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线路设计(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旅游线路设计(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振家,王璐,金晓艳 著
图书标签:
  • 旅游线路设计
  • 旅游管理
  • 旅游规划
  • 高校教材
  • 转型发展
  • 旅游专业
  • 线路规划
  • 旅游产品
  • 案例分析
  • 旅游创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691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4736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1
字数:2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旅游线路设计”的课程内容是长期以来旅游管理工作实践经验
的总结与凝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该课程内容还与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和旅行社经营管
理等课程关系密切。本次教材编写工作是在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完成的,秉承不拖沓、直奔
主题、重视实践性这一编写原则,力图使得每一章的内容都非常详实并具有可读性。

本教材重点阐述了旅游线路和旅游线路设计的概念、特征、类型、组合方式与意义,分析了旅游者
消费行为、旅游活动六要素对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旅游线路设计的思路与步骤,旅游线路产品的市场
销售策略,加入了旅游市场调研内容以及旅游线路设计实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图使学生学习本
教材后有所收获。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旅游线路 1
一、旅游线路的概念 1
二、旅游线路的特征 4
第二节 旅游线路的构成与类型 6
一、旅游线路的构成 6
二、旅游线路的类型 17
第三节 旅游线路设计 19
一、旅游线路设计的概念 19
二、旅游线路组合方式 20
三、旅游线路组合策略 22
四、旅游线路设计的意义 23
五、我国旅游线路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第二章 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与旅游市场调研 28
第一节 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28
一、旅游动机 29
二、旅游消费构成及特点 31
三、旅游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4
四、旅游者的消费趋势 38
第二节 旅游市场调研 40
一、旅游市场内涵 40
二、旅游市场细分 43
三、旅游市场调研的组织实施与报告撰写 45
第三章 旅游活动六要素对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 59
第一节 旅游餐饮对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 59
一、选择餐饮的基本标准 60
二、旅游者对餐饮组合的要求 61
三、旅游餐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62
四、旅游餐饮工作要求和国家标准 63
第二节 旅游住宿对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 65
一、酒店的分类 65
二、酒店的计价方式 66
三、旅游线路设计对住宿的基本要求 67
第三节 旅游交通对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 67
一、旅游交通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68
二、旅游线路设计对旅游交通的要求 69
三、不同心理的游客对交通工具的选择 70
第四节 旅游景区对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 70
一、旅游景区的构成要素 71
二、旅游景区的分类 72
三、旅游线路设计对旅游景区的要求 73
第五节 旅游购物对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 74
一、旅游商品的定义及特性 74
二、旅游购物的构成 75
三、旅游购物在旅游线路中的作用 76
四、旅游购物未来发展趋势 77
五、旅游线路设计对旅游购物的要求 79
第六节 旅游娱乐对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 81
一、旅游娱乐在旅游线路中的作用 81
二、旅游线路设计对旅游娱乐的要求 82
三、成功的旅游娱乐项目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83
第四章 旅游线路设计的思路与步骤 87
第一节 旅游线路设计的指导思想 87
一、注重体验 87
二、寻求创新 89
三、依托城市 90
四、区域协作 91
五、美学思想 92
六、冷热互补 92
第二节 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 93
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中心的市场原则 93
二、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主题突出原则 94
三、生态效益原则 95
四、交通编排合理原则 97
五、推陈出新原则 97
六、旅游点结构布局与安排得当原则 98
七、安全第一原则 99
八、效益兼顾原则 100
第三节 旅游线路的设计方式 101
一、旅游线路的创新设计 101
二、旅游线路的借鉴设计 104
三、旅游线路的级别设计 105
第四节 旅游线路的设计步骤 106
一、“三位一体”线路设计步骤 107
二、基于旅行社需求的旅游线路设计步骤 107
三、旅游线路设计的技术路线 108
第五章 旅游线路市场销售策略 112
第一节 旅游线路产品的价格策略 112
一、旅游线路产品的价格构成 112
二、旅游线路产品的定价步骤 115
三、旅游线路产品定价的影响因素 116
四、旅游线路产品的定价目标、原则和方法 117
五、旅游线路产品的定价策略 121
第二节 旅游线路产品的渠道策略 123
一、旅游线路产品销售渠道的类型 124
二、间接销售渠道中销售中间商的选择 128
三、销售渠道的作用与管理 128
第三节 旅游线路产品的促销策略 129
一、旅游线路产品促销的作用 129
二、旅游线路产品促销的影响因素 130
三、旅游线路产品促销方式 131
第六章 旅游线路设计实训 138
第一节 新常态下辽宁沿海经济带低碳旅游产品设计开发 139
一、经济新常态内涵解读 139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 141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碳足迹测算 144
