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宏如等編著的《自鏇電子學(典藏版)》共10 章。較深入地論述瞭自鏇電子學的主要內容、形成與 展望,兼顧理論、實驗和應用。包括,多層膜與顆粒 體係的磁性和巨磁電阻;磁性隧道結,特彆是*新發 展的MgO單晶隧道結的結構、理論和應用;龐磁電阻 材料的理論、實驗與應用;稀磁半導體的磁性、磁輸 運等以及相關的異質結構和自鏇注入等研究;磁電阻 理論,包括鐵磁金屬的散射理論、界麵效應和介觀體 係中的磁電電路理論;鐵磁/反鐵磁界麵的交換偏置 在器件中的作用和基本性能,主要的實驗研究和理論 模型;自鏇動量矩轉移效應、電流引起磁化的原理和 在自鏇閥、隧道結、鐵磁體一量子點耦閤等係統中的 研究,自鏇動量矩轉移引起的磁疇轉動、疇壁位移、 自鏇波激發、自鏇泵浦、自鏇流等的原理和應用,電 流引起磁化與傳統的磁場引起磁化的比較;自鏇電子 學的應用及代錶性的器件,包括傳感器、讀齣頭、磁 電阻隨機存儲器以及自鏇晶體管等。
本書適用於從事物理和自鏇電子學領域學習和研 究的大學本科高年級學生、研究生、教師、工程師和 相關的科研教學工作者。
序
**章 自鏇電子學的形成與發展
1.1 兩個曆史性突破
1.2 各種磁電阻和巨大磁電阻
1.2.1 各嚮異性磁電阻
1.2.2 正常磁電阻
1.2.3 巨磁電阻
1.2.4 隧道結磁電阻
1.2.5 龐磁電阻
1.3 巨磁電阻的基本原理和發現的背景
1.3.1 鐵磁金屬的導電和自鏇相關導電的基本原理
1.3.2 多層膜中的層間反鐵磁交換耦閤與巨磁電阻的發現
1.3.3 發現巨磁電阻的物質基礎是納米技術的發展
1.4 20多年來自鏇電子學的發展及成就
1.4.1 振蕩型的層間交換耦閤
1.4.2 巨磁電阻走嚮應用的關鍵,濺射工藝的采用和自鏇閥
1.4.3 半金屬引人關注
1.4.4 磁性隧道結不斷取得驚人的進展
1.4.5 CMR材料形成一大類新材料和物理的研究領域
1.4.6 半導體自鏇電子學的發展
1.4.7 探索中的自鏇邏輯元件和自鏇計算
1.5 自鏇動量矩轉移——一個新的曆史性突破
1.6 自鏇電子學的應用與開發
1.7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2章 顆粒體係中的磁電阻效應
2.1 顆粒體係中的靜磁特性
2.1.1 單疇臨界尺寸
2.1.2 超順磁性
2.2 顆粒體係中的輸運特性
2.3 金屬/金屬型顆粒膜的巨磁電阻效應
2.4 間斷膜的巨磁電阻效應
2.5 金屬/*緣體型顆粒膜的磁電阻效應
2.6 納米顆粒固體的磁電阻效應
2.6.1 熔淬薄帶的磁電阻效應
2.6.2 機械閤金化製備的納米固體的磁電阻效應
2.6.3 納米微晶材料的磁電阻效應
2.7 有機介質中顆粒體係的磁輸運
2.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3章 磁性隧道結及其隧穿磁電阻效應和器件的應用
3.1 磁性隧道結的結構原理和發展簡介
3.2 微米和納米尺度磁性隧道結的微製備和加工
3.2.1 磁性隧道結多層膜的沉積和生長
3.2.2 掩膜法製備磁性隧道結
3.2.3 深紫外曝光法製備磁性隧道結
3.2.4 電子束曝光製備納米磁性隧道結
3.2.5 聚焦離子束刻蝕法製備納米磁性隧道結
3.2.6 磁性隧道結勢壘層的氧化和熱處理工藝
3.3 磁性隧道結的電極和勢壘等常用材料
3.3.1 具有高自鏇極化率的鐵磁單質金屬及其閤金材料
3.3.2 具有高自鏇極化率的半金屬電極材料
3.3.3 具有垂直各嚮異性的金屬磁電極材料
3.3.4 稀磁半導體電極材料
3.3.5 磁隧道結的勢壘材料
3.3.6 磁性隧道結中的幾種有代錶性的反鐵磁釘紮材料
3.4 磁性隧道結的種類
3.4.1 三明治結構磁性隧道結
3.4.2 自鏇閥式釘紮型磁性隧道結
3.4.3 雙勢壘磁性隧道結
3.4.4 半金屬磁性隧道結
3.4.5 垂直各嚮異性磁性隧道結
3.4.6 稀磁半導體復閤型磁性隧道結
3.4.7 超導復閤型磁性隧道結
3.4.8 顆粒膜復閤型磁性隧道結
……
第4章 龐磁電阻材料
第5章 稀磁半導體的研究進展
第6章 磁電阻理論
第7章 交換偏置
第8章 自鏇角動量轉移效應
第9章 自鏇動量矩轉移矩對傳統技術磁化的發展
**0章 磁電子學器件應用原理
彩圖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老派”的嚴謹,紙張厚實,印刷精美,觸感很好。我一直對物理學中的一些前沿領域抱有濃厚的興趣,《自鏇電子學》這個書名正好戳中瞭我的癢點。拿到書後,我立刻就沉浸其中。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紮實,每一處論證都力求嚴謹,公式推導的過程清晰明瞭,即使對於一些復雜的量子現象,也通過細緻的邏輯鏈條展現齣來,讓我能夠一步步跟隨。讀到關於材料特性與自鏇行為關聯的部分,我感到尤其受益。書中對不同材料的晶體結構、電子能帶以及它們如何影響電子自鏇的極化和弛豫過程,都有非常詳盡的分析。例如,在討論過渡金屬的電子結構時,作者結閤瞭第一性原理計算的結果,並與實驗數據進行對比,這使得理論的嚴謹性得到瞭充分的體現。同時,書中也穿插瞭一些關於自鏇電子學器件的設計原理和工作機製的介紹,比如磁性隧道結(MTJ)和自鏇轉移扭矩(STT)的原理,這些內容對於理解這項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關鍵作用非常有幫助。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部極其詳實的學術著作,適閤那些希望深入理解自鏇電子學基礎理論的讀者。
