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電子技術工藝基礎(第2版)》以基本工藝知識和電子裝聯技術為基礎,以EDA實踐和現代先進組裝技術為支柱,對電子産品工藝設計製造過程作瞭全麵介紹,包括電子工藝概論、安全用電、EDA與DFM簡介、電子元器件、印製電路闆、焊接技術、裝聯與檢測技術、錶麵貼裝技術等內容,是電子實踐教學領域中典型的參考書。
  《電子技術工藝基礎(第2版)》作者有二十餘年電子技術工作經驗,經曆瞭二十多年電子工藝實習教學實踐,與電子製造企業界、學術界和媒體緊密聯係,使《電子技術工藝基礎(第2版)》視野開闊、內容充實、詳略得當、可讀性強、信息量大,兼有實用性、資料性和先進性。
  《電子技術工藝基礎(第2版)》既可作為電子實踐類課程的參考教材,亦可作為電子科技創新實踐、課程設計、畢業實踐等活動的實用指導書,同時也可供職業教育、技術培訓及其他有關技術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1 電子工藝概論
1.1 電子製造與電子工藝
1.1.1 製造與電子製造
1.1.2 工藝與電子工藝
1.1.3 電子製造工藝
1.2 電子工藝技術及其發展
1.2.1 電子工藝技術發展概述
1.2.2 電子工藝的發展曆程
1.3 電子工藝技術的發展趨勢
1.3.1 技術的融閤與交匯
1.3.2 綠色化的潮流
1.3.3 微組裝技術的發展
1.4 生態設計與綠色製造
1.4.1 電子産業發展與生態環境
1.4.2 綠色電子設計製造
1.4.3 電子産品生態設計
1.5 電子工藝標準化與國際化
1.5.1 標準化與工藝標準
1.5.2 電子工藝標準及國際化趨勢
2 安全用電
2.1 概述
2.2 電氣事故與防護
2.2.1 人身安全
2.2.2 設備安全
2.2.3 電氣火災
2.3 電子産品安全與電磁汙染
2.3.1 電子産品安全
2.3.2 電子産品的安全標準及認證
2.3.3 電磁汙染與防護
2.4 用電安全技術簡介
2.4.1 接地和接零保護
2.4.2 漏電保護開關
2.4.3 過限保護
2.4.4 智能保護
2.5 觸電急救與電氣消防
2.5.1 觸電急救
2.5.2 電氣消防
3 EDA與DFM簡介
3.1 現代電子設計
3.2 EDA技術
3.2.1 EDA概述
3.2.2 芯片級設計基礎——ASIC/PLD/SoPC/SoC
3.2.3 硬件描述語言
3.2.4 EDA工具
3.2.5 設計流程
3.2.6 EDA實驗開發係統
3.3 DFM
3.3.1 DFM及其發展
3.3.2 DFM與DFX
3.3.3 DFX簡介
3.3.4 DFM簡介與技術規範舉例
3.3.5 DFM軟件
……
4 電子元器件
5 印製電路闆
6 焊接技術
7 裝聯與檢測技術
8 錶麵貼裝技術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電子技術工藝基礎》一書自2000年麵世以來,不僅在電子技術實踐教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而且成為有關企業培訓和電子愛好者自學的重要參考書,9年總印次達18次之多,在同類書籍中沿用這本書體係架構和引用這本書有關內容的比例很高。
  2000年以來是世界、特彆是我國電子信息産業高速發展時期,中國已經成為電子製造大國,正在嚮電子製造強國邁進。電子工藝技術對産業的重要作用已經得到企業界的認同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在各方麵支持和鼓勵下,經過長期積纍和多年準備,本書新版終於麵世。
  本書新版在保持原書先進性、實用性和創新性特色的基礎上,結閤現代工程教育理念,針對近年電子産業的發展作瞭較大的調整和更新,將知識傳授、技能訓練與素質培養自然融閤,努力體現育人的最高境界——“潤物細無聲”。在新版教材中體現瞭如下特色。
  (1)在強調工程技術的同時,融閤科學發展理念。電子實踐不僅是學生知識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拓展視野、瞭解電子科技和産業全局以及發展趨勢的最好時機。這一思路和理念主要體現在新增的第1、3章中。
  (2)強調綠色環保。在第1章作瞭集中的簡要介紹,並且也貫穿於其他有關章節中。
  (3)強調現代安全觀念。與電和電器有關的安全問題不僅有直接的電擊、電氣火災,而且還有隱性的電池汙染和廢棄電子産品危害,這種現代安全觀念和防範集中體現在第2章新增補的內容中。
  (4)與産業和生産實踐盡可能緊密相關。除瞭在改動較大的第8章中與現代電子産業無縫接軌外,第1章關於標準化、第3章關於DFM以及第7章關於防靜電等相關內容都是這個思路的詮釋。
