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学文库:薄伽梵往世书(套装全2册)

神话学文库:薄伽梵往世书(套装全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印] 毗耶娑天人 著,徐达斯 译
图书标签:
  • 印度神话
  • 薄伽梵往世书
  • 神话学
  • 宗教文化
  • 哲学
  • 古典文学
  • 史诗
  • 印度教
  • 文化遗产
  • 套装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39283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849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3
套装数量:2
字数:592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薄伽梵往世书》是古印度韦陀文献里是流行广、影响大的往世书,可谓百科全书式的“宇宙古史”。共十二卷,相传为古印度大哲毗耶娑天人所撰。由于原作篇幅过长,又是诗歌体,不方便一般读者阅读理解,徐达斯先生参考数种梵、英版本,对原作进行了一定的提炼和压缩,采用章回体形式进行翻译述说。


作者简介

作者:毗耶娑天人,音译为毗耶娑,或译为广博仙人。印度古代传说中的圣人,相传为著名苦行者钵罗萨腊牟尼与一位生于鱼腹的美貌少女萨提耶筏蒂的私生子。被认为是诸往世书和著名史诗《摩呵婆罗多》的作者,并将原始的吠陀经分编为四大部,整理成现有的形式。

译者:徐达斯,独立学者,师从剑桥大学比较宗教系托玛斯·赫兹格博士,在东方学、考古学、神

话学、中国文化史领域研究十余年,尤其对古印度文化和瑜伽哲学有深入的理解。已出版《处处是禅机》、《文明的基因》等著作。现为北京三智东方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千年火祀
第二章 天书奇谭
第三章 成圣之路
第四章 混元神光
第五章 箭床开示
第六章 神都之主
第七章 明王降世
第八章 独龙涅槃
第九章 主神隐迹
第十章 魔君喀利

第二卷
第一章 天子弃世
第二章 ……天鹅
第三章 薄伽梵法
第四章 四面梵天
第五章 四种子偈

第三卷
第一章 皇叔出走
第二章 仙圣传心
第三章 魔王乱世
第四章 创世大业
第五章 天人数论

第四卷
第一章 兽主复仇
第二章 北极星君
第三章 射地神王
第四章 水底修士

第五卷
第一章 明王追日
第二章 人天奇情
第三章 裸形化身
第四章 帝子化鹿
第五章 大痴说法
第六章 山海演绎

第六卷
第一章 浪子归魂
第二章 鹅王密咒
第三章 金刚伏魔
第四章 凡圣因缘
第五章 魔母守誓

第七卷
第一章 魔剑狮心
第二章 三城射手

第八卷
第一章 象王皈命
第二章 搅拌乳海
第三章 大神迷情
第四章 童子步天
第五章 洪水神鱼

第九卷
第一章 雌雄人君
第二章 二王嫁女
第三章 狂龙有悔
第四章 阴差阳错
第五章 人牲献祭
第六章 河落九天
第七章 圣情魔性
第八章 罗摩衍那
第九章 日族兴衰
第十章 天女临凡
第十一章 持斧煞星
第十二章 二雌争风
第十三章 沙恭达罗
第十四章 舍身救苦
第十五章 列王谱系

第十卷
第一章 圣母蒙难
第二章 诸天赞祷
第三章 主神下凡
第四章 暴君屠婴
第五章 难陀庆生
第六章 罗刹女妖
第七章 圣婴除魔
第八章 吞吐天地
第九章 上主就缚
第十章 财神之子
第十一章 游戏人间
第十二章 千旬蟒怪
第十三章 梵天盗牛
第十四章 林中驴妖
第十五章 降伏毒龙
第十六章 夏日逍遥
第十七章 灵境秋色
第十八章 神笛礼赞
第十九章 顽童盗衣
第二十章 牧尊乞食
第二十一章 力举山王
第二十二章 龙宫救父
第二十三章 月夜幽情
第二十四章 牧女雅歌
第二十五章 罗娑之舞
第二十六章 蟒口余生
第二十七章 相思歌咏
第二十八章 牛魔马妖
第二十九章 命运使者
第三十章 美男倾城
第三十一章 毙象屠龙
第三十二章 冥都救恩
第三十三章 信使传情
第三十四章 蜂使之歌
第三十五章 出使象城
第三十六章 大海神都
第三十七章 飞龙夺凤
第三十八章 爱神转世
第三十九章 宝石谜案
第四十章 黑天抢亲
第四十一章 诛魔盗宝
第四十二章 游龙戏凤
第四十三章 古堡梦郎
第四十四章 枯井巨蜥
第四十五章 罗摩还乡
第四十六章 真假天人
第四十七章 醉打狂猿
第四十八章 神犁降国
第四十九章 凡夫显相
第五十章 计劈修罗
第五十一章 天子大祭
第五十二章 大战飞舟
第五十三章 龙行天下
第五十四章 贫贱之交
第五十五章 俱卢重逢
第五十六章 亡儿复生
第五十七章 韦陀说法
第五十八章 手指爆头
第五十九章 混沌大水
第六十章 游戏三昧

