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危机

身份危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德嘉 等 著
图书标签:
  • 身份认同
  • 自我探索
  • 心理学
  • 成长
  • 迷茫
  • 存在主义
  • 个人发展
  • 社会角色
  • 人际关系
  • 焦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87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294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4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身份危机》由信息安全资深专家撰写,书中内容既有引人入胜的黑产战争故事,又有专业的身份认证技术产品及产业分析,还有令人"大开脑洞"的对未来世界的展望,同时兼具趣味性、专业性和前瞻性;而且《身份危机》书中关于数字空间身份识别认证问题及解决方案具有很高的参考、使用价值。同时,内容翔实、专业、真实、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不仅适合信息安全产业、行业机构的专业人士阅读和参考,而且也适合普通大众知识拓展性阅读。

内容简介

  

  《身份危机》以"黑产战争""身份简史""未来身份"为三大主要内容,并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黑产战争"结合数据泄漏实例,分析暗网、社工库、网络毒瘤、黑色产业链等的原理和组织运营方式,从正、反面详述黑产战争的激烈和残酷。中篇"身份简史"详述人类科技发展史上身份认证技术从硬件到软件、从软件到生物、从生物再到智能的演化过程,详述各阶段典型技术和产品的优点和缺点。下篇"未来身份"讨论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因技术革新带来的身份认证革命,提出构建数字空间"身份网络"的思路,为未来身份认证提供一个思路。《身份危机》全书兼具趣味性、专业性与前瞻性。

作者简介

  汪德嘉,国际计算机学会(ACM)资深会员、全球安全组织OWASP及CSA区域负责人、工信部开放移动互联委员会专家委员。参与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拥有近百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拥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概率统计学士学位。11年美国硅谷软件公司Oracle 、IBM、Visa等的总体设计、产品开发及管理经验。在硅谷多次参与早期创业,均被世界500强公司收购。2011年创立金融科技安全公司通付盾,担任董事长兼CEO。热爱数学及密码技术,是时空码的发明者。

精彩书评

  

  国家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支持研究开发安全、方便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推动不同电子身份认证之间的互认。
  ——《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四条
  
