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图解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速成

彩色图解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速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瑛,韩广兴,副主编 著,韩雪涛,吴瑛,韩广兴,副 编
图书标签:
  • 电动机
  • 电机
  • 检测
  • 维修
  • 绕组
  • 故障诊断
  • 电气工程
  • 实操
  • 图解
  • 速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996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11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4
字数:30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电动机维修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职业学校、培训学校作为教材使用。
1.电动机检测与维修教学模式全新尝试。将传统的“读文”学习变为“读图”学习,边看图边学习,事半功倍。
2.开创数字媒体与传统纸质载体交互的全新教学方式。对重要知识和技能点配微数字视频资源,读者通过书中二维码进入数字媒体资源,与书本内容互为补充,相互衔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内容注重实用。采用大量实际案例和维修技术数据辅助教学,全面掌握电动机检测和绕组维修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
4.本书得到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读者可登录数码维修工程师的官方网站获得超值技术服务。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彩色图解的形式,以电工行业的工作要求和规范作为依据,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动机维修人员。
本书内容包括:电动机的种类和功能特点、电动机与电动机控制电路、电动机的维护与检修、电动机的拆卸与安装、电动机绕组的拆除与绕制、电动机绕组的嵌线工艺、电动机绕组的焊接工艺和常用电动机绕组的接线方式。本书对电动机知识的讲解全面详细,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内容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全书内容彩色图解,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非常方便读者学习。
为了方便读者的学习,本书还对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专门配置了视频讲解,读者只需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观看视频,读者学习更加直观便捷。
本书可供电动机维修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职业学校、培训学校作为教材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电动机的种类和功能特点(P1)
1.1 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特点(P1)
1.1.1 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P1)
1.1.2 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原理(P3)
1.2 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特点(P7)
1.2.1 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P7)
1.2.2 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原理(P9)
1.3 有刷直流电动机的特点(P12)
1.3.1 有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P12)
1.3.2 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原理(P14)
1.4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特点(P15)
1.4.1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P15)
1.4.2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P16)
1.5 交流同步电动机的特点(P22)
1.5.1 交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P22)
1.5.2 交流同步电动机的原理(P23)
1.6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特点(P24)
1.6.1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P24)
1.6.2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原理(P27)
1.7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特点(P31)
1.7.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P31)
1.7.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原理(P35)

第2章 电动机与电动机控制电路(P38)
2.1 电动机与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关系(P38)
2.1.1 电动机控制电路中的主要部件(P38)
2.1.2 电动机和电气部件的连接关系(P44)
2.2 直流电动机控制电路(P46)
2.2.1 直流电动机减压启动控制电路(P46)
2.2.2 直流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电路(P47)
2.3 交流电动机控制电路(P49)
2.3.1 单相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P49)
2.3.2 三相交流电动机联锁控制电路(P50)
2.3.3 三相交流电动机串电阻减压启动控制电路(P51)
2.3.4 三相交流电动机Y-△减压启动控制电路(P52)
2.3.5 三相交流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电路(P54)
2.3.6 三相交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P55)

第3章 电动机的维护与检修(P56)
3.1 电动机的日常保养(P56)
3.1.1 电动机机壳的养护(P56)
3.1.2 电动机转轴的养护(P56)
3.1.3 电动机电刷的养护(P57)
3.1.4 电动机换向器的养护(P58)
3.1.5 电动机铁芯的养护(P59)
3.1.6 电动机轴承的养护(P59)
3.2 电动机的常用检测方法(P64)
3.2.1 电动机绕组阻值的检测(P64)
3.2.2 电动机绝缘电阻的检测(P68)
3.2.3 电动机空载电流的检测(P69)
3.2.4 电动机转速的检测(P70)
3.3 电动机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P71)
3.3.1 直流电动机不启动故障的检修(P71)
3.3.2 单相交流电动机不启动故障的检修(P72)
3.3.3 单相交流电动机启动慢故障的检修(P74)
3.3.4 三相交流电动机不工作故障的检修(P75)
3.3.5 三相交流电动机扫膛故障的检修(P76)
3.3.6 三相交流电动机振动、电流不稳故障的检修(P78)

