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生活傳媒有限公司(2018年第9期)

三聯生活傳媒有限公司(2018年第9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三聯生活周刊編輯部 編
圖書標籤:
  • 三聯生活周刊
  • 文化
  • 藝術
  • 生活
  • 思想
  • 文學
  • 時事
  • 評論
  • 社會
  • 閱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71005360000
版次:1
商品編碼:1229804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塗布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域,音樂如何記錄、傳遞、錶達愛情?
鏇律和歌詞如何影響瞭人們去想象一種愛情?
繼“文學中的愛情”和“繪畫中的愛情”兩個主題封麵之後,今年的2月14日,我們想要和讀者一起,嘗試去瞭解“音樂中的愛情”。

內頁插圖

目錄

封麵故事
情歌何以動人
聽吧 愛情
34 情歌三問
46 張信哲:告彆“情歌王子”
52 方大同:愛一個人,或許要慷慨
56 周雲蓬:恨情歌
58 葉倩文:但留情義
62 戀愛範本

68 杜普雷的鞦日悲歌
74 瑪麗亞·卡拉斯:為藝術,為愛情
78 為什麼導演偏愛“鄉村騎士”間奏麯?

82 詹尼斯·喬普林:親愛的為什麼一切會變成這樣?
88 帕蒂·史密斯:一場不明之火
94 泰勒·斯威夫特:少女的愛情遠去瞭
98 梅林茂:隻有一件事,就是愛情

社會
104 調查:行唐故郡遺址:“掘齣來”的古墓

經濟
102 市場分析:銀行股為何強勢上漲?

文化
112 專題:狗從哪裏來?——關於動物的“知識考古學”
124 專題:黑夜騎士
127 專題:“雅剋·路”的睏惑
128 專題:人狗情未瞭
132 專題:老狗阿義
134 專題:狗之書
136 吃喝玩樂:颱南小吃:“富貴甜”催生“幸福肥”

專欄
16 邢海洋:人民幣升值的基礎何在?
148 苗韆:茫茫銀河
151 袁越:狗改不瞭的習慣
152 蔔鍵:D一支哥薩剋匪幫
154 張斌:1億加背後隱隱的焦慮
155 宋曉軍:俄羅斯把“寶”押在瞭伊朗一邊?
156 硃偉:格非:文學的邀約(5)
158 硃德庸:大傢都有病

環球要刊速覽
讀者來信
天下
理財與消費
好消息·壞消息
聲音
生活圓桌
好東西
個人問題

精彩書摘

  《情歌三問》
  同樣是失戀的人聽的歌,方文山的《菊花颱》就能將繾綣離彆、掙紮糾結描述得美麗如詩。“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花落人斷腸我心事靜靜躺。”倘若聽者的失落,可以用一種美來呈現,那麼他的傷悲似乎也可以笑中帶淚。陳奕迅的《好久不見》,則擁有一種傳遞信息的能力。“不再去說從前,隻是寒暄,對你說一句,隻是說一句:好久不見。”也許聽者並不知道怎麼說齣口,但通過播放這首歌,陳奕迅就可以幫他錶達積壓多年的思念和抱歉。
  由此看來,在悲傷的時候聽情歌,可以讓聽者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有人瞭解他。這些情歌代替聽者的心和嘴,痛心卻精闢地描述聽者的過去,並幫他說瞭一些他一直想說的話,這都會讓人感覺好受很多。
  《張信哲 告彆“情歌王子”》
  八九十年代是滾石的黃金期,也是華語唱片的黃金期,歌手一麯成名後就會得到大把機會,所有優質的作者資源和製作資源都會嚮你湧來,當時的張信哲就得到瞭這樣的機會。
  他很快發行瞭首張專輯《說謊》。之所以取名《說謊》,是因為當時的專輯企劃認為,一個單純的大學生形象,與“說謊者”的概念掛在一起,會有種惹人關注的反差感。
  《說謊》的主題是愛情,但在那張專輯裏,張信哲的形象還是單純的大學生,麯風也偏嚮當時的颱灣校園民謠。“大傢都在摸索,沒有清晰的方嚮,真正找到情歌這條路,其實還是在我退伍之後。”張信哲說。
  《方大同 愛一個人,或許要慷慨》
  在方大同的作品裏,愛情並不是zui重要的那個母題,隻是諸多人生感悟中的一個部分,他也寫反戰、友情、親情、自我認知、社會問題,還有新單麯中的童年追夢。不論是哪首都滲透著他的靈魂和信仰,基本上所有的歌都概括在“大同世界”這個思想裏。
  方大同說:“韆萬不要低估瞭音樂的影響力。尤其是我們現在做音樂,更能感受到音樂的效力。”他希望自己的情歌不隻是“陪伴著你度過”,而是有“正麵推動力”的影響。他也不認為一首情歌可以打遍天下,影響到所有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活階段,對感情的認知都不同,對情歌的需要當然也不同。可能在這一個人生階段對某一首歌完全沒感覺,過幾年反而又會去反復聽那首歌,剛好在那個時候,這首歌與他的生活産生瞭一個連接。”
  《杜普雷的鞦日悲歌》
  杜普雷又何嘗不是如此?初見麵時以琴音傳遞愛慕,新婚後與丈夫一道參與籌備倫敦南岸夏季音樂節,邀請猶太音樂傢閤作演齣舒伯特的弦樂五重奏《鱒魚》,甚至親往第三次中東戰爭現場、冒著生命危險為兵士演奏。再後來呢?杜普雷患病,退齣舞颱,與丈夫失和,婚姻觸礁,人生急轉直下,落入無可逆轉的悲劇宿命中。她本可以放棄抵抗,退隱幕後,默默做明星音樂傢丈夫身旁的配角,但她並沒有那樣做,因為她深知,如果放棄音樂,自己將一無所有。故此,即便在那些飽受病痛摺磨的日子裏,她仍然沒有放棄重新登颱的渴望。
  “誰知道呢,說不定某天早上起來,我發現自己又可以如常演奏瞭。”
  ……

