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不可思议又让人温暖治愈的书!作为台湾知名的动物沟通师,作者leslie裴惟信有更多机会深入动物的内心世界,跟它们直接沟通,读过她的文字,我们才知道,原来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想法,它们会开心,会生气,会伤心……我们跟它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对它们来说都有着超乎想象的力量。
这不是一本催泪的书,但某段从内心流出的文字还有那些动物悲伤的故事,仍会让人止不住流泪。而更多的是leslie乐观开朗的想法和那些开心的动物们,时而让人忍俊不禁,时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总之,这本书打开了一扇门,通往那些毛孩子的内心,通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作为一个铲屎官,我们应该去读读这本书;作为一个与其他生命同在这个星球的人类,我们也应该去倾听来自另一些生命的声音。
l 从收容所救出来的狗狗,努力的调整自己胆小的心,融入新家庭;
l 贴心无比的猫咪,在*终告别时刻,找到跟人类家人沟通的方法;
l 超爱黏人的狗狗,是因为深怕照护人又要离开很久,他会好想好想啊
本书收录了作者作为一名动物沟通师在与动物沟通中发生的几十个感人小故事,她经手过的沟通案例,有的愉快、有的感伤、有的搞笑、有的温馨。这本书适合所有有宠物或还没有宠物的朋友阅读,这些小小的故事充满着大大的能量,令人再一次深深感动,珍惜着能够跟你一起活着的当下。
裴惟信 Leslie
做过媒体人,热爱动物,因意外机遇成为了一名动物沟通师,职业就是专门跟各种动物沟通,了解它们的情绪和喜乐。
PART1 跟毛小孩聊天
啊!名字
方便做奴隶 015
嗅觉的世界 019
有勇气跨越恐惧 022
抓出乱嗯嗯凶手 027
跟现实的落差 032
有逻辑的妹妹 035
老大,你愿意搬家吗? 038
看VCR 049
环境孕育个性 057
重新生活吧,如意 063
捡球游戏 076
吃的话题当破口 083
Q比爱舔脚 086
适应哥哥不在的日子 090
至少有我们陪你 099
你可以自己走了喔 105
不吃饭饭的蔓蔓蒋 112
攻击犬 117
续聊攻击犬 119
续谈猫的狩猎攻击 121
害怕水晶灯 132
毛孩子联机时的初反应 137
在家都在干嘛 141
想要推车 144
三冠王姆姆 150
我不会说话 159
到底原因是什么 166
彼此的猫生良伴 173
兽医聊动物沟通 184
毛小孩的神回复 191
美丽的误会 197
从自己改变 204
Q比是流氓 208
PART 2 毛小孩的心思你不懂
惊慌情绪
饲料buffet 052
猫老大 073
猫咪挑食 078
分离焦虑 156
造反的原因 163
诚实豆沙包 181
猫咪,晨型人训练器 189
PART3 尴尬又温暖的职业
做大餐的日子 046
尊重这件事 071
都是看到温暖面 088
对动物的温柔 130
重视说话的力量 147
尴尬的职业 194
人类*难沟通 223
从养到照顾 209
自由的意义 242
遇到天使 246
为喵喵奔走的一日 249
PART4 我*爱的就是你
至亲 125
*适合的距离 199
写给Wolfgane 212
陪伴的任务 219
我*爱的就是你 226
我爱你比爱自己多 234
享受一起的生活 254
★ 特别附录 毛小孩, 大明星
拉查花,可以聊天吗? 258
阿玛,可以聊天吗? 270
很多人都觉得,会跟动物沟通,应该可以让毛小孩万事如意百依百顺,从此生活风调雨顺。
我只能说事情真的不是大家想的这么简单。正如小时候我妈叫我好好念书我也没考上台大一样,毛小孩也不是计算机,你一个指令它一个动作。
要理解的是,动物沟通是传递彼此心声,知道彼此的想法,而彼此为了共同生活,适应调整出默契节奏,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对方听你的,那样叫做动物催眠不是动物沟通。
怎么说呢,我觉得与其说动物沟通是方便毛小孩听话,不如说动物沟通是方便人类当奴才的吧!
例如我们家Q比,它还是一样外面有声音动静就要吠叫,它的理由是:这是我家啊,是他们在我家旁边乱走,有问题的是他们,为什么我要被骂!(完全本位思考非常好!)