  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目录

上篇 黑产战争
第1章 数据泄露 2
1.1 美国医疗保险公司Anthem 8000万个人信息被窃 2
1.2 Hacking Team 400G数据泄露 3
1.3 领英1亿用户数据泄露 4
1.4 雅虎10亿用户数据泄露 5
1.5 洲际酒店集团二度遭遇信用卡数据泄露 6
1.6 美征信机构数据库遭攻击,1.43亿美国人信息或泄露 8
1.7 棱镜门 9
1.8 土耳其大规模数据泄露 10
1.9 瑞典数据泄露事件 10
1.10 美国大选--黑客改变世界 11
第2章 黑色产业链 14
2.1 暗网 14
2.1.1 互联网的另外一面 15
2.1.2 暗网的由来 16
2.1.3 暗网的内容 17
2.2 社工库 19
2.2.1 社工库是什么 20
2.2.2 社工库的危害 21
2.2.3 社工库的案例 22
2.3 黑产 24
2.3.1 黑产是什么 24
2.3.2 钓鱼网站 25
2.3.3 恶意代码 25
2.3.4 恶意应用 26
2.4 网络毒瘤 27
2.4.1 "羊毛党" 28
2.4.2 "黄牛党" 31
2.4.3 "打包党" 34
第3章 案例分析 38
3.1 概况 38
3.2 具体案例 39
3.2.1 电信诈骗 39
3.2.2 银行卡盗刷 42
3.2.3 其他案例 47
3.3 如何保障身份安全 49
第4章 网络安全法 51
4.1 《网络安全法》发布 51
4.2 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 51
4.2.1 个人信息定义 52
4.2.2 大数据开发应用 52
4.2.3 明确网络运营者的信息安全义务 53
4.2.4 惩治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 53
4.3 《网络安全法》发布意义 53
4.4 个人信息保护 54
4.5 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业自律机制 57
中篇 身份简史
第5章 身份起源 62
5.1 古代身份认证 63
5.2 近代身份认证 64
第6章 身份认证体系 66
6.1 身份认证场景 67
6.1.1 个人身份认证 67
6.1.2 企业身份认证:身份管理系统(IAM) 70
6.2 账号密码体系 75
6.2.1 账号密码发展现状 75
6.2.2 账号密码市场调研分析 76
6.2.3 技术原理 78
6.2.4 Hash杂凑存储 79
6.2.5 加盐处理 83
6.3 PKI体系 84
6.3.1 PKI体系介绍 84
6.3.2 数字签名介绍 84
6.3.3 利用公钥实现数字签名原理 86
6.3.4 基于PKI的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系统原理 87
6.3.5 常用的加密算法 88
6.3.6 数字证书 90
6.4 FIDO协议 98
6.5 电子签名法 100
第7章 硬件时代 101
7.1 智能卡 101
7.1.1 智能卡发展现状 101
7.1.2 智能卡安全性分析 106
7.1.3 智能卡技术原理 107
7.2 硬件令牌 109
7.2.1 硬件令牌发展现状 109
7.2.2 硬件令牌安全性分析 111
7.2.3 动态口令技术原理 112
7.2.4 硬件令牌技术设计 115
7.3 U盾(USBKey) 117
7.3.1 基本介绍 117
7.3.2 U盾的发展史 119
7.3.3 U盾优势 122
7.3.4 U盾(USBKey)技术原理 122
第8章 软件时代 126
8.1 验证码 127
8.1.1 短信验证码 127
8.1.2 短信验证码加密 129
8.1.3 相关政策文件 130
8.2 移动PKI体系认证 131
8.2.1 移动PKI体系认证基本介绍 131
8.2.2 基于电子签名的移动PKI认证技术 131
8.2.3 基于CA移动PKI认证技术 133
8.2.4 相关政策文件 136
第9章 生物时代 137
9.1 指纹识别 138
9.1.1 基本介绍 138
9.1.2 指纹识别研究现状 139
9.1.3 指纹识别系统技术原理 139
9.1.4 指纹识别身份认证技术 141
9.1.5 指纹识别关键算法 142
9.2 人脸识别 142
9.2.1 基本介绍 142
9.2.2 人脸识别研究现状 144
9.2.3 人脸识别系统技术原理 145
9.2.4 人脸识别关键算法 147
9.3 声纹识别 149
9.3.1 基本介绍 149
9.3.2 声纹识别研究现状 150
9.3.3 声纹识别的应用 152
9.3.4 声纹确认技术应用领域 153
9.3.5 声纹辨认技术领域 154
9.3.6 声纹识别行业及国家标准 155
9.3.7 声纹识别系统技术原理 156
9.3.8 声纹识别身份认证技术 159
9.4 虹膜识别 159
9.4.1 基本介绍 159
9.4.2 虹膜识别研究现状 161
9.4.3 虹膜识别系统技术原理 162
9.4.4 虹膜识别身份认证技术 164
9.5 其他生物识别 165
9.5.1 掌纹识别 165
9.5.2 静脉识别 166
第10章 智能时代 169
10.1 多因子身份认证(MFA) 170
10.2 基于风险的身份认证 172
10.3 匿名身份认证 174
10.4 态势感知 176
第11章 应用领域 180
11.1 银行 180
11.2 电子商务 194
11.3 金融证券 204
11.4 互联网金融 208
11.5 政企 210
11.6 军事 212
11.7 安防 219
11.8 物流 222
11.9 移动保险 225
第12章 社会经济价值 228
12.1 身份认证技术发展现状 228
12.2 创新创业 234
下篇 未来身份
第13章 技术变革 243
13.1 区块链 243
13.2 人工智能 254
13.3 量子计算 257
13.4 数字孪生 260
13.5 身份遗传 262
第14章 模式变革 270
第15章 虚拟世界的道德、伦理和法律 285
……





前言/序言

序 一

  安全是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谈不上金融稳定,更谈不上金融普惠发展。安全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开放精神和普惠服务理念,使得对风险防范的要求更高。网上金融服务涉及账户管理、个人信息、金融交易等方面的敏感信息,其产品的规范性与安全性至关重要。在开展金融创新时,要始终把客户权益放在首位,在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切实保障客户金融资产的安全。因此,我们需要始终牢记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处理好创新与安全、稳定的关系,始终高度重视金融安全。

  当前,我国移动支付、移动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迅速,已基本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能向客户提供全面的、世界领先的移动金融服务。与之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移动金融服务深入发展的基础是金融信息安全,而保障金融信息安全最重要、最基本的措施是金融交易参与者的真实身份识别与认证。这已引起社会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当大比例的金融风险、金融诈骗,尤其是发生在互联网金融及移动金融服务中,都与身份识别认证有关。简单来说,就是身份危机!

