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位设计达人,详细的个人信息,一本设计界的黄页!
★460幅几何图案设计案例,实用的素材资料库,让你从此告别灵感枯竭!
★浙江工业大学宋扬老师翻译,中央美院王其钧教授倾情推荐,
★继畅销书《》、《》之后的平面设计进阶之书!
几何图案设计是当今设计界的新趋势。本书根据Print&Pattern;网站上的作品,整理收录了一系列佳作,展现了这一趋势中的不同流派。其作品种类涵盖广泛,包括文具、卡片、纺织品、墙纸、瓷砖、地毯、礼品包装等多方面的几何图纹设计。本书收入了101位优秀设计师的作品,并配有设计师或工作室的联系方式,个人设计理念与经验分享。相信本书不仅会成为所有设计师的业界黄页与灵感工具书,也将成为每一个热爱创意的读者的丰富素材库,为生活带来更多艺术创意之美。
作者:
鲍伊·斯泰尔(Bowie Style),本名玛丽·珀金斯(Mari Perkins),是英国的纺织品设计师。她长期为英国各大商店撰写当季/当年流行趋势。她的作品也出现在各大期刊杂志上。为了更好地整理零碎的灵感,鲍伊·斯泰尔创办了Print&Pattern;网站。很快这个网站成为了业界设计师们的必读资源。后来鲍伊·斯泰尔也作为编辑,开始搜寻其他设计的好作品,将Print&Pattern;塑造成了优秀作品的集散地。现在这个网站已经成为很多业界公司选择设计师时的参照标准。
译者:
宋扬,毕业于中央美院,建筑学海归博士。现为浙江工业大学教师、高级工程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员, 中国工艺集团中艺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北京建筑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译者宋杨是建筑学海归博士、浙江工业大学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认为原书作者通过介绍101位设计师及其作品,用生动的文字将全球范围内设计师的专业背景、创作特点、地域文化特征与各种创作风格的作品进行比对,也许正是这种有趣的“对应”,成就了这本书的独特视角。我们难得有机会,从来自全球范围的101位极具个人风格、拥有不同思维模式的跨界设计师、插画家、艺术家的作品中品味出不同作品的众多视觉差异,以此来反思中国图形设计、图案设计在当今社会发展要求下的发展趋势与定位。经过设计思维上的天马行空之后,设计工作者是否需要再度借助理性的分析、材料的属性、众多工艺的制作要求,重新审视设计构思,以便让成型的产品能充分对应最初的设计构思?书中展示的设计作品中,众多创作的思路与细节看似简单,却未被我们一些设计者充分认知,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甚至经常被忽略。书中众多的作品呈现出设计师对专业领域的细节把握——纸张、印制工艺(关于纸张、数字打印媒介、印刷设备等)、美术史和设计史中典型风格的界定……这些创作者在经历思维火花的迸发之后,回归对制作工艺的理性思考与尊重;这些设计流程中的思考细节,每一位正奋斗在电脑前的设计工作者都应该给予充分关注。
这是一本精彩的几何图案作品集。在大众的想象中,几何图案往往是呆板和机械的,但是这本书所选的几何图案将大大超出你的想象。101位设计师的作品显示出了五彩缤纷、琳琅满目、风格迥异的艺术风格,许多图案本身就是精彩的绘画作品。
这是一本实用、好用的工具书。书中作品不仅对染织设计人员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对于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等相关专业的人员更是有非常大的启发作用。你定会爱不释手。
—— 中央美术学院 王其钧教授
有幸利用翻译本书的机会,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世界101位设计师的几何图案手册》。作者介绍了101位设计师及其作品,用生动的文字将全球范围内设计师的专业背景、创作特点、地域文化特征与各种创作风格的作品进行比对,也许正是这种有趣的“对应”,成就了这本书的独特视角。
我们难得有机会,从来自全球范围的101位极具个人风格、拥有不同思维模式的跨界设计师、插画家、艺术家的作品中品味出不同作品的众多视觉差异,以此来反思中国图形设计、图案设计在当今社会发展要求下的发展趋势与定位。经过设计思维上的天马行空之后,设计工作者是否需要再度借助理性的分析、材料的属性、众多工艺的制作要求,重新审视设计构思,以便让成型的产品能充分对应最初的设计构思?
