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6
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一,在岭南文化这一块,要深入地把握近代岭南文化,乃至整个近代中国文化,具体要深入地研究近代岭南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是一本有关中外文化交流的通史性著作,在编撰方式上采用以时间先后为经、以重大事件为维的网络式结构,全面反映了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的全貌。此书在初版时是填补空白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早已受到学界较大的关注。今次作者进行增补重印,内容更为丰富,学术质量更有所保证。
二,本书采用精装印制,装帧用纸精美,内容充实有分量,值得读者深度阅读和收藏。
岭南自古便与海外进行文化交流,但是西方文化大规模输入岭南并与岭南文化进行初步融合,是从近代才开始的。《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对象,是岭南近代历史上对外文化交流的产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及其规律性。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期,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开端时期;第二阶段是19世纪后期,是中外文化扩大接触时期;第三阶段是19、20世纪之交,是岭南对外文化深入交流的时期;第四阶段是20世纪初年至五四运动,是岭南对外文化交流的继续探索时期。今本书增订重印,内容更为丰富,全书约40万字。
作者:刘圣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有《近代广州社会与文化》、《岭南近代文化论稿》、《近代强国之路的探索者——郑观应》、《广州通史》、《岭南历史名人研究》等。宋德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著有《岭南维新思想述论》、《岭南人物与近代思潮》等。
序
引论
一、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二、交流的过程和阶段
三、交流的内容和特点
四、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五、编撰方式
第一编 特殊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前夕)
第一章 岭南与海外的交通和贸易
一、岭南与海外交通范围的扩大
二、闭关政策与中外关系
三、岭南对外贸易的兴盛
第二章 传教士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一、天主教与基督教新教的相继东来
二、马礼逊——第一位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
三、裨治文、卫三畏与《中国丛报》
四、郭雷枢、伯驾与西方医学的传人
五、郭实腊——第一个来华的德国传教士
六、布朗与马礼逊学堂
七、中国文化向西方的传递
第三章 澳门——中西文化的共生之地
一、葡人租居澳门
二、宗教
三、风俗习惯
四、建筑、音乐、绘画
五、科学技术
六、语言文字
第二编 开端时期(19世纪中期)
第一章 世界史地的介绍与研究
一、谢清高的《海录》
二、林则徐的《四洲志》
三、梁廷枂的《海国四说》
四、王韬的世界史地研究
五、罗森、何如璋、黄遵宪的日本史地研究
第二章 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东来
一、西方军事技术传人中国的原因
二、岭南人对引入西方武器的研究
三、容闳对兴办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贡献
四、太平天国起义加快了洋军火的进口
五、1860年以后岭南军事技术和军事教育发展概要
第三章 洋教的传播
一、洋教传播的契机与困难
二、中国最早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梁发
三、中国“拜上帝教”创始人——洪秀全
四、奉基督教为“上宝”的改革者——洪仁玕
……
第三编 扩大接触时期(19世纪后期)
第四编 深入交流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
第五编 深入交流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下)
第六编 继续探索时期(20世纪初期一五四运动前·上)
第七编 继续探索时期(20世纪初期一五四运动前·下)
第八编 华侨与岭南文化在外国的流布
大事记
后记
增订本后记
《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增订本)》: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紧闭着的大门,近代意义的中外文化交流开始了。由于中国只是开放了5个通商口岸,广大的内地还是不容外国人进入,所以,这段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主要是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中开展。岭南虽不再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但仍旧占有着地域上的优势。
近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是西方殖民主义扩张时代的直接产物,西方文化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向外传播,伴随着军事征服、屠杀、破坏而进人中国,中国则被动、屈辱地面对外来文化的挑战,这种非和平友好的、不平等的交流方式使开端时期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岭南地区是西方国家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前沿,岭南人的反侵略斗争激烈爆发,使本来已经进行着的中外文化交流未能顺利地推开。
