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對照精編實用中醫文庫:中醫基礎理論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英漢對照精編實用中醫文庫:中醫基礎理論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其忠,陳凱先,李其忠,何星海 編,徐瑤,施建蓉,鬍鴻毅 譯
圖書標籤:
  • 中醫
  • 中醫基礎理論
  • 中英文對照
  • 醫學
  • 健康
  • 傳統醫學
  • 精編
  • 實用
  • 教材
  • 學習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浦江教育齣版社
ISBN:9787811215120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139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英漢對照精編實用中醫文庫
外文名稱: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8
字數: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英漢對照精編實用中醫文庫:中醫基礎理論》作為該係列叢書之一,由李其忠主編、徐瑤主譯,《英漢對照精編實用中醫文庫:中醫基礎理論》分7章介紹陰陽五行等與中醫相關的哲學思想,氣血津液等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藏象、經絡等人體基本結構,病因病機、預防與治則等疾病診治理論基礎。全書言簡意賅、深入淺齣、雙語撰寫,是以英語為母語地區初學中醫者必不可少的教科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第1章 陰陽五行
第1節 陰陽
1陰陽的含義與事物陰陽屬性的劃分
2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
3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2節 五行
1五行的含義
2事物五行屬性的劃分
3五行之間的相互作用
4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2章 氣血津液
第1節 氣
1氣的概念
2氣的生成
3氣的作用
4氣的運動
5氣的分類
第2節 血
1血的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作用
4血的運行
第3節 津液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
3津液的輸布代謝
4津液的作用
第4節 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1氣與血的關係
2氣與津液的關係
3血與津液的關係

第3章 藏象
第1節 五髒
1心
2肺
3脾
4肝
5腎
附:命門
第2節 六腑
1膽
2胃
3小腸
4大腸
5膀胱
6三焦
第3節 奇恒之腑
1腦
2女子胞
第4節 髒腑之間的關係
1五髒之間的關係
2六腑之間的關係
3五髒與六腑之間的關係

第4章 經絡
第1節 經絡的概念與經絡係統
1經絡的概念
2經絡係統
第2節 十二經脈
1具體名稱
2流注次序
3分布規律
4錶裏關係
第3節 奇經八脈
第4節 經彆、經筋、皮部、彆絡
1十二經彆
2十二經筋
3十二皮部
4十五彆絡
第5節 經絡的基本功能
1溝通錶裏上下,聯絡髒腑器官
2通行氣血陰陽,濡養髒腑形體
第6節 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
1闡述疾病發生與傳變的機理
2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第5章 病因
第1節 外感病因
1六淫
2癘氣
附:內生五邪
第2節 內傷病因
1七情
2飲食
3勞逸
第3節 病理産物
1痰飲
2瘀血
第4節 其他病因
1外傷
2藥邪
3醫過
4先天因素

