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近世经学大师廖平解读《诗经》之作,解析《诗经》中的微言大义
2、收录了廖平论《诗经》的多篇稀见文献
3、校注者悉心注释,对今人陌生的词汇、制度、事件进行了简明注释。
内容简介
廖平是晚清以来今文经学和蜀学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国经学史和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
《诗说》收录了廖平的《四益诗说》、《诗经经释》等共八种《诗》学文献,以类命名,集结为《诗说》。校注者针对难解语词、人物官职、典章制度、重要事件等作简明注释,并注明引文出处,以便当今学子研读。
作者简介
廖平(1852—1932年),四川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人。初名登廷,字旭陵,号四益;继改字季平,改号四译;晚年更号为六译。他一生研治经学,做出了卓越的学术贡献,并起到了一个融合古今中西各种学说,富有时代特色的经学理论体系,深刻影响了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经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学术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古今学考》 《穀梁春秋经转古义疏》《释范》等。
目录
校注前言 / 1
四益詩説 / 1
《詩緯》新解 / 3
《詩緯》搜遺 / 32
詩學質疑 / 38
孔子閒居 / 42
《大學》引《詩》爲天皇、引《書》爲人帝考 / 52
《詩經》天學質疑 / 55
《詩緯訓纂》序 / 59
《詩經異文補釋》跋 / 64
《詩經?國風》五帝分運考 / 70
《詩經》經釋 / 75
《詩經經釋》原目 / 77
《詩經》經釋 / 82
《楚辭》新解 / 121
叙 / 123
凡例 / 128
離騷 / 135
《楚詞》講義 / 153
第一課 卜居 漁父 / 155
第二課 大招 招魂 / 158
第三課 九歌 / 160
第四課
大言賦 / 163
小言賦 / 164
第五課 彭咸解 / 168
第六課 九章 / 171
第七課 離騷 / 173
第八課 釋《楚詞》真字 / 175
第九課
天問 / 178
題《天問》後 / 179
第十課 離騷 / 181
附録 主要引用書目 / 184
精彩书摘
校注前言
廖平《詩》學思想是其經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廖平認爲,“孔子自衛反魯,首正《雅》、《頌》,群經後起,總例在《詩》”,又説“孔子作六經及教人,皆以《詩》爲首”。《詩經》在孔經哲學中堪稱綱要,關乎聖人立教,爲此廖平於《詩》學研究,用力不菲。廖平一生,學凡六變:“初由研求宋學而治漢學今、古文,一變;尊今文而抑古文,二變;大統小統,三變;分天人之學,四變;合天、人、大、小爲一,五變;天、地、人合一,六變。”其中後四變的學術思想可以概括爲“大小説”、“天人學”,主要就是以《詩》、《易》二經(廖平認爲《詩》、《易》相通)爲核心進行探討。據統計,廖平一生的《詩》學文獻共計三十餘種,其中現存著作五部,分别是《今文詩古義疏證凡例》、《四益詩説》、《詩經經釋》、《楚辭新解》、《楚辭講義》;現存文章十二篇,分别是《不以文害辭》、《大雅民勞解》、《論詩序》、《續論詩序》、《山海經爲詩經舊傳攷》、《離騷釋例》、《高唐賦新釋》、《重刻日本影北宋鈔本毛詩殘本跋》、《詩經異文補釋序》、《詩經國風五帝分運考》、《詩經天學質疑》、《“詩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爲有公田,由此觀之,雖周亦助也”義》。需要指出的是,楚辭是繼《詩經》之後的一種重要詩體,在很大程度上説是對《詩經》的繼承與發展,如東漢王逸就認爲,屈原“獨依《詩》人之義而作《離騷》”,“《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廖平曾經指出,“編《楚辭》釋例多與《詩》例相同”,又説“《楚辭》爲《詩》之支裔,專明《詩》説”。基於上述考慮,本書參照重慶圖書館藏《改正六譯館叢書目録》,將其所撰《楚辭新解》、《楚詞講義》、《離騷釋例》、《高唐賦新釋》一併歸入《詩》學文獻。
廖平現存最早的《詩》學文獻當爲光緒二年(1876)參加四川科考覆試所作《不以文害辭》。“不以文害辭”,是孟子重要的《詩》學主張,語出《孟子?萬章》:“故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爲得之。”廖平在該文中大量引用《詩經》中的例句,結合音、形、義等進行考證,藉以闡明孟子《詩》論,其中可見廖平早期學術的漢學傾向。此後不久,今文經學大師王闓運“主講尊經書院,其道乃大行於吾蜀”。受其影響,廖平始“厭棄破碎,專事求微言大義”,逐漸走上治今文經學的路嚮。按廖平的説法,六經中,《禮經》、《春秋》、《尚書》,《樂》、《詩》、《易》爲天學三經;六經有小大、暫久之分,所言疆域由小到大,所言時間由短到長,所言空間由六合之内到六合之外,廖平治經也大致遵循這樣一個過程。因此,廖平專治《詩經》,時間相對較晚。