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

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柱柏 著
图书标签:
  • 明式家具
  • 黄花梨
  • 晏如居
  • 古董
  • 收藏
  • 中国古典家具
  • 工艺美术
  • 家具设计
  • 木工
  • 文房雅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6089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5384
包装:精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晏如居主人刘柱柏第1次接触明式硬木家具,是在香港荷里活道商店,从此迷上明式家具,并开始收藏。《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由陆智昌担任装帧和整体设计,配有三百多幅精美图片,真实还原了这些美观珍贵的明式家具。

目录


自序
绪言:明式家具从香港走向世界
明式家具的人文景观
晏如居藏品选
一、床榻
1 黄花梨六柱架子床
2 黄花梨无束腰禅榻
3 黄花梨三屏风攒接围屏罗汉床
4 铁力木独板围屏罗汉床
5 黄花梨六足折叠式榻

二、椅凳
6 黄花梨交杌
7 黄花梨松竹梅纹圆后背交椅
8 黄花梨直后背交椅
9 □鶒木圈椅
10 黄花梨卷草纹圈椅一对
11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12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一对
13 黄花梨八角形构件四出头官帽椅
14 黄花梨双螭纹南官帽椅
15 黄花梨百宝嵌南官帽椅
16 黄花梨南官帽椅一对
17 黄花梨扇形南官帽椅四张成堂
18 黄花梨大灯挂椅一对
19 黄花梨带铜饰灯挂椅四张一堂
20 黄花梨六角形扶手椅一对
21 黄花梨禅椅
22 黄花梨玫瑰倚一对
23 黄花梨四面平方形禅凳一对
24 黄花梨三弯腿方凳一对
25 黄花梨五足圆凳
26 黄花梨夹头榫春凳
27 黄花梨滚筒脚踏
28 黄花梨折叠靠背

三、桌案
29 黄花梨夹头榫画案
30 黄花梨夹头榫平头案
31 黄花梨夹头榫云纹牙头平头案
32 黄花梨折叠式酒桌
33 黄花梨插肩榫炕案
34 黄花梨画桌
35 黄花梨一腿三牙画桌
36 黄花梨半桌
37 黄花梨四面平琴桌
38 黄花梨供桌
39 黄花梨三足月牙桌
40 黄花梨三足带托泥月牙桌
41 黄花梨四足月牙桌
42 黄花梨展腿方桌
43 黄花梨展腿半桌
44 黄花梨方桌式活面棋桌
45 □鶒木条几
46 □鶒木灵芝纹独板翘头案
47 黄花梨独板拆装式翘头案
48 黄花梨带屉板小平头案
49 黄花梨带屉板长方桌一对
50 黄花梨四抽屉桌

四、柜架
51 黄花梨小方角柜一对
52 黄花梨行柜
53 黄花梨顶箱立柜
54 黄花梨嵌瘿木圆角柜
55 黄花梨圆角柜一对
56 黄花梨圆角柜
57 铁力木棂格围屏书架一对
58 黄花梨书架
59 紫檀神龛

五、箱盒
60 黄花梨插门式药箱
61 黄花梨带提梁对开门药箱
62 黄花梨对开门药箱
63 黄花梨轿箱
64 黄花梨枕形轿箱
65 黄花梨官皮箱
66 黄花梨燕尾榫小箱
67 黄花梨抽屉小箱
68 黄花梨书画箱
69 黄花梨提盒
70 紫檀提盒
71 紫檀茶箱
72 黄花梨八仙人物长方形箱

六、香几及台屏
73 黄花梨四足香几
74 黄花梨镶蛇纹石长方形香几
75 黄花梨长形香几一对
76 紫檀镶瘿木五足圆形小香几
77 黄花梨五屏风式镜台
78 黄花梨折叠式镜架
79 黄花梨火盆架
80 黄花梨衣架
81 黄花梨天平架
82 黄花梨组合式天平架
83 黄花梨镶蛇纹石座屏风