  (5)全球化視野。當今社會沒有比電子信息産業全球化程度更高的瞭,這一並非純技術的特點體現在本書第1章和其他有關章節。
  本書在編寫中得到清華大學電子工藝教研組/科教儀器廠老師和同事的支持,特彆是清華一偉創力SMT實驗室以及業內許多朋友的支持和幫助,在此錶示真誠感謝。    
				
 
				
				
					機械之心:精密製造的奧秘與實踐  引言:  在現代工業的宏偉殿堂中,精密製造無疑是驅動技術進步、塑造生活品質的核心引擎。從微觀世界的芯片加工到宏觀領域的航空航天設備,無不依賴於精湛的機械加工技藝。本書《機械之心:精密製造的奧秘與實踐》旨在深入剖析精密製造這一復雜而迷人的領域,為讀者揭示其背後蘊含的科學原理、工藝流程、關鍵技術以及前沿發展。我們並非簡單地羅列操作規程,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係統性的認知框架,引導讀者理解精密製造為何如此重要,如何實現,以及它將如何塑造未來。  第一章:精密製造的基石——材料與力學  理解精密製造,首先要迴溯到構成萬物的最基本元素——材料。本章將深入探討精密製造中常用的工程材料,包括但不限於各種金屬閤金(如高性能鋼、鈦閤金、鋁閤金)、工程塑料、陶瓷以及復閤材料。我們將解析這些材料的微觀結構、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機械加工過程中的錶現。例如,硬度、強度、塑性、韌性、熱膨縮係數等關鍵參數,將如何決定刀具的選擇、切削參數的設定,以及最終零件的性能。  同時,材料力學是理解材料在加工過程中受力行為的理論基礎。本章將係統介紹應力、應變、彈性模量、泊鬆比等基本概念,以及斷裂力學、疲勞理論等,幫助讀者理解切削力、變形、熱效應如何作用於工件,並最終影響加工精度和錶麵質量。我們將通過實際案例,闡釋材料選擇的智慧,以及如何根據零件的使用環境和性能要求,做齣最優的材料決策。  第二章:塑造靈魂的工藝——機械加工方法解析  機械加工是實現精密製造的核心手段。本章將全麵介紹各種主流的機械加工方法,並從工藝原理、適用範圍、優缺點、典型應用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剖析。     傳統切削加工: 我們將詳細闡述車削、銑削、鑽削、鏜削、磨削等經典工藝。對於每一種工藝,我們將深入探討刀具的幾何參數、材料選擇,切削液的作用,以及切削速度、進給量、切削深度等關鍵參數的優化。例如,在車削加工中,我們將分析不同刀具刃型對加工精度和錶麵粗糙度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參數來獲得鏡麵般的錶麵。在銑削加工中,我們將探討端銑、麵銑、槽銑等不同銑削方式的特點,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刀具路徑規劃來避免振動和提高加工效率。磨削作為一種精加工手段,我們將重點關注其在去除微小餘量、獲得高精度和低錶麵粗糙度方麵的獨特優勢。     特種加工: 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非接觸式、非機械式加工方法日益受到重視。本章將詳細介紹電火花加工(EDM)、激光加工(LASER)、水射流切割(WJ)、離子束加工(IBM)等特種加工技術。我們將解析這些技術的物理原理,例如電火花加工中的電蝕原理,激光加工中的熔化、汽化原理,以及它們在加工硬質閤金、高溫閤金、非金屬材料等傳統方法難以加工的材料方麵的獨特優勢。我們將通過實例展示這些技術如何實現微細加工、復雜形狀加工以及無應力加工。     增材製造(3D打印): 作為顛覆性的製造技術,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精密製造的麵貌。本章將重點介紹基於熔融沉積(FDM)、光固化(SLA/DLP)、選擇性激光熔化(SLM)等不同技術的增材製造工藝。我們將探討其在原型製造、復雜結構製造、個性化定製等領域的應用,並分析其在材料、精度、後處理等方麵的挑戰與機遇。  第三章:精度煉金術——測量與誤差控製  精密製造的核心在於“精”,而“精”的實現離不開精確的測量與嚴格的誤差控製。本章將聚焦於精密測量技術和誤差分析與補償。     精密測量技術: 我們將詳細介紹各種高精度測量儀器和方法,包括光學測量(如投影儀、影像測量儀)、接觸式測量(如三坐標測量機CMM、韆分尺、百分錶)、非接觸式測量(如激光掃描儀、白光乾涉儀)等。我們將解析這些測量方法的原理,探討其測量精度、測量範圍、測量速度等關鍵指標,並提供實際應用場景下的測量方案選擇指導。例如,我們將講解如何選擇閤適的三坐標測量機來保證大型復雜零件的尺寸和形位公差測量精度,以及如何利用影像測量儀進行微小零件的高速、高精度尺寸測量。     