  就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汪德嘉博士的《身份危机》出版了。该书以互联网身份识别与认证为核心,生动、深刻、系统地阐释了黑产战争、身份简史、未来身份等内容。以网络黑产事件为切入点,以真实的案例描述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从专业的角度阐述了身份认证产品技术的演化过程;同时,对未来的身份识别与认证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与分析,提出创新的未来身份识别认证的解决思路:身份网络。

  该书提出的数字空间身份识别认证问题及解决方案具有很高的参考、使用价值。全书内容翔实、专业、真实、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对信息安全产业、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很好的参考、指导价值。

  是为序。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司长

陈静

2017年9月30日于北京

序 二

  很高兴,以《安全简史》作者的身份,应汪德嘉博士之邀,为他的处女作《身份危机》写序。

  汪德嘉博士是通付盾集团的创始人,在硅谷工作十多年,之后回国创业,在信息安全领域勤奋耕耘,成果颇丰。我对企业家出书,从来就持坚决支持的态度;因为,他们奋斗在信息安全第一线,最了解实际的安全需求,对安全威胁感受最深,最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闲暇之余认真学习了《身份危机》这本书。

身份危机,其实就是身份认证危机!

  本书分黑产战争、身份简史、未来身份三部分,讲述了身份认证的前世今生。从技术层面看,它以身份认证为主线,将信息安全多个分支融会贯通,以新颖的视角论证了基于身份认证安全的互联网信息安全解决思路;特别是,本书清楚地回答了诸如什么是数字身份、如何将数字身份与物理身份关联,以及如何有效保障数字身份的安全等问题。从产业层面看,本书以黑产战争及数据泄露事件为切入点,生动地讲述了信息安全世界中数据泄露带来的重大危害,让读者充分认识到身份认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从科普层面看,本书全面介绍了从古代到现代、从硬件到软件、从生物到智能的身份认证技术发展历程,分类独到,内容全面;特别是最后一篇未来身份,站在现在看未来,很有前瞻性和启发性。

  身份认证到底有多重要,我权且举个形象的例子。《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大家大概都知道:两个悟空的长相、声音、本事都一样,连金箍棒都一样,两只猴子斗得天昏地暗,上天入地,各路神仙辨不出真假,观音菩萨也分不清是非,照妖镜也没反应,紧箍咒也失灵,唯有谛听指路奔灵山求佛祖,方才窥破真相,水落石出。最后六耳死,悟空生。神话虽然是神话,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无疑是身份认证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谛听明辨是非的本事最后让孙悟空,而不是六耳猕猴最终陪同唐僧去西天取经,并修成正果。总而言之,身份认证可以说是网络安全的基石;如果身份不安全,其他网络安全便都成了“空中楼阁”。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如何在互联网的世界对身份进行准确认证,是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环。充分了解信息安全身份认证问题和解决方案,会给你展现互联网的另一番景象,会让你收获一份新的乐趣。

  本书读者对象不仅限于专业人士。无论你是在校学生,还是初入社会的职场菜鸟,又或是网络安全“老兵”,相信读来都会有所收获。

  最后,我愿摘取《安全简史》第六章结尾处套用的苏轼名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来归纳网络虚拟世界中的身份认证,并以此结束本序。

  实连身世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网民,

  确认身份无话讲。

  纵使相逢却不识,

  尘瞒面,应无双。

  夜来幽梦忽还乡,

  数据库,小视窗。

  相顾无言,

  认证信息云里藏。

  料得黑客篡改处,

  无月夜,也曝光。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安全简史》《安全通论》《黑客心理学》作者

