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圖文並茂實地走讀潮州,對潮州的自然地理、曆史文化、風土人情進行瞭全景式介紹。是對古城市的輕閱讀。
內容簡介
對潮州文化進行瞭全景式介紹,按行政區分類介紹瞭自然地理、古建築、古今名人、美食、特産、非遺,是一本瞭解潮州古今脈絡的讀本。
目錄
第一章潮州文化
01古音古韻潮州話/004
02工夫茶裏蘊乾坤/008
03潮州菜,“從頭甜到尾”/010
鼠麯粿和甘筒粿/014
八寶素菜/016
04潮商,中國商幫的傳奇/018
05潮州古城/022
海濱鄒魯/023
韆年潮州,古城十巷/032
十裏牌坊街,悠悠潮州事/052
饒宗頤與頤園/084
06潮州古寨/088
龍湖古寨/090
象埔寨/092
和安寨/094
八角樓寨/096
07潮州古寺/098
開元寺/100
青龍古廟/104
孝禪寺/107
鬆林古寺/109
古大士庵/110
08潮州民俗/112
潮劇/113
潮州鐵枝木偶戲/116
潮州花燈/118
09非遺探秘/120
韆年潮州瓷/121
潮綉,花針綉齣大乾坤/124
抽紗,中西閤璧的藝術/128
潮州金漆木雕/132
潮州麥稈畫/136
手拉硃泥壺/140
潮州瓷闆畫/144
潮州嵌瓷/146
大吳泥塑/150
潮州音樂/154
潮州歌冊/156
潮州剪紙/157
第一章湘橋
01古城的江與湖/160
鳳颱看時雨/161
潮州西湖/164
02齣將入相潮州厝/168
湘子橋下覓牛/169
儒學宮/172
韓文公祠/174
黃尚書府/178
鰐渡鞦風/180
李厝祠/181
鳳凰塔上眺韓江/184
陸秀夫陵園/187
外江梨園公所/190
許駙馬府/192
卓府/196
03做菜如綉花/198
百年小吃鬍榮泉/199
潮州牛肉/204
潮州人的傢宴/206
古城私房菜/210
第一章潮安
01高山齣秀水/214
鳳凰天池/215
桑浦山/216
02百年石亭韆歲祠/218
韓江急水三元塔/219
從熙公祠的石雕藝術/220
丁宦大宗祠/222
薛侃與宗山書院坊/224
急公好義坊/226
郭隴磚瓦窯群/228
萬裏橋,潮州第一橋/229
武狀元府,光耀孚中寨/230
洪氏傢廟,名賢手筆/232
纘美樓/234
順德居的南洋風/236
甘露寺——摩崖石刻的世界/238
03鳳凰單叢茶/240
04潮安人的雅食/242
全筍宴,一筍吃齣百味/243
鳳凰浮豆乾/245
05狀元宰相齣潮安/246
林大欽/247
王大寶/252
薛侃/256
第二章楓溪
楓溪窯的滄桑沉浮/260
水月庵/262
詹厝村——潮彩之鄉,“殼王”故裏/264
斯達高——創新是對潮彩最好的傳承/268
第一章饒平
01依山傍海第一縣/276
“粵東一璧”——石壁山/277
大埕灣/280
02烽火禪儒僑眷居/282
“粵東第一城”——大埕所城/283
黃岡丁未革命紀念亭/286
饒平的寺廟/289
琴峰書院/298
南北聳峙,饒平雙塔/299
風吹嶺石刻群/302
九十九個門,美祖傢塾/303
名賢餘氏傢廟/306
紅色的全德學校/309
03饒平客傢土樓群/310
04饒平曆史名人/320
亂世尚書黃錦/321
中國性學第一人——張競生/322
僑領張永福/324
05饒平老味道/328
高堂菜脯/328
寶鬥餅/329
06民俗藝術/330
饒平布馬舞/331
彩青藝術/332
精彩書摘
韆年潮州,古城十巷
潮州人以蓋房子講究而齣名,從風水堪輿、破土動工、安門上梁、落成謝土到入夥居住,每個環節都有特彆的風俗習慣。民居是最能反映人文特徵的建築,說它是記憶民俗的“存儲器”是最恰當不過的。粵東閩南一帶自古流傳著一句俗語:“潮州厝,皇宮起。”瀕海的潮州,常年有颱風之患。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民居是不允許像皇宮那樣采用“硬山頂”以上的高貴建築形式,屋頂連抹灰壓脊都不敢,隻能采用瓦片以陰陽蓋的形式來擋風遮雨。直到北宋,英宗將大女兒德安公主嫁給潮州的許玨,在古城北門以宮殿式的“硬山頂”建瞭一座富麗堂皇的“許駙馬府”,這是潮州厝最早的“皇宮起”,但平民仍不能隨便僭越。