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價值投資實踐的啓示錄。26篇重磅文章深度揭秘,20萬字投資實錄全新披露,高毅資産“全明星團隊”,親授價值投資的實踐與堅守。
聚焦實戰的“另類投資劄記”。這是一批經驗豐富的專業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一綫冷靜觀察、不斷總結思考的心得與成果,這種總結並不追求那麼完美的理論框架,而是立足於市場的一綫實踐。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傾情作序推薦!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巴曙鬆,《新喬布斯、禪與投資》作者李國飛強烈推薦!
湛廬文化齣品。
投資中變與不變的是什麼?如何把對市場狀態的識彆應用於投資實踐?如何在資本市場中屏蔽噪音,做齣正確的決策?如何用很“笨”的基本麵投資邏輯,掙“守正齣奇”之大財? 繼《投資中*簡單的事》後,高毅資産誠意推齣又一價值投資力作《投資中不簡單的事》。
投資理念和投資哲學都是簡單的,但是實踐中的情形卻是韆變萬化的,充滿各種噪音和乾擾。簡單的是理念本身,不簡單的是如何在荊棘密布、陷阱重生的市場中執著地堅守、靈活地運用,這也是《投資中不簡單的事》成書的初衷。
《投資中不簡單的事》精選高毅資産基金經理內部交流實錄,26篇重磅文章深度揭秘,20萬字投資實錄全新披露,全麵展示基金經理麵對人性的恐懼與貪婪、麵對市場不確定性時的真實想法與應對策略;揭示優質公司的成長路徑和行業的內在發展規律,給齣在中國堅守價值投資的實操性建議。
[邱國鷺]
高毅資産董事長。曾任南方基金投資總監和投委會主席。19年從業經曆包含瞭60億美元資産管理公司閤夥人、跨國對衝基金創始人、2800億公募基金公司投研負責人等經驗。
[鄧曉峰]
高毅資産首席投資官。曾任博時基金股票投資部總經理,公募股票型基金8年業績冠軍。6次獲得中國基金業金牛奬,包括金牛奬十周年特彆奬。
[卓利偉]
高毅資産首席研究官。曾任上海景林資産閤夥人、建信基金投資部副總監。曾獲2015年“中國私募金牛奬”三年期股票策略金牛私募投資經理、2017年“中國私募基金英華奬”年度*佳産品奬等。
[孫慶瑞]
高毅資産董事總經理。曾任中銀基金權益投資總監,偏股混閤型基金6年業績亞軍,在同期上證指數下跌58.48%的熊市中獲得44.89%的正收益。中國基金業金牛奬十周年特彆奬得主。
[馮柳]
高毅資産董事總經理。民間走齣的投資高手,對市場及投資方法有較多獨到見解和創造性認識。曾獲2016年“中國私募金牛奬”年度股票策略金牛私募投資經理等多項行業大奬。
對於投資來說,簡單和不簡單的事或許相似: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在不斷的市場詰問和自我拷問中,不隨波逐流,需要的是深植行業、企業及市場的卓越研究能力和強大自我約束的投資初心。《投資中不簡單的事》以娓娓道來的方式,毫無保留地講述瞭6位價值投資者的思想理念和實踐曆程,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佳作。
——張磊
高瓴資本創始人
著名投資傢達裏奧的《原則》在2017年風靡歐美投資界,他誠實地把自己從親身投資的成敗得失中總結齣來的原則,坦率地與讀者分享。當我讀《投資中不簡單的事》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類似的閱讀體會。這是一批經驗豐富的專業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一綫冷靜觀察、不斷總結思考的心得與成果,這種總結並不追求那麼完美的理論框架,而是立足於市場的一綫實踐。對於投資者來說,尤其具有獨到的參考價值。
——巴曙鬆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金融學教授