它还是一样不亲狗不亲人,只亲自己家的人,有陌生人要摸它,它还是可能咬人,它的理由是:我又不认识他他凭什么乱碰我!
那会动物沟通,对我跟Q比有什么帮助?当然就是方便我做狗奴才啊!
遥想当初我学会动物沟通的时候,Q比都是这样的:
“白色的肉!我要白色的肉!”(水煮鸡胸肉)
“你都听得懂我说话了!快点给我我要的肉啊!”
“你今天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我等很久啊!”(为了赚钱给你买肉啊)
“快点起床啦!陪我玩!而且我好饿哦。你还要睡多久啊?该起床了吧!”(我又不像你整天在家里睡)
“尿布也太脏了吧!我都不想踏上去了,你快点去换新的啦!”
又或者也可以用以下两个日常小事来举例。
举例一:说好的食物呢?
某天晚上出门吃晚餐前,Q比一副孤儿怨的样子要我带它出门。通常这时候如果不给它一个明确的借口出门,它就会在门口一直又跳又闹地要我带它出门,不出门不罢休。
我说:“我现在出门是去帮你带食物回来哦!”它才一副认命的样子在沙发上趴好。
结果回家后,我丢钥匙在桌上,一坐上沙发,它立刻像开火车一样跳到我身上,闻我嘴巴说:“不是帮我带食物回来吗?食物呢?为什么只有你的嘴巴有食物的味道!”
现在是抢劫吗?我不能休息一下再准备你的晚餐吗?根本是流氓狗。
举例二:我要尿尿!
有次Q比洗完澡后,我接到它后就放到推车里面,然后散步回家,不像以前还会让它在宠物咖啡厅里面跑跑跳跳一阵再回家(Q比洗澡的地方是宠物咖啡厅附设的宠物美容院)。
才走到一半,它就在推车里跟我尖叫:“我想尿尿!”
我说可是我们还没买零食(那时要准备过年的零食存粮)。
它就说:“我要尿尿我要尿尿,我要尿出来了!我要尿尿!”
我就一路飞车(走很快带着推车)走回家,然后 “我要尿尿” 大概这四个字它跟我尖叫了七七四十九遍,直到我们到家。
一到家放它出来它就直奔尿布,尿了大概有大半片,哎哟,还好没尿在车上。
而且尿完尿后,它还一直骂我,说它洗澡完都一定会直奔(我放在宠物咖啡厅的)尿布去尿尿,怎么今天不让它尿尿就放进车子里! 害它很想尿不能尿!
这样回想好像的确是,好啦我以后会注意的。
那你干嘛不在我放你进车子里的时候就说要尿尿?
以上一堆的例子,希望能够让你明白,拥有动物沟通技能,真的只是方便你做奴才而已啊!(含泪望向远方)
嗅觉的世界
有时候毛小孩的问题行为的原因很超出想象范围。
曾有猫疯狂乱尿,原因竟是*近窗户一直飘来其它猫咪的味道,让它很气!它的说法是:很想把我的味道弄强一点、浓一点,让他们知道这里是我的!
后来主人回想,*近家附近的确多了许多流浪猫,而且晚上常有打斗叫嚣声从窗外传进家里,也许是外面的流浪猫在争地盘改朝换代,激烈氛围也影响到家中猫咪也说不定。
也有许多狗狗出门散步有暴冲的问题,它说:“想闻遍所有的味道。”闻了这里,又好怕那里没顾到,实在太忙了呀!
曾有次采访动物行为训练专家熊爸,他说:“平常多带狗散步,除了消耗狗的体力外,狗狗在嗅闻时,不同的嗅觉刺激也可以大量消耗狗的精力。”当然,狗狗也因为优秀的嗅觉功能而获得许多工作,例如成为缉毒犬、检疫犬等。
也有许多的猫狗跟我抱怨,水好难喝好难喝呀!非到必要它们根本不想喝水。
说到这我想起,曾有只狗叫做咪咪,它说:“楼下的水比较好喝,楼上的水很难喝,我不喜欢!”当下主人原本以为是楼下的水比较常换、楼上的水不常更换的缘故,没想到回家询问她妈妈后,妈妈大笑回答:“废话,因为楼下是RO逆渗透水呀。它还蛮会挑的嘛!”
