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军转干部安置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具有如下特色:
1.覆盖基本考点。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由具有多年授课经验的专职师资对真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每种题型的核心考点,以此为基础设定章节、体例和结构。
2.学习解题技巧。本书总结出基本题型实用的解题技巧,力求为各位考生呈现各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军转干部安置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系统讲解了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这五大专项的基本考点。
1.核心知识储备——以真题为依据,细致剖析考点,并配备精选例题,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2.学习解题技巧——归纳基本题型解题技巧,快速解答。
目录
第一节逻辑填空(2)
语境分析(2)
词义辨析(10)
第二节阅读理解(19)
主旨观点型题目(19)
细节理解型题目(39)
词句理解型题目(44)
推断下文型题目(46)
寓意理解型题目(48)
文章阅读(50)
第三节语句表达(53)
语句排序(53)
语句填充(57)
病句辨析(61)
句法结构(63)
附录常见易误注音词表(68)
第四节精选习题演练(72)
第一节数字推理核心知识储备(80)
数项特征分析(80)
运算关系分析(81)
整体特征分析(82)
第二节数字推理题型分类精讲(84)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84)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85)
和数列及其变式(87)
积数列及其变式(89)
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90)
分式数列(93)
组合数列(95)
整数拆分数列(96)
创新数列(97)
圆圈形式数字推理(98)
表格形式数字推理(100)
三角形式数字推理(101)
其他图形形式数字推理(102)
第三节精选习题演练(103)
第一节解题必备核心知识(106)
算术基础(106)
几何问题(120)
第二节数学运算常考题型(128)
行程问题(128)
工程问题(132)
利润问题(134)
容斥问题(136)
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138)
推理问题(144)
第三节数学运算扩展题型(146)
抽屉问题(146)
分段计价问题(146)
时钟问题(147)
牛吃草问题(148)
鸡兔同笼问题(148)
盈亏问题(149)
年龄问题(149)
日期问题(150)
方阵问题(151)
植树问题(151)
第四节数学运算解题方法(153)
方程法(153)
代入排除法(153)
特殊值法(154)
图解法(154)
十字交叉法(155)
分合法(156)
极端法(157)
归纳法(157)
逆推法(158)
降维法(159)
第五节精选习题演练(160)
第一节数量型图形推理(164)
线条数与笔画数(164)
封闭区域数(166)
点的个数(167)
角的个数(168)
特殊元素的个数(169)
图形部分数(170)
图形种类数(171)
数量换算(172)
第二节特征型图形推理(174)
对称性(174)
直曲性(175)
封闭与开放性(176)
结构特征(176)
构成特征(177)
一笔画特征(178)
第三节位置型图形推理(180)
图形移动(180)
图形旋转(181)
图形翻转(182)
第四节组合型图形推理(183)
图形叠加(183)
图形组合(184)
第五节空间型图形推理(186)
平面与立体的转化(186)
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188)
第六节图形推理解题技巧(190)
特征分析法(190)
求同分析法(191)
对比分析法(192)
位置分析法(194)
第七节精选习题演练(196)
第一节定义判断考点精讲(200)
定义的基础知识(200)
传统对应型(205)
升级筛选型(207)
第二节定义判断解题技巧(209)
提取要点法(209)
关键信息归纳法(211)
第三节精选习题演练(214)
第一节类比推理考点精讲(220)
概念间关系(220)
近反义关系(221)
描述关系(222)
条件关系(223)
语法关系(224)
第二节类比推理解题技巧(225)
遣词造句法(225)
横纵对比法(226)
第三节精选习题演练(227)
第一节可能性推理(230)
削弱型题目(230)
加强型题目(239)
前提型题目(243)
解释型题目(246)
评价型题目(248)
结论型题目(252)
第二节必然性推理(255)
直言命题(255)
复言命题(261)
第三节智力推理(270)
真假型(270)
排序型(271)
匹配型(272)
数学型(272)
其他型(273)
第四节逻辑判断解题技巧(274)
找突破口法(274)
假设法(275)
排除法(277)
图表法(277)
第五节精选习题演练(279)
第一节资料分析考点精讲(286)
增长问题(286)
百分数、百分点问题(291)