第十一卷
第一章 九子论道
第二章 最后宝训
第三章 神族湮灭

第十二卷
第一章 末世预言
第二章 地母之歌
第三章 在劫难逃
第四章 圣典缘起
第五章 老祖历幻
后记

精彩书摘

第十二卷第一章 末世预言

摩揭陀国的最后一个国王名叫补朗遮耶。他手下的大臣苏那伽将行篡弑,然后立自己的儿子为国君。礼法崩坏,这便是喀利纪的特征。

此后,国君摩诃难敌将与首陀罗女子产下一子。这个儿子,名字叫难陀,将拥有一支强大无比的百万大军,而且将获得惊人的财富。他将在刹帝利种姓中制造混乱,自他以后,几乎所有的君王都将变成不守正法的首陀罗。

难陀将统治大地,犹如波罗殊罗摩再生,没有人能够挑战他的权威。他将有八个儿子,每一个都将统治大地一百年。然后,一位婆罗门(考底里耶)将背弃国君难陀及其诸子的信任,进而毁灭整个王朝。考底里耶将拥立粲陀罗笈多登基,从此摩利耶人将统治大地一百三十七年。

大将军补世巴弥陀将弑杀摩利耶国的最后一个君王蒲历赫图罗塔,舜伽王朝自此将掌权一百一十二年。源出堪筏家族的能臣筏殊提婆将弑杀舜伽王朝的末代君王提婆菩提——他是一个好色的登徒子,自此堪筏家族将统治大地三百四十五年。最后一位堪筏国君苏莎摩将为其奴仆巴利所杀,而巴利只不过是生于安多罗族的贱民。巴利退位之后,巴利的子孙将统治大地四百五十六年。

巴利王朝之后,阿比罗、堪伽、牙筏那、摩拉诸国国君将统治大地一千三百九十九年。接着是吉拉吉拉人的国君在位一百零六年。此后,诸国诸君主各自占据一方,直到摩揭陀国又出一君,名叫毗湿筏溥尔吉。此人犹如补朗遮耶第二,将把所有文明阶级转变成野蛮人。毗湿筏溥尔吉将以最无法无天的方式统治他的王国,其疆域从哈德瓦延伸至波罗雅伽。他王国里的婆罗门将忘记所有的戒律,刹帝利将变得贱民不如。

将有很多这样的君主同时当政。此辈全无布施之心,脾气暴戾,缺乏诚信,总之,都是些邪法的信徒。这些伪装成君主的蛮夷将吞噬可怜的臣民。他们变化无常,性格软弱,短命,毫无修功。臣民们将模仿这些独夫民贼的性格、举止和话语,如是每个人都变得恶劣不堪。

由于喀利纪的强大影响,正法、真实、洁净、容忍、慈悲、寿命、体能、记忆都将日渐衰弱。韦陀智慧不复传扬,学问变得粗糙唯物,宗教被毫无理性的狂热所支配。

在喀利纪,唯有金钱能让人跻身上流,而正义之给予仅仅根据人的社会地位。

男女生活在一起,仅仅建立在两性吸引的基础上。生意的成功依靠欺诈手腕的高明。男女的德行主要看他或她的性感程度。一个男人只要佩上圣线就能成为婆罗门。

人的灵性地位仅仅凭借外在标志而被判定。如果收入不高,一个人的人格完整性就要受到质问。单凭精于玩弄辞藻,一个人就被认为是伟大的学者。事实上,人穷就被认为是个废物。在虔诚的伪装下,虚伪盛行。婚姻只需一纸协议,能够适当洗浴就算相当幸运了。

