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元文库:楞严经讲义(套装上下册) 圆瑛法师 9787567517110

归元文库:楞严经讲义(套装上下册) 圆瑛法师 97875675171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圆瑛法师 著
图书标签:
  • 佛教
  • 楞严经
  • 圆瑛法师
  • 讲义
  • 佛学
  • 经典
  • 净土宗
  • 修行
  • 文化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左右视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17110
商品编码:1118012144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归元文库:楞严经讲义(套装上下册)

定价:88.00元

作者:圆瑛法师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67517110

字数:

页码:7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归元文库:楞严经讲义(套装上下册)》是佛教的经典,被认为是修学佛法的必读经典,但有一定的深度。圆瑛法师是近代研究《楞严经》为的法师,有“楞严座主”、“海内独步”的美誉。圆瑛法师花数十年心血结成此书,内容丰富、细密,成为讲述楞严经的经典著作,得到了教内外的一致认可。

目录


《归元文库》总序

作者介绍


圆瑛(1878~1953),福建古田人。俗姓吴,名宏悟,别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19岁于鼓山涌泉寺出家,20岁从妙莲和尚受具足戒。先后于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从冶开、寄禅等参学禅法。其后又从通智、谛闲、祖印、慧明等修习教观,并精研《楞严经》。圆瑛法师的佛学思想以《楞严经》为核心,兼容天台、贤首、禅宗、净土四宗,博大精深,熔各宗于一炉。会禅净于―体。

抗日战争时期,圆瑛法师住持上海圆明讲堂,曾组织僧侣救护队,办难民收容所,并赴南洋募集经费援助抗战,是位爱国爱教的高僧。

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圆瑛被推选为任会长。著有《楞严经讲义》、《大乘起信论讲义》、《一吼堂诗集》、《一吼堂文集》等近20种,后合编为《圆瑛法汇》。