第4章 电动机的拆卸与安装(P80)
4.1 直流电动机的拆卸(P80)
4.1.1 直流电动机的拆卸步骤(P80)
4.1.2 直流电动机的拆卸方法(P81)
4.2 交流电动机的拆卸(P84)
4.2.1 交流电动机的拆卸步骤(P84)
4.2.2 交流电动机的拆卸方法(P84)
4.3 电动机的安装(P88)
4.3.1 电动机的机械安装(P88)
4.3.2 电动机的电气安装(P93)

第5章 电动机绕组的拆除与绕制(P101)
5.1 电动机绕组的拆除(P101)
5.1.1 记录电动机绕组的原始数据(P101)
5.1.2 电动机绕组的拆除方法(P106)
5.2 电动机绕组的绕制(P111)
5.2.1 电动机绕组的几种绕制形式(P111)
5.2.2 计算电动机绕组的绕制数据(P116)
5.2.3 准备和选取绕组线材(P119)
5.2.4 准备绕制工具(P119)
5.2.5 绕组的绕制(P122)
5.3 电动机绕组的绝缘规范(P124)
5.3.1 交流电动机绕组的绝缘规范(P124)
5.3.2 直流电动机绕组的绝缘规范(P128)

第6章 电动机绕组的嵌线工艺(P129)
6.1 电动机绕组嵌线工具的使用(P129)
6.1.1 常用嵌线工具的使用(P129)
6.1.2 常用嵌线材料的准备(P130)
6.2 电动机绕组的嵌线操作(P132)
6.2.1 电动机绕组嵌线的操作规范和要求(P132)
6.2.2 电动机绕组嵌线的基本操作(P133)
6.3 电动机绕组的嵌线工艺(P137)
6.3.1 单层绕组的嵌线工艺(P137)
6.3.2 双层绕组的嵌线工艺(P142)
6.3.3 单双层混合绕组的嵌线工艺(P143)

第7章 电动机绕组的焊接工艺(P146)
7.1 电动机绕组焊接设备的使用(P146)
7.1.1 电动机绕组焊接的辅助材料(P146)
7.1.2 电烙铁的使用(P147)
7.2 电动机绕组焊接头的连接形式(P148)
7.2.1 绞接(P148)
7.2.2 扎线连接(P149)
7.3 电动机绕组的焊接与绝缘处理操作(P149)
7.3.1 电动机绕组的焊接(P149)
7.3.2 电动机绕组的绝缘处理(P151)

第8章 常用电动机绕组接线方式(P154)
8.1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接线图(P154)
8.1.1 2极12槽正弦绕组接线图(P154)
8.1.2 4极12槽正弦绕组接线图(P154)
8.1.3 2极18槽正弦绕组接线图(P155)
8.1.4 2极24槽(Q=20)正弦绕组接线图(P156)
8.1.5 2极24槽(Q=24)正弦绕组接线图(P157)
8.1.6 4极24槽(Q=20)正弦绕组接线图(P158)
8.1.7 4极24槽(Q=24)正弦绕组接线图(P159)
8.1.8 4极32槽(Q=24)正弦绕组接线图(P160)
8.1.9 4极32槽(Q=28)正弦绕组接线图(P161)
8.1.10 4极36槽(Q=28)正弦绕组接线图(P162)
8.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接线图(P163)
8.2.1 2极3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3)
8.2.2 2极36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4)
8.2.3 2极42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5)
8.2.4 2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6)
8.2.5 4极3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7)
8.2.6 4极36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8)
8.2.7 4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1(P169)
8.2.8 4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2(P170)
8.2.9 4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3(P171)
8.2.10 4极60槽单双层同心式绕组接线图(P172)
8.2.11 4极6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73)
8.2.12 6极36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1(P174)
8.2.13 6极36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2(P175)
8.2.14 6极54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1(P176)
8.2.15 6极54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2(P177)
8.2.16 8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78)
8.2.17 8极6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79)
8.2.18 10极6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80)
8.3 三相变极多速异步电动机的绕组接线图(P181)
8.3.1 24槽4/2极双速绕组接线圈(△/2Y,y=6)(P181)
8.3.2 36槽6/4极双速绕组接线圈(△/2Y,y=6)(P182)
8.3.3 36槽8/4/2极三速绕组接线图(2Y/2Y/2Y,y=4)(P183)
8.3.4 36槽8/6/4极三速绕组接线图(2Y/2Y/2Y,y=5)(P184)

