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讲述了野外生存和自我防卫的相关内容,不仅为户外运动爱好者介绍了野外旅行的各种类型,介绍了旅行、探险和远足时必备的安全常识、急救常识,也详细讲解了自我防卫的各种技能,以使自己和同行者能够应对状况。
内页插图
目录
上 篇 荒野求生
第1 章 荒野求生的基本装备
荒野生存的服装选择
荒野生存的休息装备
野外生存的厨具选择
野外生存的必备工具
第2 章 荒野生存的急救技能
急救的基本要素与评估
挪动受伤者
救援和心肺复苏
包扎伤口
烧伤、休克和极限温度
第3 章 基本的荒野生存技能
心理和情感生存
发出求救信号
学会使用地图
读地图
学会辨别方向
照顾好自己和他人
大自然中的危险
自然药物
卫生的重要性
制作肥皂和洗漱用品
第4 章 荒野生存前的准备工作
旅行计划
初步设想
团 队
预 算
钱与保险
危险评估
个人证件
车辆证件
团体旅行
单人旅行
第5 章 荒野生存的日常活动
每日旅行计划
徒步旅行
徒步旅行的技巧
每日徒步计划
骑自行车旅行
骑自行车训练
每日骑车计划
划艇旅行
划艇训练
划艇旅行的日常事宜
骑马旅行
骑马旅行的日常事宜
带着驮畜旅行
带着骆驼旅行
驾车旅行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旅行
第6 章 荒野生存的野营装备
选择营地
布置营地
搭建帐篷
建立大本营
轻装野营
营地的安全和卫生
个人卫生
营 火
绳 结
使用斧头
使用锯子
拔 营
第7 章 野外扎营技能
选择扎营的地方
用树枝和树叶搭建窝棚
用树枝和树叶垒墙
可居住较长时间的窝棚
雪地住所
雪堆窝棚
雪地洞穴和其他住所
在沙漠中寻找住所
在沙漠中修建住所
在丛林中修建住所
第8 章 野外取火技能
生存之火
摩擦生火
弓弦钻钻木取火法
手钻钻木取火法
泵式钻钻木取火法
丛林取火
极地取火
搭建火堆
让火堆保持燃烧
搭建做饭用的火堆
利用烧热的石头做饭
在土坑中烹饪食物
第9 章 野外取水技能
水的重要性
保证饮水安全
自然水资源
过滤和净化水
寻找和处理水的其他方式
第10 章 野外觅食技能
生存所需的营养
可食用的植物
可食用的动物
跟踪动物
靠近动物
捕捉动物
“4”字形陷阱
捕鱼技巧
制作和使用抛掷棒
第11 章 制作工具和装备的技能
制作容器
编篮子
制作简单陶器
制作弓
……
第12 章 荒野生存的食物与营养
第13 章 个人与环境
下 篇 自我防卫
第1 章 健壮的体魄
第2 章 自我防卫的基础知识
第3 章 防卫技能
第4 章 女性自我保护
第5 章 常见的防卫方式
第6 章 家庭事故中的逃生
第7 章 各种意外事故中的生存
第8 章 自然灾难中的逃生技能
精彩书摘
第8 章
自然灾难中的逃生技能
大自然是可怕和令人敬畏的。它能够让我们完全陷入恐慌,例如海啸,由于其极其罕见,因此一旦出现,大家会完全震惊,只剩求生的本能。即使在熟悉的环境下,人们也可能碰到完全出乎意料的而且可能存在破坏性后果的情况。从生存的角度来说,事前准备和积极态度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本章中介绍的内容将帮助大家为应对这样的局面而做好准备。
从自然灾难中逃生
做好准备是从地震或者飓风中逃生的最好办法。与家人或者同事讨论出现自然灾害的可能性,然后制订发生自然灾害后的生存计划。经常收听广播和查看当地官方网站获取有关应对灾害的建议。
地震
如果受到地震的影响,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乱跑也不要恐慌。如果在室内就待在室内,如果在户外就待在户外。绝大多数地震中的受伤都是人们在进入屋子或者从屋子内出来的时候发生的。如果可能,选择那种可以给自己提供保护的地方,防止从顶上落下瓦砾或其他建筑材料和结构砸伤自己,如钻到桌子底下、把沙发翻过来或者靠在比较结实的墙上。远离玻璃、窗户或者门。关闭任何火源,远离电源线,不要站在头顶上有东西的地方。如果在汽车里,小心地把车停下来,待在车里等待震感消失。车里是很好的安全的地方。但是不要将汽车停在桥上或者桥下,不要停在立交桥上或者立交桥下,也不要停在上面有电线或者路灯的地方。当心从头顶往下掉的东西。
火山爆发
