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潜艇指控系统理论及应用的一部著作,是作者团队多年研究及应用成果的总结,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作者公开发表的著作和文章。全书共分11章,包括潜艇指控系统概述,潜艇指控系统发展历程,潜艇信息融合,潜艇目标综合识别,目标运动要素解算,鱼雷武器控制,潜射巡航导弹武器控制,潜艇综合防御,远程水中兵器指挥控制,潜地弹道导弹弹道与诸元计算以及潜艇指控系统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本书读者为军民电子信息系统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院校师生。
第七一六研究所创建于1965年5月,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世界五百强排名第281位,英文缩写CSIC)所属的一个以军为本、军民融合,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所,地处江苏省连云港市著名风景区花果山脚下。现有从业人员近250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00余名,其中,博士37人、硕士7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580余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各类专家60余人。七一六所建有完整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拥有四个部级测试中心、四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省级工程中心、一个机电产品制造中心;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兵器系统工程联合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建所以来,共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科技成果奖480余项,其中***奖20余项,省部级奖290余项。曾获得"全国质量奖”、"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质量奖”等荣誉称号。
潜艇指控系统是潜艇作战指挥的核心,素有“潜艇大脑”的雅称,它将潜艇作战中的感知者和战斗行为执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潜艇指控系统起源于早期的潜艇鱼雷指挥仪,已历经80余年的技术发展,从早期的只有单一鱼雷发射控制功能的系统发展为具有潜艇信息处理、战术环境分析、辅助指挥决策、潜载软硬武器(包括水下无人作战平台)发射控制、辅助艇员模拟训练等重要功能的、综合的、复杂的潜艇指挥控制系统。本书聚集了作者团队长期从事潜艇指控系统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同时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公开文献,借鉴了国内外广大同仁的成果和经验,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内容由11章组成。
第1章潜艇指控系统概述。介绍潜艇指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潜艇指控系统的发展动因,详细阐述潜艇指控系统的功能和特征,重点描述潜艇指挥控制过程。
第2章潜艇指控系统发展历程。对以美、英、法、德、俄为代表的国外潜艇指控系统发展、技术水平、装备特点进行介绍和分析,重点分析美国先进潜艇指挥控制系统的结构、信息处理流程、功能特点。此外,针对国内潜艇指控研究现状,分析集中式指控系统、分开式指控系统的特点。
第3章潜艇信息融合。信息融合为潜艇作战提供指挥决策信息支持,对潜艇作战指挥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全面阐述潜艇信息融合的原理、方法和部分仿真试验的结果。针对水声探测信息特点、潜载声呐探测性能差异,提出有序分层融合模式,为解决被动探测方位信息融合提供有效方法。
第4章潜艇目标综合识别。本章重点描述潜艇目标综合识别技术的概念和内涵、体系结构、特征级身份识别和决策级目标综合识别的模型和方法。针对潜艇携载的各型声呐设备、电子侦察设备、潜望镜、敌我识别设备等设备获得的目标识别信息,以及平台获取的外部通信、技侦情报、指挥员判断等信息,提出对目标身份进行多重印证的综合识别算法,以期解决潜艇目标识别瓶颈问题。
第5章目标运动要素解算。潜艇目标运动要素解算技术是完成武器攻击的基础,是解决潜艇快速反应、隐蔽攻击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国内外不少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一直在关注的热点之一。本章介绍各种信息条件下的目标运动要素解算问题、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介绍纯方位目标运动要素解算的原理、算法,包括本艇机动优化策略和机动目标运动要素解算技术等。基于水声信号的目标运动要素解算、会聚区目标定位与跟踪技术是作者团队最新尝试的研究,对于突破传统纯方位解算具有重要意义。
第6章鱼雷武器控制,包括各种导引方式下的鱼雷武器的以及打击效果评估。
第7章潜射巡航导弹武器控制,包括潜射巡航导弹武器信息保障、航路规划与打击效果评估。
第8~10章分别介绍潜艇综合防御、远程水中兵器指挥控制以及潜地弹道导弹弹道与诸元计算。
第11章潜艇指控系统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对潜艇指控各关键技术发展进行展望,并针对新型武器和传感器提出相关技术构想。相信未来潜艇指控系统在信息化、综合化、智能化等方面必将取得技术突破,在系统功能、性能必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在软硬件平台、模型机理、战术使用方面更加满足用户需求。
本书由司广宇策划并任主编,袁富宇、赵建亭、陈义平任副主编。第1章由司广宇、陈义平、高萍编著,刘凯审阅;第2章由张加林、高萍编著,陈义平、蒲勇审阅;第3章由蒲勇、卢元磊编著,李洪瑞、丁迎迎审阅;第4章由丁迎迎编著,蒲勇、崔杰审阅;第5章由刘凯、代志恒、肖碧琴、李关防、崔杰编著,刘凯统稿,苗艳、袁富宇审阅;第6章由代志恒编著,刘凯、于昌荣、袁富宇审阅;第7章由刘新、魏海光编著,刘凯、潘峰审阅;第8章由于昌荣编著,苗艳、肖碧琴、丁迎迎、代志恒审阅;第9章姚尧、张平编著,陈义平、蒲勇、卢元磊审阅;第10章由田春军、李红伟编著,赵建亭、张加常审阅;第11章由蒲勇、丁迎迎、刘凯、于昌荣、代志恒、姚尧编著,袁富宇、陈义平、苗艳、李洪瑞审阅。江苏自动化研究所主管所领导潘冠华及科技部主管领导秦立富多次组织所科技委专家对本书进行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所潜艇指控系统领域专家潘新祥高工、许春雷研究员对本书的编写极为关注,多次提出有益的编写建议。袁富宇博士对全书进行了审订。江苏自动化研究所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辑同志付出了辛勤劳动。对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参考和应用了不少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对相关文献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定会存在不足甚至纰漏,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组
