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商品归类所必备的知识要素,并融入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及成果,其中一些重要的归类原则还配有其精心总结的归类流程图。此外,作者还分章节编写了专项实训题,精选了十年报关员考试的相关试题,并为这些题目配备了详细解答,指导读者强化掌握知识点。
此次再版,本书结合世界海关组织2017年对《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所做的重大修订,依照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在前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且对有改动的部分商品编码进行了详细讲解。本书涵盖的知识点十分全面,解析精准,具有实用性和可读性。
本书应国内高校报关、物流等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编写,即可作为学生教材,又可作为应试参考书。
目录
第1篇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
1.1《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
本篇小结
课后练习
第2篇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海关行政管理
2.1进出口商品归类的依据和原则
2.2进出口商品归类申报的要求
2.3进出口商品归类的修改规定
2.4进出口商品预归类制度
2.5商品归类决定
2.6商品归类争议的处理
2.7其他管理要求
本篇小结
推荐阅读
课后练习
第3篇归类总规则
3.1规则一
3.2规则二
3.3规则三
3.4规则四
3.5规则五
3.6规则六
本篇小结
课后练习
第4篇进出口商品正确归类的方法
4.1熟悉税则的结构,掌握其编排规律
4.2积累必要的商品知识,注意相关商品的相互区别和联系
4.3正确使用归类依据
4.4加强对注释的运用
4.5严格按照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步骤进行归类
本篇小结
课后练习
第5篇动植物类商品的归类(第一类~第四类)
5.1动植物类商品的分布情况
5.2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
5.3第二类植物产品
5.4第三类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
5.5第四类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
本篇小结
第6篇矿产品的归类(第五类)
6.1矿产品(第五类)归类概述
6.2第25章盐;硫黄;泥土及石料;石膏料、石灰及水泥
6.3第26章矿砂、矿渣及矿灰
6.4第27章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矿物蜡
本篇小结
第7篇化工类商品的归类(第六类~第七类)
7.1化工类商品的分布情况
7.2第六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
7.3第七类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
本篇小结
第8篇皮革类商品的归类(第八类)
8.1皮革类商品的分布情况
8.2第41章生皮(毛皮除外)及皮革
8.3第42章皮革制品;鞍具及挽具;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容器;动物肠线(蚕胶丝除外)制品
8.4第43章毛皮、人造毛皮及其制品
本篇小结
第9篇木及编结类商品的归类(第九类)
9.1木及编结类商品的分布情况
9.2第44章木及木制品;木炭
9.3第45章软木及软木制品
9.4第46章稻草、秸秆、针茅或其他编结材料制品;篮筐及柳条编结品
本篇小结
第10篇纸品及纸制品的归类(第十类)
10.1纸品及纸制品的分布情况
10.2第47章木浆及其他纤维状纤维素浆;回收(废碎)纸或纸板
10.3第48章纸及纸板;纸浆、纸或纸板制品
10.4第49章书籍、报纸、印刷图画及其他印刷品;手稿、打字稿及设计图纸
本篇小结
第11篇纺织类商品的归类(第十一类)
11.1纺织类商品归类概述
11.2第50章蚕丝
11.3第51章羊毛、动物细毛或粗毛;马毛纱线及其机织物
11.4第52章棉花
11.5第53章其他植物纺织纤维;纸纱线及其机织物
11.6第54章化学纤维长丝;化学纤维纺织材料制扁条及类似品/
11.7第55章化学纤维短纤
11.8第56章絮胎、毡呢及无纺织物;特种纱线;线、绳、索、缆及其制品
11.9第57章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
11.10第58章特种机织物;簇绒织物;花边;装饰毯;装饰带;刺绣品
11.11第59章浸渍、涂布、包覆或层压的纺织物;工业用纺织制品
11.12第60章针织物及钩编织物
11.13第61章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11.14第62章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11.15第63章其他纺织制成品;成套物品;旧衣着及旧纺织品;碎织物
本篇小结
第12篇鞋、帽、伞、人造花与人发制品的归类(第十二类)
12.1鞋、帽、伞、人造花与人发制品的分布情况
12.2第64章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
12.3第65章帽类及其零件
12.4第66章雨伞、阳伞、手杖、鞭子、马鞭及其零件
12.5第67章已加工羽毛、羽绒及其制品;人造花;人发制品
本篇小结
第13篇矿产制品、陶瓷及玻璃类商品的归类(第十三类)
13.1矿产制品、陶瓷及玻璃类商品的分布情况
13.2第68章石料、石膏、水泥、石棉、云母及类似材料的制品