前言/序言

目前,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而言,最困难也是学习者最关注的莫过于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实用的技能并真正应用于实际的工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特别策划了电工技能速成系列图书。
本系列图书共6种,分别为《彩色图解电工自学速成》《彩色图解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维修速成》《彩色图解电工识图速成》《彩色图解家装水电工技能 速成》《彩色图解万用表入门速成》和《彩色图解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速成》。
本书是专门介绍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的图书。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是电工领域技术人员必备的基础技能,本书引导读者通过学习可以将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的专业知识、实操技能在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
为了能够编写好这本书,我们专门依托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和资料汇总。然后根据读者的学习习惯和行业的培训特点对电动机特点、维修与绕组维修进行系统的编排,并引入了大量检修应用案例和辅助教学,力求达到专业学习与岗位实践的“无缝对接”。
为了确保专业品质,本书由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由全国电子行业专家韩广兴教授亲自指导。编写人员有行业工程师、高级技师和一线教师,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如同有一群专家在身边指导,将学习和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难点一一化解,大大提升学习效果。
另外,本书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首先,图书在内容的制作上大胆进行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的“读文”学习变为“读图”学习。其次,图书还开创了数字媒体与传统纸质载体交互的全新教学方式。学习者可以通过书中的二维码,同步实时浏览对应知识点的视频讲解。数字媒体教学资源与图文资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本系列图书得到了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读者可登录数码维修工程师的官方网站(www.chinadse.org)获得超值技术服务。此外,读者还可以通过网站的技术交流平台进行技术交流和咨询。如果读者在学习和考核认证方面有什么问题,可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022-83718162/83715667/13114807267
E-mail:chinadse@163.com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榕苑路4号天发科技园8-1-401 邮编:300384
本书由韩雪涛任主编,吴瑛、韩广兴任副主编。参加本书内容整理工作的还有张丽梅、宋明芳、朱勇、吴玮、吴惠英、张湘萍、高瑞征、韩雪冬、周文静、吴鹏飞、唐秀鸯、王新霞、马梦霞、张义伟。