杨义先

2017年9月24日于贵阳花溪

序 三

  之前听汪德嘉博士说,他想写一本关于“身份”的书,我就很期待这本书究竟会讲些什么内容。一口气读完了全书,我不禁感叹《身份危机》真可谓国内首部数字空间身份认证专著。

  《身份危机》一书,展现了汪德嘉博士多年来对身份问题研究和思考的精华,探讨了身份认知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人类社会到数字空间的历程,内容深入浅出,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宽广的认知视野,我觉得用厚积薄发来形容这本书再合适不过。汪德嘉博士对数字身份的观察和思考贯穿了他的学业和职业生涯,从“德嘉说”和通付盾公司的企业公众号里相关文章可以看出,这本书的诞生水到渠成,作者把平时关于数字身份的了解与认知进行了系统性和深度的总结与提升,从而有了此书。

  正如我在《互联网的基因》一书中所说,互联网是个新物种,互联网有基因,互联网有信仰,互联网技术发展有特有的规律和脉络。不仅是互联网,在这个科技掀起变革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年代,了解各种技术,掌握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少走弯路、少踩坑。

  从古至今,人类对身份的认识不断进步。从文书、玉佩到密码、指纹,科技的发展助力着人们进行身份探索。而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走入互联网数字身份时代,如何保障互联网世界的数字身份安全,是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互联网没有专用于人的身份标识设计,只能靠技术和认证来识别。对于身份问题来说,不管是什么来头,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技术,虽然技术发展的轨迹有时像缠绕在一起的线头,看着就让人头大。但本书中,作者直达身份认证本质,从原理、应用等角度,揭示出身份认证“万变不离其宗”的这个“宗”,为我们清晰地分析出其来龙去脉。在这一点上,《身份危机》是关于身份问题的一张高分辨率的高清图,既有宏观的结构,又有细节的脉络。

  《身份危机》一书系统性地介绍了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历程,创新性地将身份认证技术分为硬件时代、软件时代、生物时代和智能时代。不仅如此,本书还展望了未来世界身份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广为人知的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也有才露头角的数字孪生、身份遗传技术。目前,国内高校好像还没有开设讨论网络身份问题的专业课程,《身份危机》一书非常适合给高校学生及有意从事身份安全领域的朋友作为入门教材。除了给专业人士看,这本书也适合普通百姓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身份危机》是一本内行读来不觉浅、外行读来不觉深的专业科普性书籍。

  通过此书,我感受到汪博士和通付盾对于技术的执着和抱负,那是一种站在社会和未来的高度,探究身份世界原理,并试图解决数字空间身份认证难题的雄心壮志。读完此书,相信你们也会对“身份”这个抽象而又具体的名词有自己的理解。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何宝宏

2017年9月

前 言

  过去十年来,中国已在多个领域成为了全球数字经济引领者。中国移动用户数量达到6.95亿,数字原住民也达到2.82亿。随着数字经济的规模发展,身份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黑客盗取网民信息的行为十分猖獗,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近日,美国三大征信机构之一的Equifax数据库遭到攻击,将近1.43亿美国公民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几乎占到美国人口的一半。触目惊心的安全事件时刻提醒我们亟待加强互联网身份认证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切实保护网民、企业、国家的网络财产不受侵犯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互联网身份认证领域的系统性专业书籍,各大高校也未开设专门针对身份认证的课程,群众对身份安全问题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从业人员和普通读者急需一本兼具专业性与科普性的数字空间身份认证安全的专业书籍。

  数字空间身份问题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问题。全书以黑产战争、身份简史、未来身份为三大主要内容,并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切入,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黑产战争的激烈和残酷;中篇详述身份认证产品技术的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价值,从专业性的角度详述各阶段典型身份认证技术和产品的优点和缺点;下篇从技术革新说起,站在数字空间和数字公民这一高度描述未来的身份认证问题、解决方案及其重大意义。上篇黑产战争深入分析暗网、社工库、网络毒瘤、黑色产业链等的原理和组织运营方式,并以电信诈骗、金融诈骗为实际案例结合《网络安全法》,从正、反两方面详述黑产战争的残酷和可怕。中篇身份简史详述人类科技发展史上身份认证技术从硬件到软件、从软件到生物、从生物再到智能的演化过程,详述各阶段典型技术和产品的优点和缺点,并从社会经济价值、信息安全行业概况和创新创业环境等,全面介绍身份认证生态体系。下篇未来身份讨论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或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因技术革新带来的身份认证革命,最后提出构建数字空间身份网络的创新思路,为未来身份认证指出一个发展方向。