13.3第69章陶瓷产品
13.4第70章玻璃及其制品
本篇小结
第14篇珠宝、金属类商品的归类(第十四类~第十五类)
14.1珠宝、金属类商品的分布情况
14.2第十四类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贵金属、包贵金属及其制品;仿首饰;
14.3第十五类贱金属及其制品
本篇小结
第15篇机电类商品的归类(第十六类)
15.1机电类(第十六类)商品归类概述
15.2第84章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
15.3第85章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
本篇小结
第16篇运输设备类商品的归类(第十七类)
16.1运输设备类商品归类概述
16.2第86章铁道及电车道机车、车辆及其零件;铁道及电车道轨道固定装置及其零件、附件;各种机械(包括电动机械)交通信号设备
16.3第87章车辆及其零件、附件,但铁道及电车道车辆除外
16.4第88章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
16.5第89章船舶及浮动结构体
本篇小结
第17篇仪表类商品的归类(第十八类)
17.1仪表类商品的分布情况
17.2第90章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
17.3第91章钟表及其零件
17.4第92章乐器及其零件、附件
本篇小结
第18篇杂项制品的归类(第二十类)
18.1杂项制品的分布情况
18.2第94章家具;寝具、褥垫、弹簧床垫、软坐垫及类似的填充制品;未列名灯具及照明装置;发光标志、发光铭牌及类似品;活动房屋
18.3第95章玩具、游戏品、运动用品及其零件、附件
18.4第96章杂项制品
本篇小结
商品归类实训题
附录
二十一类类标题记忆口诀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前言
我国的进出口商品必须按照当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税则?)进行归类,以确定该商品的税率缴纳关税。同时,进出口商品归类也是海关实施行政管理职能、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监管的基础,正确归类与否直接影响到进出口商品的顺利通关及其他海关业务。因此,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海关相关人员及报关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国内一些高职院校相继设立了海关管理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进出口商品归类是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教材就是为了满足这一教学需求而编写的。
我国海关自1992年开始以?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进出口情况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是一部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它广泛应用于海关税则、国际贸易统计、国际贸易运输、国际贸易谈判、贸易管制、原产地规则等多种领域。为了适应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世界海关组织定期对?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进行修订,2017年是继2012年之后的又一次重大修订,以其为基础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也进行了相应转换。借此机会作者依照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税则?)对本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教材紧密联系实际进出口情况,从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与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出发,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够用、应用和实践技能加强的特色.将实际进出口业务中不可能出现的武器、弹药(?税则?的第十九类)和古物(?税则?的第二十一类)略去,并将?税则?中有关联的大类进行整合,最后将2017年版?税则?中的二十一大类商品整合为十四大类商品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本教材中的例题、实训题及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商品归类题所涉及的编码答案,均采用2017年版?税则?中的八位数编码。
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简介、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海关行政管理、归类总规则、进出口商品正确归类的方法及十四大类进出口商品的归类实务.进出口商品归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了解?税则?的编排规律、熟悉?税则?的结构及各类各章的商品范围、拥有丰富的商品知识、掌握相关的归类原则,才能快速、准确地归类.本教材系统阐述了归类需具备的这些知识要素,并融入了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及成果,一些重要的归类原则都配有笔者总结的归类流程图。为了帮助大家熟悉编码表、掌握相关的归类原则,本教材配有实训题,实训题选用了大量海关实际进出口商品及2002~2012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具有题量大、涵盖知识点全面、实用性和应试适用性强的特点。