没办法,猫狗的嗅觉比我们灵敏实在太多太多了,相对于视觉是我们*较敏锐的感官,猫狗们认识世界还有嗅觉这个利器,认识世界除了用看的、更必须用闻的,才更真实。
就像去新的美景胜地旅游,我们会想尽情观赏浏览风光,但毛小孩们,还想用鼻子闻这世界才够透彻。
从这个角度延伸,我甚至想,这个地球,被我们人类搞得环境糟糕至如此,恐怕也跟我们嗅觉退化脱不了干系吧!如果我们的嗅觉很敏锐,我们一定无法容忍这样的水、这样的空气,也许在工业发展*开始的时候就必须喊停!
因为这样的水实在太臭了,喝不下去!跟过度强烈的噪音一样影响健康!
因为这样的空气实在太臭了,无法呼吸!多吸一口肺简直要炸掉一样难受!
不同的生理构造,延伸出我们的环境。如果我们的嗅觉功能再好一点,世界会不会也美好一点 ?我常这样想着。
我不得不说,《来,跟毛小孩聊天》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以往对宠物沟通的认知。之前,我总觉得,和宠物沟通,无非就是训练它们听懂指令,或者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来表达情绪。但这本书记载的,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几乎是“心灵感应”般的交流。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权威”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我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探讨了“行为背后的意图”。我们常常会因为宠物的一些行为而感到困扰,比如它们乱咬东西,或者过度吠叫。我们可能会觉得它们是“淘气”,是“不听话”。但这本书却引导我去思考,这些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它们的需求、它们的不安、甚至是它们的“求助”。比如,狗狗乱咬家具,可能不仅仅是因为无聊,也可能是它在长牙期,或者它正在经历分离焦虑。猫咪频繁地在夜晚发出叫声,可能不仅仅是“想要食物”,也可能是它感到孤独,或者身体不适。这种“换位思考”,让我不再急于去“纠正”它们的行为,而是尝试去理解它们的“原因”。 这种理解,让我和我的毛小孩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当我不再把它们的行为仅仅看作是“问题”,而是去探寻背后的根源时,我才发现,原来很多时候,只需要调整一下我们的互动方式,或者给予它们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管理者”,变成了一个“倾听者”,一个更懂得如何去爱它们的“伙伴”。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成长,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和宠物“聊天”这件事,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来,跟毛小孩聊天》这本书,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并且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它没有给我任何“教科书式”的指导,而是以一种非常人性化、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让我去发现,去感受。 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对于“行为背后的动机”的深度剖析。我们常常会因为宠物的一些行为而感到困扰,比如狗狗乱叫,猫咪不肯用猫砂盆。我们可能会觉得它们是“故意惹麻烦”,是“不听话”。但这本书却引导我去思考,这些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它们的需求、它们的不安,甚至是它们的“求助”。 比如,书中提到,狗狗持续的吠叫,可能不仅仅是因为警惕,也可能是它在寻求排解内心的焦虑,或者是在表达它的无聊。猫咪乱撒尿,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嫌弃猫砂盆,也可能是它在用这种方式来标记领地,或者是在传递它的不适。这种“换位思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问题行为”,其实是它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传递信息。 当我不再仅仅停留在“纠正”它们的行为,而是尝试去理解它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时,我发现,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我能够更及时地给予它们所需的安抚和陪伴,也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很多“问题”。这种“理解”,让我觉得,我不再只是一个“喂养者”,而是一个真正能够与它们“沟通”的伙伴。
评分读完《来,跟毛小孩聊天》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懂”我的毛小孩,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开始真正地去“倾听”它们,而不是仅仅“命令”它们。这本书没有给我任何“宠物训练秘籍”,也没有教我如何“纠正”它们的坏习惯,而是以一种非常温和、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引导我去理解它们内心深处的想法。 其中,关于“情绪识别”的部分,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常常把狗狗摇尾巴就简单地理解为“开心”,把猫咪磨蹭我理解为“撒娇”。但这本书却深入地剖析了,这些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多么复杂的情感。比如,同是摇尾巴,幅度、速度、甚至夹杂着身体其他部位的反应,都可能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情绪。猫咪的磨蹭,也可能不仅仅是表达喜爱,也可能是它在用气味标记,或者在向你传递一种“需求”。 这种精细化的解读,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毛小孩的日常互动。我不再轻易地下定义,而是尝试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当我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它情绪的细微变化时,我发现,我们之间的“误会”真的少了很多。