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恐龙之父”心血之作:作者为国际知名恐龙研究员董枝明教授,他一生致力于恐龙化石的采集和研究工作,是世界上命名恐龙的数量排一位的人。
2.国内首本专门介绍中国恐龙的百科:150余种中国恐龙的独门资料+博物馆珍藏资料初次公开,完整呈现了中国恐龙的远古生命传奇。
3.精心绘制的全景式高清插图:每一页都有高清的全彩恐龙大图,展现了每一种中国恐龙的每一处细节,完全再现地球霸主的昔日风采。
4.精装352页超大容量:书中一共介绍了150余种中国独有的恐龙,种类丰富,资料翔实,数据全面,仿佛一座包罗万象的中国恐龙博物馆。
国内首本专注研究中国恐龙的百科。“中国恐龙之父”董枝明的心血之作。
全面栩栩如生地从恐龙的起源、发展、和灭绝的历程讲起,精选160余种中国特有的恐龙进行详细介绍,辅以精心绘制的插画,力求还原真实的中国恐龙面貌,让中国孩子了解中国独有的恐龙。
董枝明
古生物学家、恐龙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禄丰恐龙研究中心主任
☆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后师从我国有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先生研究恐龙。长期从事恐龙化石的采集和研究工作,记述、命名的恐龙新属种达36种。
☆足迹几乎遍及全球,1986年和1989年两次进入北极考察。先后组织领导了“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1986-2000)等多次国际科学考察活动。
☆曾荣获“竺可桢野外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野外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省楚雄州文化建设杰出贡献奖等。
PART01恐龙的概述
恐龙的介绍
恐龙的分类
恐龙的起源和分布
恐龙的灭绝
中国恐龙的研究史
PART02侏罗纪早期中国的恐龙动物群
尹氏芦沟龙
中国双脊龙
峨山龙
许氏禄丰龙
黄氏云南龙
新洼金山龙
武定昆明龙
奥氏大地龙
……
PART03侏罗纪中期中国的恐龙动物群
建设气龙
苏氏巧龙
将军庙单脊龙
李氏蜀龙
巴山酋龙
天府峨眉龙
戈壁克拉美丽龙
阿纳川街龙
……
PART04侏罗纪晚期中国的恐龙动物群
五彩冠龙
上游永川龙
董氏中华盗龙
合川马门溪龙
中加马门溪龙
鸿鹤盐都龙
五彩湾工部龙
四川巨棘龙
……
PART05白垩纪早期中国的恐龙动物群
原始中华龙鸟
师氏盘足龙
毛儿图吉兰泰盗龙
诸葛南阳龙
计氏双庙龙
邹氏尾羽龙
戈氏切齿龙
千禧中国鸟龙
……
PART06白垩纪晚期中国的恐龙动物群
黄氏河源龙
大水沟吉兰泰龙
嗜角窃蛋龙
二连巨盗龙
蒙古伶盗龙
亚洲古似鸟龙
短棘南雄龙
步氏南雄龙
……
恐龙的介绍
恐龙最早出现在三叠纪晚期的南美洲,如始盗龙、黑瑞拉龙等。到三叠纪末期,恐龙的种类开始增多。到侏罗纪早期(1.8亿年前)时,已经广泛分布于泛古陆上,在这一时期,恐龙以大型的植食性恐龙、小型肉食性恐龙和早期的甲龙类为主,人们称其为“环古地中海恐龙动物群”。在中国,“环古地中海恐龙动物群”也被称为“原蜥脚类——禄丰龙动物群”。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的云南禄丰、易门、峨山,四川威远以及贵州大方盆地等地区,以禄丰龙和双脊龙为代表。
恐龙是什么
恐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们和现在的蜥蜴、鳄鱼长得有些相像,皮肤都非常粗糙,并且都用肺呼吸。不过,蜥蜴、鳄鱼的四肢是从身体的两侧向外侧张开的,而恐龙的四肢则是像鸟一样直立在身体下面,所以它们奔跑的速度比蜥蜴、鳄鱼要快很多。此外,恐龙不会飞行,而且大多数都是不会游泳的“旱鸭子”,它们只能居住在陆地上。那些在空中飞行的翼龙和在水中游泳的蛇颈龙并不是恐龙,而是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爬行动物。
谁是发现恐龙的第一人
是谁率先发现恐龙的呢?答案是一位名叫吉迪恩?曼特尔的英国医生。
1822年3月的一天,曼特尔的妻子玛丽在一堆石头中发现了一些巨型牙齿化石。作为一名业余古生物爱好者,曼特尔对此深感兴趣,他又在同一个地方找到了更多的化石。但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难题摆在他面前:“这是什么动物的化石呢?”向专家请教后,曼特尔认为这是巨型的哺乳动物留下来的化石。但之后的研究又让他推翻了这一看法,因为他发现这些化石和南美洲的鬣蜥化石很相似,所以他认为这是一种巨大的蜥蜴,并为其取名为“禽龙”。但曼特尔的结论遭到了当时古生物学家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那只是鳄鱼或犀牛的化石而已。
恐龙名字的由来
“恐龙”这个词是由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于1842年创造的。当时,欧文观察了三具大型恐龙化石:巨齿龙、禽龙和丛林龙。他发现这些大化石看起来很像蜥蜴的骨头,却比蜥蜴的骨头要大得多,而且能像哺乳动物一样直立行走。欧文断定,这些化石一定是一种已经从地球上消失的动物留下来的,他给这种灭绝了的动物取名为“Dinosaur”,意思是“恐怖的蜥蜴”。但在中国和日本,这种动物被称为“恐龙”。
中生代的动物
恐龙并非生活在中生代的唯一动物,在那段漫长的岁月中,天空、海洋和陆地到处都生活着各种史前爬行动物。
翼龙
中生代的天空主要由翼龙统治着。翼龙与恐龙是近亲关系,它们的翅膀是由皮膜构
成的,与现代的蝙蝠的翅膀相似。翼龙在天空中翱翔了1.6亿年,是地球上存在过的最奇特、也是最大的会飞的爬行动物。
海里的龙
