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坚持民族学的广义文化概念,将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的各种文化构成要素划分为33个方面,相应形成了哲学卷、伦理卷、心理卷、宗教卷、政治卷、历史卷、古籍卷、法律卷、社会卷、妇女卷、婚姻家庭卷、游牧卷、农耕卷、建筑卷、交通卷、贸易卷、科技卷、生态卷、教育卷、饮食卷、服饰卷、体育卷、娱乐卷、旅游卷、节日卷、礼仪卷、禁忌卷、文学卷、艺术卷、影视卷、工艺美术卷、傩文化卷、吉祥物卷等33个分卷,几乎涵盖了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由此形成一个宏大而多元的文化体系。除了从总体上将西部少数民族的各种文化现象划分为以上不同的构成要素以外,各个分卷的专题民族文化志则更进一步地将某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分解。通过这种层层深人的描述和解析,使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各种鲜明特点得以充分地显现出来,为人们正确地认识了解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提供系统翔实的文本资料。
本书是“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丛书的分卷之一。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论
一、基础概念界定
(一)西部民族
(二)民族管理
二、民族政治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一)内涵丰富的民族政治
(二)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
(三)民族政治与民族文化的互动
三、民族政治的历史演进
(一)演进的整体轮廓
(二)演进的几条主线
四、民族政治的基本特征
(一)多种社会政治形态共存
(二)多种政治组织并存
(三)沿袭性与发展性相统
(四)冲突与协调相伴
五、民族政治研究的意义
(一)构建民族政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二)发掘借鉴和启示的作用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地区的建制与区划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的建制
一、同一建制
二、特殊建制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的区划
一、古代西部民族地区的区划
二、现代行政区划
第二章 政权组织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的统一政权
一、政权机构
二、机构职能
三、运行方式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的区域性政权
一、政权机构
二、机构职能
三、运行方式
第三章 西部民族政治制度
第一节 封建王朝民族政治制度
一、“五服”纳贡制
二、羁縻府州制
三、土司制
四、土流并存制
五、乡里制
第二节 地方民族政治制度
一、特有型政治制度
二、杂糅型政治制度
三、效仿型政治制度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四章 西部民族管理
第一节 民族管理机构
一、朝廷机构
二、地方官府
第二节 民族管理策略
一、因俗而治
二、德化怀柔
三、离强合弱
四、武力征服
五、移民
六、屯田
第三节 民族管理内容
一、官吏管理
二、经济管理
三、边疆管理
四、文教管理
五、宗教管理
第五章 西部民族社会政治形态
第一节 原始社会残余政治形态
一、氏族残余形态
二、农村公社残余形态
三、部落与部落联盟残余形态
第二节 转体变迁的社会政治形态
一、向奴隶社会转变的社会政治形态
二、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政治形态
第三节 封建领主制社会政治形态
一、游牧宗法制社会政治形态
二、母权制社会政治形态
三、村社联合制社会政治形态
四、亭目制社会政治形态
五、则溪制社会政治形态
第四节 封建地主制社会政治形态
一、经济基础
二、社会等级制度
三、剥削关系
第六章 西部民族军事活动
第一节 中华民族内部的西部民族战争
一、民族掠夺战争
二、民族征服战争
三、民族起义战争
四、民族分裂与叛乱战争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西部民族革命战争
第二节 西部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爱国官兵的抗击
二、民间自发的抗击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 西部民族政治关系
第一节 西部民族外部政治关系
一、与中央王朝的政治关系
二、少数民族间的政治关系
第二节 内部政治关系
一、个体间的政治关系
二、群体间的政治关系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21世纪之初,中国政府启动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将西部各民族的繁荣发展推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沿阵地,使其成为中国西部发展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国发[2000]33号《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规定,中国西部开发的政策适用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区市(统称为西部地区)。根据以上区域划分的原则,在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分布着49个少数民族,即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俄罗斯族、回族、土族、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锡伯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傣族、哈尼族、基诺族、佤族、景颇族、德昂族、布朗族、拉枯族、阿昌族、傈僳族、独龙族、怒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彝族、苗族、瑶族、布依族、水族、侗族、土家族、壮族、仫佬族、仡佬族、毛南族、京族等。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少数民族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将直接影响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2001年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其他地区的民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实际工作中比照有关政策措施予以照顾。
西部大开发分别包括对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在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方面,如何充分有效地认识和发掘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和功能,使其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就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从应用民族学的角度来看,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包括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既有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出发对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生产方式、民族贸易、民族旅游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也有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对民族政治、民族法律、民族道德、民族宗教、民族心理等社会结构及文化要素的调适、引导和传承,还有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和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出发对民族教育、民族科技、民族文学、民族艺术、民族古籍等传统知识及文化要素进行的传承、改造和创新。在对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突出经济效益的开发利用与关注社会效益的保护传承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两者并重.或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高度关注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可以说,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与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一前所未有的宏伟规划.作为以民族群体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中国民族学研究者,如何在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就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其实,早在西部大开发之前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部分民族学研究者就参与了由国务院委托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前期研究准备工作,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随着21世纪初西部大开发的正式启动,中国民族学研究者再一次站在了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的前沿阵地,除了直接参与西部各省区市政府部门有关当地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对策研究以外.为了正确认识把握西部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继承和弘扬西部少数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还有不少学者撰写了一些与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有关的著作,在研究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然而,在肯定以上事实的同时也应该承认,目前有关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成果仍处于零散、单一、粗浅的初期阶段,在学术界尚未形成大的气候和雄厚的优势,远远适应不了西部大开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客观现实需要。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状态,我们策划并组织全国的有关学者撰写了这套《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以便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精神文化方面的优秀产品,同时也为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献上一份厚礼。与国内其他同类的书籍相比。
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政治卷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