四、辽宁沿海经济带低碳旅游产品设计与低碳旅游开发 147
第二节 沈阳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与旅游线路设计 150
一、沈阳经济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150
二、沈阳经济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152
三、沈阳经济区精品旅游线路设计 154
第三节 海南全域旅游线路设计 155
一、全域旅游内涵 155
二、海南:全国首个全域旅游示范省 156
三、琼海全域旅游:农田、公园还是景区? 156
第四节 陕甘宁红色旅游线路设计 158
一、红色旅游内涵 158
二、红色旅游开发原则 159
三、红色旅游线路设计的“三个突出” 160
四、陕甘宁联合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160
第五节 台湾半自助旅游线路设计 162
一、半自助旅游产品内涵 162
二、半自助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 162
三、厦门旅游集团漳州分社推出台湾“半自助”旅游线路 163
第六节 新疆“一带一路”旅游线路设计 166
一、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开发的背景 166
二、新疆在“一带一路”上的旅游业发展战略选择 166
三、新疆在“一带一路”中的中哈旅游互动中的机遇 167
第七节 国内经典旅游线路评析 168
一、昆明、大理、丽江双飞六日游 168
二、张家界、凤凰古城、沱江泛舟、陈斗南宅院三日游 171
三、丝绸之路十三日游 173
第八节 实训任务设计 175
一、实训项目:旅游线路设计 175
二、实训报告撰写内容与评分表 175
附 录 177
附录A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177
附录B 中国AAAAA级景区名录 179
附录C 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187
附录D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录 197
附录E 中国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26个自然保护区 199
附录F 已正式开展组团业务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 203
附录G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名单 207
参考文献 208


精彩书摘

(一) 规划学观念
早期对旅游线路的研究多数源于实际需求,因此一般从旅游地规划角度出发对旅游线
路进行界定,这一时期的旅游线路概念强调旅游线路是旅游相关部门为旅游者设计的具体
观光路线或途径。如雷明德(1988)认为旅游线路是旅游部门为旅游者设计的旅游活动的
线路,是由交通线把旅游点或旅游区域合理地贯穿起来的路线。马勇(1992)指出旅游
线路是在一定区域内,为使游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观赏效果,由交通线路把
若干旅游点或城市合理地贯穿起来,并具有一定特色的路线。谢彦君(1995)强调了线路
设计的主体,认为旅游线路是旅行社或其他旅游经营部门以旅游点或旅游城市为节点,
以交通线路为线索,为旅游者设计、串联或组合而成的旅游过程的具体走向。阎友兵
(1996)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强调了市场需求的重要性,提出旅游线路是旅游服务部门根
据市场需求,结合旅游资源和接待能力,为旅游者设计的包括整个旅游过程中所需提供
的全部服务内容的计划线路。由此,规划学的观念可以归纳为:旅游线路是旅游相关部门
为旅游者旅游活动设计的,以交通线路为线索,将若干景点、景区或旅游城市、区域贯穿
起来的路线。
(二) 产品学观念
还有一些学者从市场营销角度出发,认为旅游线路是一种旅游产品,进而逐步形成了
旅游线路的产品学观念。陈志学(1994)提出旅游线路是指旅行社生产的包价旅游产品,是
根据旅游资源和接待能力以及旅游者的需求而规划出来的旅游途径。魏小安(1996)则从物
质形态角度界定了旅游线路的产品属性,他指出旅游线路是旅游产品的一种形式,它虽然
是一种观念形态或信息形态,但其构成要素却是物质形态的,这些构成线路的物质形态就
是各种形态的旅游资源和景观。杨振之(2007)认为旅游线路特指依据旅游者需求,通过一
定的交通线路,将若干个旅游区合理而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定完整的旅游运行网络
和产品的组合。可见,产品学观念强调旅游线路是从旅游者需求出发规划出的旅游产品
或者产品组合。

前言/序言

前 言
“旅游线路设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目前已出版的《旅游线路设计》相
关教材大多适合高职高专教学,针对本科的教材相对较少。因此,顺应高校转型发展的改
革趋势,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编写一本合适的教材非常必要。
作为旅行社产品的核心表现形式,旅游线路的设计与推广对于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来
说事关生存与发展,因此旅游线路对于整个旅游行业来说正如一根“引线”,串联起为游
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各项产品与服务的商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
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呈现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竞争国际化、
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五大发展趋势。在五大趋势中,全域化趋势尤为重要。全域旅游
发展不仅要实现空间全域化、要素全域化,还要转变发展理念和模式。“十二五”期间,
旅游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期间,旅游业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深化改革,用
旅游公共服务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用旅游国际化促进国家对外开放,用旅游精神文明建设
提升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
结合时代需要以及旅游行业发展趋势而着重突出的实训环节是本教材区别现有教材的
最大特点与亮点。围绕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和战略试验区的建设,教材在每一章的最后
都设计了实训作业,第六章列举了一些旅游线路设计实例,包括新常态下辽宁沿海经济带
低碳旅游产品设计、沈阳经济区精品旅游线路设计、海南全域旅游线路设计、陕甘宁红色
旅游线路设计、台湾半自助旅游线路设计、新疆“一带一路”旅游线路开发以及其他经典
