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清人注疏:尔雅义疏(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尔雅义疏(全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郝懿行 撰 著,王其和,吴庆峰,张金霞 点校 校
图书标签:
  • 十三经
  • 尔雅
  • 义疏
  • 清人注疏
  • 古籍
  • 经学
  • 汉字
  • 文化
  • 文献
  • 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635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7027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三经清人注疏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36
套装数量:2
字数:700000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严选底本,精加校正。《尔雅义疏》版本颇多,可分足本、节本两类,其中郝氏家刻本为郝懿行之孙郝联荪、郝联薇据咸丰六年胡珽刻本校勘后所刻,是足本系统中质量较高的一种。此次点校,即以上海图书馆藏清同治四年郝氏家刻本为底本,同时参校了胡珽刻本及《皇清经解》本,经注文的校正还参考了阮元刻《尔雅注疏》、周祖谟《尔雅校笺》等书,保证了文本的准确、可靠。凡底本中有错讹处,均以校记形式指出,利于读者正确理解、深入查考。

  二、版式清朗,便于阅读。为方便一般读者阅读,本书采用繁体横排形式,并据文意对郝疏做了分段处理,使原本连排而下的大段疏文变得眉目清楚,便于阅览和翻检。

  三、索引详明,提升阅读体验。书后编制的音序、笔画索引,囊括了《尔雅》一书的释词和被释词,读者可由此快速检得《尔雅》原文及相关郝疏,免去许多翻检之劳,大大提升了使用该书的便捷性。详细的索引也直接反映出不同章节内容的风貌,将相关词条参互比照,对深入阅读、理解郝疏有极大帮助。

内容简介

  《尔雅》被称为“辞书之祖”,是了解汉语词汇、阅读古书的必备参考书。清代著名学者郝懿行积十四年之力撰成的《尔雅义疏》,注重探求词源、疏释词义、考辨名物,对《尔雅》做了详尽的注释和阐发,是清代学者研究《尔雅》的代表性、总结性著作,在训诂学、经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此书为中华书局《清人注疏十三经》之一种。

作者简介

  王其和,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汉语词汇学,出版有《俞樾训诂研究》《清代雅学史》等著作,在《中国经学》《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

  吴庆峰,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古籍整理等工作。出版有《音韵训诂研究》《〈仪礼注〉点校》等,主编了《史记虚词通释》和《论衡虚词通释》。

  张金霞,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语言学文献与文化研究。出版专著《颜师古语言学研究》,参与整理编写了《郝懿行集》《全唐诗大辞典》等10余部著作。在《古汉语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汉语史研究集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点校前言

尔雅义疏序

尔雅义疏跋

尔雅郭注义疏上之一

  释诂弟一

尔雅郭注义疏上之又一

尔雅郭注义疏上之二

释言弟二

尔雅郭注义疏上之三

释训弟三

尔雅郭注义疏上之四

  释亲弟四

尔雅郭注义疏中之一

释宫弟五

尔雅郭注义疏中之二

释器弟六

尔雅郭注义疏中之三

  释乐弟七

尔雅郭注义疏中之四

  释天弟八

尔雅郭注义疏中之五 

释地弟九

尔雅郭注义疏中之六 

释丘弟十

尔雅郭注义疏中之七 

释山弟十一

尔雅郭注义疏中之八

  释水弟十二

尔雅郭注义疏下之一 

释草弟十三

尔雅郭注义疏下之二 

释木弟十四

尔雅郭注义疏下之三

  释虫弟十五

尔雅郭注义疏下之四

  释鱼弟十六

尔雅郭注义疏下之五

  释鸟弟十七

尔雅郭注义疏下之六

  释兽弟十八

尔雅郭注义疏下之七

  释畜弟十九

尔雅义疏识

音序索引

笔画索引

前言/序言

点校前言: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按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编排的词典,在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晋代郭璞在《尔雅注序》中高度评价了其作用,他说:“夫《尔雅》者,所以通诂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总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学览者之潭奥,摛翰者之华苑也。”

  《尔雅》不仅在阅读先秦古籍、辨识名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中国历代辞书编纂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创了雅书的编著体例。