七、雅玩小件
84 紫檀葵花形刻字地座笔筒
85 黄花梨刻花石纹笔筒
86 黄花梨刻竹笔筒
87 黄花梨三足有底座笔筒
88 瘿木画斗
89 紫檀树根状笔筒
90 紫檀帽筒
91 黄花梨围棋盒一对
92 黄花梨折叠式棋盘
93 黄花梨线轮
94 黄花梨拍板
95 黄花梨梁上三珠二十五档算盘
跋语
后记
附录:
中、法家具的互动:从法国“旧制度”时期家具制作的启发
参考文献
《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并非一本介绍具体家具实物或其制作技艺的图录,而是一部旨在探讨明代黄花梨家具背后深厚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的学术著作。本书以“晏如居”这一虚构的文人雅士居所为切入点,并非罗列实物藏品,而是以此为载体,深度挖掘明式家具所承载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以及在当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地位与影响。 全书分为几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力求从不同维度展现明式黄花梨家具的独特魅力,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器物描述。 第一部分:黄花梨的物质性与象征意义 本部分并非直接描绘黄花梨木材的纹理与色泽,而是深入探究这种珍贵木材在明代文人阶层中的流行缘由。作者将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论述: 材性之优: 详细阐述黄花梨木材的物理特性,如其温润的触感、独特的香气、沉静典雅的色泽以及不易变形的优点。但这不是简单的物理参数堆砌,而是结合当时的材料认知水平,探讨这些特性如何契合文人对生活品质与器物质感的追求。 象征寓意: 深入分析黄花梨木材在明代文化语境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例如,其稀有性如何与士大夫阶层的身份认同、对高雅品味的追求相联系;其天然的纹理如何被解读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的体现;其温润的质感又如何暗合了儒家“温良恭俭让”的德行。 文化符号: 探讨黄花梨家具如何从一种实用的器物,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取向,乃至一种精神追求。 第二部分:明代文人的审美观念与家具设计 此部分将不着眼于具体家具的尺寸、比例或结构,而是聚焦于支撑这些家具设计的思想根源。 “简素”之美: 详细解读明代文人所推崇的“简素”审美观。这并非指简陋,而是指去繁就简,追求天然、质朴、和谐之美。探讨“少即是多”的理念如何在家具设计中得以体现,以及为何过度雕饰会被视为俗气。 “意境”的营造: 分析家具作为空间构成元素,如何为文人创造出富有诗意和禅意的生活空间。家具的造型、摆设、与环境的融合,共同构建了一种“人与自然”的精神对话。 “格物致知”与器用: 结合明代流行的“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探讨文人如何通过审视和使用家具,体悟事物之理,实现自我修养。家具的实用性与精神性如何相互渗透,成为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匠”的智慧: 并非直接分析工匠的工艺技巧,而是从文人的视角,解读他们对家具“意匠”(设计理念与构思)的重视。探讨文人在家具设计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指导工匠,将自己的审美理想注入到家具之中。 第三部分:“晏如居”的文化想象与家具精神 本部分将以“晏如居”为虚构的文化载体,展开对理想文人居所与家具精神的深度想象。 “晏如”的哲学意涵: 深入剖析“晏如”一词所蕴含的哲学意味,即平静、安宁、闲适、自得。探讨在明代社会复杂的政治与人际关系背景下,文人如何通过营造理想的居所,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超脱。 家具的精神属性: 阐述家具在“晏如居”中不仅仅是物质填充,更是精神寄托。每一件家具都承载着主人的品味、学养与情感。例如,一张书案不仅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人沉思、创作的伙伴;一把圈椅不仅仅是休憩之物,更是文人品茗、论道的空间。 “晏如居”的空间哲学: 想象“晏如居”内的家具如何布置,如何与整体空间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无处不艺术,无处不哲学”的氛围。家具的留白、虚实对比、动静结合,共同构成一种独特的东方空间美学。 家具的“人格化”: 探讨在文人的想象中,家具是否具有某种“人格化”的特征。它们是否与主人心意相通,是否能默默地陪伴主人度过人生的起伏?这种“人格化”的想象,恰恰体现了文人对器物深厚的情感寄托。 第四部分:明式家具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启示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不侧重于具体家具的保存与修复,而是着眼于其超越时空的文化价值。 明式家具的“道”与“器”: 总结明式黄花梨家具所体现的“道”——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人生哲学;以及“器”——其精湛的工艺、优美的造型。探讨如何理解和传承这种“道器合一”的传统。 现代生活中的“晏如”: 结合当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与价值取向,探讨明式家具所代表的“晏如”精神,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如何从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功能需求,又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活空间与器物。 超越物质的价值: 强调明式家具的价值并非仅限于其材质的珍贵或工艺的精湛,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与人文关怀。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超越对家具的物质层面认知,去感受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与古典韵味。 本书的写作风格将力求典雅、考究,引用丰富的古代文献,但并非堆砌学术术语。语言上,力求做到流畅自然,如同与一位博学而深情的长者进行思想交流。全书并非一本“指南”或“图鉴”,而是一次关于明代文人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家具所承载的深层文化意义的深度探索,旨在启发读者对中国古典家具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情感的读者,我一直期待能找到一本能够真正触及我灵魂深处,并且能够让我对历史产生更深切理解的书籍。《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初次翻阅,就被书中那些器形优美、工艺精湛的家具所吸引。那些流畅的线条,饱满的造型,以及黄花梨木材本身温润如玉的光泽,共同构筑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美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家具“比例”的强调。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度”和“量”是至关重要的概念,而明式家具恰恰是将这种哲学思想体现在了家具的设计之中。书中对每一件藏品的尺寸比例的分析,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何这些家具看起来如此和谐、如此赏心悦目。它不是简单的数学计算,而是一种对自然规律、对人体感受的深刻洞察。我反复品味书中关于“简洁”与“繁复”的讨论。明式家具的精髓在于“简”,它去掉不必要的装饰,将材料本身的质感和器形的优美发挥到极致。然而,这种“简”并非是单调,而是一种“化繁为简”的高超境界,其中蕴含着无数精妙的设计和工艺。例如,一些巧妙的暗榫结构,或者是有着特定寓意的雕饰,都使得家具在简约中又不失品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艺术,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它能够以一种无声的方式,与后人产生深刻的共鸣。