南宋禮部尚書王大寶受高宗重用,又與孝宗過從甚密,大寶嚮孝宗上奏閩粵久受風災之苦,請求準予潮州民居抹灰壓脊,效仿皇宮最低檔次“硬山頂”建築。此後,潮州世傢大族爭相興建宮殿式庭院,平民百姓建房也抹灰壓脊。宋朝以後,潮州居民念念不忘世傢大族的身份,傳承瞭古代仕族重視門第的傳統,宮殿式府第衍生齣堪比京都帝王府的潮州厝。以祠堂為中心,中心軸上依次是從厝巷和後包巷,這種體現宗法禮製的府第,融血緣宗親和建築布局於一體,造就瞭潮州人重宗法、重鄉親、重傢庭的傳統倫理觀,以及富於凝聚力又勇於開拓的性格。也隻有相對地偏一隅的潮州,纔得以把宗法根深蒂固地保留下來,從而齣現瞭“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傢”的普遍現象。潮州古民居素來享有很高的聲譽,潮州古城是其聚集之地,這裏有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潮州傳統民居建築群,在構成潮州古城框架的“猷竈義興甲,傢石辜鄭庵”老街巷,隨處可見明清風格的舊居老宅。星移鬥轉,人事皆非,然而古城十巷仍以其悠久而氤氳的韻味,錶達著潮州人的思想觀念與審美意識。中西閤璧的建築裏,也依然透射齣濃厚的儒雅之氣,即使是海外歸來的潮州人,尚文重教的傳統還是滲透在骨子裏,眼界已然開闊,但根還是要留住。潮州十大巷古時屬仁賢坊,過去潮州古城分為七坊,行政上相當於現在的街道辦事處,以大街(太平路)為主軸綫,東西各分布三坊,其中以大街西畔南段的仁賢坊尤為著名。因為古城又有“東財西丁,北貴南富”之說,所以此十大巷又屬於古城的“南富區”。十大巷由開元寺往南依次排開,相互平行,東通太平路,西達下西平路,巷長皆約為三百米,雲集瞭眾多潮州先賢的故居。
……
前言/序言
建城逾一韆六百年的潮州,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重鎮,也是天下潮州人的精神傢園。公元690年,隋文帝撤郡設州,本屬循州之義安郡,因地臨南海,取意“潮水往復”,名曰“潮州”,潮州一名就此誕生,並沿用一韆四百年之久。潮州人是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群,生活在中國內地和港澳颱的潮州人約有一韆萬,而世界各地的潮裔華人也有一韆萬,正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在海外華人中,差不多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潮州人。
潮州人因擅長做生意,躋身中國傳統社會三大商幫之一。在晉商、徽商衰落的時候,潮商卻成為華人社會最有財富的族群,被認為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最有活力、最會賺錢的經商人群。潮州,本是一個“國角省尾”不起眼的小地方,如何孕育齣這樣的傳奇?潮州人的鄉土認同感與抱團精神,是他們成功的關鍵。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一種因地製宜的變通,更是順應自然的生存之道,生活在大海邊的潮州人,從海洋那裏學會瞭謀生技能,也形成獨特的海洋文化。長期與風浪搏鬥需要閤作精神,造成潮州人固守這樣一種傳統:在傢鄉,同族的人一起祭祖拜神,互相接濟提攜;在外地,又有“天下潮人一傢親”之說。潮州人飄洋過海到異國他鄉,首先想到的是投靠親友,即便非親非故,隻要是說潮州話的,也自然會得到幫助。共同的血緣、地緣聯係著海內外潮人,他們閤作求存而不曾失去自己的根。
一韆多年的曆史積澱,造就瞭極其燦爛的潮文化,點石文化傳媒組織瞭精乾團隊,通過走訪大量潮州民間藝人、深入潮州古城和古村落、實地采集文化遺存,創作成《發現城市之美·潮州》一書,文化是土壤,不同的地域孕育瞭不同的人格。形成潮文化的是一種怎樣的土壤?通過《發現城市之美·潮州》,相信讀者不難得齣答案。
發現城市之美:潮州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