比重问题(293)
倍数、翻番问题(295)
平均数、中位数问题(297)
进出口额问题(298)
指数问题(299)
人口自然增长率(300)
利率问题(301)
汇率问题(302)
第二节资料分析解题技巧(303)
尾数法(303)
首数法(304)
有效数字法(305)
特征数字法(307)
乘除法转化法(308)
范围限定法(309)
运算拆分法(311)
同位比较法(312)
差分法(313)
常见算式处理技巧(315)
第三节精选习题演练(322)
第一节国情地理(328)
第二节政治(333)
第三节经济(336)
第四节法律(340)
第五节人文历史(347)
第六节科技生活(357)
第七节管理基础知识(364)
第八节公文基础知识(366)
第九节精选习题演练(370)
精彩书摘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包括大至社会环境,小至上下文的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不直接见之于字里行间,而是潜藏在语句之外,成为语言运用的一种潜在的力量。近年来,行测考试逻辑填空对语境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大,考生需引起重视。进行语境分析,可主要利用对应分析法与情境展开法。
一、对应分析法
作者在行文时,前后会有相互的照应;命题人在设空时,也多选在与句子其他成分有呼应的位置。因此,寻找空缺处与前后文的对应关系,是解逻辑填空题的基本方法。
(一)语义逻辑关系的对应
既名逻辑填空,“逻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空缺处的语义逻辑关系找出最契合的答案,可以说是解逻辑填空题最根本的方法。分析历年真题,可发现逻辑填空题主要有以下六种逻辑关系:
1.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指的是在句子或语段中,后文不是顺着前文的意思写下来,而是转了一下,跟前文的意思相反,或是对前文意思的修改补充。
示例一事情虽然小,影响却极大。
该句隐藏的逻辑前提是,事情既然很小,那么影响可能也较小。但事实上“影响却极大”。前后分句意思上存在很大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
示例二这间屋子很大,只是光线差了一点。
“光线差了一点”是对“这间屋子很大”的补充。
【例题1】文化的本性在于创造,其使命与一切墨守成规、刻板一致、千篇一律是不相容的,创造必然导致多样性。在文化领域,只有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和生机勃勃的活力,而同质性、统一性必然窒息文化生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出心裁B.独树一帜C.推陈出新D.不拘一格
解析:此题答案为D。由“而同质性、统一性必然窒息文化生命”可知,空缺处所填的成语应与“同质性、统一性”含义相反,即应体现丰富性和差异性。“别出心裁”侧重构思、主意或办法与众不同;“独树一帜”侧重风格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推陈出新”意为剔除旧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华,使之向新的方向发展;“不拘一格”指不限定于一种规格和方式,比喻打破常规。由词义可排除B、C项。在文化领域“别出心裁”并不一定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故“不拘一格”更贴切。
【例题2】微软前技术总监纳森·梅尔沃德2001年组建“智力风险”公司,雇用一群最聪明的人生产技术专利,迄今已申请了价值8000万美元的专利,这证明“想法”并不,到处都是,我们以为发明所必须具备的天才、专心、灵感和机缘巧合并不是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集体虚幻千载难逢B.合作遥远遥不可及
C.批量稀罕必不可少D.专门离奇不可替代
解析:此题答案为C。本题突破口在第二空。第二空前后含转折意味,由“到处都是”可知,第二空应填一个表示少见的词语。“虚幻”“遥远”“离奇”都没有少的意思,故“稀罕”为最佳答案。第三空填“必不可少”也与句中的“必须具备”相对应。第一空填“批量”与“一群”也相对应。
【例题3】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明却是一种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堰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轻盈沉默B.灵动贡献
C.滋润奉献D.恬静付出
解析:此题答案为B。由句意可知,作者是拿长城与都江堰做对比,从而反衬出都江堰的更胜一筹。第一空所填的词应该与“僵硬”相对,由此排除C、D。而A项中的“轻盈”一般是形容动作的,与“生活”搭配不当,故也排除。
当语气比较肯定、强烈的副词,如:仅仅、必须、应该、绝、远远、恰恰、居然、竟然等等,与转折关联词连用时,转折的意味会更强烈,转折词前后分句会产生非常鲜明的对比效果。这种对比效果,包括语义轻重程度的对比、褒贬色彩的对比。
【例题4】《拾穗者》本来描写的是农村夏收劳动的一个极其的场面,可是它在当时产生的艺术效果却远不是画家所能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热闹设想B.平凡意料C.火热控制D.忙碌想象
