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的金融化与技术化:学科路径的探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当代社会的金融化与技术化:学科路径的探索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邱泽奇,陈介玄,刘世定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1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973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001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金融、技术与社会辑刊(1)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页数:296
字数:3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当代社会的金融化与技术化:学科路径的探索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当代社会的金融化与技术化:学科路径的探索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当代社会的金融化与技术化:学科路径的探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为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共同举办的“金融、技术与社会”系列研讨会的部分优秀成果。书中对台湾与大陆社会存在的各种微观和宏观的金融问题进行探讨,对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力求建构金融、技术、社会三者之间三元连通的系统,具体内容包括“专业伦理与金融社会”“金融工具与社会再结构”“金融如何构建社会”“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等。

作者简介

邱泽奇,男,湖北仙桃人,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1978年10月-1981年7月,于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植物保护系学习;1986年,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4年,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1986年9月-1991年7月,任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讲师。1994年7月-1996年7月,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2011年,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2010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党委委员。2012年-2016年,任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2016年,任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主要研究领域:组织社会学(信息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项目评估。
陈介玄,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刘世定,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北大社会学系副系主任。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硕士;1982年-199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2年-1994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1994年-2000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2000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运行与制度变迁、经济学与社会学比较、企业制度与组织。

目录

台湾金融市场特质的社会学分析【陈介英】
专业伦理与金融社会:以台湾保险业为例【王崇名】
技术与组织的互构:以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的应用为例【邱泽奇】
“关系投资”与另类“关系投资”
  ——美国与中国台湾股票投资人的公司治理角色比较【涂一卿】
人情机制、金融工具与社会再结构
  ——以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为例【王水雄】
中国经济改革的“准市场”模式与金融体制【王振寰 黄书纬】
股票市场的“资讯-知识”:对经济社会学“市场”概念的反省【高承恕 吴宗升】
信息技术在传统企业扩散中的“一把手工程”现象
  ——科层制框架之下行动者互动结构对信息技术扩散的影响【张 燕】
金融如何建构社会:从生活世界到系统世界的转换【陈介玄】
金融活动中的社会倾斜系统分析
  ——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为例【郭爱民】
金融体制、金融政策与企业产权结构的变迁【刘世定】
技术应用为什么失败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机器缫丝技术应用的比较研究(1860~1936年)
    【张茂元 邱泽奇】
结构化治理:金融交易的治理机制【翟宇航】
后 记

前言/序言

序言 面对华人社会发展的关键议题:金融社会学的挑战

当社会的发展越趋于金融化,社会学学者对社会变迁的了解、掌握问题的能力也趋于薄弱,这是众多社会学家心知肚明却又不敢面对的问题。心知肚明是专业化的金融以各种力量支配社会,社会学学者是看得出这种巨大的影响力的;不敢面对,也就是这种金融专业化的门槛越来越高,社会学学者“不敢越雷池半步”。金融为社会所打造的硬结构越是坚固,非金融专业的各学术领域越是望之却步。跨领域学科的整合,很容易讲却不容易做到,这就要求穿透既有学科领域的边界,并以整体的知识重划边界。而学科之间不同的知识典范所构筑起来的正当性,也使得学术中人不敢轻易尝试、挑战这个问题。这就可以说明,为何金融社会学在海峡两岸的华人社会学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2002年,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几位老朋友在过去多年学术交流的基础上,决定共同来面对这个重要的社会学议题,就是以“金融、技术与社会”为学术研讨会主轴,展开长达15年的学术合作,这可以说是海峡两岸社会学界值得称贺的一件美事。2002~2017年共办了八届“金融、技术与社会”论坛,集结了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的力量,对台湾与大陆各种微观和宏观的金融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在结集出版的论文集,是一系列成果的第一辑,未来将会有第二、第三、第四辑出版,为两岸金融社会学的发展奠定初步的基础。2002年,虽然看不到今天互联网金融和人工智慧金融及其各种革命性发展,我们却知道,不研究金融的社会学知识,将无法面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无法为关键问题提供学术解决方案。
金融对于当代社会之所以重要,在于其动员及移转社会资源的能力。当社会所累积的各种资讯技术及标准化的产业运作模式越发成熟反射到金融的应用,并使金融更具备社会资源可移转性的地位时,社会结构被带动的改变也就越大。2002年的大陆、香港及台湾,尽管对某些网络技术(像区块链)尚未闻问,但是,海峡两岸产业金融化和香港社会金融化的现象却已经很明显,这就构成了我们对海峡两岸暨香港金融现象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对华人社会的研究,不能再只关注农村,还应对贯穿社会结构的金融进行全面的社会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其对整体社会的影响。极为凑巧的是,我们进行华人金融社会学研究的时程,恰与国际社会学界对金融的研究同步。2005年,Cetina和Preda主编的《金融市场社会学》出版,2012年,宣示着金融社会学成为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的牛津版《金融社会学教科书》出版,说明国际社会学界金融研究成果的累积已到了成熟地步,呼应了我们的金融社会学研究进程。
对金融与技术的研究,在海峡两岸产业金融化和社会金融化的发展下,已变成探讨当下社会及未来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诚如马云所言,未来已来,我们如何针对由金融及技术发展所带动的华人社会之结构变迁,是未来社会研究不可或缺的课题。有了过去15年两岸的金融及技术研究成果,我们将更有把握继续对未来关乎社会变迁的金融与技术课题进行深究。最后要感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好朋友——刘世定老师、邱泽奇老师及刘能老师,没有他们肝胆相照、义无反顾地相挺合作,我们不可能坚持15年,深挖金融与技术这个高门槛课题;也要感谢台湾东海大学的好朋友——本瑞、介英、崇名和已往生的一卿,以及高承恕老师,没有他们的支持,这个研讨会无法持续到现在。我们希望过去15年只是开始,未来的合作研究才是真正开展两岸金融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的黄金时段,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陈介玄写于台湾东海大学东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