当恐龙在大地上漫步时,一些爬行动物却放弃了陆地生活,回到了海洋中,并成为了海洋的霸主,如蛇颈龙、鱼龙、上龙和楯齿龙。它们演化出了与海洋环境相适应的体形特征:流线型的身体、鳍状四肢等。当时的海洋里还生活着存活至今的海龟。
蜥蜴
最早的蜥蜴出现在2.5亿年前,比恐龙还要早几千万年。在恐龙灭绝后,这类爬行动物却靠它们超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成功地存活下来。现在存活的蜥蜴仍有3700种,是动物王国中最成功的种群之一。
其他动物
中生代的陆地上除了恐龙、蜥蜴,还有盘龙、槽齿类爬行动物以及少数的哺乳动物。可以说,中生代是那些令人震惊的生物的天下。无论是在植物王国,还是在动物世界,生物的体形都大得惊人,中生代是让我们惊叹的时代。
恐龙的分类
恐龙包含着两类差异很大的群体,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位于臀部的腰带构造上。
恐龙的腰带,俗称骨盆,每一侧由3块骨头组成,即肠骨、坐骨和耻骨,上面的叫肠骨,下面的叫坐骨和耻骨。这3块骨头的形态和排列方式揭示着动物在行走、生殖等方面的差异。恐龙在这个关键结构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根据腰带上骨头排列方式的不同,人们把恐龙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蜥臀目恐龙的耻骨向前延伸、坐骨向后伸;而鸟臀目的恐龙的耻骨和坐骨都是向后延伸的。这两类恐龙除了腰带的结构不同外,还有一些其他不同的特征以及生活习性。鸟臀目恐龙多是植食动物,以四足或是两足行走。蜥臀目恐龙包括四足行走的植食性蜥脚亚目恐龙,还包括肉食性恐龙即兽脚亚目恐龙,这些肉食性恐龙几乎全部用两足行走。鸟类恐龙起源说认为,今天的鸟类实际上是蜥臀目恐龙的
后代,也是恐龙唯一存活至今的直系后代。
蜥臀目
蜥臀目恐龙包括两类:蜥脚亚目恐龙和兽脚亚目恐龙。兽脚亚目恐龙是靠两足行走的
肉食性恐龙;蜥脚亚目恐龙是以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龙,它又包括了基干蜥脚亚目和蜥脚
亚目,但人们一般将基干蜥脚亚目统称为原蜥脚类。我们熟知的原蜥脚类恐龙有板龙、禄
丰龙和云南龙等。
兽脚亚目恐龙
兽脚亚目恐龙是一类肉食性、靠两足行走的恐龙。它们是蜥脚亚目植食性恐龙的远亲,但它们的体型以及生活方式却相差很远。
兽脚亚目肉食性恐龙不是用四足缓慢地行走,而是用双足奔跑。这些食肉动物数目庞大,种类繁多,有跟猫大小差不多的种类,也有陆地上最大的掠食者。
它们一般都有尖锐的爪子,嘴里长满匕首状的牙齿,这种牙齿适于咬死猎物,并且能够将猎物身上的肌肉和肌腱割断,撕成碎片。
兽脚亚目恐龙绝大多数是专事猎获、肆意杀戮的掠食者。个别种类可能为腐食性,即以动物的尸体为食。兽脚亚目恐龙中有许多都是被人熟知的,如霸王龙、似鸟龙、窃蛋龙、伶盗龙、中华龙鸟等。
蜥脚亚目恐龙
脚亚目恐龙包括基干蜥脚亚目和蜥脚亚目,蜥脚亚目又包括真蜥脚类和新蜥脚类。
蜥脚亚目恐龙是一群大型的、靠四足行走的恐龙,它们拥有粗长的颈部和宽大的身躯,是恐龙世界中无可匹敌的巨人。与兽脚亚目恐龙不同,它们全都是植食性,出现于侏罗纪时期。在那以后的5000多万年,它们成了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陆上动物,其中有些蜥脚亚目恐龙体重超过80吨,接近四足动物的极限。它们与肉食性恐龙最大的不同是脖子很长,躯干庞大,头较小,尾巴粗大。蜥脚亚目恐龙性格温顺,多是集群生活,它们长年累月地四处游荡,寻找食物。因为身体庞大,所以这类恐龙一般都是一天到晚不停地吃,并且把食物直接吞下去,靠胃里的胃石来研磨食物。蜥脚亚目家族中比较著名的有梁龙、腕龙、圆顶龙、地震龙等。
鸟臀目
鸟臀目恐龙因其具有与鸟类相似的骨盆结构而得名。鸟臀目恐龙一般都是植食性的,主要包括鸟臀类(异齿龙)、剑龙类、甲龙类、鸟脚类和边头类(饰头类)。后四者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裔又称为凹颊类。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白垩纪早期,是恐龙中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剑龙类主要是靠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两对骨质刺棒。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边头类主要指肿头龙类和角龙类。鸟脚类恐龙主要靠两足行走。鸟臀目家族的恐龙也有很多是我们熟知的,如剑龙、三角龙、肿头龙等。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地球上曾经出现过一批强大的主宰者——恐龙。它们拥有庞大的身躯和无穷的力量,曾经称霸世界,却又突然灭绝。从科学家发现第一块恐龙化石至今,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恐龙爱好者们都在不断地探索着这个神奇的物种。
提到恐龙,也许你最先想到的是分布于北美洲的霸王龙、三角龙等著名的恐龙。其实,恐龙离我们并没有那么遥远,在我们脚下这片广阔的神州大地上,就曾经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恐龙。中国堪称恐龙化石最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恐龙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并且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恐龙化石的属种数已经超过了160个,约占全世界的六分之一。中国的恐龙爱好者们,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可以无比自豪地想象那些曾经漫步在华夏大地上的恐龙的威猛身姿。