只要山高路远,有河流可以沐浴,某个圣地就会受到高度评价。一个主要的娱乐将是不间断地变换发型,以求增加容貌之美。大多数人觉得生命之究竟无非是填饱肚子。能够优裕养家的人被捧为高明能干。奉行礼法不过是为了求取荣名。

当大地充斥这等堕落之人,谁最强谁就能获得权柄。实际上,这些统治者将变得盗贼不如。妻女和资产被贪官恶吏夺走后,百姓们将逃入山林大泽之中。受饥荒和苛捐杂税的折磨,人们将落入以草根树皮为食的境地。由于旱灾,大量人口沦为饿殍。

气候状况越来越差,为此,风、寒、雨、雪将使百姓陷入极大的痛苦。此外,由于不虔诚,人们还将受到争斗、饥渴、疾病和忧愁的折磨。大多数人的寿命将缩减到五十岁。

喀利纪之末,所有造物的身体都将大幅萎缩。韦陀经教已经被人世彻底遗忘,剩下来的所谓宗教其实都是无神论。大多数人的职业建立在偷窃、撒谎和无谓的暴力基础上。母牛看起来像山羊,灵性行期将与普通家室无异。家庭纽带的延伸不会超过婚姻的范围。树木将形同侏儒,花草皆十分微细。到喀利纪之末,大多数人比驴马好不到哪里去。

彼时,至尊主毗湿努将化身为喀尔基,于香巴拉,降生为婆罗门毗湿努耶萨之子。骑上白马,手持利剑,喀尔基周行于大地之上,显示他举世无双的权能。身放光明、骑马如飞的喀尔基将诛灭数百万胆敢假扮君王的盗贼。

所有这些伪君主被剿杀后,大地上的人民将感受到怡人的微风,那微风带来了装点至尊主宝身的旃檀浆的芳香。闻到这四处弥漫的芳香,所有人的心都将变得超然纯净。新一轮黄金年代于是重新开启,经历净化的人类社会将养育出禀赋中和之德的后代。

只要克利须那还在世间,喀利就无力逞能。但是,一旦克利须那归返灵天,喀利便乘虚而入,如是人们就会喜欢造作恶业。喀利纪时长一千二百天神年,相当于四十三万二千地球年。

提婆毗——商塔努大帝的兄弟,以及摩鲁,伊刹华古之后,皆具足玄通伟力,至今居于喀拉巴的乡村里。到喀利纪之末,领受天命之后,这两位君王将返回人间,重建正法。

叔伽天人说道:“巴力克斯大帝啊,众生入世,偿其所欲。但是,即使一个人的身体现在有国君的身份,最终,他的身体会变成蛆虫、粪便或灰尘。一个为了自己的躯壳而伤害别人的人,怎么能知道真正的自我利益?他的行为不过是在引导他走向地狱。物质化的国君如此思维:‘我的先人统治了这片土地,如今它在我的威权之下。我如何能让我的子子孙孙保有江山?’这类愚蠢的君主把地、水、火、风、空五大和合而成的躯体当作自我,把天下视为私有。然而,不管怎样,他们终究不得不舍弃肉身和江山,消逝于无形之中,留下来的不过是一长串帝王列表中的一个名字,以及诸多历史记载。”


前言/序言

在古印度韦陀文献里,属于古史的作品有两类:一类被称为Itihasa,是以某个人物或王族为中心的史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罗摩衍那》和《摩呵婆罗多》;另一类被称为Purana,即往世书,所述史事非仅限于一人一族、一时一地,而是上溯于鸿蒙开辟,下及乎人伦化成,人神鬼怪、地狱天堂无所不包,神话玄理、政制礼法一体贯通,可谓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宇宙古史”。主要的往世书有十八部,其中尤以《薄伽梵往世书》(Bhgvt Purn)为尊,而且流行最广,影响也最大,波及古印度的宗教、民俗、神学、哲学、文学、史学、美学、道德、伦理、教育、科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甚至可以说,印度人至今还生活在《薄伽梵往世书》所建构的神性世界里。