投資其實很不簡單,它需要對宏觀經濟、市場波動性風險、公司經營和估值體係等各個維度做深入的分析。在《投資中不簡單的事》一書中,你可以詳細瞭解其中的各種規律,從而把握投資的本質,並以此為基礎構建自己的投資體係,讓投資變成一件相對簡單的事。
——李國飛
《新喬布斯、禪與投資》作者
推薦序 中國價值投資實踐的啓示錄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
序言 簡單理念的不簡單堅守
邱國鷺
| 第一篇| 思想篇
01 迴歸投資的本質,做時間的朋友 /邱國鷺
02 在中國市場做價值投資的思路 /鄧曉峰
03 我所理解的基本麵投資 /卓利偉
04 行業周期的判斷和投資思路 /孫慶瑞
05 逆嚮投資核心方法 /馮柳
06 在經濟變化的主航道上投資 /王世宏
07 學習把重要的事情做到極緻 /卓利偉
智者之書一 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投資思想 《格雷厄姆:華爾街教父迴憶錄》推薦序/邱國鷺
智者之書二 用資本創造價值 《3G 資本帝國》推薦序/邱國鷺
智者之書三 快樂投資的源泉 《跳著踢踏舞去上班》推薦序/邱國鷺
| 第二篇| 實戰篇
08 投資中的變與不變 /邱國鷺
09 “從0 到1”的陷阱和“從1 到N ”的機會 /邱國鷺
10 新牛市背景下的風險與機會 /邱國鷺
11 基本麵投資在中國的實踐 /鄧曉峰
12 深度研究, 從市場認知偏差中發掘大機會 /鄧曉峰
13 如何做好投研選擇題 /馮柳
14 價值投資的優勢和企業成長的力量 /邱國鷺
15 5 178 一周年思考 /邱國鷺
16 股票研究的斷捨離 /馮柳
17 市場的不可知與可知 /馮柳
18 對操作策略和估值應用的一點思考 /馮柳
19 當我們談論公司時我們談什麼? /卓利偉
20 從“滲透率”到“市場占有率” /韓海峰
21 投資中我們為何甘願又“蠢”又“餓” /黃遠豪
2017年度策略 在市場分化中集中優勢 /高毅資産投研團隊
2016年度策略 經濟築底,估值修復 /高毅資産投研團隊
| 第三篇| 成長篇
22 邱國鷺:22 年股市投研框架概覽 /《每日經濟新聞》李娜
23 鄧曉峰:投資的賽場比拼的是學習能力 /《中國基金報》楊波
24 “股市常青樹”孫慶瑞,為何長短期皆不敗 /《上海證券報》陳俊嶺
25 卓利偉,在A股市場長期堅持基本麵投資 /《中國證券報》曹乘瑜
26 傳奇高手馮柳,從職業股民到基金經理的修煉之路 /《上海證券報》安仲文
投資對談錄一 孫慶瑞對話邱國鷺:“股市常青樹”是如何煉成的
投資對談錄二 鄧曉峰對話邱國鷺:深談十年投資經
附錄一 價值信徒的堅守與百年老店的探索
附錄二 高毅資産簡介
過去兩年的資本市場比較不平靜,股市也經曆瞭一些大起大落。在大起大落之後,我們靜下心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投資的本質是什麼?許多投資者在每年年初的時候都會“算一卦”,看看今年股市是什麼樣的風格,什麼樣的闆塊比較有機會,經濟是嚮好還是嚮下。近來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從5 178 點到現在市場下跌瞭近40%,但是有些闆塊平均漲瞭40%,比如白酒、傢電、港股的汽車等。這些闆塊的股票的研究難度並不大,商業模式簡單,估值也很便宜,季報、年報齣來後業績也很清晰。但是,為什麼投資者在5 178 點的時候不願意買這類股票,而追逐一些所謂的概念、主題、故事?今天迴頭看,這些炒概念、炒主題、講故事的股票下跌瞭70%。所以我覺得,投資還是得迴歸公司的本質。
投資的本質是什麼?無非就是希望今天付齣的一筆錢,能夠在未來收迴更多錢,用5毛錢買1塊錢的東西,或者“春種一粒粟,鞦收萬顆子”。投資本質上還是希望買到低估的東西,買到將來能夠超過大傢預期而成長的東西。我們看投資的本質,要從三個維度去思考。
行業的維度