  自《尔雅》问世以来,东汉起即有舍人、樊光、李巡、孙炎等为之作注,之后历代都有对《尔雅》进行修订、补充、注释、仿作和研究的著作出现。然汉魏旧注多已散佚,唯晋代郭璞《尔雅注》仍为完璧。郭注取证丰富,说义审慎,旁征方言,多引今语,历来为世所重,流传至今。宋代邢昺的《尔雅疏》,向称简明,对郭注进行疏释说解,阐述体例,校勘文字,既能补郭注之阙失,又知声义之相通,明词言之体例,“虽清儒有时逊之矣”(《黄侃论学杂著`尔雅略说》)。今《十三经注疏》之《尔雅注疏》即邢疏也。迨至清代,自戴震提出“儒者治经,宜自《尔雅》始”(《尔雅文字考序》)的宣言后,研治《尔雅》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为其作新注、新疏、补正、辑佚、校勘、释例者层出不穷,如戴震《尔雅文字考》、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王闿运《尔雅集解》、卢文弨《尔雅音义考证》、臧庸《尔雅汉注》、董桂新《尔雅古注合存》、叶蕙心《尔雅古注斠》、严可均辑《尔雅一切注音》《郭璞尔雅图赞》、钱坫《尔雅古义》、翟灏《尔雅补郭》、潘衍桐《尔雅正郭》、戴蓥《尔雅郭注补正》、周春《尔雅补注》、张宗泰《尔雅注疏本正误》、严元照《尔雅匡名》、龙启瑞《尔雅经注集证》、孙步陶《尔雅直音》,徐孚吉《尔雅诂》、江藩《尔雅小笺》、李拔式《尔雅蒙求》等等。其中邵晋涵《尔雅正义》和郝懿行《尔雅义疏》是清代疏证《尔雅》成就最高的两部著作。

  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一字寻韭,号兰皋,山东栖霞人。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曾任户部主事,著名经学家、训诂学家。据《清史稿`儒林传》载,“懿行为人谦退,呐若不出口,然自守廉介,不轻与人晋接。遇非素知者,相对竟日无一语,迨谈论经义,则喋喋忘倦”。郝懿行长于名物训诂及考据之学,学养深厚,著述宏富,著有《山海经笺疏》《易说》《书说》《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通俗文疏证》《证俗文》《蜂衙小记》等。郝懿行对《尔雅》研究尤深,《尔雅义疏》就是其代表作。

  《尔雅义疏》是郝懿行花费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著作,曾数易其稿。此书始撰于嘉庆十三年(1808),完成于道光二年(1822),也就是说一直到郝懿行临终前两年才全部完成,前后历时十四年之久。定稿后,郝懿行曾请高邮王念孙为之点阅,寄仪征阮元刊行。

  《尔雅义疏》比邵晋涵《尔雅正义》晚出近四十年。写作此书的原因,主要是郝懿行对《尔雅正义》感到不满意:一是郝懿行认为“邵晋涵《尔雅正义》搜辑较广,然声音训诂之原,尚多壅阂,故鲜发明”(《清史稿`儒林传》);二是于草木虫鱼“尤多影响”(郝懿行《晒书堂文集`与孙渊如观察书》)。因此,郝懿行疏证《尔雅》时在这两方面着力颇多。郝懿行自己对《义疏》也颇为得意,云“即今《释诂》一篇,经营未毕,其中佳处,已复不少”(《晒书堂文集`再奉云台先生论〈尔雅〉书》)。郝氏《义疏》一出,也得到诸多学者的普遍赞扬,如宋翔凤在《尔雅义疏序》中说:《尔雅》一书,“至唐代,但用郭景纯之注,而汉学不传。至宋邢氏作疏,但取唐人《五经正义》缀辑而成,遂滋阙漏。乾隆间,邵二云学士作《尔雅正义》,翟晴江进士作《尔雅补郭》,然后郭注未详未闻之说皆可疏通证明,而犹未至于旁皇周浃、穷深极远也。迨嘉庆间,栖霞郝户部兰皋先生之《尔雅义疏》最后成书,其时南北学者知求于古字古言,于是通贯融会,谐声、转注、假藉,引端竟委,触类旁通,豁然尽见。且荟萃古今,一字之异,一义之偏,罔不搜罗;分别是非,必及根原,鲜逞胸臆。盖此书之大成,陵唐跞宋,追秦、汉而明周、孔者也”。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云:“郝氏书以《尔雅义疏》为最精,其用力亦最久,儒者推为此书绝学,几出邵氏《正义》之上。”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评价说:“其书视邵氏之《正义》为善,足与王氏之《广雅疏证》同其精博,为治《尔雅》者必须研究之书也。”