第6章 病機
第1節 發病機理
1邪正與發病
2體質與發病
第2節 病變機理
1邪正盛衰
2陰陽失調
3氣血津液失常

第7章 預防與治則
第1節 預防
1預防思想
2預防方法
第2節 治則
1治病求本
2扶正祛邪
3調整陰陽
4因人、因地、因時製宜

前言/序言

  中醫學是以傳統醫學理論與實踐經驗為主體,研究人體生命活動規律和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以及保健的一門綜閤性學科。中醫學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幾韆年來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總結,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為中國人民的健康保健事業和民族繁衍作齣瞭巨大的貢獻。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老齡化進程的加劇,以腫瘤、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為代錶的慢性病日漸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而中醫藥顯示瞭良好的治療效果。當今的醫學倡導“社會一心理一生物”的現代醫學模式,醫學理念從“疾病治療”嚮“健康促進”轉變,國內外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天然、毒副作用低的中醫藥治療疾病。近幾十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疾病譜的改變,中醫學日益引起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醫學專傢和普通民眾的關注,全球性的“中醫熱”正在持續升溫。為瞭滿足海內外人士日益高漲的學習中醫學知識的需求,我們特地編撰瞭《(英漢對照)精編實用中醫文庫》叢書。
  本叢書注重“三性”——科學性、係統性、實用性。叢書在充分吸取近年中醫教學、科研進展的基礎上,突齣中醫學術精華,理論闡述準確、臨床切閤實際,嚮讀者介紹“原汁原味”的中醫學;叢書介紹中醫學常用的治療方法和臨床技能,所涉及的病證均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和中醫優勢病種。叢書的13個分冊涵蓋瞭中醫基礎與臨床的主乾課程,通過閱讀本叢書,讀者可以由淺人深、循序漸進地學習中醫藥知識和技能。
  本叢書突齣“三精”——作者精乾、內容精煉、翻譯精準。叢書的中文作者絕大部分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各相關教研室的資深專傢,翻譯團隊由上海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和外語中心具有豐富的中醫藥學翻譯經驗的骨乾教師組成。為瞭適閤海內外讀者的需求,叢書本著“求其精而不求其全”的原則,選取瞭基礎和臨床的核心內容,翻譯上參考瞭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叢書既可滿足具有一定英語水平的初學中醫者係統學習中醫所用,也可供中醫藥留學生教育作為教材使用,衷心希望本叢書的齣版在中醫藥走嚮海外進程中發揮應有的推動作用。
針灸瑰寶:經絡學與腧穴療法 [Meridian and Acupoint Therapy] 本書籍並非《英漢對照精編實用中醫文庫:中醫基礎理論》的任何組成部分,而是獨立的一部關於中國傳統醫學針灸療法的專著。 引言: 針灸,作為中華民族數韆年寶貴的醫學遺産,以其獨特的理論體係和精湛的臨床實踐,在世界醫學領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一種療法,更是一種蘊含著深刻哲學思想和人體觀的智慧結晶。本書《針灸瑰寶:經絡學與腧穴療法》旨在深入淺齣地揭示針灸療法的核心——經絡係統與腧穴的奧秘,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而又極具實踐價值的認識和學習平颱。 在浩瀚的中醫寶庫中,經絡學說是針灸療法得以成立的基石,而腧穴則是針灸施術的落腳點。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瞭針灸療法的精髓。本書力求將繁復的經絡理論化繁為簡,將抽象的腧穴定位具象化,讓每一位對針灸感興趣的讀者,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從業者,都能從中獲益。 第一部分:經絡的奧秘——縱橫人體的信息網絡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走進神秘而精密的經絡世界。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深入探討: 經絡的起源與發展: 迴溯經絡學說的曆史淵源,追溯其在古代典籍中的萌芽與發展,瞭解曆代醫傢對此理論的貢獻和完善。我們將探討《黃帝內經》等經典著作中關於經絡的經典論述,以及後世醫傢如何在此基礎上加以豐富和發展。 經絡的組成與係統: 詳細介紹經絡係統的基本構成,包括經脈(正經、奇經八脈)和絡脈。我們將逐一梳理十二正經的循行路綫、所屬髒腑、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以及奇經八脈(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各自的獨特作用和臨床意義。 經絡的功能與生理作用: 深入闡釋經絡在人體內的核心功能,包括: 行氣血,濡養全身: 解釋經絡如何作為氣血運行的通道,將精微物質輸布至周身,維持生命活動。 聯絡髒腑,溝通內外: 強調經絡在連接人體各髒腑組織,協調生理功能,溝通人體內外的橋梁作用。 傳導感應,抵禦外邪: 探討經絡如何將外界的刺激信號傳遞至內部,以及在抵禦外邪、維持人體平衡中的關鍵作用。 病理傳變,診斷依據: 分析疾病在經絡係統中的傳變規律,以及經絡的異常錶現如何成為中醫診斷的重要依據。 經絡與髒腑、肢體的關係: 詳細闡述經絡如何與特定的髒腑建立聯係,以及其循行路綫與肢體、五官、九竅等部位的緊密關聯。理解這些聯係,是掌握經絡學說的關鍵。 經絡的病理錶現: 介紹經絡失調、氣血壅滯、阻滯不通等病理狀態,以及由此可能引發的疼痛、麻木、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 第二部分:腧穴的智慧——人體上的特效密碼 在理解瞭經絡的宏大框架之後,本部分將聚焦於經絡係統上的一個個“點”——腧穴。這些看似微小的穴位,卻蘊含著巨大的治療能量。 腧穴的定義與分類: 解釋腧穴的本質,即是人體髒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錶的部位。我們將介紹腧穴的多種分類方式,如: 按循行劃分: 十二正經穴、奇經八脈穴等。 按部位劃分: 頭項部穴、胸腹部穴、背腰部穴、四肢部穴等。 按功能劃分: 俞穴、募穴、郤穴、原穴、絡穴、會穴、八會穴、下閤穴、交會穴等,並詳細介紹各類腧穴在治療中的獨特作用。 腧穴的定位方法: 這是學習針灸實踐的關鍵。本書將采用最直觀、最易於掌握的定位方法,包括: 骨度分寸定位法: 介紹以人身各部骨節長度為依據的定量定位方法,並提供常用部位的骨度參考。 解剖標誌定位法: 結閤人體解剖學知識,利用骨骼、肌肉、肌腱、血管、神經等外部可觸及的解剖標誌來準確尋找穴位。 簡便取穴法: 介紹一些便於操作和記憶的簡便取穴技巧,方便臨床應用。 圖文並茂的穴位圖: 配備精美的穴位圖,清晰標示穴位名稱、定位標誌和循行路綫,使讀者一目瞭然。 常見重要腧穴的詳盡解析: 本部分將精選臨床常用且療效顯著的腧穴,進行深入詳細的介紹,包括: 穴位名稱(中文與英文): 提供準確的穴位名稱,並附上國際通用的英文譯名,方便跨文化交流。 定位: 詳細描述穴位的定位方法,結閤解剖標誌,確保精確。 主治病癥: 列舉該穴位最常用、最擅長的治療病癥,涵蓋內、外、婦、兒、五官等科。 配穴應用: 介紹該穴位與其他穴位配閤使用的經典配穴方,以及其協同增效的原理。 艾灸與針刺方法: 簡要介紹針對該穴位的艾灸和針刺的基本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 相關研究與臨床驗案: 引用現代研究成果和經典臨床驗案,佐證穴位的療效和應用價值。 例如: 我們將詳細解析閤榖(LI4, Hegu)作為“麵口閤榖收”的萬能穴;內關(PC6, Neiguan)在調理心血管和消化係統方麵的作用;足三裏(ST36, Zusanli)作為“長壽穴”的養生保健功效;以及太衝(LR3, Taichong)在疏肝理氣、清瀉肝火方麵的神奇療效等等。 第三部分:經絡與腧穴的臨床應用——理論指導實踐 理論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指導實踐。本部分將結閤臨床實際,闡述經絡與腧穴如何在具體的疾病治療中發揮作用。 循經取穴法的原理與應用: 講解根據疾病所屬經絡,選擇該經絡上的腧穴進行治療的基本原則。 辨證選穴的策略: 介紹中醫辨證論治與選穴相結閤的思維模式,如何根據病人的具體證候選擇最閤適的穴位組閤。 常見病癥的針灸治療思路: 針對一些常見病癥,如頭痛、失眠、頸肩腰腿痛、胃痛、月經不調等,提供相應的經絡和腧穴治療方案,並解釋其作用機理。 養生保健的經絡與腧穴: 介紹一些具有養生保健作用的經絡和常用穴位,如湧泉(KI1, Yongquan)的補腎健體,關元(CV4, Guanyuan)的培元固本等,引導讀者進行日常的自我調理。 針灸治療的注意事項與禁忌: 強調針灸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詳細說明針刺深度、角度、手法,以及禁忌癥和注意事項,確保讀者能夠安全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 總結: 《針灸瑰寶:經絡學與腧穴療法》不僅是一部理論著作,更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本書通過係統性的梳理、直觀的圖解和豐富的臨床案例,力求打破經絡腧穴學習的壁壘,讓更多人能夠理解、掌握並受益於針灸這門古老而充滿活力的醫學。希望本書能成為您探索針灸世界、守護身心健康的良師益友。 書籍特點: 理論係統全麵: 深入淺齣地講解經絡學說的核心內容。 腧穴解析詳盡: 提供準確的定位方法和豐富的臨床應用。 圖文並茂: 配備精美的穴位圖,直觀易懂。 臨床實用性強: 結閤常見病癥,提供治療思路和方案。 語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過於艱深的術語,方便大眾閱讀。 兼顧專業性與普及性: 既能滿足專業人士的需求,也能讓初學者輕鬆入門。 適讀人群: 對中醫針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中醫、針灸專業的學生和從業者。 希望通過自然療法改善健康的亞健康人群。 對中國傳統文化和醫學有濃厚興趣的外國友人。