旅游线路设计。一方面,突出了旅游线路设计与国家战略试验区发展需求相结合;另一方
面,力争让学生了解线路设计的市场基础与政策导向,帮助学生掌握线路设计的方法以及
相关的统计与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
此外,本教材的另一个特色在于每一章都设计多个小资料、小案例作为内容讲解的补
充,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内容,拓展思路,学以致用。
本次教材编写工作是在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完成的,秉承不拖沓、直奔
主题、重视实践性的编写原则,力图使得每一章的内容都非常详实并具有可读性。本教材
主要内容包括六章:第一章为导论,重点讲授旅游线路与旅游线路设计的概念、特征、类
型、组合方式与意义。第二章为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与旅游市场调研,重点讲授旅游者消
费动机、消费构成及特点、购买决策过程、目标市场选择与调研等。第三章为旅游活动六
要素对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重点讲授旅游线路设计过程中如何选择餐饮服务、酒店、交
通、景区、购物店以及娱乐设施等。第四章为旅游线路设计思路与步骤,重点讲授旅游线
路设计思想、原则、方式与步骤。第五章为旅游线路市场销售策略,重点讲授线路的定
价、销售渠道以及促销手段等。第六章为旅游线路设计实训,重点讲授基于国家战略与旅
游业发展趋势的旅游线路的设计背景、意义以及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这一章还将引导
学生自主设计旅游线路,在课堂上展示,并针对其他小组学生的提问做出答辩等。教材最
后还附上7个附录,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训环节的
操作提供素材。
由于编者本身水平的限制,书中的缺点与疏漏在所难免,因此期待读者的批评与建
议,以便在修订时加以改正。反馈邮箱:wkservice@vip.163.com。最后,我们要衷心感谢
清华大学出版社及该社编辑的指导与帮助,使我们受益匪浅。
编 者
2017年7月


《现代旅游规划与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 内容梗概: 本书是一本深入探讨现代旅游规划与管理核心理论、前沿方法及实践应用的综合性著作。旨在为旅游行业的从业者、研究者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且富有启发性的知识框架。全书以全球旅游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挑战为导向,结合国内外经典案例,深入剖析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策略。 第一部分:旅游业发展宏观视角与理论基础 本部分将从宏观层面审视旅游业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入阐释旅游业的本质、特征及发展动力。 第一章:全球旅游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探讨全球化、信息化、城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分析可持续旅游、负责任旅游、体验式旅游等新兴旅游模式的兴起。 识别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公共卫生事件等可能对旅游业造成的冲击,并探讨应对策略。 研究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在重塑旅游业态中的作用。 第二章:旅游业的核心理论体系 深入解读旅游动机理论、旅游区位理论、旅游吸引力理论等经典旅游学理论。 介绍旅游系统论、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等交叉学科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探讨旅游行为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等视角下的旅游现象。 梳理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资源评价理论等在规划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旅游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导向 分析国家和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原则与方法。 研究旅游产业政策的演变与创新,如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旅游业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研究旅游国际合作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 第二部分:旅游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本部分将系统介绍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并重点讲解各类旅游规划的科学方法及实际应用。 第四章:旅游规划的理论框架与原则 阐释旅游规划的定义、目的、功能与类型(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 提出旅游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可行性、参与性等核心原则。 研究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与衔接。 探讨旅游规划过程中的伦理考量与社会公平性。 第五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 详细介绍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等。 讲解旅游资源现状调查、空间分布、品位等级评价、承载力评估等技术方法。 运用GIS、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与可视化。 探讨旅游资源动态监测与保护机制。 第六章: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开发 深入分析旅游目的地体系(如国家公园、主题公园、古镇古村、度假区)的规划要素。 讲解旅游产品设计、市场定位、品牌塑造、形象推广等关键环节。 研究旅游基础设施(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信息)的规划与布局。 探讨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标识系统、游客服务体系的构建。 分析如何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七章: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规划 城市旅游规划: 聚焦城市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如历史文化街区、现代建筑、艺术场馆、商业区等的旅游化开发。