前  言
刘世定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台湾东海大学东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从2002年起合作组织的“金融、技术与社会”系列研讨会,到目前已经举办了八届,历经十余年。第八届研讨会结束后,邱泽奇主任、陈介玄主任和我一起商议,拟将此前会议的论文、发言加以修订、编辑,归纳出若干主题分辑出版,以便为即将召开的第九届研讨会及此后的研究铺垫更坚实的基础。本书就是其中的第一辑。
我查阅了历届会议资料,找到第一届研讨会的通知。组织研讨会的最初想法,在这个通知中得到表述。通知写道:
从20世纪60年代起,首先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出现了金融资产超过实物资产的现象,而这一变化又逐渐向更大的范围扩展。与此相联系的是社会财富分配和再分配的机制,乃至社会分化和整合机制发生了变化。在微观层面,这种变化和金融工具的日益多样化、金融组织的日益复杂化联系在一起。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运作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和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密切联系。金融和技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改变社会生活的两大杠杆。
社会学有必要对这一变迁做出积极的回应。本次会议以“金融、技术与社会”为题,拟对金融工具和组织变迁对社会变迁的影响、技术进步对社会变迁的影响、金融与技术的联合作用、社会组织变迁对金融和技术活动的影响、金融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研讨。
据我所知,促使双方产生组织这个研讨会的设想,除了在学术研究方面积累的交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事件作为契机,那就是1997年发生的东亚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发生后,我们在北京见到了台湾东海大学东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的创办人高承恕教授一行。虽然这次见面只是此前数年中多次交流的一个增量,但所谈内容却不同。在这次交流中,高教授强烈主张社会学必须介入金融领域的研究,认为社会学不能再对金融这一在当代社会中有着重要位置的领域不闻不问、甘当外行了。我们也了解到,此前高教授团队已经对社会学介入金融研究有所考虑,着手进行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高教授的这一主张引起了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大陆学者的共鸣。
我们之所以对高教授的主张产生共鸣,是因为一方面在经验研究中,当时我们正着手考察中国大陆的金融制度对经济、社会变迁的影响,以把握变迁的诸种现实机制,也正在思考一些金融社会学理论问题;另一方面,在社会学理论和学科建设中,我们非常不认同社会学长期脱离经济生活研究、对金融领域研究采取自闭于“剩余策略”的做法,力图走出新路。中国政府在东亚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情势下,强有力地抵御了人民币降值的风险,阻遏了危机在大陆的传导,因此我们未能像台湾学者那样对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有切身体会,但对大陆经济社会变迁中金融作用的关注、对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思考,已足以使我们产生社会学需要介入金融研究的直觉感受,从而对高教授的主张予以呼应。
除了关注金融与社会的关系外,20世纪90年代后期,邱泽奇教授和我及其他一些社会学学者也开始关注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邱泽奇教授在技术与社会研究领域持续投入力量,逐步形成了一个研究团队。这为我们日后将金融、技术与社会的研究结合起来奠定了又一块基石。
进入21世纪以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在为自身的研究方向定位时提出,在坚持对中国社会运行、变迁和发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传统的同时,有必要根据中国社会变迁和发展的进程,对研究领域做出相应的调整。此时,就需要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金融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迁这些新的主题纳入重点研究领域。组织系列的“金融、技术与社会”研讨会,是实施研究领域调整的措施之一。
虽然从第一届研讨会开始,我们追求的目标就是在金融、技术与社会之间形成三元连通的研究系统,然而,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前八届研讨会的论文主题可以看到,绝大多数作者是分别进行金融与社会、技术与社会的研究的。也就是说,整体上看,形成了V形研究格局——V的底部是社会,从社会延伸出的两条边分别连接着金融和技术,而不是目标中的Δ形(即三元连通)研究格局。这和我们从社会学研究介入金融、技术研究的路径有关,也和金融与技术互动的实践进程有关。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活动、社会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许多新的社会经济现象需要研究。这样的现实进展为关心“金融、技术与社会”研究的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激励,也使我们最初定位的三元连通的研究有了更坚实的现实基础。它预示着,这一领域的研究将迎来新的阶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决定将以往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以迎接新阶段的到来。
当代社会的金融化与技术化:学科路径的探索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当代社会的金融化与技术化:学科路径的探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当代社会的金融化与技术化:学科路径的探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当代社会的金融化与技术化:学科路径的探索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