《薄伽梵往世书》又名《胜妙薄伽梵经》(Srimd Bhgvtm,直译《薄伽瓦谭》)或《摩诃往世书》(Mh Purn),共十二卷。据书中所说,其作者为毗耶娑天人,写作年代就在大约五千年前的《摩呵婆罗多》史事发生之后。实际上,《薄伽梵往世书》开篇就紧接《摩呵婆罗多》的历史场景,从《摩呵婆罗多》大英雄阿周那之被救、俱卢族老祖父毗史摩之临终开示,以及俱卢王朝唯一继承人巴力克斯之逃脱劫难,一直到薄伽梵克利须那隐迹升天,整部书以巴力克斯与叔伽天人的问答为线索,继续演绎《摩呵婆罗多》之史事,但主角已经从俱卢英雄转到了薄伽梵克利须那及其化身身上,中间穿插了与作为整体大梵、宇宙主神而存在的克利须那相关的一切:世界的创造、长养和毁灭,宇宙大我和天地身相,时间的循环更替,神话地理和神话天文,诸神仙圣之诞生及其与魔族的斗争,人类的繁衍教化及其命运,太阳和月亮王朝列王谱系,天人数论,瑜伽解脱,最后是克利须那本人及化身跟奉献者之间的种种逍遥游戏。

按照传统注疏,《薄伽梵往世书》涵摄十大主题:其一,Sarga,诸元素之创造,包括五大(地、水、火、风、空)、五唯(色、声、香、味、触)、五知根(眼、耳、鼻、舌、身)、五作根(手、足、口、肛、阴)、心根,皆为原因海毗湿努所化生;其二,Visarga,第二重创造,由梵天开启三极气性之互动与运化;其三,Sthanam,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之分层与星辰体系;其四,Poshanam,神人感应;其五,Utayah,因果业报之生成;其六,Manvantara,世主(摩奴)更替,即宇宙时间之循环;其七,Isha-anukatha,薄伽梵克利须那及其诸化身之游戏;其八,Nirodha,宇宙劫毁与生灵之返归冥界;其九,Mukti,解脱通天之途;其十,Ashraya,宇宙大我或太一为天地万物之根源。

如果说,《薄伽梵歌》是对宇宙、神、人共融共存之道的义理阐说,那么《薄伽梵往世书》就是宇宙、神、人共同上演的气势恢宏、弥纶天地的创世史诗、化育赞歌,可以用《庄子·天下》篇的一句话来形容它: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伟大的东方圣典,一千多年来居然从未译介到中国。其实,根据我个人的研究,《薄伽梵往世书》与华夏的上古神话传说乃至天人学说有甚深的渊源,比如“太一生水”之于原因海毗湿努,昆仑神话之于须弥山,北极北斗崇拜之于“豚鱼轮”。《山海经》《天问》《易经》之类奇书尤其可以从往世书中得到破解的线索(具体考证参见拙著《文明的基因》,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前辈学人苏雪林先生就从《天问》中读出了“搅拌乳海”故事。我相信,这部书的译介将打开中国神话学、考古学以及比较文学、比较哲学、比较文化学等研究领域的新天地。

由于原作篇幅过于冗长,又是诗歌体,实在不利于一般读者进行阅读理解,所以本书参考数种梵、英版本,采用了章回体故事述说的方式,对原作进行了一定的提炼和压缩,以使全书有通畅良好的阅读感,但原则是保持叙事的完整和对原作的忠实。如此,整部浩瀚的《薄伽梵往世书》十二卷便可在短时间内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虽然在几年前出过一套《薄伽梵往世书》的译本,但因为是按原文逐颂翻译,又有大段的评注,因此篇幅过长、书价过高,非一般初学可以承受,并且对梵文的翻译也不是按照中国传统的梵典翻译方式,故而常常失于雅驯,令人殊觉遗憾。此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这套书迄今只译出前九卷,未能首尾涵盖,使读者无法尽窥全豹。本书之出版,希望能弥补以上缺憾。当然,读过本书,愿意深入考索的研究者,也可以再看全译本。