感谢中国海关出版社盛情邀请.在我们教学团队与海关出版社的精诚合作下,本教材得以问世。希望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对相关人员掌握进出口商品归类这项技能有所帮助。
《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商品归类:政策、法规与案例解析》 书籍简介 在风云变幻的全球贸易格局中,准确、高效地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归类,是企业合规运营、风险控制及成本优化的基石。本书《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商品归类:政策、法规与案例解析》旨在超越单纯的规则罗列,深入剖析商品归类背后的经济逻辑、法律渊源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本书聚焦于如何在瞬息万变的贸易政策环境下,建立一套系统化、前瞻性的商品归类管理体系。 本书核心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全球商品归类体系的理论基石与法律框架 本部分将系统梳理国际商品归类的宏观背景与法律基础,为读者奠定坚实的理论认知。 一、 国际贸易术语的演进与商品归类的战略地位: 协调制度(HS)的全球治理结构: 详述世界海关组织(WCO)在维护HS规范性、统一性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对全球贸易标准化的贡献。 HS编码的层级结构与逻辑构建: 深入解析“章、品目、子目”三级结构的设计哲学,探讨不同层级编码在不同国家(如基于六位码、八位码或十位码)的应用差异及其对关税、监管的影响。 商品归类在贸易壁垒中的角色: 分析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反倾销调查)如何通过归类规则进行有效或隐性的设置与规避(合法合规前提下)。 二、 归类规则的深度解析与实操难点: 本书将摒弃对HS注释的简单翻译,着重于对《归类总规则》(GRI)的实战化解读。 GRI 1-6的系统化应用路径: 详细阐述每一规则的适用条件、优先顺序及相互间的冲突解决机制。例如,重点分析GRI 3(b)的“本质特征”与GRI 4的“类比法”在混合制品和复杂设备归类时的判断标准和证据链构建。 税则归类与监管归类的分离与融合: 探讨在特定国家(如欧盟或美国),尽管HS编码前六位统一,但后几位监管码(如统计码、特定监管代码)如何影响实际清关流程,并要求企业对两种编码体系进行同步管理。 预归类裁定(Binding Tariff Information, BTI)的申请与效力: 详细介绍各国海关提供预归类服务的目的、申请流程、材料准备,以及获得BTI后对企业未来贸易活动的约束力与风险规避价值。 第二部分:复杂商品类别的归类技术与前沿挑战 本部分聚焦于当代贸易中高价值、技术密集型产品及新型商业模式下的归类挑战。 三、 机械设备与电子信息产品的归类技术: 功能性与结构性的权衡: 以集成电路、模块化机械臂为例,探讨归类时应优先依据产品的主要功能(如数据处理、自动化执行)还是其物理构成(如电路板、金属结构)。 “成套设备”的界定标准: 针对跨境项目工程中常见的“机电工程设备包”,分析WCO关于“不完整的机器”与“成套设备”的判断准则,避免因错误归类导致关税的整体性错判。 软件与硬件的界定边界: 随着物联网(IoT)和嵌入式系统普及,探讨固件(Firmware)和预装软件在特定硬件(如智能家电、自动控制系统)中应如何划分税号,特别是在区分“信息技术产品”与“机械器具”时的方法论。 四、 新型材料、化学品及生物制品的归类考量: 纳米材料与复合材料的归类难题: 针对新兴材料,分析HS编码中对“材料的组成”和“形态”的特定要求,以及在缺乏明确税号时应如何依据化学成分进行归类。 医药中间体与成品药的区分: 详细介绍药品的归类(第30章)与化学制品(第29章或38章)的界限,强调纯度、制剂形式在归类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部分:商品归类管理体系的构建与风险应对 本部分将商品归类从技术操作提升至企业战略管理层面,强调合规、效率与成本控制的平衡。 五、 归类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 归类决策的审计跟踪与文档留存: 强调建立标准化的归类审批流程,确保每一次重要归类决策都有充分的技术支持文件、法律依据和管理层批准记录,以应对海关稽查(Post Clearance Audit, PCA)。 价值链视角下的归类变动预警: 分析产品升级换代、原材料变更、生产地变动如何直接触发归类风险,并提出构建“商品信息动态数据库”的建议。 关税估价与归类的联动效应: 阐述归类错误如何直接影响关税基础的确定性,以及在反倾销税、保障措施等特定税率实施中,归类准确性对最终贸易成本的放大作用。 六、 贸易争端中的归类争议解决实践: 常见归类争议的类型分析: 总结海关对转口贸易、贴牌生产(OEM/ODM)产品的归类常见质疑点。 行政复议与司法救济的路径: 介绍当企业对海关的归类决定不服时,应采取的行政复议、听证申请程序,以及在必要时提起司法诉讼的法律要点和证据准备。 总结: 本书立足于国际贸易实务的复杂性,聚焦于政策解读、法规应用、技术判断和风险管理四大维度,旨在为进出口企业、报关从业人员、贸易律师及海关专业人士提供一本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指导性的参考手册。通过对HS体系的系统性解构与前沿案例的穿插分析,帮助读者构建起在复杂贸易环境下快速、准确识别和确定商品归类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