为了满足中国恐龙爱好者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恐龙之父”董枝明精心著了这样一本《中国恐龙百科全书》。这是国内第一本专门介绍中国恐龙的百科全书,详细介绍了160多种不同的中国独有的恐龙,每一页都有精心绘制的全景式高清插图,展现了每一种恐龙的每一处细节,生动再现了中国恐龙的昔日风采。全书知识有一定的系统性,同时穿插了许多古生物学的知识,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成为“古生物学专家”。
人类进行恐龙研究不仅是为了满足对史前生命的好奇心,更是因为恐龙这个庞大的生物种群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是生物进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研究恐龙的同时,可以得到大量生物、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让人类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我相信,在这个迎接未来的队伍中,一定有你——亲爱的读者。
哇!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远古世界的大门!我一直都对恐龙充满了好奇,每次看电视里播放的关于恐龙的纪录片,都觉得不过瘾。这本书的封面就特别吸引人,我一眼就看中了那个霸气侧漏的霸王龙!拿到手之后,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图片真是太精美了,各种恐龙栩栩如生,仿佛真的能感受到它们在地上奔跑、在天空翱翔的景象。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我看到了我一直以来都很好奇的三角龙,它的角和颈盾画得特别清楚,旁边还有详细的介绍,比如它吃什么,是怎么生活的。还有那种脖子超级长的腕龙,简直像一座会动的山!书里不仅有我们熟知的恐龙,还介绍了很多我之前都没听过的,有的长着奇怪的头冠,有的身上覆盖着羽毛,颠覆了我对恐龙的传统认知。里面的文字也写得很生动,不是那种枯燥的科普,而是像在讲故事一样,让我很容易就理解了。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恐龙生活习性的描述,比如它们是怎么捕猎的,又是怎么照顾宝宝的。有时候我会指着图片,对着它们的名字,试着发出它们的声音,感觉自己好像也回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这本书真的让我学到了好多好多关于恐龙的知识,我准备把它推荐给我的所有同学,让他们也一起感受恐龙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让我的课余生活瞬间变得丰富多彩!之前总觉得生物类的书籍有点枯燥,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幻之旅。我记得我刚拿到的时候,就立刻被那些色彩鲜艳、细节逼真的插画吸引住了。每一页都像是一个精美的展板,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恐龙博物馆。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关于恐龙骨骼的介绍,那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细的描绘,让我对古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尝试着自己去拼凑那些骨骼的形状,想象它们曾经的模样。书中的文字描述也极其到位,用词精准而不失趣味性,能够准确地传达复杂的科学信息,让我这种对科学不太感冒的孩子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巨大的恐龙到底是怎么支撑起那么庞大的身躯的?书里对此有详细的解释,让我对生物力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我还喜欢书里关于不同地质年代的介绍,了解不同时期有哪些代表性的恐龙出现,以及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这让我能更宏观地理解地球生命的演变过程。总之,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恐龙的好奇心,更在不经意间点燃了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我真的觉得这本百科全书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本百科全书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总觉得这类书籍充其量就是一些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的时候,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不仅仅是一本“百科全书”,更是一部精美的艺术品。书中每一幅恐龙的插画都栩栩如生,色彩运用大胆而和谐,细节之处更是处理得令人惊叹,仿佛能感受到恐龙的呼吸和心跳。