誤差分析與補償: 任何製造過程都伴隨著誤差。本章將深入探討誤差的來源,包括設計誤差、材料誤差、刀具誤差、設備誤差、裝夾誤差、環境誤差以及操作誤差等。我們將介紹誤差的分類(如係統誤差、隨機誤差)、誤差的傳遞與纍積原理,並重點講解誤差的補償策略。這包括從設計源頭減少誤差的可能性,通過優化工藝參數來降低加工過程中的誤差,以及運用補償技術(如數控機床的誤差補償、測量反饋補償)來抵消已産生的誤差。我們將通過實際案例,展示如何運用統計學方法對加工數據進行分析,找齣誤差的根源,並製定有效的控製措施。  第四章:智能化浪潮——數控技術與自動化  數控(CNC)技術是現代精密製造的神經中樞,自動化則是其高效運行的保障。本章將揭示數控技術與自動化的核心奧秘。     數控技術基礎: 我們將詳細講解數控係統的組成、工作原理,包括數控編程(G代碼、M代碼)、坐標係、插補算法、伺服係統等。我們將探討不同類型的數控機床(如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加工中心),以及它們在實現復雜零件加工中的關鍵作用。我們將演示如何編寫簡單的數控程序,理解程序的邏輯,並分析不同插補方式(如直綫插補、圓弧插補)對加工軌跡的影響。     自動化集成: 數控機床的智能化離不開自動化技術的支撐。本章將介紹機器人技術在精密製造中的應用,包括工業機器人的類型、抓取方式、運動控製等,以及它們如何與數控機床協同工作,實現零件的自動上下料、刀具的自動更換等。我們將探討柔性製造係統(FMS)、自動化生産綫的設計理念和關鍵技術,以及它們如何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的柔性生産。     工業物聯網與智能製造: 展望未來,工業物聯網(IIoT)和智能製造(Smart Manufacturing)正引領著精密製造的深刻變革。本章將介紹傳感器技術、數據采集與分析、雲計算、人工智能(AI)等在製造過程中的應用。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實時監控、預測性維護、自適應加工等手段,實現製造過程的智能化、可視化和柔性化,從而提升生産效率、産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第五章:挑戰與未來——精密製造的創新與發展  精密製造並非一成不變,它始終在不斷挑戰極限,擁抱創新。本章將探討當前精密製造麵臨的主要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微納加工與超精密製造: 隨著半導體、生物醫藥、精密光學等領域的飛速發展,微納尺度的加工需求日益增長。本章將介紹微納加工技術,如光刻、刻蝕、微注塑、MEMS(微機電係統)製造等,以及超精密加工技術,如納米壓印、原子層沉積等,並探討它們在實現微小器件、精密傳感器、高端光學元件等領域的應用。     綠色製造與可持續發展: 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現代工業的必然選擇。本章將探討綠色製造的理念,包括節能減排、材料迴收利用、減少有害物質排放等,以及在精密製造領域如何實踐這些理念。我們將介紹環保型切削液、高效能的加工設備、以及如何通過工藝優化來降低能源消耗和環境汙染。     數字化與智能化升級: 未來精密製造將更加依賴於數字化工具和智能化技術。本章將展望數字孿生(Digital Twin)、虛擬仿真、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等技術在産品設計、工藝規劃、操作培訓、質量監控等方麵的應用潛力,以及如何構建更加靈活、高效、智能的製造生態係統。  結語:  《機械之心:精密製造的奧秘與實踐》並非一本簡單的工具書,而是一次對精密製造領域深度探索的旅程。我們希望通過係統性的介紹和深入的剖析,幫助讀者建立起對精密製造的全麵認知,理解其內在邏輯,掌握其關鍵技術,並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精密製造的魅力在於它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在於它將科學理論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現實。掌握瞭機械之心,便是掌握瞭現代工業的脈搏,便是站在瞭技術革新的前沿。願本書能成為您探索精密製造奧秘的忠實夥伴,引領您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