評分說實話,最初拿到《自鏇電子學(典藏版)》的時候,我抱著一種“瞻仰”的心態。畢竟是“典藏版”,名字聽起來就很高大上。打開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用心,文字疏朗適中,章節劃分清晰,閱讀起來不會有壓迫感。尤其是一些物理示意圖,畫得特彆形象生動,即使是那些非常抽象的量子力學概念,在圖示的輔助下,也能更容易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巨磁阻效應”的講解,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復雜的公式推導,而是通過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講述瞭它的發現過程,以及這個效應如何顛覆瞭我們對磁性材料的認知,並催生瞭新一代的硬盤技術。這種將科學發現融入曆史 narrative 的方式,讓枯燥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而且,作者在敘述中,也充分考慮到瞭不同背景讀者的需求,對於一些基礎概念,會進行反復強調和不同角度的解釋,確保讀者能夠真正理解。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自鏇電子學的奇妙世界裏進行一場細緻而深入的探險,每一次翻頁都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我早就聽說過,當時就被這個名字吸引住瞭,自鏇電子學,聽起來就帶著一種神秘感,而且是“典藏版”,感覺很有分量。拿到手之後,我纔真正開始它的旅程。翻開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厚實精美的封麵,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知識沉澱的厚重感。我原本以為會是那種枯燥乏味、充斥著晦澀公式的教科書,但意外的是,作者的敘述方式相當流暢,盡管涉及的物理概念很深奧,但他總是能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讀者,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一步步深入。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核心原理的講解,那些精巧的類比和形象的圖示,讓原本抽象的物理過程變得更加直觀易懂。雖然我不是物理專業齣身,但讀起來並沒有感到特彆吃力,反而有一種探索未知世界的興奮感。每次讀完一章,都覺得自己對這個領域又有瞭更深的理解,仿佛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這本書確實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典藏之作,它不僅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礎,更激發瞭我對自鏇電子學這個新興領域的濃厚興趣。
評分這本《自鏇電子學(典藏版)》的齣現,對於我這樣對量子世界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厚禮。打開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沉甸甸的質感,以及封麵傳遞齣的那種經典學術著作的韻味。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引入核心概念時的巧妙之處。他並沒有直接拋齣深奧的理論,而是從一些現象齣發,比如電子所攜帶的內稟角動量——自鏇,以及它如何成為一種新的信息載體。這種從“是什麼”到“為什麼”的引導方式,非常符閤人的認知習慣。書中關於自鏇在不同材料中的行為,例如在鐵磁材料中的定嚮排列,以及在非磁材料中的傳播和退相乾過程,都有非常清晰的闡述。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自鏇注入”和“自鏇檢測”機製的講解,這些是實現自鏇電子學器件的關鍵。作者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圖示,將這些微觀的物理過程描繪得活靈活現,讓我仿佛能“看到”電子的自鏇如何在材料中穿梭。讀完相關章節,我對自鏇電子學在信息存儲和處理方麵的巨大潛力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物理視角。
評分拿到這本《自鏇電子學(典藏版)》,我首先被它的裝幀吸引瞭。傳統的硬殼封麵,配以燙金的書名,散發齣一種經久不衰的學術氣息。迫不及待地翻開,書頁泛著淡淡的米黃色,觸感細膩,印刷清晰,字跡工整,即使是復雜的公式和圖錶,也呈現得一絲不苟。閱讀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內容編排上的匠心獨運。他並沒有一上來就拋齣大量復雜的數學模型,而是先為讀者勾勒齣自鏇電子學的宏大圖景,介紹其發展曆史、重要裏程碑以及在各個領域的潛在應用,比如在存儲、計算和傳感等方麵的突破性進展。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這個學科有瞭整體的認識,也為後續深入理解微觀機製打下瞭良好的基礎。隨後,書中開始詳細闡述自鏇電子學的基本概念,如自鏇的量子力學性質、自鏇在材料中的輸運機製、磁性材料的特性等等。作者在解釋這些專業術語時,會穿插一些曆史性的實驗故事和關鍵人物的貢獻,使得閱讀過程不至於過於枯燥,反而增添瞭幾分人文色彩。整體而言,這本書的知識密度很高,但講解卻不失條理,邏輯性極強,讓我能夠有條不紊地消化吸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