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疼痛性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在绪论中简要介绍了ICD-10的疾病诊断方法和ICD-9-CM-3的手术操作分类方法及其编码规则。第1部分,主要针对临床常见的疼痛性疾病,分为脊柱源性疼痛疾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风湿免疫性及退变性疼痛疾病、癌性疼痛疾病、血管性疼痛疾病、精神源性疼痛疾病6章,每一病种作为一节,分别从病因病理、解剖基础、辅助检查、诊断依据进行叙述,并按病种提供编码方法的依据。第二部分,主要针对不同的病变部位,分为椎间盘、椎体、神经、椎管、骨关节及肌腱等10章逐一叙述。但在某些章节中,又主要依据技术的原理而不是依据施术的部位进行分类和编码,如椎间盘微创手术,不论颈椎间盘、胸椎间盘还是腰椎间盘,编码的原则都是依据各种微创技术的不同,从而避免重要的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另外,为了方便临床参考查用,《疼痛性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中名词与目前临床上通用的201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和2013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保持一致,有个别名词与“术语在线”提供的规范用词不一致。如用“颅神经”而不是“脑神经”;还有些名词在正文与索引中不一致,如“神经破坏药”在索引中为“神经破坏剂”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疼痛性疾病诊断及其编码
第一章 脊柱源性疼痛疾病
第一节 颈源性头痛
第二节 颈椎病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四节 腰椎管狭窄症
第五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六节 梨状肌综合征
第七节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八节 棘突滑囊炎
第九节 臀上皮神经痛
第十节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第二章 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
第一节 三叉神经痛
第二节 舌咽神经痛
第三节 枕神经痛
第四节 带状疱疹神经痛
第五节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六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第三章 风湿免疫性及退变性疼痛疾病
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
第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
第三节 骨性关节炎
第四节 痛风
第五节 股骨头坏死
第六节 骨质疏松症
第七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八节 肘关节周围炎
第九节 腕及手关节周围炎
第四章 癌性疼痛疾病
第五章 血管性疼痛疾病
第一节 偏头痛
第二节 雷诺综合征
第三节 血栓闭塞性血管炎
第四节 红斑性肢痛症
第六章 精神源性疼痛疾病
第一节 抑郁症
第二节 癔症
第三节 焦虑症
第四节 躯体形式障碍
第二部分 手术操作与编码
第七章 椎间盘微创手术
第一节 造影术
第二节 经皮胶原酶溶盘术
第三节 经皮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
第四节 经皮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
第五节 经皮椎间盘旋切术
第六节 经皮椎间盘射频消融术
第七节 经皮椎间盘注射臭氧消融术
第八章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第九章 椎体成形术
第十章 神经电刺激
第一节 脊髓电刺激
第二节 周围神经电刺激
第十一章 椎管内微创治疗技术
第一节 硬膜外腔微创治疗技术
第二节 蛛网膜下腔注射
第三节 鞘内注药泵技术
第十二章 神经相关微创治疗技术
第一节 躯体感觉神经节微创治疗技术
第二节 自主神经微创治疗技术
第十三章 骨关节相关微创治疗技术
第十四章 肌腱微创治疗技术
第十五章 外周痛点微创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疼痛性疾病是人们就医的最常见原因,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疼痛性疾病已成为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的医疗社会问题。
卫生部(卫医发[2007] 227号)文件规定,在我国二级以上医院建立疼痛科,增设一级诊疗科目。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举措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慢性疼痛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类健康权利的高度关注,当时得到了时任国际疼痛学会(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Pain,IASP)主席T.S.Jensen博士的高度赞扬,他在发来的贺信中指出,“在这方面,中国可以成为其他国家的榜样,来推动全世界疼痛治疗的发展”。换言之,在疼痛科的建立上,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的各级医院疼痛科在经历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中,同样面临着核心疾病和核心技术的界定、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的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疼痛专科医师的培养、注册和认证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年轻而快速发展的疼痛科建设中,信息化建设无疑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病案的数字化分类管理是规范科室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质量控制的手段和工具,是上级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分配资源的依据,也是新兴专业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国内外同行有效沟通的平台。为此,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和病案管理科齐心协力,尝试着编撰了《疼痛性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
本书是基于《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ICD-10)和《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ntem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Clinical Modi-fication of 9th Revision Operation and Procedures,ICD-9-CM-3)的规则与方法进行分类编码的。它将有利于疼痛科核心疾病和核心技术的规范,以及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有利于疼痛科诊疗质量的提高和科室质量控制管理,有利于疼痛科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开展和国内外有效而“同质”的学术交流,加快疼痛科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本书在绪论中简要介绍了ICD-10的疾病诊断方法和ICD-9-CM-3的手术操作分类方法及其编码规则。第一部分,主要针对临床常见的疼痛性疾病,分为脊柱源性疼痛疾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风湿免疫性及退变性疼痛疾病、癌性疼痛疾病、血管性疼痛疾病、精神源性疼痛疾病6章,每一病种作为一节,分别从病因病理、解剖基础、辅助检查、诊断依据进行叙述,并按病种提供编码方法的依据。第二部分,主要针对不同的病变部位,分为椎间盘、椎体、神经、椎管、骨关节及肌腱等10章逐一叙述。但在某些章节中,又主要依据技术的原理而不是依据施术的部位进行分类和编码,如椎间盘微创手术,不论颈椎间盘、胸椎间盘还是腰椎间盘,编码的原则都是依据各种微创技术的不同,从而避免重要的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另外,为了方便临床参考查用,本书中名词与目前临床上通用的201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和2013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保持一致,有个别名词与“术语在线”提供的规范用词不一致,如用“颅神经”而不是“脑神经”;还有些名词在正文与索引中不一致,如“神经破坏药”在索引中为“神经破坏剂”等。希望我们的初步尝试能够对同道们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为疼痛科的信息化建设和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加之缺乏相关经验,在编撰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疼痛性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