我能够更及时地给予它所需的陪伴、安抚,或者只是安静地存在于它的身边。这种“读懂”的喜悦,让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再仅仅是“主人与宠物”,而更像是一种“知己”,一种心意相通的伙伴。这种改变,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与我的毛小孩之间原本封闭的心门。我一直爱我的狗狗,但总觉得,我们之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我无法真正理解它在想什么,它也无法完全明白我的意思。市面上的宠物书,大多是教你如何去“管理”它们,如何让它们“听话”,但《来,跟毛小孩聊天》这本书,却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它教我如何去“感受”,如何去“倾听”。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情绪的细微表达”的描写。我以前总觉得,狗狗兴奋的时候就是摇尾巴,害怕的时候就是夹着尾巴。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尾巴的不同摇摆方式,耳朵的朝向,甚至眼神的变化,都可能蕴含着截然不同的情感。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我的狗狗,不再只是看到表面的动作,而是去揣摩它行为背后的真实感受。 当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它是因为“不确定”而吠叫,而不是单纯的“挑衅”,当我能够分辨出它是因为“渴望玩耍”而蹭我,而不是仅仅“想要吃的”,我才发现,我们之间的互动,变得多么顺畅。我不再会因为误解而生气,它也不再因为不被理解而沮丧。这种“读懂”的感觉,让我觉得,我们不再是简单的“主人与宠物”,而更像是一种“心意相通的伙伴”。这本书,让我对“陪伴”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与我的毛小孩,建立了一种更加深刻、更加真诚的连接。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连接感”。我一直深信,动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但我们之间的沟通,总感觉隔着一层膜,无法真正深入。而《来,跟毛小孩聊天》,就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那层隔阂。它没有用高深的理论来吓唬我,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充满温情的方式,引导我去感受,去体会。比如,书中描述的那些小小的“误会”,我们以为是它们不懂事,做了什么“错事”,但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读懂它们的意图,或者我们的指令含糊不清。 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眼神交流”的例子,我以前从未想过,狗狗的眼神,可以传递如此丰富的信息。它瞳孔的大小、眼球的转动方向、眼白的多少,都可能是在向我们传递它的感受。我开始模仿书中的建议,有意识地去和我的毛小孩进行眼神的互动,不再只是盯着它看,而是尝试去理解它“说”了什么。当我发现,通过眼神,我真的能感受到它传递过来的信任、好奇,甚至是偶尔的小抱怨时,那种喜悦是无法言喻的。这不仅仅是“理解”了,更是一种“共情”,一种跨越物种的心灵感应。这本书,让我不再把我的毛小孩仅仅当作一个被我“照顾”的对象,而是真正把它看作一个有独立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一个可以和我平等交流的朋友。这种转变,让我更加珍惜与它相处的每一刻。
评分我必须承认,刚拿到《来,跟毛小孩聊天》这本书时,我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关于宠物的书籍,大多是围绕着“如何科学喂养”、“如何训练服从”展开,我总觉得,这些内容,似乎都隔着一层,没有触及到宠物真正的“内心世界”。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它不是一本“操作手册”,而更像是一本“心灵指南”。 让我最为着迷的是,书中对于“无声语言”的解读。我以前总觉得,宠物不懂我们的话,我们就无法和它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它们其实一直在用各种方式“说话”,只是我们没有学会“听”。比如,书中详细阐述了狗狗的耳朵、尾巴、甚至是眼睛细微的动作,都可能是在传递重要的信息。猫咪的呼噜声、喵喵声、身体的姿态,也都有着各自的含义。 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我的毛小孩,尝试用书中的方法去解读它的“信号”。我发现,当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它的情绪时,我才真正地开始“看见”它。原来,它在你以为它“乖乖地待着”的时候,可能是在表达着某种不安;在你以为它“发脾气”的时候,可能是在传递着某种不适。这种“看见”,让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照料”,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陪伴”。我不再只是提供食物和住所,而是能够更贴近它的内心,给予它真正需要的关怀。这种成长,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评分我必须说,《来,跟毛小孩聊天》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教我如何“驯服”我的猫咪的书,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它没有给我任何“指令”,也没有给我任何“规矩”,而是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引导我去理解,去感受,去体会。 让我最为震撼的,是书中关于“沟通的误区”的探讨。我之前总觉得,我给猫咪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它一定会很开心。但我忽视了,它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有精神上的陪伴和情感上的交流。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比如,猫咪在你忙碌的时候,可能会通过一些“捣乱”的行为来吸引你的注意,这并非是因为它“不乖”,而是它渴望你的关注。 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互动方式,不再仅仅满足于给它提供舒适的环境,而是尝试去捕捉它“想要”的东西。当我开始回应它的一些“小动作”,比如,在它盯着你看的时候,我也会认真地看着它,并且用温柔的语气和它说话,我惊喜地发现,它也会用一种更加柔和、更加放松的姿态来回应我。这种细微的改变,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连接”。我不再觉得,我和猫咪之间是“一方付出,一方接受”的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理解,彼此依赖”。这本书,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铲屎官”,也让我与我的毛小孩,拥有了更加深厚的情感。