文摘


序言



《妙法莲华经》浅解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其经名即已揭示其核心思想:“妙”是指佛法之精妙、不可思议;“法”即佛所说的一切教法;“莲华”则是比喻佛法的清净、高洁,以及它能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法华经》以其圆融、广博、究竟的教义,在佛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东亚佛教(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经文的结构与主旨 《法华经》全经共二十八品,内容浩瀚,涵义深邃。其主旨可以概括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陀在《法华经》中,摒弃了过去方便善巧的权教,直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一乘实教”。通过种种譬喻和因缘故事,阐明佛陀出世的本怀,旨在令众生了悟自性,速成佛道。 1. “开”——开佛知见 过去,佛陀为了适应不同根器的众生,曾宣说各种教法,犹如“藏教”和“通教”。这些教法虽然有益,但终究是“方便说”,是为了引导众生走向更高深的佛法。在《法华经》中,佛陀“开”示了佛的智慧、佛的寿命、佛的功德,也就是“佛之知见”。这“佛之知见”是众生本具的,只是被无始劫来的烦恼所遮蔽,未能显露。佛陀的出现,正是为了帮助众生开启这原本就存在的佛之知见。 2. “示”——示佛知见 “示”即是展示、显现。佛陀不仅“开”示了佛之知见,更是将其“示”于众生面前。如同一个伟大的画家,不仅知道如何描绘一幅杰作,更能将这幅杰作展现在世人眼前。《法华经》中的许多譬喻,如“火宅”、“贫穷子”、“医药”、“幻术”等,都是佛陀为了让众生能更清晰地认识佛之知见而进行的“示现”。 3. “悟”——悟佛知见 “悟”是觉悟、领悟。知道了佛之知见的存在,并且看到了佛之知见的显现,接下来就是众生的份内之事——去“悟”去领悟。这需要众生发自内心的信受奉行,通过修行,将佛陀所开示、所展示的佛之知见,转化为自己切身的体悟和成就。 4. “入”——入佛知见 “入”是证入、进入。最终的目标是“入佛知见”,即证得与佛同等的知见,最终成佛。这是《法华经》教法的最高层次,也是对众生最究竟的希望。它告诉我们,佛并非高不可攀的神灵,而是已经圆满觉悟的我们自己。 二、 《法华经》中的重要品类与譬喻 《法华经》的妙处在于其丰富的譬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抽象的佛法变得生动而易于理解。 1. 序品(第一品) 序品是《法华经》的开端,描述了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说法的情景,诸天、龙神、菩萨、声闻等无量大众齐聚一堂,空中降下种种异瑞,预示着大法即将开演。 2. 方便品(第二品) 方便品是《法华经》的核心,揭示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的主旨。佛陀在此品中坦言,自己过去所说的一切教法,都是为了引导众生,而《法华经》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一乘实教”。佛陀通过“三车譬喻”来说明这一点。 三车譬喻: 过去,佛陀为了救度身陷火宅的众生,告诉他们外面有羊车、鹿车、牛车,以此引诱他们走出火宅。这三车代表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教法。然而,佛陀真正想给众生的,是更殊胜的“白牛车”,这辆白牛车代表了“一乘佛法”,即所有众生皆能成佛的“成佛之道”。佛陀至此才说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这是对众生无上真实的救度。 3. 譬喻品(第三品) 譬喻品进一步阐述了佛陀的慈悲与众生根器的差别。 三十二化身: 佛陀为不同根器、不同因缘的众生,显现不同的化身,说不同的法门,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众生走向佛道。 城中鬼神: 佛陀为众生讲解了“城中鬼神”的故事,比喻佛陀为众生所说的佛法,如同在一座坚固的城中,有各种善巧方便的鬼神,它们可以变化无穷,以各种方式来救度众生。 4. 药草喻品(第五品) 药草喻品是《法华经》中另一个非常著名的譬喻,用来阐述佛陀的教法对一切众生平等润泽的作用。 药草喻: 佛陀如同天空中的大云,降下甘露法雨。这甘露法雨滋润着大地上的各种药草、树木,无论它们高低大小,都能从法雨中获得滋养,生长茂盛。这象征着佛陀的佛法,对于一切众生,无论根器高低,都能平等地给予利益,令其最终觉悟成佛。 5. 化城喻品(第七品) 化城喻品揭示了修行道路上的阶段性帮助,以及最终的目标。 化城喻: 佛陀为了带领一群迷失方向的旅客穿越危险的荒野,用神通变出一座城市,让大家在里面休息。旅客们以为已经到达了目的地,但佛陀又告诉他们,那座城市只是“化城”,真正的目的地还在更远的地方。这象征着佛陀为了引导众生修行,可能会设现一些方便的教法或境界,但最终的目标是引导众生证悟究竟的佛法。 6. 寿量品(第十六品) 寿量品是《法华经》的重中之重,揭示了佛陀的“无量寿”。 无量寿: 佛陀在此品中,打破了众生认为佛陀是经过无量劫修行才成佛的观念。佛陀告诉大家,他早在过去无量无数劫前就已经成佛,只是为了救度众生,才示现出生、老、病、死。这“无量寿”的开示,是对佛陀功德与力量的最高赞叹,也意味着佛陀的救度是无止境的。 7. 普门品(第二十五品) 普门品是《法华经》中最广为流传的品类之一,主要讲述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 观音菩萨普门示现: 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种应化身,随机应现,救度一切苦难众生。无论众生身处何种困境,只要诚心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观音菩萨都会现身救拔。这充分展现了菩萨的慈悲愿力以及《法华经》所倡导的“救度众生”的精神。 三、 《法华经》的意义与价值 《法华经》的教义博大精深,其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1. 核心的佛性思想 《法华经》最根本的贡献,在于其“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的普度思想。它打破了过去“三乘”的界限,提出了“一乘实教”,即唯一成佛之道。这极大地提升了众生的信心,让众生认识到自己内在的潜能,从而生起精进修行的动力。 2. 慈悲与平等的精神 《法华经》所宣扬的佛陀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陀视一切众生如己出,不分贵贱、不分根器,都给予平等的教化与救度。这种平等无别的精神,是佛教教义中最具感召力的部分。 3. 圆融的教理体系 《法华经》将佛教的各种教义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圆融无碍的整体。它既包含方便善巧的权教,也揭示了究竟实相的一乘教。这使得《法华经》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修行者,带领他们一步步走向觉悟。 4. 实践性的指导 《法华经》并非只是理论的阐述,它也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指导。例如,观音菩萨的普门示现,鼓励信众在日常生活中修持慈悲、念佛、行善,并将修行融入生活。 5. 对后世佛教的影响 《法华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天台宗、华严宗等宗派的重要依据。历代高僧大德也多有对此经的阐释与弘扬。其经文中的许多譬喻和故事,已经融入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典故。 总结 《法华经》以其“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的核心思想,以及丰富生动的譬喻,向众生展示了佛陀的宏大愿景和无上慈悲。它告诉我们,佛性非从外得,乃在自心;成佛非遥不可及,乃是究竟的归宿。《法华经》不仅是一部佛经,更是一部启迪智慧、升华心灵的宝典,其教诲在今天依然具有无比重要的指导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归元文库:楞严经讲义(套装上下册)》简直是我的精神食粮,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圆瑛法师的讲法,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楞严经》的深奥义理阐释得清晰透彻。我过去总是觉得这部经文高深莫测,读起来晦涩难懂,但法师的讲解却能将那些抽象的概念,通过生活化的比喻和精辟的论述,变得平易近人。尤其是在讲到“五十阴魔”的部分,法师的分析入木三分,让我对修行过程中的种种障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坚定了我在正道上精进的决心。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与你面对面交流,引导你拨开迷雾,直指人心。我尤其欣赏法师在阐述“觉悟”与“迷失”之间的辨析,那种逻辑的严密和语言的流畅,让人读来酣畅淋漓,仿佛自己也跟着法师的思路一同在般若的海洋中遨游。对于想要深入理解楞严精髓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它不仅拓宽了我的佛学视野,更在潜移默化中修正了我的行为和心态。