编 者


《精通电动机维修:从原理到实操的全面指南》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电动机工作原理,并掌握各类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的全面指导。我们抛弃了繁琐冗长的理论推演,直击实际应用,帮助您迅速提升电动机维修的核心技能。 一、电动机基础原理与分类深度解析 核心工作原理揭秘: 本书将从磁场、电流与力这三个基本要素出发,以直观易懂的方式阐释电动机的旋转动力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通过大量实例,展示不同类型电动机在原理上的细微差异及其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直流电动机详解: 结构与组成: 深入剖析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励磁绕组、换向器、电刷等关键部件,图文并茂地展示其相互作用。 工作特性: 详细讲解不同励磁方式(串励、并励、复励、他励)下直流电动机的转速-转矩特性曲线,分析其在不同负载下的运行表现,并指导您如何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直流电机类型。 常见故障与原因: 针对换向器火花、绕组过热、转速不稳定等典型故障,深入分析其根本原因,为后续的故障诊断打下坚实基础。 交流电动机精讲: 异步电动机(感应电动机): 三相异步电动机: 详细讲解定子绕组的布设、旋转磁场的形成、转子感应电流与电磁转矩的产生过程。重点阐述“转差”这一核心概念,并解释其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单相异步电动机: 剖析其启动原理(分相启动、电容启动、遮蔽式启动等),讲解不同启动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参数: 讲解功率因数、效率、额定转速等关键指标,以及这些参数如何反映电机的运行状态。 同步电动机: 工作原理: 阐述其恒定转速的特性,以及转子励磁对转速和功率因数的影响。 应用领域: 介绍同步电动机在电力系统、高精度传动等方面的应用。 特种电动机概述: 伺服电机: 简要介绍其在精密控制中的作用,及其与普通电机的区别。 步进电机: 阐述其在开环控制中的应用,以及其步距角和励磁方式。 无刷直流电机(BLDC): 讲解其电子换向的原理,及其在节能、寿命等方面的优势。 二、电动机故障诊断的智能化与系统化 从“望闻问切”到“仪器诊断”: 本部分强调将传统的经验判断与现代化的诊断仪器相结合,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故障排查流程。 “望”——直观检查: 外观检查: 重点指导您如何通过观察电机的外壳温度、异响、振动、绝缘层损坏、接线端子松动或烧蚀等现象,初步判断故障类型。 运行声音分析: 学习辨别不同性质的异响(如摩擦声、敲击声、嗡嗡声),并将其与可能的故障原因联系起来。 “闻”——气味判断: 深入剖析烧焦、油污等特殊气味所指向的潜在问题,如绕组过热、轴承润滑不良等。 “问”——询问用户: 强调与设备操作人员沟通的重要性,了解故障发生前的工况、异常现象以及维护历史,为诊断提供关键线索。 “切”——触感与温度: 温度测量: 介绍红外测温仪、接触式温度计等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通过测量电机关键部位的温度来判断过载、短路、接触不良等问题。 振动测量: 讲解振动分析仪的使用,识别轴承损坏、转子不平衡、联轴器不对中等引起的异常振动。 仪器诊断进阶: 万用表应用: 详细讲解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压、电流,检测绕组的开路、短路、接地等故障。 绝缘电阻测试: 教授使用兆欧表(摇表)测量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和绕组之间的绝缘电阻,判断绝缘老化或损坏程度。 电动机测试仪(多功能): 介绍市面上主流的电动机测试仪的功能,如匝间绝缘测试、低压注入测试、电参数测量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功能进行精准诊断。 红外热成像技术: 演示如何利用红外热像仪识别电机内部的过热点,例如绕组、轴承、接线处等,实现无损检测。 电能质量分析仪: 讲解如何分析电机的供电质量,如电压不平衡、谐波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电机过热、效率下降甚至损坏。 三、电动机绕组的核心维修技术 绕组结构与绝缘的重要性: 再次强调绕组在电机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良好绝缘对于电机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性。 绕组故障的识别与判断: 开路: 识别绕组线圈断裂、接头虚焊、出线端子接触不良等。 短路: 区分匝间短路、层间短路、对地短路,并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 接地: 判断绝缘层破损导致绕组导线与电机外壳或铁芯接触。 过热与烧毁: 分析长期过载、缺相运行、散热不良等导致绕组绝缘碳化、材料变性。 绕组维修实操流程: 拆卸与标识: 详细讲解电机拆卸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精确标记绕组的连接方式和线圈顺序,确保复绕后结构一致。 绕组拆除: 介绍机械法和热处理法拆除旧绕组的技巧,以及如何避免损伤铁芯槽口。 槽绝缘处理: 讲解槽绝缘材料的选择、尺寸的确定以及绝缘纸的正确铺设方法,确保槽口密封良好。 绕组重绕(嵌线): 手动绕线技巧: 演示不同类型绕组(同心式、交叉式)的手动嵌线方法,包括线圈的整形、排列顺序、进出槽的技巧。 机器绕线辅助: 介绍辅助绕线工具的使用,提高效率和精度。 绝缘处理: 讲解绕组表面绝缘处理(如浸漆、烘干)的重要性及工艺流程。 连接与绝缘测试: 重点指导如何正确连接绕组端部,并再次进行绝缘电阻和耐压测试,确保维修质量。 常见绕组维修案例分析: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不同电机类型(如三相异步电机、直流电机)绕组损坏的常见情况,以及相应的维修解决方案。 四、电机安装、维护与预防性保养 电机安装要点: 讲解电机固定、联轴器对中、皮带轮安装、接地保护等关键步骤,防止因安装不当引起的早期故障。 日常检查与维护: 润滑系统: 强调轴承润滑的重要性,讲解不同类型轴承的润滑方式、润滑脂的选择以及定期加油的周期。 冷却系统: 指导检查电机风扇、散热片、通风道的清洁情况,确保电机散热良好。 电气连接: 定期检查电源线、控制线、接地线的紧固情况,防止虚接和氧化。 环境因素: 提示注意电机运行环境的湿度、灰尘、腐蚀性气体等影响。 预防性保养计划制定: 帮助读者建立一套适合自身设备的电机预防性保养计划,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延长电机使用寿命,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 本书特色: 实操性强: 大量一线维修经验总结,提供直接可用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图文并茂: 配备大量高清图片、原理图和实物照片,直观展示结构与操作过程。 案例丰富: 结合实际维修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疑难杂症的处理。 语言通俗: 避免晦涩的专业术语,力求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技术要点。 