书中展示的设计作品中,众多创作的思路与细节看似简单,却未被我们一些设计者充分认知,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甚至经常被忽略。书中众多的作品呈现出设计师对专业领域的细节把握——纸张、印制工艺(关于纸张、数字打印媒介、印刷设备等)、美术史和设计史中典型风格的界定……这些创作者在经历思维火花的迸发之后,回归对制作工艺的理性思考与尊重;这些设计流程中的思考细节,每一位正奋斗在电脑前的设计工作者都应该给予充分关注。
——宋扬(高级工程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员)
亚历山大·普尔迪
Alexander Purdy
alexanderpurdy.com
亚历山大·普尔迪是平面设计师和插画家,工作与生活在美国特拉华州。毕业于费城艺术大学平面设计专业。为贝纳通品牌、《纽约时报》、Urban Outfitters(城市服装,美国潮流品牌)和Chronicle Books (纪事出版社)做图案设计与色彩设计。亚历山大·普尔迪希望与更多的时尚领域的公司和客户合作,坦诚分享他设计的创意作品。他对未来的展望:“继续我的设计创作,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设计领域,并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设计引领者:
Josef Frank(约瑟夫·弗兰克)
Bruno Munari(布鲁诺·穆纳里)
E. A. Seguy (埃塞·塞吉)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评价,这本书的索引和分类系统做得非常出色,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经常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特定属性的图案——比如“旋转对称性”或“马赛克填充”——而这本书的检索效率非常高,不会让人在厚厚的篇幅中迷失方向。分类标签清晰明了,每组图案都有简短的识别码或关键词提示,大大节省了查找灵感的时间。对于项目时间紧迫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种高效的组织架构至关重要。此外,全书的图例都是以纯粹的几何形式呈现,没有过多的色彩干扰,这使得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项目需求,自由地进行色彩和材质的搭配实验,保证了素材的“纯净”和通用性,避免了被现有色彩方案束缚的窘境。
评分使用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顶尖头脑的对话。我发现书中的某些设计图例,乍一看似乎非常基础和常见,但当你仔细去追踪其内部的网格划分和比例关系时,才会惊觉其中的精妙计算。有些图案的复杂性简直令人咋舌,它们巧妙地利用了视觉错觉和负空间(Negative Space)来创造出动态的、仿佛在运动的效果。这迫使我放慢阅读速度,拿出尺子和铅笔进行临摹和拆解,试图“反向工程”这些大师的作品。这种主动的、互动的学习体验,比被动地接收信息有效得多。它不仅仅是一本“看”的书,更是一本需要“做”的书,鼓励读者动手去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和精髓,从而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评分翻开书页,首先涌入眼帘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结构感和秩序美,每一个章节的组织逻辑都展现出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又不失灵动。我注意到作者(或编者)在引入每一个设计流派或地区风格时,都会先提供一个简短却极具洞察力的背景介绍,这比单纯罗列图案要高明得多。它不仅仅是“是什么”,更解释了“为什么会是这样”。比如,书中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对称性研究,不仅展示了最终的图案,还通过小型的图示解析了其背后的数学原理或文化符号的演变,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它构建了一个知识体系的框架,而不是仅仅提供了一堆孤立的素材。这种结构性思维的培养,远比单纯复制粘贴的灵感堆砌要宝贵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硬壳封面摸起来质感十足,那种略带磨砂的触感,让人爱不释手。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厚实而又不失韧性,即便是彩印的复杂几何图形,色彩过渡也显得异常平滑和精准,完全没有廉价印刷品的油墨味或反光问题。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每一页的留白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信息的可读性,又让那些精美的图案有了足够的“呼吸空间”,不至于显得拥挤杂乱。装订线也非常结实,即便是经常摊开参考,也不用担心书本散架。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提升了阅读和使用的体验,让人觉得手中捧着的不是一本工具书,而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而且,考虑到里面收录了上百位设计师的杰作,能够将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以如此优雅和高品质的方式呈现出来,实在令人印象深刻。它成功地平衡了“实用手册”和“收藏画册”之间的界限,非常适合那些对设计美学有较高要求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的广度和深度实在令人惊叹,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那样,只局限于某个特定风格(比如孟菲斯或装饰艺术),而是非常宏大地囊括了从古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的多元设计语汇。我花了好几天时间对比了其中几组不同文化背景下对“重复”这一概念的处理方式,发现即便是最基础的几何元素,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也能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情感表达。这种全球化的视角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它拓宽了我对“几何”这个概念的理解,让我意识到它远非冰冷的线条和角度的组合,而是一种深刻的人类思维和情感的载体。对于任何想要构建自己设计语言的设计师来说,这种包罗万象的案例库是不可替代的宝藏,它提供了足够的参照点,去发现和创造新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