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産業是信息技術産業的核心,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傢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産業。等離子體蝕刻是集成電路製造業核心工藝技術之一,在集成電路的諸多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過去近半個世紀蝕刻技術櫛風沐雨,已從簡單的各嚮同性灰化發展到離子能量分布/電子能量分布級的精密控製技術。張海洋等作者有著深厚的學術根基以及豐富的産業經驗,其帶領的團隊是多年來在*半導體工廠一綫工作的科研人員,掌握瞭業界領先的製造工藝。他們處理實際問題的經驗以及從産業齣發的獨特技術視角,將給讀者帶來啓發和幫助。本書理論與實際相結閤,緊跟國際技術前沿,填補國內外相關圖書空白。本書內容基於已經公開發錶的文獻以及蝕刻團隊對等離子體蝕刻在集成電路體製造應用的全麵深刻理解。希望本書對於等離子體蝕刻在高端半導體製造中的研發和應用能夠管窺一斑,也希望它能成為有意願緻力於半導體高端製造等離子體蝕刻工藝應用的工程人員的參考書籍。
目錄
第1章低溫等離子體蝕刻技術發展史
1.1絢麗多彩的等離子體世界
1.2低溫等離子體的應用領域
1.3低溫等離子體蝕刻技術混沌之初
1.4低溫等離子體蝕刻技術世紀初的三國演義
1.5三維邏輯和存儲器時代低溫等離子體蝕刻技術的變遷
1.6華人在低溫等離子體蝕刻機颱發展中的卓越貢獻
1.7未來低溫等離子體蝕刻技術展望
參考文獻
第2章低溫等離子體蝕刻簡介
2.1等離子體的基本概念
2.2低溫等離子體蝕刻基本概念
2.3等離子體蝕刻機颱簡介
2.3.1電容耦閤等離子體機颱
2.3.2電感耦閤等離子體機颱
2.3.3電子迴鏇共振等離子體機颱
2.3.4遠距等離子體蝕刻機颱
2.3.5等離子體邊緣蝕刻機颱
2.4等離子體先進蝕刻技術簡介
2.4.1等離子體脈衝蝕刻技術
2.4.2原子層蝕刻技術
2.4.3中性粒子束蝕刻技術
2.4.4帶狀束方嚮性蝕刻技術
2.4.5氣體團簇離子束蝕刻技術
參考文獻
第3章等離子體蝕刻在邏輯集成電路製造中的應用
3.1邏輯集成電路的發展
3.2淺溝槽隔離蝕刻
3.2.1淺溝槽隔離的背景和概況
3.2.2淺溝槽隔離蝕刻的發展
3.2.3膜層結構對淺溝槽隔離蝕刻的影響
3.2.4淺溝槽隔離蝕刻參數影響
3.2.5淺溝槽隔離蝕刻的重要物理參數及對器件性能的影響
3.2.6鰭式場效應晶體管中鰭(Fin)的自對準雙圖形的蝕刻
3.2.7鰭式場效應晶體管中的物理性能對器件的影響
3.2.8淺溝槽隔離蝕刻中的負載調節
3.3多晶矽柵極的蝕刻
3.3.1邏輯集成電路中的柵及其材料的演變
3.3.2多晶矽柵極蝕刻
3.3.3颱階高度對多晶矽柵極蝕刻的影響
3.3.4多晶矽柵極的綫寬粗糙度
3.3.5多晶矽柵極的雙圖形蝕刻
3.3.6鰭式場效應晶體管中的多晶矽柵極蝕刻
3.4等離子體蝕刻在鍺矽外延生長中的應用
3.4.1西格瑪型鍺矽溝槽成型控製
3.4.2蝕刻後矽鍺溝槽界麵對最終西格瑪型溝槽形狀及
矽鍺外延生長的影響
3.5僞柵去除
3.5.1高介電常數金屬柵極工藝
3.5.2先柵極工藝和後柵極工藝
3.5.3僞柵去除工藝
3.6偏置側牆和主側牆的蝕刻
3.6.1偏置側牆的發展
3.6.2側牆蝕刻
3.6.3先進側牆蝕刻技術
3.6.4側牆蝕刻對器件的影響
3.7應力臨近技術
3.7.1應力臨近技術在半導體技術中的應用
3.7.2應力臨近技術蝕刻
3.8接觸孔的等離子體蝕刻
3.8.1接觸孔蝕刻工藝的發展曆程
3.8.2接觸孔掩膜層蝕刻步驟中蝕刻氣體對接觸孔尺寸及
圓整度的影響
3.8.3接觸孔主蝕刻步驟中源功率和偏置功率對接觸孔側壁
形狀的影響
3.8.4接觸孔主蝕刻步驟中氧氣使用量的影響及優化
3.8.5接觸孔蝕刻停止層蝕刻步驟的優化
3.8.6晶圓溫度對接觸孔蝕刻的影響
3.9後段互連工藝流程及等離子體蝕刻的應用
3.9.1後段互連工藝的發展曆程
3.9.2集成電路製造後段互連工藝流程
3.10第一金屬連接層的蝕刻
3.10.1第一金屬連接層蝕刻工藝的發展曆程
3.10.2工藝整閤對第一金屬連接層蝕刻工藝的要求
3.10.3第一金屬連接層蝕刻工藝參數對關鍵尺寸、輪廓圖形及
電性能的影響
3.11通孔的蝕刻
3.11.1工藝整閤對通孔蝕刻工藝的要求
3.11.2通孔蝕刻工藝參數對關鍵尺寸、輪廓圖形及電性能的影響
3.12金屬硬掩膜層的蝕刻
3.12.1金屬硬掩膜層蝕刻參數對負載效應的影響
3.12.2金屬硬掩膜層材料應力對負載效應的影響
3.12.3金屬硬掩膜層蝕刻側壁輪廓對負載效應的影響
3.13介電材料溝槽的蝕刻
3.13.1工藝整閤對介電材料溝槽蝕刻工藝的要求
3.13.2先通孔工藝流程溝槽蝕刻工藝參數對關鍵尺寸、
輪廓圖形及電性能的影響
3.13.3金屬硬掩膜先溝槽工藝流程溝槽蝕刻工藝對關鍵尺寸、
輪廓圖形及電性能的影響
3.14鈍化層介電材料的蝕刻
3.15鋁墊的金屬蝕刻
參考文獻
第4章等離子體蝕刻在存儲器集成電路製造中的應用
4.1閃存的基本介紹
4.1.1基本概念
4.1.2發展曆史
4.1.3工作原理
4.1.4性能
4.1.5主要廠商
4.2等離子體蝕刻在標準浮柵閃存中的應用
4.2.1標準浮柵閃存的淺槽隔離蝕刻工藝
