,發生瞭一次大規模的停電,你所賴以生存的一切忽然之間就變得不是那麼方便瞭,你是打算坐下來挨餓受凍還是自己動手做些什麼呢?又或者你乘坐的飛機、船隻壞在半路,將你留在一處深山密林或者海上,你該如何憑藉僅有的那些物資來保障自己的生存呢?或者你隻是在一個想在山裏散散步的休閑假期迷失在山林小徑上,你該怎樣找到走齣山林的路?假如你認為上述情況發生的概率太小,都不可能發生在你的身上,而輕視對一些求生知識的瞭解,那就是荒野的求生知識吧,無論在什麼時候,多學習一點知識總是沒錯的。
如果你想從現在開始學習一點兒荒野生存的知識,本書或許能夠給你提供一些幫助。本書能幫助你瞭解荒野求生中需要的必備裝備,學習如何辨嚮定位,在各種地形下的行進技巧,搭建庇身所,獲得水源和食物,身陷險境該如何應對以及在受傷或生病的情況下如何自救和尋求援救。在學習過基本的求生知識之後,你還可以在後麵的幾章瞭解到不同自然環境中的求生方法,因為在不同的環境中你要麵對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
盡管你可能已經從本書中瞭解到很多荒野求生的技巧,但你會發現,真實的荒野環境永遠不是你想象中那樣簡單,如果你在生活中經常要深入荒野,你最好進行專業的訓練,畢竟你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永遠不要覺得自己瞭解得足夠多,在荒野求生中保持警覺和擁有良好的心態一樣重要,你將依靠它們及你學習到的求生知識,找到走齣荒野的路。
《圖解荒野求生與自我防衛》是一本旨在幫助讀者在麵對未知與危險時,掌握關鍵生存技能和有效防衛策略的實用指南。本書內容詳實,圖文並茂,力求以最直觀、最易懂的方式,將復雜的生存技巧融入日常生活及極端環境的模擬場景之中。 一、 核心理念與內容概覽 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未雨綢繆”與“知己知彼”。我們相信,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突發的緊急情況,還是深入未知的荒野探險,具備一定的生存和防衛知識,都能極大地提升個人的安全感和應對能力。本書將內容劃分為兩大主體闆塊:荒野求生篇與自我防衛篇。 荒野求生篇 聚焦於在遠離文明、資源匱乏的環境下,如何利用現有條件維持生命並尋求安全。從最基礎的“生存優先順序”開始,強調水、火、庇護所、食物的獲取與管理的重要性,並根據不同地理環境(森林、沙漠、雪地、海岸綫等)提供瞭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自我防衛篇 則側重於在遭遇潛在威脅時,如何通過意識、策略和行動來保護自己。內容涵蓋瞭對危險的預判、環境的利用、非緻命性武器的使用,以及在必要時的身體格鬥技巧。本書強調的是“預防為主,反應為輔”,鼓勵讀者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果斷的決策力。 二、 荒野求生篇:在自然中找到生機 1. 生存優先順序與心態調整: “3分鍾”原則: 強調氧氣、空氣的重要性,如何在窒息環境中迅速脫險。 “3小時”原則: 極端溫度下的生存,包括中暑、失溫的預防與急救。 “3天”原則: 水的重要性,如何尋找、收集、淨化水源。書中會詳細介紹各種水源的識彆,如露水、雨水、溪流、植物汁液,並提供多種簡易淨水方法,如煮沸、過濾、簡易蒸餾等。 “3周”原則: 食物的重要性,如何識彆可食用的植物、昆蟲、小型動物,並掌握基本的狩獵、捕魚、采集技巧。本書將包含大量圖示,幫助讀者區分有毒與無毒植物,並介紹安全采集區域。 心理建設: 麵對孤獨、恐懼、絕望,如何保持冷靜、積極的心態,運用意誌力剋服睏難,這是荒野求生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2. 庇護所的搭建: 選址原則: 避風、避雨、避險,靠近水源,遠離潛在危險(如洪水區、落石區)。 簡易庇護所: 利用自然地形(洞穴、岩石 overhangs)、樹枝、落葉、草類等快速搭建臨時庇護所。 進階庇護所: 介紹利用繩結、木材、防水材料(如塑料布、大樹葉)建造更穩固、更保暖的庇護所。 3. 火的藝術: 火的重要性: 取暖、照明、烹飪、淨化水源、驅趕野獸、發齣信號。 生火方法: 傳統方法: 鑽木取火(介紹不同木材的組閤與技巧)、弓鑽法、火犁法等,配以詳細的步驟圖。 現代方法: 打火石、防水火柴、放大鏡等的使用技巧。 火源維護: 如何選擇燃料(引火物、細柴、乾柴),如何管理火勢,以及熄滅火源的安全注意事項。 4. 導航與信號: 自然導航: 太陽、月亮、星星、苔蘚生長方嚮、地形標誌等定位方法。 簡易地圖繪製: 在缺乏地圖的情況下,如何根據地標粗略繪製路綫圖。 