评分《来,跟毛小孩聊天》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洗涤了我以往对宠物沟通的刻板印象。我曾经以为,宠物沟通就是简单的指令和回应,就是物质上的满足。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世界。它没有给我任何“套路”,也没有给我任何“秘籍”,而是以一种非常温柔、非常细腻的方式,引导我去感受。 让我最为惊艳的是,书中对于“情绪密码”的解读。我之前总觉得,狗狗摇尾巴就是开心,猫咪呼噜就是舒服。但这本书却详细地阐述了,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多么丰富的情感。比如,狗狗尾巴的摆动幅度和速度,猫咪呼噜声的频率和深浅,都可能是在传递着截然不同的信息。 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我的毛小孩,尝试用书中的方法去“解码”它的情绪。我发现,当我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它细微的情绪变化时,我才真正地开始“看见”它。原来,它在你以为它“孤单”的时候,可能是在享受独处的时光;在你以为它“害怕”的时候,可能只是在好奇地探索。这种“看见”,让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照顾”,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理解”。我不再仅仅满足于为它提供物质上的供给,而是能够更贴近它的内心,给予它真正需要的精神上的慰藉。这种改变,让我与我的毛小孩,建立了一种更加深刻、更加动人的情感连接。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太高的期待。市面上的“宠物书”太多了,大多是教你如何养猫、养狗,或者是一些感人肺腑的、关于主人与宠物之间深厚感情的叙述。我总觉得,它们似乎都隔着一层窗户纸,没有真正触碰到宠物内心深处的东西。但《来,跟毛小孩聊天》这本书,真的不一样。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科学喂养”的理论,也没有上来就跟我讲一堆关于动物行为学的术语,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可以说是“灵魂对话”的方式,让我开始思考,我的毛小孩,究竟在想些什么。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关于“情绪解读”的章节。以前,我总觉得狗狗摇尾巴就是开心,猫咪呼噜呼噜就是满足。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尾巴的摇动幅度、速度,以及呼噜声的细微变化,背后可能隐藏着截然不同的情绪。比如,那种快速、大幅度的摇尾巴,可能真的就是单纯的兴奋,但那种缓慢、幅度很小的摇晃,反而可能是它在不安,或者是在试探。还有猫咪的呼噜声,有时是一种享受,有时却可能是它在疼痛或者压力下试图自我安慰。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好像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我的毛小孩,不再只是看到表面的行为,而是努力去体会它背后的情感。这种观察本身,就成了一种非常有趣的互动,比任何“训练手册”都更有意义。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懂”它们,其实只是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东西,而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更深的视角,去真正聆听它们无声的语言。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态度。毕竟,关于宠物,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教条式”的书籍,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但《来,跟毛小孩聊天》这本书,却给了我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它没有生硬地灌输任何理论,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让我自己去感受,去发现。 让我感到最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日常互动中的沟通信号”的解读。我之前总觉得,只有在训练的时候,才需要特别注意和宠物沟通。但这本书告诉我,其实在日常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我们都在和它们进行着“对话”。比如,我们说话的语气,我们的肢体语言,甚至是我们的情绪,它们都能感受到,并且做出反应。 书中有一个关于“眼神接触”的章节,我以前从未这么细致地思考过。我以为只要看着我的毛小孩,它们就知道了。但这本书却解释了,眼神的停留时间、眼神的温柔程度、甚至是我们眼球的微小晃动,都在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模仿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在和我的狗狗对视时,尝试用一种更加温和、充满信任的眼神,并且适时地眨眼。我惊喜地发现,我的狗狗也会用一种更加放松、更加依赖的眼神回应我。这种细微的改变,却带来了巨大的心灵上的满足感。仿佛我们之间的“语言障碍”,在一点点地被打破。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和毛小孩的沟通,无处不在,也无时无刻不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