  本书既有引人入胜的黑产战争故事,又有专业的身份认证技术产品及产业分析,还有令人大开脑洞的对未来世界的展望,同时兼具趣味性、专业性与前瞻性。这是我的处女作,有时间还会和大家进一步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并因阅读了此书而受益;更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

汪德嘉

2017年9月18日于CA1518



《身份危机》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心理悬疑小说,它深入探讨了自我认知、记忆的脆弱性以及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世界中寻找真实的自我。本书并非简单的情节堆砌,而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和层层递进的叙事,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内心探索之旅。 故事的主人公,林溪,一位在外人眼中生活轨迹清晰、事业有成的都市白领,却在某个寻常的午后,被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彻底打乱了平静。电话那头,一个陌生人的声音,带着一种令人不安的熟悉感,提及了一个她似乎从未听闻过的名字,以及一段她完全不曾经历过的过往。起初,林溪认为这不过是恶作剧或是信息混乱,但随着更多的细节浮出水面,那些零散的、模糊的片段开始在她脑海中搅动,像潮水一样拍打着她坚固的自我认知。 她开始怀疑自己记忆的真实性。那些她深信不疑的童年回忆、与家人朋友相处的点滴,甚至她之所以成为现在的“她”的种种经历,都开始蒙上了一层阴影。她发现,自己对于某些特定的时期,某些关键的人物,记忆变得异常模糊,甚至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空白。她试图通过翻看旧照片、询问亲友来印证自己的记忆,却发现,一些亲友的回忆与她所“记得”的,似乎存在着微妙的偏差。这种偏差起初微不足道,但随着她越发深入地追查,这些偏差逐渐累积,演变成了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裂痕。 随着疑虑的加深,林溪开始主动寻找答案。她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从尘封的家庭档案到网络上的公开信息,试图拼凑出那些可能被遗忘的真相。在这个过程中,她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一位曾经与她有过短暂交集、却似乎知晓她过去某些秘密的老同学;一位行为古怪、言辞隐晦的街头算命师;甚至还有一位似乎在暗中观察她、却从未真正现身的神秘人士。这些人如同散落在迷宫中的线索,指引着林溪一步步走向真相,但也一步步将她推向更深的谜团。 小说中最令人着迷的部分在于其对“身份”的解构。在现代社会,我们的身份往往由多种元素构成:我们的职业、我们的社会关系、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对过去的认知,以及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当这些构成我们身份的基石开始动摇时,我们会面临怎样的境地?林溪的经历正是这种困境的生动写照。她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恐惧的可能性:她所一直以来所坚信的“自己”,可能只是一个构建出来的幻象,或者是一个被精心掩埋的过去的碎片。 本书并非一次性的“谁是凶手”式的悬疑,而更侧重于“我是谁”的哲学拷问。林溪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行为,甚至自己的情感。那些她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道德底线,在面对重重疑云时,是否会因为对真相的渴求而变得模糊?她对身边人的信任,又是否会因为那些可能存在的欺骗而崩塌? 叙事风格上,《身份危机》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让读者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林溪内心的挣扎、恐惧与希望。作者以精湛的笔触,描绘出林溪在深夜辗转反侧的焦虑,在回忆过往时的迷茫,以及在遭遇陌生信息时的震惊。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情感细腻而真实,能够轻易地将读者带入角色的情绪之中,与她一同经历这场惊心动魄的内心冒险。 情节的推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悬念和转折。每一个新的发现,都可能颠覆之前的判断;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都可能成为解开谜团的关键。作者巧妙地设置了许多“红鲱鱼”,让读者和主人公一同陷入误区,直到最后一刻,真相才会如剥洋葱般层层揭开,展现出令人震撼的图景。 《身份危机》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遗忘和记忆的故事,它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和救赎的寓言。当一个人被迫面对自己身份的失落时,她会选择沉沦,还是选择在废墟中重建?林溪的选择,以及她最终的结局,都将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和价值的深刻反思。 这本书适合那些喜欢深度思考、享受心理博弈、并对人性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它会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质疑,不断地猜测,但最终,它会让你带着一种别样的收获,走出书本,审视自己真实的存在。它是一次对“自我”的深度挖掘,一次对“真相”的勇敢追寻,也是一次对“存在”的深刻体验。 在本书的故事里,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一切都发生在主人公细腻的内心世界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然而,正是这种微观的视角,却折射出宏观的人生困境。我们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可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经历一场属于自己的“身份危机”。《身份危机》便是以一种极其艺术化的方式,呈现了这场危机可能带来的震荡,以及最终可能导向的光明。它邀请读者一同走进林溪的内心迷宫,去寻找那条通往真实自我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身份危机》这本书在叙事手法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它并非采用线性的时间顺序,而是巧妙地运用了闪回和多视角切换,让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富有层次感。每一次叙事视角的转换,都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反而增加了阅读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让我需要不断地将这些零散的信息拼凑起来,才能逐渐勾勒出完整的画面。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营造悬念上的功力,总是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个小小的线索,然后又让它在后续的章节中逐渐发酵,直至最终真相大白,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太棒了。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烧脑,需要反复琢磨,但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正是这本书带给我的独特乐趣。它让我不仅仅是在“看”故事,更是在“解谜”。