循序渐进: 从基础原理到高级诊断,再到核心维修技术,内容层层递进,适合不同水平的读者。 本书是电机维护人员、电气工程师、技术院校学生以及所有希望掌握电机维修技能的读者的理想参考。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自信地应对各种电机故障,成为一名出色的电机维修专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吸引了我,它承诺了“彩色图解”和“速成”,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电动机维修了解不多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一直觉得电动机是个神秘而复杂的机器,尤其是它的内部绕组,光是想想就觉得头大。市面上很多相关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图解不清晰,看得人云里雾里的。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清晰生动的彩色图片,把那些复杂的电气原理和维修步骤分解开来,让我这个零基础的人也能看得懂、学得会。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速成”的?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或者总结的窍门?希望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技师,手把手地教我,而不是让我独自摸索,最终一无所获。我期待的是那种看了之后,立马就能动手去尝试,并且有所收获的感觉,而不是看完之后,仍然感觉自己是个门外汉。这本书是否真的能做到这一点,让我非常期待,希望它能为我打开电动机维修领域的大门,让我从此不再畏惧那些嗡嗡作响的机械。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彩色图解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速成”,让我联想到了我之前在维修一台老式风扇时遇到的困境。当时,风扇电机突然就不转了,我拆开外壳,看到里面缠绕的铜线,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上网查了很多资料,但要么是过于专业,要么图解不清晰,始终没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彩色图解”和“绕组维修”这两个关键词,正是直击我当时痛点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非常直观的视觉引导,通过生动的彩色图片,清晰地展示电动机的内部构造,特别是绕组的缠绕方式、引出线的连接方法等。在维修过程中,我希望能够通过书中的图解,一步步地跟着操作,例如如何安全地拆卸电机,如何清晰地辨认出绕组的各个部分,以及在进行维修时,如何精确地操作,避免二次损坏。而“速成”这个词,则让我对学习效率充满了期待,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核心的维修技巧,能够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电动机故障。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非常实用,特别是“彩色图解”这个词,让我充满了期待。很多技术书籍虽然内容扎实,但如果插图模糊不清,甚至只有黑白的线条图,对于我这样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理解起来会非常吃力。我希望这本书的彩色图解能够逼真地展现电动机的各个部件、内部结构以及维修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比如,在讲解绕组的接线方式时,希望能够用清晰的彩色线条和标记来区分不同的线圈和引出线;在展示拆卸和组装过程时,希望能够用特写镜头和箭头指示来强调关键的操作要点。而且,“速成”这个词也让我很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的学习曲线不会太陡峭,能够让我快速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的电动机检测和维修任务。我不是想成为一个专业的电气工程师,但至少希望能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能够在遇到问题时,不至于束手无策,能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小麻烦,节省维修成本,提高生活效率。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彩色图解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速成”听起来非常诱人,尤其是“速成”这个词,对于我这种时间有限但又想快速掌握技能的人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我曾经尝试过阅读一些关于电动机维修的书籍,但往往内容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图文并茂但不够深入,让我感觉学到的东西总是隔靴搔痒。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做到的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配合高质量的彩色图片,快速地教会我如何识别电动机的常见故障,以及如何进行基本的维修。我希望在“检测”部分,能够有清晰的图示指导,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例如万用表,来检测电动机的各项参数,从而快速定位问题所在。例如,如何测量线圈的电阻,如何检查绕组的绝缘性能,以及如何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是绕组问题还是其他部件的问题。而在“绕组维修”方面,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窍门,能够让我快速上手,例如如何处理绕组的断线、短路等常见问题,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如何进行绕组的修复或者更换。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名称“彩色图解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速成”完美地概括了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学习内容。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对机械和电气设备总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电动机领域,尤其是其内部的绕组结构,一直让我感到有些神秘和畏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知识呈现出来。首先,在“彩色图解”方面,我期待它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实物图片和示意图,能够清晰地展示电动机的各个组成部分,例如定子、转子、轴承、风扇等,以及最重要的绕组部分。