评分

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独特的,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是那种需要你时时翻阅、时时印证的“活”的经典。圆瑛法师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明,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活力,读起来绝不会感到枯燥。我个人特别喜欢他处理异端邪说时的那种正气凛然又不失慈悲的笔法,辨析清晰,立场坚定,让人对佛法的正知见更有信心。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修行体系,让你明白从发心、持戒到开悟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它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严密的整体。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时,翻开任意一页,总能找到对应的心法和开示,仿佛法师的智慧一直陪伴在侧,为我指点迷津。这套书,是真正可以伴随人一生的修行指南。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只谈空性而不落实细节的佛学著作持保留态度,但圆瑛法师的这套讲义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他对于戒律的强调,对于行持的重视,贯穿始终,体现了圆融不偏的大家风范。读起来,你能感受到法师深厚的学养和对众生强烈的悲悯之心。他不仅解释了经文的字面意思,更深挖了背后的心理学和实践意义。特别是他对“淫”戒的剖析,那种鞭辟入里、直击病灶的论述,让人读完之后对世间诸多烦恼有了彻底的清凉感。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既能提升你的理论高度,又能敦促你脚踏实地去断恶修善。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自我审视和精神的洗礼,让我更加清楚自己所处的阶段,以及下一步应该往何处用力。这种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讲解,在市面上的佛学书籍中是极为罕见的。

评分

这套《归元文库:楞严经讲义》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初学者量身定做的,它没有那些故作高深的辞藻,一切都围绕着“如何修”来展开。我特别喜欢圆瑛法师那种循循善诱的语气,他把楞严这部旷世奇经,分解成了我们可以理解、可以操作的步骤。比如在讲解“耳根圆通”法门时,法师的阐述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声闻乘的法门如何能直指核心。我过去总觉得佛法离我很远,是高僧大德们才能领悟的境界,但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其实佛性就在我们日常的起心动念之中,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懂得如何去分辨和转化。书中的许多案例和比喻都非常贴切,让我这个“理工科背景”的人也能迅速抓住重点。它不像有些讲义那样佶屈聱牙,让人望而生畏,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老师,手把手地带着你一步步走过知识的阶梯,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稳健。

评分

说实话,我抱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开始阅读这套书的。圆瑛法师的文笔,有一种沉稳而又充满力量的特质,读起来让人感到安心。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上下册的结构清晰,索引和注释也很到位,查阅起来极为方便。我最欣赏的是法师对“真心”和“妄心”的辨析,他没有陷入空泛的理论探讨,而是紧密结合修行实践,一步步引导读者去体悟那个不生不灭的本性。读到动情处,我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细细回味其中的哲理。这种书,不是一口气读完就能消化的,它需要时间去消化,去反思,去实践。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就像在同一口井里打水,每一次都能打出更清澈甘甜的水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帮助我们建立起坚固的修行观,不为外境所动摇,真正做到“依教奉行”。对于那些在修行路上感到迷茫,希望找到坚定方向的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