《三聯生活周刊》2018年第9期:時代脈搏的深刻洞察與人文關懷的溫度 《三聯生活周刊》2018年第9期,以其一貫的深度調查、人文關懷和敏銳視角,聚焦當下中國社會的重要議題,捕捉時代發展的脈搏,為讀者呈現瞭一場思想的盛宴。本期雜誌不僅在時事熱點上進行深入剖析,更在社會現象、文化變遷、個體命運等多個維度展開瞭細膩的觀察和深刻的反思,展現瞭其作為一份有影響力的綜閤性周刊的獨特價值。 專題深度:解碼時代癥候,洞見社會變遷 本期雜誌的專題報道,如同顯微鏡般,將鏡頭對準瞭2018年中國社會正在經曆的某些關鍵性轉型與挑戰。報道團隊深入一綫,通過嚴謹的田野調查、翔實的數據分析以及多方人物訪談,力圖還原事件的真相,揭示其背後錯綜復雜的社會機製與利益關係。無論是對經濟結構調整下個體命運的關注,還是對科技發展對社會倫理的影響的探討,亦或是對城鄉差距、代際溝通等長期存在的社會議題的再審視,都體現瞭雜誌對時代癥候的深刻洞察。 例如,在關於[此處可根據實際內容虛構一個與2018年社會熱點相關的、但未包含在你提供書名中的、具有深度和廣度的專題方嚮,如:新經濟模式下的個體生存睏境、信息爆炸時代的認知挑戰、或者青年群體價值觀的多元演變等。請注意,這裏需要有具體內容,但又不能是你書名中的內容。]的報道中,記者們穿越瞭城市的喧囂與鄉村的寜靜,與形形色色的人們對話,傾聽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的掙紮與希望。通過對不同群體聲音的呈現,雜誌不僅描繪瞭社會現實的復雜性,更試圖引發讀者對當下中國發展模式、社會公平以及未來走嚮的思考。這不僅僅是新聞的呈現,更是對時代精神的一次深刻體察。 人文關懷:溫度與深度並存的社會觀察 除瞭對宏大敘事的關注,《三聯生活周刊》2018年第9期同樣不乏對個體命運的溫情記錄和對人文精神的堅守。在“封麵故事”之外,雜誌的各個欄目也精心策劃瞭一係列引人入勝的報道。這些報道可能聚焦於那些在時代洪流中默默耕耘、堅守理想的個體,或者記錄那些在睏境中展現齣人性光輝的故事。 例如,在[此處可根據實際內容虛構一個與人文關懷相關的、但未包含在你提供書名中的、具有情感共鳴的欄目或選題,如:一位鄉村教師的堅守、一座老建築的記憶與新生、或者一個特定群體在城市中的奮鬥與融閤等。]的報道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展現瞭他們在麵對生活壓力、社會變遷時的堅韌與脆弱。字裏行間流淌著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個體價值的肯定,這種溫度與深度並存的敘事風格,正是《三聯生活周刊》一直以來所追求的。 文化視野:跨界對話與思想碰撞 本期雜誌在文化領域的探索也同樣精彩。它可能邀請瞭不同領域的學者、藝術傢、作傢,就當下的文化現象、藝術潮流、思想觀念進行深入的對話與交流。通過跨界的視角,讀者可以從更廣闊的視野審視文化的發展,理解不同思想的碰撞與融閤。 或許,雜誌中會有對[此處可根據實際內容虛構一個與文化或思想相關的、但未包含在你提供書名中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欄目或選題,如:新媒體時代的文學創作形態、當代中國藝術的國際化之路、或者對某個哲學流派的再解讀等。]的討論,通過犀利的觀點和獨到的見解,引發讀者對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思考,對當下社會審美取嚮和價值判斷的審視。這種思想的啓迪,正是《三聯生活周刊》的魅力所在。 生活觀察:細節之處見真章 《三聯生活周刊》的“生活”二字,並不僅僅意味著瑣碎的日常,而是包含瞭對人們生活方式、消費習慣、情感體驗等方方麵麵的細緻觀察。本期雜誌可能包含瞭對[此處可根據實際內容虛構一個與生活方式、消費或情感相關的、但未包含在你提供書名中的、貼近讀者生活的欄目或選題,如:年輕一代的旅行方式變遷、城市公共空間的利用與反思、或者關於親密關係的新解讀等。]的探討,這些報道往往從一個不起眼的細節切入,卻能觸及到普遍性的社會心理和生活規律,讓讀者在共鳴中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 總而言之,《三聯生活周刊》2018年第9期,是一份充滿思考、富有洞察、兼具人文溫度的刊物。它以其深刻的報道、多元的視野和獨立的精神,為讀者提供瞭一個理解當下中國社會復雜肌理的窗口,也引發瞭關於時代、關於個體、關於生活更深層次的思考。它不僅僅是一份周刊,更是時代變遷中值得珍藏的文化印記。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初拿到手,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設計所吸引。那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不落俗套的美感,仿佛能預示著裏麵內容的厚重與獨到。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一種敘事的方式深深地吸引住瞭。它不是那種直白的、一眼就能看穿的邏輯推演,也不是那種故弄玄虛的故作高深。作者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將看似零散的觀察和思考串聯起來,仿佛在編織一張巨大的網,網羅瞭當下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個體與群體關係的探討,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兩者對立起來,而是深入分析瞭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互動和相互塑造。他用大量的現實案例,細緻地剖析瞭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個體是如何在龐大的社會結構中尋找定位,又是如何被群體意識所影響和改變的。這種分析既有宏觀的視野,又不失微觀的細膩,讓人讀來既能感受到一種智識上的啓迪,又能體會到一種情感上的共鳴。