解析:此题答案为B。句中表强调的副词“本来”“远”与转折词“可是……却……”连用,前后分句将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平凡”与“意料”填入原文后,“极其平凡的场面”与“效果远不是画家所能意料的”形成鲜明对比。
2.顺承关系
顺承关系,指的是作者在描述一个连续的动作或事情时,常遵循一定的时间、空间或事理逻辑顺序,表现在句子中则是分句之间有前后相承的关系,或描述连续动作的词语之间具有不可颠倒的前后次序。
示例构成中华文明的各支源流各有其成长、壮大、迁徙、融合的历史。
句中“成长”“壮大”“迁徙”“融合”一系列连续动作有着不可颠倒的时间顺序。
【例题5】生物分子计算机是一种用生物分子元件组装成的纳米级计算机,将其植入人体能自动扫描身体信号、生理指标、疾病并控制药物释放等。但研究人员指出,要实现这一还要克服很多障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监测判断目标B.记录查找理想
C.显示治疗技术D.检测诊断愿景
解析:此题答案为D。“扫描身体信号、生理指标、疾病并控制药物释放”,描述的是四个有着严格的先后顺序的连续动作:先扫描身体信号,再根据信号检查各项生理指标,接着根据指标来诊断疾病,最后通过控制药物释放来治疗疾病。B、C两项均不符合这个逻辑顺序,排除。A项看似符合,但“判断疾病”远没有“诊断疾病”搭配恰当。且“愿景”也契合句意。
3.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指的是后一分句以前一分句为基点,并在程度或范围上比前一分句有更进一层的语义关系。常表递进关系的词语有:甚至、更、还、以至、何况、并且、不仅(不但、不光)……而且……、尚且……何况……。
示例一我去过江浙一带,几乎每到一个县,都发现那里的博物馆会有一张登几个甚至几十个中过状元的人的名单表,这真是令我瞠目结舌。
例句中“甚至”前后,即“几个”与“几十个”之间为递进关系,表示数量的增多。
示例二这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很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点灯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例句中“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很健壮”与“多活了这许多年”之间为递进关系,进一步表示“那一点灯光”对“他”的鼓舞作用之大。
【例题6】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当然,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苦涩奢望B.辛酸奢求
C.历练幻想D.风雨梦境
解析:此题答案为A。“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结构相同,可知为并列结构,“苍老”与“年轻”对比,“冥思”与“放松”对比,“焦灼”与“会心”对比,因此第一空也应与“回味”对比。四个选项中涉及味道的只有A项的“苦涩”与B项的“辛酸”,由此可知答案在A、B两项中间选。由“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中的“何况”可知,第二空与“希望”在语义上存在递进关系,“奢望”比“奢求”更适合。
《行测精要:2018军转干部安置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内容解析 本书是为2018年度参加军转干部安置考试的考生量身打造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专用教材。其核心目标在于帮助广大军转干部系统掌握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试大纲要求,熟悉各类题型的出题规律与解题技巧,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本书内容紧密围绕考试大纲,理论讲解与实战演练相结合,旨在全面提升考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从容应对挑战,顺利实现人生新的篇章。 一、 考试概述与备考策略 本书首先对2018年军转干部安置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部分进行全面的概述。详细解读考试的性质、考察范围、题型结构以及评分标准,帮助考生建立清晰的考试认知。在此基础上,本书提炼出一套科学、高效的备考策略。这套策略并非一成不变的死记硬背,而是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 了解自身优势与劣势: 鼓励考生在备考初期,通过模拟测试,准确评估自己在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几个模块上的强项与弱项。 制定个性化复习计划: 基于对自身情况的分析,结合考试大纲的权重分布,制定详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做到有针对性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强调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牢固掌握,这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石。 