大部分火山都是没有危害的,就像地质学家描述的死火山或者休眠火山。但是活火山还是会有爆发的危险,并能够带来灾难性的破坏。绝大多数的火山爆发都是比较缓慢的,并不都像1980 年美国华盛顿州的圣海伦斯火山爆发那样凶猛。通常情况下,火山爆发只会产生大量的移动速度慢的火山灰或火山岩和各种有害气体。但是如果你在它们的移动路线上,你会有非常大的危险,还好这种危险比较容易避开。还有一种更可怕的不易察觉的危险,就是火山爆发产生的大量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会在无风的山谷(或地下室)堆积,一氧化碳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想睡觉,最后导致缺氧窒息而死。
即便是火山岩看上去已经冷却,也应该避免停留在它们可能移动的路径上。离开火山越远越好,也不要在附近的低洼地停留。如果火山爆发,周围数公里范围内的地表都会受到严重破坏,任何地面特征都有可能消失。那样的话,有可能你就会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没有任何特征到处充满浓烟的地方,这个地方温度极高,而且还在不停地掉下火成碎屑物(由于火山爆发被喷到空中的灼热的物体)。
要防止在火山爆发之后被困的危险,最好的保护就是接受警告,在火山爆发的时候不要停留在这个区域。
火山通常情况下会在爆发之前“轰隆隆”响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已经能够对其爆发进行预警。如果火山爆发的时候,你正好在那个地方,你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尽快离开,利用尽可能远的目标作为地标帮助自己掌握方向。
海啸
2004 年12 月26 日,印度尼西亚海域的海底地震催动了大量的致命海浪,贯穿了整个印度洋,在从亚洲到非洲的海岸上激起了高达20 米的海浪,造成超过14 万人丧生和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场灾难让每个人对“海啸(tsunami)”这个日语中形容潮汐的名词耳熟能详。其实海啸这种灾难并不是由于潮汐引起的,而是海底地震、塌方和火山爆发等可以导致大量海水位置活动的灾难引起的。海啸的海浪与普通的海浪是不一样的,它像是海洋中的水平面突然上升,通常其前方会有系列浪峰。
如果你听到了地震,海啸海浪可能已经在地震中心形成,并且在向你的方向移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要待在海岸上比较低的位置。有时,海啸来袭之前几分钟海水可能会暂时后退。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一定要把好奇心放在一边,尽快跑到比较高的地方。
……
前言/序言
身处现代社会高科技产品的包围之中,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了本能。当我们身边就有商店、快餐店环绕,我们甚至不必自己费心烹饪食材就能吃到一顿顿可口的饭菜,更不需要费尽心力去寻找食物来源了;能够直接饮用的矿泉水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方便,让我们不必担心饮用水的寻找、净化;我们不必担心生火问题,因为我们有电灯来照亮,有空调来取暖,有天然气来做饭;我们不必担心暴雨、大风,因为我们栖身于坚固的房屋中,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好像都与我们无关,只因我们被高科技保护得很好。
但是,高科技真的那么可靠吗?事实证明,高科技也有非常脆弱的一面,假设在寒冷的冬夜里,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停电,你所赖以生存的一切忽然之间就变得不是那么方便了,你是打算坐下来挨饿受冻还是自己动手做些什么呢?又或者你乘坐的飞机、船只坏在半路,将你留在一处深山密林或者海上,你该如何凭借仅有的那些物资来保障自己的生存呢?或者你只是在一个想在山里散散步的休闲假期迷失在山林小径上,你该怎样找到走出山林的路?假如你认为上述情况发生的概率太小,都不可能发生在你的身上,而轻视对一些求生知识的了解,那就是荒野的求生知识吧,无论在什么时候,多学习一点知识总是没错的。
如果你想从现在开始学习一点儿荒野生存的知识,本书或许能够给你提供一些帮助。本书能帮助你了解荒野求生中需要的必备装备,学习如何辨向定位,在各种地形下的行进技巧,搭建庇身所,获得水源和食物,身陷险境该如何应对以及在受伤或生病的情况下如何自救和寻求援救。在学习过基本的求生知识之后,你还可以在后面的几章了解到不同自然环境中的求生方法,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你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