我对书中关于恐龙分类的详细讲解印象深刻,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恐龙的名字,更深入地剖析了它们的演化关系和身体特征,让我对恐龙的“家族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喜欢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探讨,各种科学假说和证据的呈现,让我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探索性有了全新的理解。书中的文字叙述方式也十分巧妙,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乏文学的感染力,能够深深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我还在书中发现了一些关于恐龙行为的推测,比如它们是如何交流的,是否有复杂的社会结构,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生命奥秘的好奇心。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满足了我对恐龙的求知欲,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
评分哇塞,这本《中国恐龙百科全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从小就喜欢玩恐龙玩具,但是一直都很想知道,那些恐龙到底长什么样,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拿到这本书,我简直太激动了!里面的图片真的超级清晰,我可以看到每一种恐龙的皮肤纹理,还有它们的牙齿和爪子。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比较小的恐龙,比如那种跑得很快的小盗龙,它们看起来就像一只长着羽毛的小鸟,特别可爱。书里介绍的恐龙种类真的好多,有我认识的,也有我完全不认识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里面还讲了中国的恐龙,我之前只知道国外的恐龙,原来在中国也有那么多神奇的恐龙化石。这本书不仅有恐龙的图片,还有很多关于它们生活习性的介绍。我看到了恐龙是怎么孵蛋的,怎么找食物,还有它们是怎么跟别的恐龙打架的。有时候我还会想象自己变成一只恐龙,在那个时代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科学知识原来可以这么有趣!我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来看,有时候还会缠着爸爸妈妈问很多问题,他们也因为这本书认识了好多恐龙!我觉得这本百科全书太棒了,它让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小考古学家,能够探索那个神秘的远古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像一股清流,彻底改变了我对科普读物的看法。我一直以为科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但这本书却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古老的恐龙世界呈现在我眼前,让我领略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书中的排版设计非常用心,每一页都充满了活力和创意,图片和文字的结合恰到好处,不会显得拥挤或空洞。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恐龙化石发现地的介绍,那些真实的地理位置和挖掘场景的描绘,让我仿佛亲临现场,感受到了古生物学家们艰辛而伟大的工作。我从书中了解到了,原来发现一块恐龙化石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和毅力。而且,书中对于不同恐龙的详细解读,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还融入了许多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比如关于恐龙羽毛颜色的推测,还有它们是如何演化出不同飞行能力的。这些内容让我感到非常新奇和震撼,也让我对科学的进步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还在书中找到了一些关于如何辨别恐龙骨骼的小知识,这让我以后在参观博物馆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和学习。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恐龙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本关于科学探索精神的启迪之书,它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也激励我未来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探索。
评分女儿的生日礼物,还没到,没打开,希望喜欢
评分书本质量很好,孩子很喜欢看。搞活动买的,很划算。
评分孩子最喜欢恐龙的书了!这本是个大厚本,内容挺全的!
评分书不错,服务很好,便利快捷。
评分很好一本书,很厚啊。中国恐龙科普了?
评分又一本恐龙书,儿子就是爱恐龙啊,当妈的只有满足要求喽,这本书很厚,简单的翻了下介绍的都是中国的恐龙,作者也是专业人士,估计这书错不了
评分特别厚的一本书,五岁半的孩子抱着都感觉有点吃力,里面的图也非常的丰富,很好
评分书不错,服务很好,便利快捷。
评分jD好快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