研究城市旅游交通、公共空间、夜间经济、会展旅游、购物旅游等特色主题的规划。探讨如何提升城市旅游形象与国际竞争力。 乡村旅游规划: 强调乡村旅游的独特性与地域特色,关注农耕文化、生态风光、民俗风情等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乡村旅游产品(如民宿、农家乐、采摘园、体验活动)的设计与开发。探讨如何通过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与乡村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专项旅游与特色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规划: 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生态旅游线路设计、解说系统、游客行为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 文化遗产旅游规划: 聚焦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古村落等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文化展示、遗址解说、文化体验活动的设计。 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规划: 挖掘历史事件、革命圣地的旅游价值,设计具有教育意义和情感体验的旅游线路。 康养旅游与体育旅游规划: 关注健康、休闲、运动等需求,研究温泉度假、森林康养、山地户外运动、冰雪运动等特色旅游项目的规划。 智慧旅游与科技赋能规划: 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旅游规划与服务中的应用,如智能导览、个性化推荐、虚拟体验等。 第三部分:旅游管理与营销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本部分将系统介绍旅游管理的核心理念,并深入阐述各类旅游管理的科学方法及实践应用。 第九章:旅游目的地管理与运营 研究旅游目的地管理机构的职能、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探讨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品牌传播、公关活动等。 分析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管理、游客满意度提升、危机管理。 研究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 探讨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评估与管理。 第十章:旅游企业管理与运营 旅行社管理: 研究旅行社的经营模式、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风险管理。 酒店管理: 探讨酒店的经营策略、市场定位、品牌建设、服务标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景区管理: 分析景区运营模式、游客流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服务设施管理。 航空公司与交通运输管理: 探讨航空公司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安全运营。 其他旅游企业管理: 如旅游电商平台、旅游投资公司、旅游咨询公司等。 第十一章:旅游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 深入分析旅游消费者行为,制定精准的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策略。 研究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整合营销传播(IMC)策略。 探讨数字营销、社交媒体营销、内容营销、口碑营销等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分析旅游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忠诚度培养。 研究旅游会展、节庆活动等事件营销策略。 第十二章: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 强调旅游业在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社区发展中的责任。 研究可持续旅游认证体系、绿色旅游标准。 探讨如何通过旅游活动减少环境足迹,保护生物多样性。 分析旅游业对当地社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研究负责任旅游的理念与实践。 第十三章:旅游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研究 梳理国内外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旅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 分析旅游合同、旅游投诉处理、旅游事故赔偿等法律问题。 研究旅游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市场监管机制。 探讨旅游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等新兴法律问题。 第四部分:案例研究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将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印证前述理论与方法的实践价值,并对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第十四章:国内外旅游规划与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选取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如: 迪拜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营销策略。 新西兰作为极限运动与自然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模式。 京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保护与开发平衡。 国内部分省市在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方面的实践探索。 特定旅游项目(如主题公园、度假村)的规划与运营挑战。 通过案例剖析,总结经验教训,提炼可推广的模式与方法。 第十五章: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创新 预测旅游业在科技革命、社会变迁、环境挑战下的未来走向。 探讨个性化、定制化、沉浸式旅游体验的创新发展。 