4.2.2標準浮柵閃存的淺槽隔離氧化層迴刻工藝
4.2.3標準浮柵閃存的浮柵蝕刻工藝
4.2.4標準浮柵閃存的控製柵極蝕刻工藝
4.2.5標準浮柵閃存的側牆蝕刻工藝
4.2.6標準浮柵閃存的接觸孔蝕刻工藝
4.2.7特殊結構閃存的蝕刻工藝
4.2.8標準浮柵閃存的SADP蝕刻工藝
4.33DNAND關鍵工藝介紹
4.3.1為何開發3DNAND閃存
4.3.23DNAND的成本優勢
4.3.33DNAND中的蝕刻工藝
4.4新型存儲器與係統集成芯片
4.4.1SoC芯片市場主要廠商
4.4.2SoC芯片中嵌入式存儲器的要求與器件種類
4.5新型相變存儲器的介紹及等離子體蝕刻的應用
4.5.1相變存儲器的下電極接觸孔蝕刻工藝
4.5.2相變存儲器的GST蝕刻工藝
4.6新型磁性存儲器的介紹及等離子體蝕刻的應用
4.7新型阻變存儲器的介紹及等離子體蝕刻的應用
4.8新型存儲器存儲單元為何多嵌入在後段互連結構中
4.8.1新型存儲器存儲單元在後段互連結構中的嵌入形式
4.8.2存儲單元連接工藝與標準邏輯工藝的異同及影響
參考文獻
第5章等離子體蝕刻工藝中的經典缺陷介紹
5.1缺陷的基本介紹
5.2等離子體蝕刻工藝相關的經典缺陷及解決方法
5.2.1蝕刻機颱引起的缺陷
5.2.2工藝間的互相影響
5.2.3蝕刻工藝不完善所導緻的缺陷
參考文獻
第6章特殊氣體及低溫工藝在等離子體蝕刻中的應用
6.1特殊氣體在等離子體蝕刻中的應用
6.1.1氣體材料在半導體工業中的應用及分類
6.1.2氣體材料在等離子體蝕刻中的應用及解離原理
6.1.3特殊氣體等離子體蝕刻及其應用
6.2超低溫工藝在等離子體蝕刻中的應用
6.2.1超低溫等離子體蝕刻技術簡介
6.2.2超低溫等離子體蝕刻技術原理分析
6.2.3超低溫等離子體蝕刻技術應用
參考文獻
這本《等離子體蝕刻及其在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中的應用》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像是一部關於微觀世界“精密雕塑”的史詩。我猜測書中會詳細介紹等離子體蝕刻的各種工藝流程,從前期的基底準備,到等離子體的産生和控製,再到蝕刻過程中的參數優化,最後到後期的清潔和檢查,每一個環節都可能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原理和工程智慧。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解釋等離子體的“活性”是如何被有效利用的,比如如何控製活性離子的種類、密度和能量,以及如何避免對矽片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同時,對於“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這個應用場景,書中肯定會深入探討等離子體蝕刻在不同類型芯片製造中的具體應用,比如邏輯芯片、存儲芯片、射頻芯片等等,以及不同芯片對蝕刻工藝的要求差異。我期望書中能提供一些真實的案例分析,展示等離子體蝕刻技術如何剋服各種挑戰,實現高效率、高良率的生産。此外,我想書中也可能涉及到一些與等離子體蝕刻相關的設備和材料,比如腔體設計、氣體流量控製、射頻功率等,這些都是保證工藝穩定性的關鍵因素。總之,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科學與工程藝術的完美結閤。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深邃的藍色背景,如同宇宙深處的等離子體,點綴著一些抽象的光暈,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對高科技的遐想。雖然我對等離子體物理和集成電路製造的專業知識瞭解不深,但從書名就能感受到這是一本硬核的技術專著,屬於“高端集成電路製造工藝叢書”係列,這本身就說明瞭其內容的深度和價值。我尤其好奇書中會如何詳細闡述等離子體蝕刻的原理,比如它究竟是如何利用等離子體的能量和活性粒子來精確地去除特定材料的,是基於化學反應還是物理轟擊,亦或是兩者兼有?而且,“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這個詞語,讓我聯想到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電腦,裏麵的芯片就是通過這樣的工藝製造齣來的。這本書能否讓我窺見那些微觀世界的精密加工過程?我期待書中能有一些生動的比喻或者圖示,幫助我這個非專業讀者理解那些抽象的物理化學過程,比如等離子體蝕刻的“刀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它是如何“雕刻”齣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電路圖形的。此外,書中對“應用”的強調,讓我希望能看到等離子體蝕刻在實際生産中遇到的挑戰,以及科學傢和工程師們如何剋服這些挑戰,不斷提升工藝的精度和效率,推動集成電路嚮更小、更快、更強大的方嚮發展。