第一,看行業的商業模式。我經常說,買股票看行業,就像買房子看小區一樣,你可以裝修你的房子,但是沒有辦法改變小區的環境,是不是學區房、小區中庭大不大等,這些因素你是無法改變的。公司也一樣,即便有很優秀的管理層,但如果在一個很爛的行業,不管你怎麼敬業、掙紮,業績都不會太好。而有一些行業,你會發現賺錢實在太容易瞭,很典型的就是白酒行業。原料也就是一把米、一斤水,可有的賣你500 元,有的賣你100 元,哪怕賣100 元,毛利率都在80% ~ 90%。2013 年、2014 年“三公經費”嚴管,大多數公司股價下調但還是很好賺錢。因此,從行業的維度看,首先是看行業的商業模式,也就是這個行業掙錢是否容易。
第二,看行業的競爭格局。我們經常說格局決定結局,很典型的兩傢公司就是美的、格力。空調並不算很齣眾的行業,但是2005 年價格戰之後至今,形成瞭格力和美的市場占有率具有很大優勢的格局。行業格局優化後,即使整體增速下滑,格力和美的的業績增長也很快,股價也都漲瞭幾十倍。
第三,看行業的空間。中國過去15 年走瞭美國100 年走的路,美國在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上分彆用瞭三五十年,而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加在一起15 年就完成瞭。中國變化很 快,可以在三年時間內用掉美國一個世紀用的水泥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定有一些行業的成長空間是有限的,甚至有可能已經是夕陽行業。在行業選擇上我們要避開這些夕陽行業,同時也要避開剛開始就“百舸爭流”的行業。一些新興行業剛剛發展的時候,大傢都認為這個行業好,有100 傢天使投資人往上撲,50 傢VC 往裏衝,公司之間打價格戰,這樣的行業你不知道誰是贏傢。《孫子兵法》說,要先勝而後求戰,而非戰而後求勝。所以看行業空間,要避開掉在夕陽行業的階段,也要避開初期就處於百舸爭流的階段。我們要的是成長期和穩定期,白電就屬於在穩定期,有些消費品在成長期,這種階段下特彆好做投資。當然,産品的生命周期也要看。
第四,看行業的門檻。中國是競爭非常激烈的國傢,資本迴報率稍微高一點兒的行業、淨潤率稍微高一點兒的行業,就會有100 個人“山寨”、1 000 個人抄襲。所以門檻很重要,要麼資源獨占,要麼有牌照限製,要麼有技術優勢,要麼有品牌優勢。從白酒行業來看,2012 年、2013 年有非常多的地産公司嘗試開發自己的白酒品牌,但到2015 年、2016 年都死掉瞭,這個行業是有門檻的,彆人進不來。所以要想清楚,一傢公司為什麼能夠持續保持很高的資本迴報率和淨利潤率,這兩個問題想清楚瞭,這個行業就看明白瞭。
公司的維度
我們要找品類優秀的公司。看一看公司內部的管理機製,看一看産品的定位。我總是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傢公司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是會越大越強,還是會越大越難?有些行業的公司銷售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再往上走就超齣瞭管理半徑,可復製性就不強瞭,增長也非常難,這種行業就是越大越難,對這種行業要小心。中國有很多軟件公司其實是做係統集成的,成長過程中大量依賴人海戰術,雖然銷售是增長的,但是人均利潤不斷下滑,沒有規模效應。這跟微軟公司産品化的軟件不一樣。我們都想買行業龍頭,要有規模優勢,越大越強。
管理層的維度
看管理層分兩個方麵:一是看他的能力,二是看他的誠信度。
能力分兩個方麵。
一是看戰略上是否清晰,是否聚焦。很多公司會轉型到其他行業,這種隨便亂轉型的公司我們從來都不碰。老本行都做不好,轉型做一個新行業能夠做好嗎?過去兩年,各種轉型的公司基本上成功的很少。
二是戰術上的執行力。對於中小公司,關鍵看老闆的個人能力和魅力。我們經常會調研中層乾部,看他們是不是崇拜自己的董事長;對大公司會看中層乾部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我們曾經研究過裝飾公司,裝飾公司淨利潤率大概是7 個點,但是普遍現金流比較差,因為質量保證金就要5個點,還有應收賬款,所以迴款非常重要。在已經上市的五六傢裝飾公司中,有一傢公司的現金流迴款特彆快,我們看中層的KPI,發現重視考核迴款的公司現金流就比較好。所以,大公司的管理能力要看KPI 考核。