  《尔雅义疏》主要是对《尔雅》进行词语疏证、考释名物、阐明体例、校勘经注文字等等,其主要成就表现为:(一)运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博其旨趣,会其要归,发前人所未发;(二)具有较为先进的词汇学理论,阐释引申义、系联同源词等,多有创获;(三)在解释草木虫鱼鸟兽时,有与旧说不同者,郝氏善于采用目验的方法。例如,仅在《释草》一篇中,明标“今验”字样的就近二十处;(四)郝氏十分重视引用方言俗语来考辨名物,形象生动。《尔雅义疏》所征引的方言遍及全国各地,主要有河北、顺天、交趾、幽州、关西、江南、蜀等二十余地域,而尤以山东乃至其家乡方言为多,计有九十五条。当然,《尔雅义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疏于声音而误释、误引或误解古籍文献等等。

  《尔雅义疏》版本颇多,流传也较复杂,现有足本和删节本两种。据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録》记载:“兰皋此书,初刻入阮氏《学海堂经解》,此(陆建瀛刻)为第二刻,世所谓简本也。咸丰乙卯(1855),高伯平得钱塘严鹤山钞本,怂恿聊城杨至堂重刻,而胡心耘续成之,为第三刻。同治丙寅(1866),兰皋孙联薇据以覆刻入《郝氏遗书》,为第四刻。光绪间,崇文书局又刻之,为第五刻。世所谓足本也。”据此可知,阮元《皇清经解》收入的为十九卷删节本,罗振玉在为《尔雅郝注刊误》撰写的序中考证为王念孙所删,当为定论。后嘉兴高伯平得原本,比经解本多四分之一,杨至堂刊之未成,咸丰六年(1856)由胡心耘续成。同治五年(1866),郝懿行之孙联荪、联薇,得杨刊足本再印。《尔雅义疏》删节本现有道光六年至九年(1826—1829)阮元刻《皇清经解》本、道光三十年(1850)陆建瀛木犀香馆刻本、咸丰十年(1860)劳崇光《皇清经解》补刻本。足本有咸丰六年(1856)胡珽刻本、同治四年(1865)郝氏家刻本、光绪十年(1884)黄茂等刻本、光绪十三年(1887)湖北崇文书局刻本等。

  本书以上海图书馆藏同治四年郝氏家刻本《尔雅义疏》为底本进行点校,以咸丰六年刻本、清阮元刻《皇清经解》所收本(简称“经解本”)为参校本。《尔雅》经注文还参考了《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周祖谟《尔雅校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徐朝华《尔雅今注》(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等。

  此次点校有几点需要说明:

  一、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中的《尔雅》原文使用加黑宋体,紧跟的楷体字为郭璞注,郝疏另行,使用宋体。序文及郝疏中的双行小注都统一为正文字号,外加括号以示区别。并据文意对原文做了分段处理,郝疏中原有一些具有区分文意作用的○号,此次整理仍予保留。

  二、凡底本不误而校本误者,不出校记;底本误而校本不误者,改而出校记。

  三、底本中的形近易讹字,如“己、已、巳”“八、入、人”“戍、戌”“干、千”“曰、日”“朿、束”“乌、鸟”“古、占”等,径改为正字,不出校。避讳字及旧字形,亦径改不出校。

  四、底本中的异体字如“葢、矦、 、 、強、虗、竝”等,一般径改为通行字。行文涉及相关字形,需要保留者除外,如《释诂》“揫、敛、屈、收、戢、蒐、裒、鸠、搂,聚也”条郝疏云“蒐者,‘ ’之假借也”“ ,隶变作‘搜’”,此处的“ ” 即仍保留原字形。

  五、根据通行用法,对底本中的一些书名、人名用字做了统一,如《荀子》的篇名“修身”,有些地方作“脩身”,整理时统一为“修身”;为《素问》做注的王砯,底本中多作“王砅”,整理时统一为“王砯”。