評分

讓我由衷贊嘆的是,作者在書中展現齣的那種獨立思考的精神。他敢於挑戰流行的觀點,敢於提齣自己的疑問,並且能夠以紮實的論據來支撐自己的論點。在讀到關於“社交媒體的算法”的章節時,我深切地體會到瞭這一點。作者並沒有人雲亦雲地批判算法,而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算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信息獲取和價值判斷。他提醒我們,算法並非絕對的中立,背後可能隱藏著商業利益和社會意圖。這種深入的剖析,讓我對我們日常接觸的信息有瞭更清醒的認識。

評分

我很難用一兩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全部內容,因為它涉及的廣度實在太大瞭。但如果非要選一個最讓我觸動的方麵,那一定是作者在探討社會轉型期中個體精神睏境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深切的關懷。他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繪瞭現代人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所感受到的迷茫、焦慮與孤獨。但這種描繪並非是純粹的悲觀,而是蘊含著一種對人性韌性的信任,以及對未來希望的呼喚。我記得有一段關於“連接”的論述,作者深刻地指齣,在這個看似高度互聯的時代,許多人反而體驗到更深層次的疏離。他探討瞭各種“連接”的本質,以及如何纔能建立真正有意義的人際關係。這種思考讓我反思自己與周圍人的互動模式,以及我在社交媒體上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否真的換來瞭我渴望的溫暖和歸屬感。

評分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停留在對現實問題的描繪和批判,而是進一步提齣瞭對未來的思考和展望。作者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但他所提齣的問題,以及他引導我們思考的方嚮,都充滿瞭啓發性。我特彆欣賞他對於科技發展與人文關懷之間關係的探討,他認為技術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人的尊嚴和情感為代價,而是應該服務於人的全麵發展。這種前瞻性的思考,對於我們這個正處於科技飛速發展時代的讀者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讀到關於“人工智能倫理”的部分時,更是覺得醍醐灌頂,作者提醒我們要警惕技術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並呼籲我們提前思考應對之策。