评分

总的来说,《身份危机》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是相当独特的,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我”的定义,以及我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书中对于个体与集体、真实与虚幻、个体自由与社会约束等议题的探讨,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结局,也相信这本书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迪。它是一本能够让你在合上书本后,依然久久回味的书,那些情节、那些人物、那些思想,都会在你的脑海中盘旋,促使你不断地去探索和理解。这本书真的非常值得推荐给所有对人生、对自我有深度思考的朋友。

评分

我必须承认,《身份危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我。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他能够用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描绘出复杂的人物情感和深刻的哲学思辨。书中的一些比喻和意象,都让我印象深刻,仿佛能够在我脑海中勾勒出具体的画面。尤其是一些心理描写,细腻入微,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能够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虽然这本书的主题可能略显沉重,但作者的笔触并没有显得过于压抑,反而带着一种淡淡的忧郁和诗意,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内心的触动,又不至于感到窒息。这种语言的艺术性,无疑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让我在阅读体验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评分

《身份危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来自于它对“真实”的探讨。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无数的资讯,也越来越难以分辨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这本书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通过一个充满悬疑和戏剧性的故事,引发了我对自身认知的反思。书中那些模糊的界限,那些模棱两可的线索,都让我不禁怀疑自己所看到、所听到的。有时候,我会觉得书中的某些情节就好像发生在我的生活中一样,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如何形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我们的“自我”也是由外界的反馈所构建的。这本书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解读。这种开放式的结局,反而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评分

我最近实在是被一本叫做《身份危机》的书迷住了,虽然我还没有读完,但这本书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忍不住想分享一些感受。首先,作者构建了一个极其引人入胜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里,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拥有着自己的生命,他们的挣扎、迷茫和对自我的追寻,都让我感同身受。特别是主角,他的经历简直是一场精神上的冒险,我经常会在阅读的时候停下来,思考他所面临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书中的一些哲学思考也相当深刻,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都会遇到的困惑。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情节发展,想知道主角最终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或者说,他所找到的“答案”又将是什么。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很好,引人入胜,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章会发生什么。

评分

安全简史:从隐私保护到量子密码

评分

印刷清晰,质量非常好,杨老师的书,写的也好!

评分

非常棒的一本书,推荐大家读一读

评分

还没看内容,包装不错,快递也很快~

评分

语言比较通俗,幽默随性风趣的语言风格,专业知识隐含其中。

评分

单位买的,内容深入浅出,很好理解,这才是大家!

评分

书不错,京东快递也给力。。。。希望有更多好的书可以看

评分

故事生动形象,对安全的理解更加深入

评分

送货速度挺快 价格不便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