  六、《尔雅》有些条目的句读与标点,目前学界尚存在不同的观点,我们在标点时尽量以符合郝氏原意为原则。如《释诂》“貉缩纶也”条,有的标点作“貉、缩,纶也”,我们根据郝疏所言“貉缩,谓以缩牵连绵络之也,声转为‘莫缩’”,将此条标点作“貉缩,纶也”。

  此次点校由张金霞、王其和、吴庆峰三人共同完成。张金霞负责点校《释诂》,王其和负责点校《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吴庆峰负责点校《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王其和主持了此次点校并校阅了全部书稿。

  感谢中华书局语言文字编辑室秦淑华主任对此书整理的关心和支持。责编杜清雨认真负责,在编辑过程中提出了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大大提高了本书的点校质量,特致谢忱。

  由于水平所限,错谬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王其和

                                        2016年8月


《尔雅义疏》:汉晋以来的训诂智慧与经学传承 《尔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解释词语的专著,其内容博大精深,涵盖天文、地理、动植物、器物、人物、名号、社会制度等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化、历史的宝贵文献。《尔雅义疏》是历代学者对《尔雅》进行注释、阐释和发挥的集成,其中尤以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和宋代邢昺的《尔雅疏》最为著名,它们共同构成了《尔雅》研究的重要基石。 一、 溯源:《尔雅》的诞生与早期流传 《尔雅》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存在争议,但学界普遍认为其编纂过程漫长,可能始于战国,至汉代方成书。最初的《尔雅》可能是一部简略的词汇手册,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不断充实,并逐渐被纳入经学体系。汉代学者对《尔雅》的重视程度极高,如《汉书·艺文志》便将《尔雅》列于“六艺”之一,足见其在当时学术界的重要地位。 早期的《尔雅》流传以口说和抄写为主,文字和形制尚不统一。到了汉代,随着印刷术的初步发展,以及学者们对《尔雅》的系统整理,才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文本。《尔雅》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训诂学研究的开端。它不仅仅是一本词典,更是古代社会生活、自然知识、思想观念的缩影。 二、 关键的注疏:《尔雅注》与《尔雅疏》的贡献 《尔雅》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成为重要的经学文献,离不开历代学者的注疏工作。其中,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和宋代邢昺的《尔雅疏》是两个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一) 郭璞《尔雅注》:开创性的注释体系 郭璞(276年—324年),字盎,东晋时期著名学者、文学家。他对《尔雅》的注释,被誉为“开创之举”,其影响深远。郭璞的《尔雅注》以其严谨的考证、渊博的学识和精辟的论述,极大地提升了《尔雅》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 考证严谨,辨析精准: 郭璞在注释《尔雅》时,注重搜集古籍,广泛引用,对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借义等进行了细致的辨析。他不仅能够解释字词的含义,更能追溯其来源,考证其演变。例如,对于一些生僻的动植物名称,郭璞能够结合当时的地理环境和民间知识,进行准确的识别和描述。 文辞精炼,条理清晰: 郭璞的注释语言简练而准确,避免了冗余的堆砌。他按照《尔雅》的原有篇章结构,逐一进行解释,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每条注释都力求抓住词语的核心意义,并提供必要的例证。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郭璞在注释《尔雅》时,并非一家之言,而是广泛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学识进行阐发。他对汉代以来学者的各种说辞进行了梳理和评价,从而使自己的注释更加完备。 地理、博物的实践性: 郭璞本身是一位对地理、博物颇有研究的学者,这使得他的《尔雅注》在解释地理、动植物等词语时,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生动性。他能够将抽象的文字描述与具体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使读者对古代的自然世界有更直观的认识。 郭璞的《尔雅注》为后世学者研究《尔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后来的注疏者奉为圭臬。 (二) 邢昺《尔雅疏》:系统性阐发与补充 邢昺(992年—1057年),字茂恭,北宋著名学者。他所作的《尔雅疏》,是在吸收郭璞《尔雅注》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系统性阐发和补充。 以注为主,以疏为辅: 邢昺的《尔雅疏》以郭璞的《尔雅注》为主体,对郭注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申。他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复郭注,而是将其中的要点进行提炼,并加以更深入的阐述。 补充遗漏,纠正谬误: 邢昺在研读郭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其中一些可能存在的遗漏或不够清晰之处。他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其他古籍的考证,对郭注进行补充和完善,甚至在必要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但其态度是极为谦逊和尊重的。 援引更多文献,论证更为充分: 相比于郭璞,邢昺的时代更晚,能够接触到的文献也更加丰富。他在《尔雅疏》中引用了大量的汉、魏、晋、唐等朝代的文献资料,以证明其论点的正确性,使得其疏解的论证更为充分和有力。 强调经义,融入经学体系: 邢昺作为宋代经学的重要学者,在疏解《尔雅》时,更加注重《尔雅》在经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他会结合《诗经》、《尚书》等其他经典,阐释《尔雅》词语在经典中的实际运用,进一步强化《尔雅》的经学价值。 文字的梳理与规范: 《尔雅》中的许多词语,其文字形态在流传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化。邢昺在疏解时,也会对一些字的形、音、义进行梳理和规范,为后世的学习者提供了更准确的文字依据。 邢昺的《尔雅疏》以其博大精深、考证精当、论述周密而著称,与郭璞的《尔雅注》共同构成了《尔雅》最权威、最完善的注疏体系。后世的《尔雅》刊本,大多以此二家之注疏为基础。 三、 《尔雅义疏》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尔雅义疏》并非指某一特定版本的名称,而是泛指历代学者对《尔雅》的注释和阐发,其中以郭璞注、邢昺疏为代表的体系,在学术界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语言研究的奠基之作: 《尔雅》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词书,其本身就是语言研究的开端。《尔雅义疏》则是在此基础上,对词义进行了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为后世的文字学、训诂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词源、词义的考辨,对词语的分类和解释,都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树立了榜样。