尽管你可能已经从本书中了解到很多荒野求生的技巧,但你会发现,真实的荒野环境永远不是你想象中那样简单,如果你在生活中经常要深入荒野,你最好进行专业的训练,毕竟你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觉得自己了解得足够多,在荒野求生中保持警觉和拥有良好的心态一样重要,你将依靠它们及你学习到的求生知识,找到走出荒野的路。
《图解荒野求生与自我防卫》是一本旨在帮助读者在面对未知与危险时,掌握关键生存技能和有效防卫策略的实用指南。本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力求以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生存技巧融入日常生活及极端环境的模拟场景之中。 一、 核心理念与内容概览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未雨绸缪”与“知己知彼”。我们相信,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突发的紧急情况,还是深入未知的荒野探险,具备一定的生存和防卫知识,都能极大地提升个人的安全感和应对能力。本书将内容划分为两大主体板块:荒野求生篇与自我防卫篇。 荒野求生篇 聚焦于在远离文明、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维持生命并寻求安全。从最基础的“生存优先顺序”开始,强调水、火、庇护所、食物的获取与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不同地理环境(森林、沙漠、雪地、海岸线等)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自我防卫篇 则侧重于在遭遇潜在威胁时,如何通过意识、策略和行动来保护自己。内容涵盖了对危险的预判、环境的利用、非致命性武器的使用,以及在必要时的身体格斗技巧。本书强调的是“预防为主,反应为辅”,鼓励读者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 二、 荒野求生篇:在自然中找到生机 1. 生存优先顺序与心态调整: “3分钟”原则: 强调氧气、空气的重要性,如何在窒息环境中迅速脱险。 “3小时”原则: 极端温度下的生存,包括中暑、失温的预防与急救。 “3天”原则: 水的重要性,如何寻找、收集、净化水源。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水源的识别,如露水、雨水、溪流、植物汁液,并提供多种简易净水方法,如煮沸、过滤、简易蒸馏等。 “3周”原则: 食物的重要性,如何识别可食用的植物、昆虫、小型动物,并掌握基本的狩猎、捕鱼、采集技巧。本书将包含大量图示,帮助读者区分有毒与无毒植物,并介绍安全采集区域。 心理建设: 面对孤独、恐惧、绝望,如何保持冷静、积极的心态,运用意志力克服困难,这是荒野求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2. 庇护所的搭建: 选址原则: 避风、避雨、避险,靠近水源,远离潜在危险(如洪水区、落石区)。 简易庇护所: 利用自然地形(洞穴、岩石 overhangs)、树枝、落叶、草类等快速搭建临时庇护所。 进阶庇护所: 介绍利用绳结、木材、防水材料(如塑料布、大树叶)建造更稳固、更保暖的庇护所。 3. 火的艺术: 火的重要性: 取暖、照明、烹饪、净化水源、驱赶野兽、发出信号。 生火方法: 传统方法: 钻木取火(介绍不同木材的组合与技巧)、弓钻法、火犁法等,配以详细的步骤图。 现代方法: 打火石、防水火柴、放大镜等的使用技巧。 火源维护: 如何选择燃料(引火物、细柴、干柴),如何管理火势,以及熄灭火源的安全注意事项。 4. 导航与信号: 自然导航: 太阳、月亮、星星、苔藓生长方向、地形标志等定位方法。 简易地图绘制: 在缺乏地图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地标粗略绘制路线图。 求救信号: 视觉信号: 烟火信号(三堆火)、反光镜、鲜艳衣物摆放。 听觉信号: 哨子、呼喊(三短三长三短)。 地面标记: SOS符号、箭头指示。 5. 急救知识: 常见伤病处理: 割伤、擦伤、烧伤、骨折、扭伤、昆虫叮咬、蛇咬伤、中暑、失温等。 简易医疗包制作: 如何利用身边物品制作止血带、敷料等。 