評分

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非常豐富和深刻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僅是一本提供信息的讀物,更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觸動內心世界的作品。作者在處理“集體記憶”和“個體經驗”的關係時,展現齣的那種洞察力,讓我久久不能忘懷。他探討瞭曆史是如何被書寫和傳承的,以及個體經驗如何在宏大的曆史敘事中被塑造和影響。我從中學到瞭如何更批判性地看待曆史事件,以及如何從個人的視角去理解更宏大的社會變遷。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像一顆顆珍珠,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關於當下中國社會生活的精美畫捲。

評分

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在書頁上做標記,或者拿齣筆記本寫下自己的想法。這本書就像一個思想的催化劑,它不斷地激發我內心的思考,讓我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我所熟悉的世界。作者在處理一些社會結構性問題時,展現齣的那種理性而深刻的分析,讓我印象深刻。他並沒有簡單地歸咎於某個群體或某個原因,而是深入剖析瞭各種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這些作用如何最終導緻瞭某些社會現象的齣現。我尤其喜歡他對“信息過載”和“注意力稀缺”這兩個概念的深入探討,他精準地指齣瞭現代人在信息洪流中麵臨的睏境,以及這種睏境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和決策能力。

評分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傳遞齣的那種人文關懷和對現實生活的深刻理解。作者在描寫個體命運時,常常能觸及到最柔軟的心靈。他沒有迴避生活中的陰影和睏境,但他在展現這些的同時,也始終保持著對人性的信任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記得在讀到關於“中年危機”的章節時,作者並沒有將其描繪成一種絕望的境地,而是將其視為一種重新審視人生、尋求突破的契機。他用一種溫暖而有力量的筆觸,鼓勵讀者在麵對生活中的挑戰時,保持積極的心態,尋找屬於自己的齣路。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既有新聞報道的客觀嚴謹,又不失文學作品的感染力和想象力。作者在遣詞造句上頗具匠心,常常能用最簡潔的文字,勾勒齣最生動的畫麵,或者揭示齣最深刻的道理。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一些社會現象的精準描述,那種“一眼看穿”的洞察力,讓人拍案叫絕。比如,在談論“情緒價值”這個概念時,作者就用瞭一種非常貼切的比喻,將這種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其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此外,他對一些曆史事件的旁徵博引,也為他的論述增添瞭厚重感和說服力,讓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時的觀點匯集,更是經過深思熟慮、有根基的思考。

評分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作者對當下城市生活變遷的敏銳洞察。他筆下的城市,不再是鋼筋水泥的冰冷集閤,而是充滿瞭生命力與疏離感交織的復雜有機體。我尤其記住瞭他對於“慢生活”與“快節奏”的辯證思考,以及這種矛盾如何在現代都市人的內心深處激起陣陣漣漪。他並沒有簡單地贊美或批判某一種生活方式,而是呈現瞭一種更為 nuanced 的圖景,讓我們看到每一種選擇背後都有其必然的邏輯和代價。其中對於消費主義的剖析也相當到位,作者並沒有止步於錶麵上的批判,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心理機製和社會根源,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物質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如何悄無聲息地塑造著我們的身份認同。讀到這部分時,我多次停下來,陷入沉思,反思自己日常的消費行為,以及它們是否真的能夠帶來我所追求的幸福感。

評分

這本書還有一個令人稱贊的特點,就是其多角度的敘事方式。它不是單綫推進,而是如同一個萬花筒,從不同的側麵、不同的視角去審視同一個議題。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具有爭議性的話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審慎和平衡。他不會輕易地站隊,也不會急於下定論,而是循循善誘地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辨析。其中關於信息繭房的論述,讓我受益匪淺。作者通過生動的例子,揭示瞭我們在信息獲取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以及這種挑戰可能帶來的認知固化和社會隔閡。他沒有提供簡單的解決方案,而是鼓勵讀者保持批判性思維,主動去打破信息壁壘,去接觸和理解與自己不同的觀點。這是一種非常負責任的寫作態度,也是一個真正有思想的作者所應有的品質。

評分

質量不錯,值得購買,下次再光顧。

評分

三聯生活周刊,很好的雜誌。

評分

經典作品,內容精彩,值得購買。

評分

價格好,包裝好,送貨快,信息量大

評分

一本不錯的期刊,一直在看。值得購買。

評分

很好的雜誌

評分

經典作品,內容精彩,值得購買。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速度就是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