探寻宇宙的起源,洞悉万物的流转——《宇宙生成论》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隐藏着无数关于开端与终结的古老谜语。自古以来,人类便仰望星空,试图理解我们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那些流传千年的神话、传说与哲学思辨,无不凝聚着先民们对宇宙生成及其背后规律的深刻探索。 《宇宙生成论》是一部集结了东西方古老文明在宇宙起源、生命诞生、文明演进等宏大命题上智慧结晶的著作。它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引导读者踏上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之旅,去领略不同文化如何构建其对世界万物的理解框架。 本书第一卷,“混沌之初与创世神话”,将带领读者回溯至文明的黎明。我们将在古埃及的诺姆宇宙观中,看到神圣的努恩之水如何孕育出最初的生命;在古巴比伦的《埃努玛·埃利什》史诗里,体验提亚玛特与马杜克之间惊心动魄的创世之战,理解秩序如何从原始的混乱中诞生;在古希腊的赫西俄德《神谱》中,追溯卡俄斯、盖亚、乌拉诺斯等原始神祇的谱系,见证泰坦与奥林匹斯众神的更迭;在北欧神话的《诗体埃达》中,感受约顿海姆的巨人如何与阿萨神族抗衡,以及创世之初的寒冰与火焰如何交织。 更令人着迷的是,本书将深入探究中国古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解读其中蕴含的阴阳五行、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我们将考察印度教中梵天创造世界的循环模式,以及毗湿奴的化身如何维系宇宙的平衡。甚至,我们还会触及美洲原住民部落中,那些关于巨龟驮负大地、或者神灵以呼吸吹生万物的独特创世叙事。 每一则创世神话,都不仅仅是瑰丽的想象,更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社会结构、伦理道德的哲学投射。本书将一一剖析这些神话背后的象征意义,揭示它们如何塑造了早期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初步追问。我们会发现,尽管地域与文化的差异巨大,但人类对“无中生有”、“秩序与混沌”、“生命之源”的追问,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本书第二卷,“生命演化与文明的轨迹”,则将视线从宇宙的宏大开端,聚焦于生命的繁衍与人类文明的跌宕起伏。在这一卷中,我们将沿着古老的智慧轨迹,审视生命从何而来,以及人类社会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复杂与多元。 我们会从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中,看到早期关于生命构成与演变的朴素猜想;探寻古印度哲学中“业力”(Karma)与“轮回”(Samsara)的概念,理解生命在不同存在形式之间流转的观念;考察古中国哲学家们,如老子和庄子,对“道”的体悟,以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成逻辑,将生命的出现置于更广阔的自然法则之中。 本书将重点介绍,不同文明如何通过神话、宗教、哲学等方式,来解释人类的起源与社会结构的形成。例如,我们将考察古代以色列的《创世记》中,亚当与夏娃的故事如何奠定西方文明关于人性、罪与救赎的早期认知;研究古希腊城邦的形成,以及英雄史诗中对德行、荣誉与命运的强调,如何塑造了公民的道德观念;分析印度种姓制度的起源神话,以及它如何深刻影响了印度社会的阶层结构。 此外,本书还会追踪文明的传播与融合。我们将审视丝绸之路沿线,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如何跨越地域,与当地文化发生碰撞与交融,催生出新的哲学思想与艺术形式。我们将讨论,在古典时代,希腊文化如何影响了罗马,埃及文明如何启发了希腊,以及中国文明如何在东方独树一帜,同时又对周边区域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还将深入探讨,那些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如玛雅、阿兹特克、古罗马、古希腊等,为何最终走向衰落与消亡。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对这些文明的创世观、社会制度、价值观及其演变过程的梳理,去探究其中可能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是环境的变迁?内部的矛盾?还是外部的冲击?抑或是哲学与信仰体系的僵化?《宇宙生成论》试图从多维度、跨文化的视角,为这些历史之谜提供深刻的启示。 最终,《宇宙生成论》旨在引导读者超越单一的文化视角,建立一种更为宏大、包容的世界观。它鼓励我们去理解,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是如何在共同的对生命、宇宙、真理的追寻中,编织出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通过对这些古老智慧的重新审视,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过去,更能为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汲取丰富的思想养分,启发我们以更深刻的眼光,去洞察宇宙的奥秘,以及生命在其中不断演进的壮丽篇章。 本书不涉及任何具体的宗教经典内容,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梳理和分析不同文明在面对宇宙与生命起源这一永恒命题时,所形成的独特叙事与哲学思考。它是一部献给所有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理解根源的探索者的百科全书式的精神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种“文库”类的学术书籍会非常晦涩难懂,充满了生僻的术语和枯燥的脚注,但《薄伽梵往世书》的译者和编者显然做到了化繁为简,却又不失深度。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复杂神祇谱系和宇宙观时所采用的清晰结构。书中的插图和图表运用得恰到好处,比如不同时期对“三界”的划分,那些复杂的因果链条和轮回观念,通过视觉化的方式一下子就清晰明了了。这套书的排版也极其舒服,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庄重感,非常适合反复翻阅和做笔记。我最近沉迷于研究印度古典文学的叙事结构,这本书提供的背景知识,比如关于“达摩”和“业力”的详尽解释,为我理解那些史诗中人物行为的动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希望从源头理解印度文化精髓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价值无可替代。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套书的“野心”。它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宗教文本解读,更像是一部对人类精神史的编年史。作者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文本流变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展示了随着时间推移,原始的口头传说如何被系统化、教义化,并最终固化为我们今天看到的经典。这种动态的、发展的视角,让我对那些看似永恒不变的“真理”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们也曾是鲜活的、不断演变的思潮。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时间观”的部分,那种无限循环、大爆炸与大寂灭交替出现的概念,与现代物理学的一些前沿猜想竟然有着奇妙的呼应,这实在令人拍案叫绝。对于那些对宗教史和思想史交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评分