2017年5月
我是一名对海洋探索和海洋工程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军事专业背景,但对任何能够展现人类智慧和科技力量的领域都抱有极大的热情。潜艇,作为一种能够在深海环境中工作的复杂机械,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而“指控系统”,听起来就有一种掌控全局、运筹帷幄的感觉。我一直好奇,在那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人类是如何通过一套系统来指挥和控制这个庞然大物,并让它完成各种精密任务的。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可能能够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来介绍潜艇的“智慧”所在。我希望它能够描绘出指控系统是如何感知外部世界的,又是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执行的命令。如果书中能够结合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或者展示一些操作流程的示意图,那对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将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领略潜艇指控系统的魅力,感受科技的力量。
评分我对科技发展,尤其是军事科技的进步,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或者在战略层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技术。潜艇,无疑是这样的代表之一。它集高技术于一身,是现代海军的核心力量。而“潜艇指控系统”,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科技感和神秘感。它就像是潜艇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决定了潜艇的行动能力和作战效能。我一直很好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潜艇的指控系统是如何做到如此精准、高效的。它是不是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又是如何处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大量数据的?这本书的名字,恰好点明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讲理论,更强调“应用”。这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可能会包含大量的工程实践和技术细节。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是如何在潜艇的作战环境中落地生根,最终转化为实际的指挥控制能力。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内容,那么对于我这样非专业人士来说,也能从中获得很多启发。
评分作为一个在自动化和控制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我总是关注各种复杂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潜艇,作为一种典型的复杂系统,其指控系统无疑是该领域内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这本书的题目,“潜艇指控系统理论与应用”,直接点明了其研究内容,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指控系统整体架构、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与接口、数据处理与通信协议,以及控制算法与策略等方面的详细论述。特别是“理论”部分,我希望它能够涵盖现代控制理论、信息融合技术、决策科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等关键理论在潜艇指控系统中的应用。而在“应用”部分,我期待能够看到一些实际的设计案例,或者对不同时代、不同类型潜艇的指控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其发展演变和技术趋势。
评分我是一名对工程技术和系统集成有着浓厚兴趣的研究生,尤其关注那些涉及复杂系统设计的领域。潜艇,作为一种高度集成化的军事平台,其指控系统无疑是系统工程学中的一个典范。我了解到,现代潜艇的指控系统集成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导航技术、武器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这本书的名字“潜艇指控系统理论与应用”,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了解的课题。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指控系统架构设计、信息融合、态势评估、决策支持以及人机交互等方面的详细阐述。特别是“应用”部分,我非常期待能够看到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例如不同类型潜艇的指控系统在设计和实现上的差异,以及在实际作战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如果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如何将先进的理论模型转化为可行的工程实践,并分析其优缺点,那将对我未来的研究工作有巨大的帮助。