强化解题技巧的训练: 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经典解题方法、速解技巧,学会灵活运用,提高解题效率。 模拟实战,查漏补缺: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检验复习效果,及时发现并弥补知识盲点和能力短板。 保持良好心态: 引导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度减压,确保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二、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对文字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本书在该模块的编写上,力求全面细致,覆盖所有可能出现的题型,并提供系统性的解题方法。 词语理解与运用: 重点考查: 词语的准确含义、辨析近义词、识别成语的正确使用(包括褒贬义、固定搭配、语境适宜性)、虚词的用法等。 解题策略: 紧扣语境: 强调在理解词语时,必须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切忌孤立记忆。 辨析形近义近词: 梳理易混淆的词语,通过词性、感情色彩、适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区分。 成语的“形、音、义、用”: 深入剖析成语的字面意思、比喻意义、引申意义,以及其在特定语境下的使用规范。 积累与反思: 鼓励考生平时注意积累,将遇到的生词、易错词进行整理,并时常反思。 语句表达(病句辨析、语句排序、选择恰当的语句): 重点考查: 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简洁、歧义、逻辑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 解题策略: 病句辨析: 采用“一查成分,二查搭配,三查逻辑”的方法,逐一排除错误选项。讲解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诊断要点。 语句排序: 强调理解文段的主题句,把握逻辑顺序(时间、空间、因果、总分、递进等),寻找关联词,通过语句之间的连贯性来确定正确顺序。 选择恰当的语句: 侧重于考察语言的连贯性、得体性、准确性。要求考生选择与上下文语境最匹配、逻辑最严谨、表达最清晰的语句。 片段阅读: 重点考查: 主旨概括、意图推断、细节理解、代词指代、下定义、引用等。 解题策略: 精准定位: 强调快速阅读,找出文段的中心句(通常在首句或末句,或通过“然而”、“但是”等转折词引出)。 提取关键信息: 识别文段中的核心概念、重要论点、关键论据。 归纳总结: 学习运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等结构来提炼文段主旨。 意图推断: 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和隐含的观点,不能仅限于字面意思。 细节题的陷阱: 提醒考生注意选项与原文细节的细微差别,避免“貌似有理”的干扰项。 三、 数量关系模块 数量关系主要考察考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在该模块的设计上,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数字推理: 重点考查: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分组数列、周期数列、特殊数列(如质数、平方、立方等)的规律。 解题策略: 观察与分析: 仔细观察数列的相邻项、间隔项之间的关系。 常见规律识别: 熟练掌握各种基础数列的识别方法。 多重数列判断: 对于复杂的数列,尝试将其拆分为多个子数列进行分析。 尝试运算: 通过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基本运算,寻找数列规律。 验证法: 找到可能的规律后,要用后几项进行验证。 数学运算(计算题): 重点考查: 基础的四则运算、分数小数计算、百分数、比例、数的整除性、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浓度问题、概率问题、数列求和等。 解题策略: 审题是关键: 认真分析题干,理解题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确定考查的知识点。 公式与定理的灵活运用: 熟练掌握相关数学公式,并能根据题目情境灵活运用。 速算与巧算技巧: 学习运用凑整、分组、去尾法、进一法、逆运算等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方程思想: 对于一些复杂问题,可以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整体代入法: 对于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选取特殊值进行验证或求解。 单位统一: 在计算前,务必确保所有量具有相同的单位。 