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尔雅》所记载的知识,是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尔雅义疏》,我们能够窥见古代的自然环境、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这些义疏不仅解释了词语的含义,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古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经学研究的基石: 《尔雅》被纳入“六艺”,其经学地位不言而喻。《尔雅义疏》的出现,进一步巩固了《尔雅》的经学地位,并为其在经学体系中的解释提供了理论依据。历代学者通过对《尔雅》的注释,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经典的字词,从而提升对经典本身的理解深度。 学术争鸣与思想碰撞的平台: 在《尔雅义疏》的形成过程中,不同学派、不同时代的学者都参与其中。他们的注释和阐发,既有继承,也有创新,甚至存在不同观点的争鸣。这种学术争鸣,促进了思想的交流和学术的进步,展现了中国古代学术的活力。 保存古籍,延续文脉: 许多《尔雅义疏》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对散失的古籍进行考证和引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古代的文献资料。同时,学者们对《尔雅》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脉的延续性,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 四、 《尔雅义疏》的阅读与启示 阅读《尔雅义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尔雅》这部古籍,更能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古代学者的治学精神和学术智慧。 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 郭璞、邢昺等学者在注释《尔雅》时,表现出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对待每一个字词都力求准确,对待每一个观点都力求充分论证。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尔雅义疏》中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对中华文明的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对古代词语的解释,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生活的温度,体会到古人的智慧。 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 研读《尔雅义疏》,就如同与千年前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研究方法,学习他们的分析思路,甚至在某些问题上,可以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语言魅力与思想深度: 《尔雅》本身的语言精炼,而《尔雅义疏》则将这种精炼的语言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通过对词义的深入挖掘,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语言的魅力,以及隐藏在这些词语背后的深刻思想。 总而言之,《尔雅义疏》是中国古代训诂学和经学研究的宝贵遗产。以郭璞注、邢昺疏为代表的《尔雅义疏》,不仅是理解《尔雅》这部经典的关键,更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语言、文化、历史、思想的重要窗口。它们所承载的学术精神和历史智慧,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芒,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我一直都对古代的文献和文字学非常感兴趣,这次终于找到了一套让我心满意足的《尔雅义疏》!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学者,但从小就喜欢阅读古籍,尤其是那些能解释古代词语和概念的书。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简直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从装帧上看,就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摸上去温润顺滑,印刷清晰,字迹工整,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 说实话,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尔雅》的注解,但总觉得不够深入,或者解释得过于浅显,无法完全满足我对古代汉语精妙之处的好奇心。这套《尔雅义疏》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清人的注疏,往往能够结合当时的学术背景和对经典的深入理解,对《尔雅》中的每一个词条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证和阐释。很多我以前一直疑惑不解的词语,在这套书中都得到了清晰明了的解释,甚至还能了解到一些词语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的演变和用法,这对我理解古代文章的细微之处帮助太大了!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套书不仅解释了词义,还常常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尔雅》的解释与《诗经》、《尚书》等其他经典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更为宏大的知识体系。读起来就像在和古人对话,感受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学识。每一条解释都充满了智慧的火花,让我不禁为古人的智慧折服。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古代语言学和文化史的精华,每次翻开都能学到新的东西,感受到知识的海洋是多么的浩瀚。 而且,这两册的装帧设计也恰到好处,虽然是学术性的著作,但一点也不显得枯燥乏味。翻页的手感很舒服,排版也合理,文字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享受。我常常会在午后,泡上一杯清茶,坐在窗边,慢慢品味书中的内容。有时候,一个词条的解释就能让我沉浸其中,思考良久。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非常难得的。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些伟大的学者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交流。 总而言之,这套《十三经清人注疏:尔雅义疏(全2册)》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购书经历。它不仅是一套严谨的学术著作,更是一扇打开古代文化和语言宝库的钥匙。对于任何对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文化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套书都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书本身的定价,它带来的知识和思想上的启发,是无价的。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经典、渴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收获满满。