评分

对于一件物品,我总喜欢去探究它背后的故事,去理解它所承载的文化。《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这本书,就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窗口。初次翻阅,我就被书中那些精美的家具图片所吸引,那黄花梨木材独有的纹理和色泽,本身就充满着故事感。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不仅仅是展示家具的“形”,更深入地解读了家具的“神”。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书中关于“结构”的分析,那些精妙的榫卯设计,不只关乎牢固,更是一种东方哲学思想的体现,是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到了木作之中。书中的每一件家具,都像是活着的历史,它们静静地诉说着明代那个时代的风貌。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比例”和“平衡”的解读,明式家具的之所以能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完美的比例和精妙的构图。这种“度”的把握,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一种审美上的追求,是将自然之美、人性之美、艺术之美融为一体。我常常会陷入沉思,为何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我们反而失去了对“慢”的品味,对“精”的追求。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长者,引导我重新认识传统,去体会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智慧和美学。

评分

我始终认为,一件物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物质本身,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让我收获颇丰的书籍。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散发出的沉静、古朴的气息所吸引。书中的每一件黄花梨家具,都如同经过时光的打磨,散发出温润而内敛的光芒。我反复翻阅书中对家具“工艺”的介绍,那些精巧绝伦的榫卯结构,不使用一钉一铆,却能将木材的连接做到如此牢固而美观,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智慧结晶。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比例”和“线条”的细致分析。明式家具的线条,流畅而富有弹性,仿佛是自然的生命力在木材上的延伸。书中的每一幅插图,都经过精心拍摄,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家具的形体之美,让我仿佛能触摸到那温润的木质,感受到那流畅的线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意境”的阐述印象深刻。一把椅子,不仅仅是坐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一张桌子,不仅仅是案头之物,更是文人雅士交流思想的平台。书中的描述,让我能够穿越时空,去想象那些明代文人墨客,如何在这些家具旁,挥毫泼墨,吟诗作对,品茗论道。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美,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它能够超越物质的限制,触及到人的内心深处,滋养人的精神世界。

评分

拿到《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这本书,我一直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去翻阅。虽说我并非专业的古董鉴赏家,但对中国传统家具,尤其是明式黄花梨家具,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颇具匠心,沉甸甸的质感,细腻的纸张,配合书名那种沉静而雅致的字体,仿佛在第一时间就将人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沉淀的艺术空间。打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幅精美的细节图,木材的纹理、榫卯的结构,每一个像素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我尤其喜欢那些近景拍摄的照片,它们将黄花梨那种独有的“鬼脸”、“虎纹”清晰地展现出来,让人能近距离感受其温润如玉的触感,以及那难以言喻的自然之美。书中对每一件藏品的介绍,不仅仅是罗列尺寸、年代,更深入地挖掘了器物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比如,对于一张官帽椅的描述,作者不仅仅是讲了它的造型,更联系了明代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那种“虚实相生”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家居设计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反复阅读关于明代家具工艺的章节,那些精巧的榫卯结构,不使用一钉一铆,却能组合得如此牢固、浑然一体,简直是智慧的结晶。这让我不禁思考,在如今充斥着工业化生产的时代,我们是否已经失去了这份对手工技艺的敬畏和传承?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文尔雅的老师,引导我一点点地揭开明式家具神秘的面纱,让我体会到,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物件,更是承载着中国人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的艺术载体。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家具,不仅能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更能滋养人的精神世界。《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能够触动我心灵的书籍。拿到这本书时,就被它散发出的沉静、古朴的气息所吸引。书中的每一件黄花梨家具,都如同经过时光的打磨,散发出温润而内敛的光芒。我反复翻阅书中对家具“工艺”的介绍,那些精巧绝伦的榫卯结构,不使用一钉一铆,却能将木材的连接做到如此牢固而美观,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智慧结晶。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比例”和“线条”的细致分析。明式家具的线条,流畅而富有弹性,仿佛是自然的生命力在木材上的延伸。书中的每一幅插图,都经过精心拍摄,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家具的形体之美,让我仿佛能触摸到那温润的木质,感受到那流畅的线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意境”的阐述印象深刻。一把椅子,不仅仅是坐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一张桌子,不仅仅是案头之物,更是文人雅士交流思想的平台。书中的描述,让我能够穿越时空,去想象那些明代文人墨客,如何在这些家具旁,挥毫泼墨,吟诗作对,品茗论道。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美,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它能够超越物质的限制,触及到人的内心深处,滋养人的精神世界。

评分

每次阅读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我都会被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所震撼。《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这本书,就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明代家具艺术的绝佳契机。书中对黄花梨家具的呈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片展示,更是一种全方位的鉴赏体验。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家具“比例”和“线条”的细致分析。明式家具的线条,流畅而富有弹性,仿佛是自然的生命力在木材上的延伸。书中的每一幅插图,都经过精心拍摄,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家具的形体之美,让我仿佛能触摸到那温润的木质,感受到那流畅的线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意境”的阐述印象深刻。一把椅子,不仅仅是坐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一张桌子,不仅仅是案头之物,更是文人雅士交流思想的平台。书中的描述,让我能够穿越时空,去想象那些明代文人墨客,如何在这些家具旁,挥毫泼墨,吟诗作对,品茗论道。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美,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它能够超越物质的限制,触及到人的内心深处,滋养人的精神世界。