用戶評價

評分

我特彆喜歡這本書的尺寸和重量。它的大小適中,既方便我放在書包裏隨身攜帶,又不會因為過小而顯得內容不足。拿在手裏,它的分量恰到好處,不會顯得過於沉重,也不會輕飄飄地沒有質感。這使得在通勤路上或者午休時間閱讀它,都成為一種輕鬆愉快的體驗。

評分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書店的角落裏發現瞭這本書。當時我正尋找一些能夠幫助我理解中醫理論的書籍,卻又不想麵對過於枯燥和艱澀的學術著作。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那個古樸的字體和寫意的山水畫,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目光。我隨手翻瞭幾頁,發現它采用的是中英對照的版式,對於我這樣一個對中文醫學術語不太熟悉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便利。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麵上水墨暈染的風格,搭配著傳統中藥的插畫,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撲麵而來的東方古韻。打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很不錯,厚實且帶著微微的韌性,翻閱起來很舒服,不會輕易起皺。我尤其欣賞它的裝幀工藝,整體給人的感覺很紮實,不像一些精裝書那樣容易散架。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印刷質量所打動。字跡清晰,排版疏朗,即使是細小的英文標注也毫無模糊之感。我注意到書中的一些插圖,雖然是黑白的,但勾勒得十分精細,綫條流暢,能夠準確地錶現齣中醫理論中的一些概念,比如經絡走嚮、穴位位置等等。這種細緻的刻畫,體現瞭編者在細節上的用心。

評分

這本書的整體風格給人一種非常沉靜、內斂的感覺。封麵設計上的留白恰到好處,沒有過多的裝飾,卻自有其韻味。紙張的觸感也非常溫和,泛著淡淡的米黃色,不會像白紙那樣刺眼。整體而言,這本書的外觀和觸感都非常符閤我對一本傳統文化書籍的期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