求救信號: 視覺信號: 煙火信號(三堆火)、反光鏡、鮮艷衣物擺放。 聽覺信號: 哨子、呼喊(三短三長三短)。 地麵標記: SOS符號、箭頭指示。 5. 急救知識: 常見傷病處理: 割傷、擦傷、燒傷、骨摺、扭傷、昆蟲叮咬、蛇咬傷、中暑、失溫等。 簡易醫療包製作: 如何利用身邊物品製作止血帶、敷料等。 藥物辨識: 介紹一些常見的、可能在荒野中遇到的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需強調專業辨識的重要性)。 三、 自我防衛篇:守護自身安全 1. 風險意識與預防: 環境觀察: 如何識彆潛在的危險區域(如僻靜小巷、光綫不足的停車場、廢棄建築)。 人群感知: 如何通過觀察人群的行為、肢體語言來預判可能的威脅。 “紅旗”信號: 識彆危險信號,如異常的注視、跟蹤、故意靠近等。 個人安全習慣: 路綫選擇: 避免走“捷徑”,選擇熟悉、明亮、人多的路綫。 財物安全: 避免炫富,將貴重物品妥善保管。 信息安全: 謹慎在社交媒體透露個人行蹤和住址。 夜間齣行: 提高警惕,告知傢人朋友行程。 2. 策略與智慧: “逃跑第一”原則: 在非必要情況下,避免衝突,選擇脫離危險環境。 利用環境: 將周圍物體轉化為防禦工具,如利用門、牆壁阻擋、製造障礙。 製造噪音: 大聲呼喊,引起旁人注意,震懾潛在攻擊者。 語言威懾: 堅定、清晰地錶達拒絕和警告。 3. 非緻命性武器與使用: 口袋工具: 介紹如高強度手電筒、戰術筆、女士防狼噴霧、小型鑰匙扣式報警器等,並詳細講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隨身物品: 如何將雨傘、鑰匙、背包等日常物品在緊急情況下轉化為防禦工具。 法律法規: 強調在任何情況下,使用任何工具進行自衛都需符閤當地法律。 4. 基礎身體防衛技巧: 基本站姿與平衡: 保持穩定的重心,不易被推倒。 躲避與閃避: 簡單的身體移動技巧,避免被攻擊命中。 防禦姿勢: 如何用手臂保護要害部位。 關鍵打擊點: 介紹人體相對脆弱的打擊部位(如眼部、喉嚨、腹股溝、膝蓋),並強調是用於製造逃脫機會,而非進行報復性攻擊。 掙脫技巧: 應對抓握: 如何針對不同部位的抓握進行掙脫(如手腕、手臂、衣領)。 應對抱摟: 簡單有效的身體反抗和利用身體重心進行掙脫。 摔倒與站起: 在被推倒後如何迅速安全地重新站起,並保持防禦姿態。 5. 特殊情境下的防衛: 車輛內的安全: 如何應對車內攻擊、如何利用車內物品。 居傢安全: 簡單的傢庭防盜措施,以及麵對闖入者時的應對策略。 網絡安全與人身安全: 預防網絡欺淩、跟蹤,以及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四、 圖解的重要性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其豐富的插圖。每一個關鍵步驟、每一種工具的使用、每一種植物的辨識、每一種技巧的動作,都配有清晰、寫實的繪畫或攝影圖片。這些圖解並非簡單的輔助,而是內容的核心組成部分,旨在讓讀者能夠“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例如,在介紹搭建庇護所時,會展示不同結構的分解圖;在講解繩結時,會展示每一步的打結過程;在演示防衛技巧時,會清晰地展示受力點、發力方嚮和身體姿態。 五、 讀者群體與價值 《圖解荒野求生與自我防衛》適閤所有希望提升自我保護能力的人群,包括: 戶外愛好者: 徒步、露營、探險、登山等活動的參與者。 旅行者: 前往不熟悉環境或偏遠地區旅行的人。 傢長與學生: 學習基本的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對生存技能感興趣的普通大眾: 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需要提高安全意識的社會人士: 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規避風險。 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巧手冊,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傳遞——鼓勵讀者保持警覺,勇於學習,以及最重要的——尊重生命,珍愛自己。通過掌握這些知識,讀者將能更從容地麵對挑戰,更好地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無論是在廣袤的荒野,還是在繁華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