四、 判断推理模块 判断推理模块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体现,主要考察考生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分析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图形推理: 重点考查: 空间折叠、立体图形的翻转与展开、图形的组合与分割、图形的对称性、图形的规律性(数量、形状、位置、颜色等变化)。 解题策略: 数量分析: 统计图形中的元素数量(点、线、面、角等)。 形状分析: 观察图形的形状、大小、轮廓等。 位置与方向: 分析图形的位置变化、旋转、平移等。 运动规律: 寻找图形变化的运动轨迹和规律。 叠加与组合: 分析多个图形叠加后形成的规律。 垂直与对称: 检查图形是否存在垂直关系或对称性。 立体图形: 掌握基本的立体图形识别、折叠与展开的技巧,重点关注面的关系、棱的关系和顶点的关系。 定义判断: 重点考查: 理解并掌握给出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根据定义进行判断。 解题策略: 抓住核心要素: 准确提炼定义中的关键词和必要条件。 逐一排除: 将选项与定义进行比对,找出与定义不符的部分,进行排除。 避免经验干扰: 严格按照题目给出的定义进行判断,不要受日常经验的影响。 注意“充分必要条件”: 区分定义中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类比推理: 重点考查: 找出题干词语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选择与题干关系最为相似的词语。 解题策略: 分析词语关系: 确定题干词语之间的关系,如“对象关系”、“属性关系”、“因果关系”、“组成关系”、“动作与工具关系”等。 寻找相似关系: 在选项中,找到与题干词语之间具有相同或最相似逻辑关系的选项。 检查整体性: 确保选项中的词语组合在逻辑关系上与题干整体一致。 逻辑判断(分析推理): 重点考查: 朴素逻辑(真假话问题、排斥推理、假设推理)、可能性推理(加强、削弱、前提、结论)、以及一些简单的逻辑谬误识别。 解题策略: 真假话问题: 寻找矛盾关系 statements,确定只有一个为真或只有一个为假,进而推导。 排斥推理: 根据已知条件,排除不符合逻辑的选项。 假设推理: 当无法直接推出时,可以对某个命题进行假设,看是否会产生矛盾。 可能性推理: 加强: 寻找能够支持结论的论据,或削弱反方论据。 削弱: 寻找能够质疑结论的论据,或加强反方论据。 前提: 寻找支持结论所必需的隐藏条件。 结论: 确定论证过程中可以必然推出的推论。 注意“必然性”与“可能性”: 区分哪些结论是必然推出的,哪些是可能推出的。 五、 资料分析模块 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快速阅读、理解、查找、比较、计算和分析统计资料的能力。涉及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文字和表格等多种形式的材料。 核心能力: 快速定位: 迅速从图表中找到所需的数据。 数据理解: 理解图表所表达的含义,包括百分比、增长率、总量、构成比等。 估算能力: 能够进行快速的估算,尤其是在涉及百分比计算时。 计算能力: 能够准确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以及增长量、增长率等复杂计算。 比较分析: 能够对不同时期、不同项目的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和趋势。 解题技巧: “四看”原则: 看题干,明确考查什么;看选项,了解可能的答案范围;看图表,初步了解数据;看总数,寻找整体的把握。 “三算”原则: 速算: 优先使用估算、凑整、约分等方法,提高效率。 巧算: 学习利用增长率公式、构成比公式等进行计算。 精算: 在有必要且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精确计算。 增长量与增长率的计算: 重点掌握增长量 = 本期量 - 上期量,增长率 = (增长量 / 上期量)× 100%。 同比与环比: 理解同比(与去年同期比较)和环比(与上期比较)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首数法”、“尾数法”、“通项法”、“比重法”等估算技巧: 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在选项的帮助下快速锁定答案。 常见陷阱: 注意单位不一致、数据选择错误、被选项中的迷惑信息干扰等。 六、 综合运用与模拟演练 本书在每个模块的讲解结束后,都配有大量的练习题,题型多样,难度适中,能够帮助考生巩固所学知识,熟悉考点。同时,本书还提供高质量的模拟试卷,紧扣2018年考试大纲,覆盖所有考查模块,让考生在接近真实考试的环境下进行演练,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调整复习策略。 结语 《行测精要:2018军转干部安置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广大军转干部迈向新征程的助推器。本书以其全面、系统、实用的内容,辅以科学的备考指导,必将成为您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备考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助您圆满完成考试,开启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