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對半導體製造充滿好奇的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有機會深入瞭解這個改變世界的關鍵技術。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高端”定位。作為“高端集成電路製造工藝叢書”係列的一員,它必然匯聚瞭等離子體蝕刻領域最前沿的理論研究和最成熟的工程實踐。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定義“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的,它涵蓋瞭哪些具體的工藝步驟,而等離子體蝕刻又扮演著怎樣的關鍵角色?它會不會從材料科學、物理學、化學以及工程學等多個維度來解讀等離子體蝕刻的原理?比如,在物理層麵,等離子體的離子轟擊對材料錶麵的影響機製是怎樣的;在化學層麵,活性粒子的化學反應如何實現選擇性去除?我更關注的是,書中是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生産力,比如如何優化等離子體蝕刻的參數,以達到所需的精度、均勻性和速率。此外,書中會不會探討等離子體蝕刻在未來集成電路發展中的趨勢,比如如何應對更小的器件尺寸、更復雜的結構以及更高的性能要求?例如,對於3D NAND閃存等垂直結構的製造,等離子體蝕刻又麵臨哪些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相信它能夠為讀者帶來一場關於微納加工領域的智慧盛宴。
評分讀完這本書的標題,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畫麵:無數微小的“等離子體刀手”,在晶圓錶麵進行著精密的“切割”和“雕刻”,最終塑造齣我們今天賴以生存的芯片。這本書讓我對“等離子體蝕刻”這個概念充滿瞭好奇。它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物理化學過程?是像激光一樣切割,還是像化學試劑一樣腐蝕?書中會不會詳細解釋等離子體是如何産生的,又是如何保持其“活性”的?而“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這個應用,則讓我聯想到那些我們每天接觸的電子産品,它們內部的復雜電路,都是通過這種技術一點點“建造”齣來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等離子體蝕刻在不同工藝階段的應用,例如製作光刻掩模、圖形轉移、薄膜去除等等,以及這些應用如何影響最終芯片的性能和功耗。這本書的齣現,填補瞭我對這一領域知識的空白,讓我有機會深入瞭解這個支撐現代科技發展的重要環節。我期待書中能夠有清晰的圖解和深入的原理分析,幫助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領略到等離子體蝕刻的精妙之處。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不僅僅在於它對“等離子體蝕刻”這一核心工藝的深入剖析,更在於它將其置於“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這一宏大背景之下進行審視。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讓讀者能夠理解這項技術是如何支撐起我們現代數字生活的基石。我設想書中會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等離子體蝕刻技術,比如乾法蝕刻和濕法蝕刻的區彆,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更重要的是,它如何能夠實現對納米級彆結構的精確控製,這對於製造越來越小的晶體管和越來越密集的電路至關重要。書中會不會探討一些前沿的等離子體蝕刻技術,比如原子層蝕刻(ALE),這種技術理論上可以實現原子級彆的精度,這對於突破現有製造瓶頸至關重要。同時,我也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涉及到等離子體蝕刻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問題,例如選擇性、均勻性、損傷等,以及如何通過優化工藝參數和設備設計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正在從事集成電路研發和生産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是一本必備的參考手冊,它能夠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的總結。而對於我這樣的技術愛好者,它則提供瞭一個瞭解産業核心技術的絕佳機會,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半導體産業的復雜性和前沿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