一般來講,我們研究的公司不多,但是會聚焦在那些我們看得懂、看得明白、商業模式簡單又容易掙錢的行業。我們會靜下心來把行業、公司、管理層這三個問題搞清楚,會在一傢公司上麵花很多時間,一旦重倉買入,會持有很久。過去18個月,我在A 股和港股的第一大重倉都沒有改變,因為買之前就很清楚,即使是在熊市中,也有很強的超額收益。我們沒有必要在短期內換來換去,這樣做從長期來看,纍計迴報並不好。一定要找到優秀的管理層、優秀的公司以及好掙錢的行業,通過時間的積纍。
談瞭這麼多,其實核心就是迴答一個問題:時間是不是你的朋友?隻是靠運氣、膽量,短期內賭一把,如果市場變臉怎麼辦?我們經常看到市場變臉比翻書還快。迴歸投資的本質,我們要找到好的公司,把握機遇,做時間的朋友,成為贏傢。
初次翻開這本書時,我對那種略顯散文化的筆觸有些不適應,總覺得在尋找一個明確的投資指南或可操作的清單,但很快我意識到,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拒絕成為一本“工具書”。它更像是一部關於投資哲學和心態修煉的深度訪談錄。作者的語言充滿瞭一種曆經滄桑後的沉穩,字裏行間透露齣對市場周期性規律的深刻洞察,那種對“確定性”的質疑和對“變化”的接納態度,與我過去追求完美預測的努力形成瞭鮮明對比。我特彆留意瞭其中幾章關於信息處理和情緒波動的論述,那幾段文字如同手術刀般精準地切開瞭我投資決策中那些隱藏的偏見。這本書沒有提供任何未來股價的預測,但這反而更讓我信服,因為它將焦點從“預測市場”轉移到瞭“管理自己”上來。對於那些熱衷於追逐短期熱點的投資者來說,這本書可能顯得有些枯燥,但對於渴望建立長期、穩健投資體係的人而言,它無疑是一劑清涼的鎮定劑,引導你慢下來,去傾聽那些被喧囂掩蓋的、關於價值的低語。
評分我必須坦誠,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漸進式的,它不會在你讀到某一頁時猛然爆發,而是像溫和的溪流,慢慢滲透到你的認知結構中。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風險”的闡釋角度非常新穎,避開瞭傳統的波動性度量,而是深入探討瞭因誤判結構性變化而導緻的永久性資本損失,這種前瞻性的風險管理思維,對於在當前快速迭代的技術環境中進行投資決策至關重要。書中對一些曆史案例的選取和分析,也帶著一種超脫於市場短期情緒的冷靜,重點不在於事件本身多麼戲劇化,而在於事件發生時,那些頂級投資者是如何保持心智的穩定和決策的理性。這本書對“常識”的顛覆性並非通過激進的論斷,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邏輯推導,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許多被奉為圭臬的投資格言。它提供的不是即時的市場工具,而是一種更接近於“煉心”的方法論,教我們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相對確定性的錨點,這種沉穩的力量,遠勝過任何花哨的技巧。
評分與其他探討投資策略的書籍相比,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更像是在描繪一個投資者的“心智地圖”,而非“操作手冊”。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特彆是對“耐心”這一看似簡單卻極難執行的美德的探討,簡直入木三分。他描述瞭耐心不是被動的等待,而是一種主動的、基於深刻理解之上的“時間復利”。書中對信息不對稱性的分析,也比我以往讀到的更具層次感,它強調瞭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往往不是那些公開的數據,而是對事物運行底層邏輯的非共識性理解。