评分我是一名在海军服役多年的老兵,虽然不是直接接触潜艇的,但我们经常在相关的训练和演习中听到关于潜艇的任务和部署。每次提起潜艇,我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敬意。它们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屏障,是人民海军的“深海利剑”。这本书的名字,我一看就觉得非常贴切。我们都知道,现在战争越来越讲究信息化和智能化,而潜艇作为一种高度隐蔽的平台,它的作战效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其指控系统的先进程度。一个高效、可靠的指控系统,能够让潜艇在复杂环境下迅速做出反应,精准打击目标,同时也能更好地规避风险。这本书提到的“理论与应用”,这正是我们这些一线人员最需要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技术应用的表象,对于其背后的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是如何一步步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往往了解不多。这本书如果能把这些理论讲得清楚透彻,再结合实际的应用案例,那对于我们理解潜艇作战、提升训练水平,都会有极大的帮助。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里是否能够解答我们这些基层官兵的一些疑问,比如,现代潜艇的指控系统在信息处理、态势感知、决策支持等方面,到底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它又是如何克服深海环境带来的各种挑战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我的,深邃的海蓝色调,隐约可见的潜艇轮廓,还有那几条代表着精密仪器的数据流线,都透露出一种神秘而强大的科技感。我平日里对军事装备,尤其是潜艇这类“海洋巨兽”就格外感兴趣,总觉得它们潜藏在深海之中,就像是战略天平上最关键的砝码,拥有着改变战争格局的力量。这本书的名字——“潜艇指控系统理论与应用”,听起来就非常专业,但又充满了探索的未知性。我一直觉得,了解一项技术,尤其是如此关键的军事技术,不仅仅是看它表面的功能,更要去理解它背后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指控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挥和控制系统,这对于一艘精密复杂的潜艇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象一下,在漆黑的深海中,如何在复杂的水文环境和电磁干扰下,准确地接收指令,分析态势,再将决策转化为精准的行动。这其中涉及多少高深的理论,多少尖端的工程技术,我对此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了解潜艇“灵魂”的机会,我希望它能够带我走进那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去揭开潜艇指控系统的神秘面纱。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和军事史充满热情的人,尤其是二战后至今的军事技术发展。潜艇在历次海战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其指控系统的演进,更是直接反映了军事技术水平的飞跃。我记得在一些军事纪录片里,看到过关于潜艇作战的场景,但总觉得画面和描述都比较笼统,对于指挥官是如何在水下做出决策,如何控制武器发射,这些细节总是模糊不清。这本书的名字“潜艇指控系统理论与应用”,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结合历史上的经典案例,或者现代的军事行动,来阐述指控系统的实际应用。例如,在某些关键的海战中,潜艇的指控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又是如何影响战局的。我更想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潜艇的指控系统在理论和应用层面,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革。
评分我对信息系统和控制理论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一直颇有研究,也乐于接触那些能够展现复杂工程实践的著作。潜艇,作为一个集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精密载体,其指控系统无疑是信息与控制理论的集大成者。这本书的题目——“潜艇指控系统理论与应用”,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它预示着这本书将深入探讨指控系统的基础理论,并且能够将其与实际的工程应用相结合。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指控系统的组成部分,例如目标探测与识别系统、导航定位系统、通信系统、武器管理系统以及作战决策支持系统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解释这些系统之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的,以及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系统鲁棒性、容错性以及安全性方面的讨论,那将更符合我的研究兴趣。
评分我是一名对国家安全和国防战略有着深刻关注的公民,我始终相信,先进的军事技术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潜艇,作为现代海军的核心战略力量,其作战能力的关键就在于其指控系统。这本书的题目,“潜艇指控系统理论与应用”,让我看到了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机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明白,为什么一个先进的指控系统对潜艇如此重要,它如何在水下环境中保障潜艇的生存能力,并使其能够有效遂行作战任务。我更想了解,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潜艇的指控系统在智能化、网络化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以及这些突破将如何影响未来的海战模式。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指控系统发展的前景展望,或者探讨其面临的挑战,那将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国家国防力量的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我对各种高科技武器装备都充满了好奇。潜艇,这种隐匿在深海的“幽灵”,更是我关注的焦点。而“潜艇指控系统”,对我来说,就像是潜艇的“大脑”,控制着它的方方面面。从名字上看,这本书似乎是一本非常专业的著作,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我一直想知道,潜艇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中,实现精确导航,如何侦测到远方的目标,又如何准确地进行攻击。这背后一定涉及到极其复杂的计算和控制技术。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这些奥秘,比如,指控系统是如何处理海量的水声信息,如何区分目标和干扰,如何进行火控计算,以及如何与艇员进行高效的交互。如果书中能够图文并茂地展示一些系统架构图,或者一些关键技术的原理,那对我来说将是莫大的福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潜艇的作战能力,以及支撑这种能力的背后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