评分

最近入手了这套《十三经清人注疏:尔雅义疏》,不得不说,这真是一套令人惊喜的学术著作。我虽然不是专业的古汉语学者,但对中国古代的文字和文化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一直想找一套比较权威、全面的《尔雅》注疏。这套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愿望。 首先,从书籍本身的质量来说,这套书做得非常出色。它的装帧设计古朴典雅,很有收藏价值。纸张的质量也非常好,摸上去有韧性,不易损坏,印刷清晰,字号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累。整体的视觉感受非常舒适,让人愿意沉下心来去品读。 内容上,这套书的注解部分尤为精彩。清人作为学术大家,他们的注解往往能集前人之大成,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套《尔雅义疏》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书中对《尔雅》的每一个词条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并且辅以大量的引证,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词语的含义,以及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法。这对我理解古代文献中的一些难词、生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词义,还经常会涉及到一些相关的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甚至是一些哲学思想。这让我感觉,阅读这套书,不仅仅是在学习文字,更是在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文化传承。它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而且,这套书的编排也很合理,两册的划分也使得阅读更加便捷。有时候,我会因为书中某个词条的解释,而引发更深入的思考,进而去查阅其他的相关书籍。这套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能够窥见古代学术世界的浩瀚与深邃。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语言文字、文化历史的读者来说,这套书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绝对值得拥有。

评分

这套《十三经清人注疏:尔雅义疏(全2册)》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古代的词汇学和训诂学非常着迷,但一直苦于找不到一套系统、深入的讲解。市面上关于《尔雅》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做到既严谨又不失可读性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这套书的出现,可以说是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难题。 从开本和装帧设计上,我一眼就喜欢上了。它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装帧,而是那种朴实无华,但却透着厚重感的风格。纸张的质感很好,摸上去很有分量,印刷也十分清晰,字号适中,排版布局合理,不会显得拥挤。每次翻开这本书,都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学术氛围,让人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一种专注的学习状态。 《尔雅》这本书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它是古代解释词语、名词的经典之作,对于理解古代文献至关重要。而清人的注疏,往往是集前人之大成,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套《尔雅义疏》正是如此,它不仅对《尔雅》的原意做了详尽的解释,还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作为例证,这对于我理解词语的实际用法,以及词义的演变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疑难字词的考证。很多时候,一个字、一个词在不同的古籍中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或者存在争议,这套书能够详细地梳理这些争议,并给出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有时候还会提及不同的学术观点,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一个词的来龙去脉。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这套书的价值更加认可。 阅读这套书,让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一种学术的精神。清代学者们那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是现代人非常需要学习的。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学问,需要的是耐心、细致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拥有这套书,它将是我今后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籍的工具书。当我看到这套《十三经清人注疏:尔雅义疏(全2册)》时,我感到非常兴奋。从外包装上看,就给人一种厚重、典雅的感觉,拆开后,更是爱不释手。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用心,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不是那种廉价的纸,而是有一种温润的触感,印刷字体清晰,排版也十分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一直相信,一本好的书籍,从内到外的品质都应该得到保证,而这套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内容方面,这套书的注解非常详尽。我之前阅读《尔雅》时,虽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很多词语的解释,总觉得不够深入,或者解释得过于简单。《尔雅义疏》则不同,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每一个词条,并且会引用大量的古代文献作为佐证,这让我对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够更好地体会古代汉语的精妙之处。 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引文,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我理解词义,还能让我了解到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这让我感觉,阅读这套书,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历史、学习文化。我常常会因为一个词条的解释,而引申出对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兴趣,进而去查阅更多的资料,这种求知欲的激发,是这套书带给我的意外惊喜。 读这套书,就像是走进了古代的学术殿堂,与那些伟大的学者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的严谨、他们的学识,都让我深深折服。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滋养心灵的书籍。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一定会和我一样,在这套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评分