总的来说,这是一套需要“沉浸式阅读”的书籍。你不能指望边看电视边读它,因为它要求你全身心地投入到那个复杂的语境中去。我个人习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泡上一杯热茶,带着敬畏之心去阅读。它带来的知识冲击力是巨大的,但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打开了无数通往更深层次问题的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高度抽象或充满矛盾的叙事时,所保持的那种学术的审慎和谦逊。它既是对古代智慧的忠诚记录,也是对现代读者理解力的一次挑战和提升。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人类文明的源头又多了一层体悟,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清晰的回响。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体系。我读了许多关于东方哲学的入门读物,但大多停留在概念介绍层面。这套文库则更进一步,它深入到具体的“故事”和“教义”内部,去剖析其内在的逻辑和运作机制。读到后期,我感觉自己好像不再是局外人,而是开始用那套古老的认知框架来看待现实世界。比如,书中对不同“阿瓦塔”下凡缘由的阐述,那种宿命感和秩序维护的必然性,让我对“历史”的理解都变得更加宏大和循环往复。它不是在推销任何信仰,而是在忠实地呈现一套曾经被无数人奉为圭臬的宇宙法则。我试着把书中的某些片段与我正在阅读的其他文明的神话进行对比,发现虽然表象迥异,但核心的人类困境和对超越性的渴望是如此一致。这种跨文化的共鸣,正是这类严肃研究的精髓所在。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探寻人类心灵深处奥秘的绝佳指南。我刚翻开第一卷,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宏大叙事和跨越时空的哲学思辨深深吸引住了。作者在梳理不同文化中关于创世、神祇、英雄旅程的描述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和严谨的考据功底。特别是关于原型意象的分析,简直是把我们这些“现代人”从日常的琐碎中猛地拉回到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源头。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跟随一位技艺高超的导游,穿梭于古老的文本迷宫中,每一个转角都可能邂逅一个颠覆你固有认知的神话故事。它不仅仅是在陈述“有什么”,更在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些故事”,以及这些故事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行为模式和文化结构。我特别喜欢其中对象征意义的层层剥离,那种抽丝剥茧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妙的论证。如果你对心理学、人类学或者仅仅是对“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抱有一丝好奇,这本书绝对值得你投入时间。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就东西而言,价格贵了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