在中外矛盾激烈的岭南地区,不同的社会阶层和集团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对西方文化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呈现出多种状态的文化取向。一般士大夫和官员仍怀有中国文化优越感,把外国人看成野蛮人,拒绝接受和了解西方文化和文明。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采取了盲目排外的行动。但他们当中已有一些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明白人开始改变对西方文化的成见,并开始了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介绍,目的相当明确,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群士大夫知识分子以主动姿态吸取的西方文化,主要是世界历史地理学和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知识,对西方政教稍有涉及,但很肤浅,对于西方的基督教精神文明,则认为“鄙屑不足道”。对国家兴亡所具有的责任感使他们“睁眼看世界”,从而担当了近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先驱者的角色。
中下层人民中除了一部分附从于官僚士大夫外,另一部分则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了相当开放的态度。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负荷轻,接受外来文化时,容易跨越心理障碍。特别是对清朝统治怀有不满的下层群众,反叛传统和接受异端的思想使他们对西方文化开始了主动积极的吸取,洪秀全和洪仁玕就是典型的代表。洪秀全融会中西文化的大胆尝试,洪仁玕对西方文化的全面肯定和吸收,虽然不一定很成功和稳妥,但却有力地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和研究,这段时期有了大幅度的进展。西方传教士、驻华官员和其他文化人利用中外条约所给予的权利,扩大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及活动范围,并加紧向中国输出西方文化,但由于基督教文明和儒家文明之间的矛盾,中西文化还没有找到互相沟通的接合点。
……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学习“先进的西方”以反抗“侵略的西方”,即对西方的双重挑战作出双重回应,从而开拓了将中国导向近代化的新路。导致近代文化转型的新的文化因素,在这种无情的挑战和悲壮的回应中悄然滋长,带着清新、顽强的生命力,经过曲折艰难的历程,促使中国文化向近代形态演进。最初的文化演变开始于首先受到西潮浸润的沿海地区,若干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启动了近代文化演变的开端进程。而且,由于近代文化的嬗变在很大程度上端赖于对西方文化挑战的回应,具有独特的地理和人文优势的岭南文化始终扮演着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要角。
在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前夕,中国文化已经失去汉唐时代那种恢宏博大的风格,在总体上呈现出保守、封闭的特征。正因为如此,近代岭南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精神才显得弥足珍贵。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从汉唐时期开始,岭南地区就是沟通中外关系的重要门户。即使在清朝厉行闭关政策的岁月,岭南地区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始终未曾中断。这种虽非十分密切但却独一无二的中西交往,必然给岭南地区带来一些西方文化的影响。谓之“得风气之先”,是十分贴切的。鸦片战争后,岭南地区在接触、了解、吸收西方文化并作出回应方面继续领先,在近代一直维持“得风气之先”的优势。可贵的是,岭南地区的文化精英主动适应时代大潮,利用上述优势,开启了主动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历史进程,从而完成了由“得风气之先”向“开风气之先”的飞跃。同时,由此产生的现实需要和文化自觉,又反过来刺激着岭南文化继续关注先进的文化潮流,以便更好地向西方学习。这样,就形成了“得风气之先”与“开风气之先”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是近代岭南文化呈现出来的一种优秀的近代精神。
在近代相当长的时期内,学习“先进的西方”经常给人们带来两难的处境。“先进的西方”同时也是“侵略的西方”。怀着爱国的情感憎恨和反抗“侵略的西方”,和带着追求进步的理性去师法“先进的西方”,就是我们所说的“双重回应”。但对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冷漠忽视或片面夸大,都将造成有害的文化偏见,其极端的结果是盲目排外的狂热和对“全盘西化”的追求。近代岭南文化的发展表明,只有以健全的文化精神来调适情感与理性的冲突,才能对困扰着人们的文化难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文化精英以其思想和行动显示,爱国的情感和追求进步的理性之间的冲突在他们那里得到了合理的调适。以此为基础,他们一度把握了近代文化和近代历史发展的脉搏。与这种文化精神相联系,他们从岭南文化的深厚基础出发,提出撷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的精华,创造出超越于所有文化之上的中国新文明的主张,探索会通中西、熔铸古今的民族文化发展路径。
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