最近入手了这套《尔雅义疏》,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毕竟我对古代文献的研究不算特别深入,担心自己驾驭不了。但翻开之后,我才意识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套书的编纂质量真的很高,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它在引用的古籍版本上,都力求准确,这对于我们进行学术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书中的注解不仅清晰,还很详尽,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辨析,这让我受益匪浅。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阅读体验的人,所以书籍的装帧和纸张质量对我来说也很重要。这套书的纸张触感非常棒,有一定厚度,不易透墨,印刷也十分精美,字体清晰,大小适中,即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书的整体设计风格非常沉稳大气,散发着浓厚的学术气息,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感觉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是怀着一份对经典的敬畏之心,这一点非常难得。 我平时也会阅读一些与古代文学相关的书籍,但很多时候,一些古代词语的含义总是模模糊糊,不够清晰。这套《尔雅义疏》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它对《尔雅》的每一个词条都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并且会追溯其词源,考证其演变过程,还会引用大量的例证来佐证其义。我发现,很多我曾经以为自己理解的词语,在这套书中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让我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读这套书,就像是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学术对话。清代的学者们,在那个没有互联网,信息传播远不如今天的时代,能够如此细致地梳理、注解古籍,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学养,真的让我由衷地钦佩。他们不仅仅是在解释字面意思,更是在解读一种文化,一种思想。我常常会被其中一些精辟的论述所打动,觉得这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接受一种思想的洗礼。 总的来说,这套《尔雅义疏》是一套非常值得入手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在制作上也堪称一流。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更深入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个人觉得,对于想要在古代汉语、文字学、中国古代思想史等领域有所建树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会是你学术道路上一个忠实的伙伴。

评分

印刷精致,字迹清晰,装订漂亮。

评分

一直关注中华书局的清人十三经套书,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一本书不是繁体竖排?

评分

好书就要多买,希望多促销啊,哈哈哈哈,京东物流就是给力!

评分

雨中添孤酒,杯杯动魄魂。n世间无尽事,寻去了无痕。n一直在京东买书。很划算!n包装精美,物流很快,服务周到!n满减优惠,叠加优惠券更划算,到手三折以下!雨中添孤酒,杯杯动魄魂。n世间无尽事,寻去了无痕。n一直在京东买书。很划算!n包装精美,物流很快,服务周到!n满减优惠,叠加优惠券更划算,到手三折以

评分

好书

评分

繁体横排,是繁体横排的。

评分

书本很好,纸张不错,一次买了很多,正品

评分

郝懿行的书,考定没的说,中华的这一套清人十三经确实贡献很大

评分

严选底本,精加校正。《尔雅义疏》版本颇多,可分足本、节本两类,其中郝氏家刻本为郝懿行之孙郝联荪、郝联薇据咸丰六年胡珽刻本校勘后所刻,是足本系统中质量较高的一种。此次点校,即以上海图书馆藏清同治四年郝氏家刻本为底本,同时参校了胡珽刻本及《皇清经解》本,经注文的校正还参考了阮元刻《尔雅注疏》、周祖谟《尔雅校笺》等书,保证了文本的准确、可靠。凡底本中有错讹处,均以校记形式指出,利于读者正确理解、深入查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