我特彆喜歡它在論述中展現齣的那種謙遜,即便作者擁有豐富的經驗,他依然保持著對市場未知領域的敬畏之心。這本書迫使我停下來,審視自己投資決策流程中的那些“捷徑”傾嚮,並認識到,真正的洞察力來自於對復雜世界的深度簡化,而不是對復雜信息的堆砌。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投資視野被拉長瞭,不再為眼前的波動所動搖,轉而更關注那些需要時間纔能顯現價值的深層因素。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市場認知的一扇全新大門,特彆是它對“簡單”這件事的深刻探討,讓我這個入市多年的老手都感到震撼。作者並沒有像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的理財書籍那樣,堆砌那些我已經爛熟於心的基本概念,反而著重筆墨去剖析那些被我們過度復雜化的投資決策過程。書中那種行雲流水的敘事方式,仿佛不是在講解理論,而是在陪伴我經曆一次次的實戰復盤。我尤其欣賞它對“常識”的挑戰,那些被市場噪音反復灌輸的“真理”,在這本書裏被一一拆解,露齣瞭其脆弱的本質。它沒有給我什麼立竿見影的暴富秘籍,但它提供瞭一種更堅實、更具韌性的思維框架,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許多“自以為是”。讀完後,那種感覺不是豁然開朗,而更像是一種內心的沉澱,明白瞭投資的真正難度不在於計算復雜的公式,而在於抵禦人性的弱點和外部環境的誘惑。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會你如何把復雜的問題簡化到隻剩下最核心的幾個關鍵點,然後以一種近乎樸素的態度去執行,這種返璞歸真的智慧,在當今這個充斥著高頻交易和算法模型的市場裏,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帶著一種獨特的、近乎文學性的剋製感,絲毫沒有一般金融書籍那種急促和功利的氣息。我感覺自己仿佛被邀請到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的書房裏,聽他娓娓道來那些在漫長職業生涯中摸爬滾打纔領悟到的道理。它最吸引我的是對“能力圈”的重新定義,遠超齣瞭教科書上狹隘的資産範圍界定,上升到瞭對個人認知邊界和決策適用性的哲學思考。作者擅長用極其簡單的案例,引齣極其深奧的道理,比如他對“護城河”的描述,不再僅僅是關於競爭優勢的財務指標,而更側重於動態變化中如何維持這種優勢的組織文化和戰略彈性。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對自身思維定勢的深度排查,每一次閱讀都會帶來新的感悟點,因為你對世界的理解總是在不斷進步,而這本書的內涵也隨之被重新激活。它不是那種讀完一次就能完全吸收的著作,它更像是一件需要時不時拿齣來重溫的良師益友,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當初忽略的細微之處,感受到時間帶來的沉澱力量。
評分因此,每一筆還款都將産生支付通道手續費。比如,用戶使用微信支付中綁定的A銀行的儲蓄卡,嚮B銀行的信用卡還款,A銀行會嚮財付通收取一定的通道費用。但是,不僅僅微信錢包,其它信用卡代付工具,比如支付寶、京東金融
評分趁讀書節滿減加上領券活動購買的,買瞭一堆,超級劃算,慢慢看吧
評分不錯,看得差不多瞭,受益。。。。
評分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評分投資中不簡單的事,評價也不是簡單的事,哈哈。書籍是正版書籍,內容還沒閱讀,後續評價。
評分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
評分1??上海華信國際集團的“15華信債”等5隻公司債3月1日起停牌。
評分【消息麵】
評分感謝投資大佬割韭菜的同時不忘培養更多的韭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