药物辨识: 介绍一些常见的、可能在荒野中遇到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需强调专业辨识的重要性)。 三、 自我防卫篇:守护自身安全 1. 风险意识与预防: 环境观察: 如何识别潜在的危险区域(如僻静小巷、光线不足的停车场、废弃建筑)。 人群感知: 如何通过观察人群的行为、肢体语言来预判可能的威胁。 “红旗”信号: 识别危险信号,如异常的注视、跟踪、故意靠近等。 个人安全习惯: 路线选择: 避免走“捷径”,选择熟悉、明亮、人多的路线。 财物安全: 避免炫富,将贵重物品妥善保管。 信息安全: 谨慎在社交媒体透露个人行踪和住址。 夜间出行: 提高警惕,告知家人朋友行程。 2. 策略与智慧: “逃跑第一”原则: 在非必要情况下,避免冲突,选择脱离危险环境。 利用环境: 将周围物体转化为防御工具,如利用门、墙壁阻挡、制造障碍。 制造噪音: 大声呼喊,引起旁人注意,震慑潜在攻击者。 语言威慑: 坚定、清晰地表达拒绝和警告。 3. 非致命性武器与使用: 口袋工具: 介绍如高强度手电筒、战术笔、女士防狼喷雾、小型钥匙扣式报警器等,并详细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随身物品: 如何将雨伞、钥匙、背包等日常物品在紧急情况下转化为防御工具。 法律法规: 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任何工具进行自卫都需符合当地法律。 4. 基础身体防卫技巧: 基本站姿与平衡: 保持稳定的重心,不易被推倒。 躲避与闪避: 简单的身体移动技巧,避免被攻击命中。 防御姿势: 如何用手臂保护要害部位。 关键打击点: 介绍人体相对脆弱的打击部位(如眼部、喉咙、腹股沟、膝盖),并强调是用于制造逃脱机会,而非进行报复性攻击。 挣脱技巧: 应对抓握: 如何针对不同部位的抓握进行挣脱(如手腕、手臂、衣领)。 应对抱搂: 简单有效的身体反抗和利用身体重心进行挣脱。 摔倒与站起: 在被推倒后如何迅速安全地重新站起,并保持防御姿态。 5. 特殊情境下的防卫: 车辆内的安全: 如何应对车内攻击、如何利用车内物品。 居家安全: 简单的家庭防盗措施,以及面对闯入者时的应对策略。 网络安全与人身安全: 预防网络欺凌、跟踪,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四、 图解的重要性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丰富的插图。每一个关键步骤、每一种工具的使用、每一种植物的辨识、每一种技巧的动作,都配有清晰、写实的绘画或摄影图片。这些图解并非简单的辅助,而是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让读者能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例如,在介绍搭建庇护所时,会展示不同结构的分解图;在讲解绳结时,会展示每一步的打结过程;在演示防卫技巧时,会清晰地展示受力点、发力方向和身体姿态。 五、 读者群体与价值 《图解荒野求生与自我防卫》适合所有希望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的人群,包括: 户外爱好者: 徒步、露营、探险、登山等活动的参与者。 旅行者: 前往不熟悉环境或偏远地区旅行的人。 家长与学生: 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对生存技能感兴趣的普通大众: 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需要提高安全意识的社会人士: 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规避风险。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巧手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传递——鼓励读者保持警觉,勇于学习,以及最重要的——尊重生命,珍爱自己。通过掌握这些知识,读者将能更从容地面对挑战,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无论是在广袤的荒野,还是在繁华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