在“检测”方面,我希望能看到一套详细的故障诊断流程,指导我如何一步步地排除故障,例如如何使用万用表检测电压、电流、电阻,如何判断绕组是否存在短路、断路或接地问题,以及如何区分是机械故障还是电气故障。而“绕组维修”更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不同类型电动机绕组的结构,常见的绕组损坏原因,以及具体的维修方法,例如绕组的绝缘处理、接头焊接、甚至是在极端情况下如何进行绕组的重绕。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乍一看就给我一种“靠谱”的感觉,特别是“检测”和“绕组维修”这两个关键词,直接点出了我一直以来想要学习的核心技能。在我的生活中,电动机的身影无处不在,但一旦它们出现故障,我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实用的“检测”方法,能够让我快速地判断出电动机的故障类型。例如,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如何使用万用表来测量电动机的电阻、电流和电压,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数据来判断绕组是否存在短路、断路或接地的问题?我尤其关注“绕组维修”的部分,因为我知道绕组是电动机的核心,也是最容易损坏的部分之一。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易懂的绕组结构介绍,以及常见的绕组故障的诊断和修复方法。例如,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判断绕组的绝缘性能,如何进行绕组的局部修补,或者在必要时,如何进行完整的绕组更换。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彩色图解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速成”,直接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于独立解决问题的渴望。在我的生活中,大到冰箱、洗衣机,小到电风扇、抽水机,都离不开电动机。然而,一旦这些电器中的电动机出了问题,我总是感到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昂贵的维修服务。我渴望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动机检测和维修技能,从而能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小问题,省钱又省力。这本书的“彩色图解”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期待它能用清晰、生动的图片,详细展示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尤其是绕组的构造和布线方式。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简单易学的“检测”流程,指导我如何通过观察、倾听以及使用简单的工具(如万用表)来判断电动机的故障原因。而“绕组维修”更是我特别关注的部分,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绕组的常见故障,以及如何进行修复,例如如何判断绕组的绝缘是否损坏,如何处理线圈的短路或断路问题,甚至是如何进行简单的绕组更换。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彩色图解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速成”让我感觉它非常有针对性,抓住了我一直以来想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电动机虽然常见,但一旦出现问题,我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系统的电动机故障排除指南。具体来说,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电动机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表现,例如异响、发热、转速不稳、无法启动等,并给出相应的检测方法。这是否意味着书中会有详细的图示,讲解如何使用万用表、兆欧表等工具来测量线圈的电阻、绝缘电阻,以及如何判断电动机的绕组是否存在短路、断路等问题?我尤其对“绕组维修”部分充满了好奇。绕组的维修往往是电动机维修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释不同绕组类型(如单相、三相、直流电机等)的绕组结构,以及常见的绕组故障原因和修复技术,比如如何判断绕组的损坏程度,如何进行局部修补,或者在必要时如何进行完整的绕组重绕。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第一个印象是它承诺的“检测”和“维修”。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电动机几乎无处不在,从家用电器到工业设备,它们是现代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一旦它们出现故障,通常意味着生产的停滞或者生活的诸多不便。我一直想学习一些基础的电动机检测和维修技能,但总觉得无从下手。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检测流程,能够帮助我快速准确地判断电动机的故障原因,而不是盲目地拆卸和猜测。例如,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利用万用表等常用工具进行电阻、电压、电流的测量?是否会讲解不同类型电动机(如直流电机、交流感应电机、同步电机等)的典型故障现象及其对应的检测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于“绕组维修”,我非常希望能得到详细的指导。绕组是电动机的核心部件,一旦损坏,维修难度往往很高。我期待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绕组的结构,介绍常见的绕组故障,比如断路、短路、接地等,以及如何进行针对性的修复,甚至是如何进行绕组的更换。如果书中还能附带一些实际操作的案例分析,那将是极好的。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彩色图解”部分寄予厚望。在我的经验中,许多技术性的书籍,尤其是涉及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电气原理时,如果缺乏高质量的图解,学习起来会非常困难。我希望这本书的彩色图解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能够真正地展示出电动机内部真实的结构和绕组的细节。比如,在讲解绕组的缠绕方式时,我希望能看到真实的铜线缠绕在铁芯上的图片,并配以清晰的标记,说明不同线圈的连接顺序和极性。同样,在“检测”部分,我希望能看到图解演示如何正确地使用万用表等工具,将探针放在哪里进行测量,以及如何解读测量结果。而“绕组维修”的部分,我更是希望能够有步骤清晰的图解,展示如何安全地拆卸电机,如何处理绕组的损坏,比如如何进行绝缘修复,如何焊接接头,甚至是如何将旧的绕组拆除,并安装新的绕组。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不同类型电动机绕组的对比图,那就更好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