據廖宗澤《六譯先生年譜》卷三載,廖平專治《詩經》,始於光緒十七年辛卯(1891)。約在光緒十二年(1886)前後,廖平撰有《十八經注疏凡例》,又稱《群經凡例》,其後又屢經修訂,在光緒二十三年(1897)由成都尊經書局刊行。其中的《今文詩古義疏證凡例》,主張“以《詩》本託興,專主素王,分三統”,試圖通過以義例解《詩》,以復西京今文之學。此後廖平的《詩》學研究基本沿著由“三變”至“六變”治學路徑演進,研究視野不斷開拓,《詩》學主張不斷完善。如三變時期撰寫的《釋球》、《大雅民勞篇解》、《山海經爲詩經舊傳攷》等《詩》學文獻,主要揭橥大統之説,並由小九州而言及大九州;四變時期的《四益詩説》,以緯候起例,主要論及六合以外天真至人之學;到六變時期,《詩經經釋》以《内經》五運六氣説《詩》,進一步闡釋天人之學,試圖達到天人合發、學問大成的境界。當然,廖平的《詩》學乃至整個經學思想,雖遞嬗多變,但也非前後割裂,自相矛盾,當有其内在發展邏輯:一方面,高舉復古旗幟,追溯由後漢而復前漢、由前漢而復先周秦的學術軌跡,這恰好是清代二百多年來學術發展過程的縮影,與清代學術思想發展存在驚人的一致,反映了廖平對學術本源的孜孜探求;另一方面,將《詩經》視爲未來垂法立教的藍圖,視野由中國而至全球,由六合以内而至六合以外,由近及遠,由小到大,“借古人以翻後人”,反映了廖平試圖解決古今、中西之争的主觀願望和“通經以致用”的基本精神。
總體而言,根據對廖平《詩》學文獻的爬梳考察,廖平的《詩》學具有如下幾個主要特點:
第一,尚微言大義。古代今文家素有闡發微言大義的傳統,但重在闡發所謂《春秋》大義,而廖平則認爲《詩》中别有微言大義,因而極力加以闡明。從三變後期起,探討《詩》學逐漸成爲廖平治經的主流,不管是對今文《詩》的發凡起例,還是大統學以《詩》爲全球立法,抑或天學以《詩》爲預言神遊事、爲宇宙立法等等,其要務皆在復西京之舊,並進而入周秦之室,以知聖人之意,無不體現廖平對《詩》微言大義的闡發。近代著名學者向楚在《廖平》一文中,歸納出廖平與門人説《詩》之旨有數義,如二伯、三統、四始、《詩》爲神遊、《詩》爲大同學術等,由此可見,崇尚微言大義是廖平《詩》學的重要特點之一。
第二,重師説條例。師説,即先師之經説,源自孔聖,“多得本源實義”。條例,又稱義例、經例,即解經的體例、程式,通常也是師説的核心。廖平認爲諸經皆有師説義例,唯獨“《詩》師説亡佚殆盡”,“後世説《詩》如古詩選本,望文生訓,全無義例”。不過《詩經》師説、條例也有跡可循,“精微義例,全在緯候”,《左傳》、《國語》、《列子》、《莊子》、《山海經》、《楚辭》、《内經》等書,皆可爲師説,合乎《詩》旨。因而於這些典籍中極力稽考古説,發明義例。如所撰《詩緯新解》一書,“於四始、五際、六情之義,以及篇什配用之理,皆據秦漢以來舊籍,推闡其意”,使先師遺説爲之彰顯。又如所撰《今文詩古義疏證凡例》,擬就凡例六十二條,專以發明編《詩》之義,以改變“古來從無以義例説《詩》”的局面。其中“采古説”一條:“以《左》、《國》、《戴記》爲主,參以陳本《三家詩遺説考》。至於無明文者,前人多失採録,今輯之尤詳。又凡所立新義,必于古説有徵,方敢用之;非有古言,不敢濫列。”廖平之重師説、條例,於此可見一斑。
第三,主會通群經。自司馬遷以來,世傳孔子删定六經;六經既經聖手,則必有精義在焉——今文家所謂“一王之法,爲萬代之教”。故古來學者治經,多注重會通六經。廖平著述宏富,遍及四部,會通治經十分明顯,曾經指出:“必徧通群經,然後能通一經;未有獨抱一經,不務旁證而能通者。”廖平在《今文詩古義疏證凡例》中,專門列有“通《易》”、“通《尚書》”、“通《春秋》”、“通《禮》《樂》”等條例,主張《詩》與群經相通;又列有“主素王”、“分三統”、“存二帝”、“中外例”等條例,認爲公羊家所倡導的“素王説”、“三統説”、“中外説”、“文質説”等,其實皆本原於《詩》。廖平自三變起,還廣引《山海經》、《楚辭》、《列子》、《莊子》、《淮南子》、《内經》等以證《詩》,並視爲《詩》之師説,“合之兩美,離之兩傷”。《詩》與群經關係竟如此密切,究其根源,乃“孔子自衛反魯,首正《雅》、《頌》,群經後起,總例在《詩》”。
第四,明經史之分。廖平自認其學術爲哲學,判明經制與史事的區别,以後期天學之《詩》、《易》研究爲甚。廖平認爲治經有程度次第,先人學而後天學,人學爲行,天學爲知,《尚書》與《春秋》爲著明之行事,《詩》、《易》爲隱微之空言。“《詩》者志也”,爲“空言俟後”,託物比興,言無方體,不能質言實指,因而廖平非常反對以《詩》爲古事、以序説《詩》等舊説。在廖平看來,所謂《詩》“寓言後事”,“借古人翻後人”,其實也是“通經致用”的體現,只是這種“妙用”能否實現,有待將來歷史的檢驗。廖平的《詩》學建立在思想而非行實的基礎上,有待將來歷史的檢驗,毋寧説是一種形而上學,是一種理想制度的設計!
由於現存廖平《詩》學文獻比較分散,校注者盡量爬梳搜羅,使本書不僅收録了《六譯館叢書》中的相關文獻,而且收録了《叢書》以外的數種稀見文獻。除其中十種文獻因已收入其它著作而編入《廖平集》相應分册外,其餘文獻彙編成册,參考《六譯館叢書》中已有著作名“四益詩説”,略去“四益”,定名爲“詩説”。在校注過程中,本書參考了舒大剛、楊世文主編的《廖平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五年版)等書的點校成果。
……
诗说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