关注“Z世代”等新兴消费群体对旅游需求的影响。 展望可持续旅游、负责任旅游在未来旅游业中的主导地位。 探讨旅游业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中的作用与机遇。 对旅游业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改革提出建议。 本书特色: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紧密结合实际操作,提供可落地的方法论。 前沿性与系统性兼备: 紧跟旅游业发展前沿,同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融合: 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并分析中国旅游业的特殊性。 案例丰富且深入: 精选代表性案例,进行多维度剖析,增强说服力。 图文并茂,便于理解: 适当配以图表、数据,使内容更直观易懂。 目标读者: 旅游管理、旅游规划、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相关专业高校学生。 旅游行业的管理者、规划师、营销人员、从业者。 对旅游业发展感兴趣的研究者、政策制定者。 致力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企业家与创业者。 本书将是您理解和驾驭现代旅游业的得力助手,助您在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旅游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旅游行业充满热情的学生,我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正好契合了我专业学习的需求。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旅游线路设计的“大门”,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期待书中能够从理论层面讲解旅游线路设计的核心概念,例如线路的要素构成、评价标准、以及设计流程等。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看到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了解不同的目的地是如何被包装成一条条引人入胜的旅游线路的。此外,我还在寻找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市场分析、目标客户定位以及如何撰写旅游线路策划书的内容,这些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就业都将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第一印象就是它的装帧设计很不错,简洁大方,配色也比较符合高校教材的风格。翻开目录,看到的是“旅游线路设计”这个主题,说实话,我本身对旅游线路规划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在读到“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这几个字时,更是觉得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线路推荐,而是会从更宏观、更学术的角度来探讨旅游线路的设计。我期待的内容是,书中能系统地梳理出不同类型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比如如何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自然资源来创造有吸引力的主题线路;如何在保证线路可行性的同时,最大化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以及在当前的旅游市场环境下,如何创新设计,满足年轻一代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评分

我是一位旅游从业者,平时工作经常需要接触到各种旅游线路的策划和推广。当看到《旅游线路设计》这本书时,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实用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方法和工具,比如一些经典的线路设计模型,或者是一些在市场调研、客户分析方面有用的技巧。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分析当前旅游市场的一些热门趋势,比如定制游、微度假、乡村旅游等,并给出相应的线路设计策略。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研究,让我能够从中学习到宝贵的经验,避免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设计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让我眼前一亮,简洁而有力量,传递出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我个人非常喜欢旅游,也经常会自己规划一些小众的旅行路线,所以对“旅游线路设计”这个主题一直有浓厚的兴趣。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串联”景点,而是让我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比如,如何通过线路设计来讲述一个地方的故事,如何通过线路来引导游客深入体验当地的文化,以及如何平衡商业价值和文化传承。我还希望书中能够提及一些关于可持续旅游和负责任旅游的理念,因为我越来越觉得,一个好的旅游线路设计,应该包含对环境和当地社区的尊重。

评分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选择这本书,是看中了它作为“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的定位。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高校旅游专业提供一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出真正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旅游人才。我希望书中不仅包含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对新时代旅游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例如,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创新,设计出更具前瞻性的旅游产品。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教学案例和实践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生动实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