评分

我一直相信,了解一个时代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去观察和理解那个时代人们使用的器物。《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这本书,就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明代士大夫阶层生活的大门。书中呈现的每一件黄花梨家具,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家具,更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的生动写照。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书中的图片,那些特写镜头下的木纹,就像是历史的年轮,每一道都诉说着属于它们的故事。我特别留意那些椅子的造型,它们不仅仅是为了提供舒适的坐姿,更是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例如,靠背的设计,有的是简洁的素面,有的是带有精致的雕刻,每一种都与主人的身份、性格,甚至当时的思想潮流息息相关。书中的一些解读,让我豁然开朗。比如,关于“明式家具的空灵之美”,我之前一直不太理解,直到看到书中对“虚实相生”的阐释,才恍然大悟。那些留白的处理,那些通透的结构,都营造出一种轻盈、飘逸的意境,这与明代文人追求的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不谋而合。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实用”与“审美”的关系,在明式家具中,这两者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而这种统一,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好书,不应只是知识的堆砌,更应是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启迪。《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无疑就是这样一本让我深感触动的书。拿到它的时候,我正处于一种对生活节奏过快、物质欲望膨胀的迷茫之中,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慢下脚步,去感受那些流淌在时光里的温润与宁静。书中的每一件家具,都不仅仅是“物”,更是“艺”。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意境”的解读,比如一把圈椅,不仅仅是坐具,更是文人墨客休憩、品茗、赏景的绝佳伴侣。那种“曲尽人意”的设计,将人体工学和美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坐上去,仿佛就能与历史对话,与古人共享一份闲适。书中对家具细节的处理,也让我惊叹不已。例如,一些扶手、腿足上的雕刻,虽然不张扬,却细腻入微,或祥云、或暗八仙,无不体现出匠人的功力与匠心。这些细节,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让人在赞叹之余,不禁对那个时代的生活品质产生无限遐想。我甚至会幻想,当年的主人,是如何在这张书案上挥毫泼墨,如何在紫檀罗汉床上传承家训,每一个场景都在我的脑海中鲜活起来。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奢侈,不在于金钱的堆砌,而在于对品质的追求,对细节的苛求,以及对精神层面的满足。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家具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美学、关于文化传承的教科书。

评分

每当我拿起一本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书籍,内心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仿佛在与古老的灵魂对话。《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让我心潮澎湃的读物。打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沉静而高雅的艺术气息。书中对黄花梨家具的呈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片展示,更是一种全方位的鉴赏体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家具“细节”的着墨。那些精美的雕刻,巧妙的榫卯,以及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都在书中得到了细致的展现。我常常会放大图片,去仔细品味每一处细节,去感受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书中关于“比例”的分析,让我对明式家具的“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种不增不减,恰到好处的尺寸,使得家具在空间中显得游刃有余,充满美感。我常常会想象,当年的主人,是如何在这般精美的家具上,品味生活,传承文化。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奢侈,不在于金钱的堆砌,而在于对艺术的追求,对细节的苛求,以及对精神层面的满足。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家具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美学,关于生活哲学的启迪之作。

评分

我一直深信,能够打动人心的艺术品,必定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智慧。《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这本书,恰恰就是这样一本让我深深着迷的书籍。初次翻阅,我就被书中那些造型典雅、工艺精湛的黄花梨家具所吸引。那温润的木质,流畅的线条,都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结构”的讲解,那些不使用一钉一铆的榫卯连接,将木材的物理性能发挥到极致,同时又赋予了家具一种灵动的美感。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精湛,更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书中的每一件家具,都仿佛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它们承载着明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我常常会细细品味书中对家具“比例”和“平衡”的分析,这种“度”的把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体现,它使得家具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我常常会幻想,当年的主人,是如何在这般充满智慧的家具旁,度过他们的闲暇时光,感受着那份宁静与雅致。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艺术,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它能够以一种无声的方式,与后人产生深刻的共鸣,滋养我们的心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