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珍本古医籍版本叙录》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版本叙录。以全国古籍普查著录项目为基础,加以扩展著录。既包括一部古籍的外在形式,即单页版式与由若干单页组成的全书外在结构,又包括《珍本古医籍版本叙录》各部分内容及其组合,以及记录手段与记录符号等;同时,还包括在流传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标记,如批校藏印等。注意对古籍刻印、装帧及流传、保存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必要说明。二是书目提要及相关附注。主要包括:1.作者小传,着重于补充稀见资料;2.内容简介或四库全书系列提要;3.其他必要的附注及说明,如现存版本特色,入选珍贵古籍名录,版本来源,相关考证,书名释义等。三是附图(书影)。是对第一部分的补充,以正卷卷端页为主,必要时可含书名页。
作者简介
程新男,1967年12月生,安徽长丰人。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1990年安徽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2004年获安徽中医学院医学硕士学位(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整理出版古籍七部,主持及参与各类科研课题八项。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凡例
01 医经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黄帝内经灵枢十二卷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十五卷
类经三十二卷类经图翼十一卷类经附翼四卷
内经知要二卷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九卷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九卷
灵素合抄十五卷
内经必读二卷
素问识八卷
新刊黄帝内经灵枢二十四卷
黄帝素问灵枢经十二卷
02 基础理论
巢氏诸病源候总论五十卷
医原图说二卷
03 伤寒金匮
伤寒论条辨八卷附本草抄一卷或问一卷痉书一卷
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疑三卷附伤寒金镜
尚论篇四卷卷首一卷尚论后篇四卷
伤寒论注来苏集三种
(1)伤寒论后条辨十五卷卷首一卷读伤寒论赘余一卷
(2)伤寒论后条辨十五卷卷首一卷
伤寒辨证四卷
张仲景伤寒论辨证广注十四卷卷首一卷
伤寒论直解六卷附伤寒附余一卷
伤寒论三注十六卷
伤寒大白四卷总论一卷
伤寒论本义十八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
(再重订)伤寒集注十卷附录五卷
伤寒分经十卷
伤寒论纲目十六卷卷首二卷
伤寒论辑义七卷
伤寒从新十六卷卷首二卷
金匮心典三卷
04 诊法
脉经十卷
濒湖脉学脉诀考证奇经八脉考
家传太素脉秘诀二卷
脉理会参三卷
脉学辑要三卷
05 针灸推拿
十四经发挥三卷
针灸大成十卷
幼科推拿秘书五卷
06 本草
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三十一卷
(1)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卷首一卷附图二卷
(2)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卷首一卷附图三卷本草万方针线八卷
本草原始十二卷
二如亭群芳谱三十卷卷首一卷
东卑握灵本草十卷序例一卷
本草新编五卷卷首一卷
食物本草会纂十卷图一卷附日用家抄一卷脉诀秘传一卷
增订本草备要四卷附汤头歌括一卷经络歌诀一卷
本草从新十八卷附药性总义
本草图谱九十三卷索引二卷
药治通义十二卷
本草纲目易知录七卷附万方针线易知录一卷
07 方书
备急千金要方九十三卷目录二卷
千金翼方三十卷
卫生易简方
摄生众妙方十一卷附伤寒金镜录
医便初集二卷医便续集四卷附胎产护生篇一卷
(1)医方考六卷
(2)医方考六卷附脉语二卷
本草万方针线八卷
成方切用十二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
怪疾奇方
单方新编全集
08 临证各科(一)临证综合
儒门事亲十五卷
玉机微义五十卷目录一卷
医学正传八卷
订补明医指掌十卷
医林绳墨大全九卷
窥垣秘术
程敬通先生心法歌诀
(1)医门法律六卷
(2)医门法律六卷
(3)医门法律六卷
石室秘录六卷
辨证录十四卷附脉诀阐微
张氏医通十六卷
(增补)医方一盘珠全集十卷
杂症会心录二卷
济众新编八卷目录一卷
医理
精进篇附兄方拾遗邵方拾遗
08 临证各科(二)温病
温疫论二卷
痧胀玉衡三卷卷末一卷
温热暑疫全书四卷
瘟疫传症汇编三种
伤寒瘟疫条辨六卷
08 临证各科(三)内科
内外伤辨三卷
症因脉治四卷
08 临证各科(四)外科与伤科
外科精要三卷
外科理例七卷附方一卷
外科枢要四卷
疮疡经验全书十三卷
疡科选粹八卷
洞天奥旨十六卷
08 临证各科(五)女科
女科百问二卷
济阴纲目十四卷附保生碎事
倪氏产宝
宁坤秘笈三卷附经验神方
胎产至宝三卷卷末一卷
08 临证各科(六)儿科
钱氏小儿药证直诀三卷附钱仲阳传阎氏小儿方论一卷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一卷
婴童百问十卷
片玉心书五卷万氏家藏妇人秘科三卷
增补痘疹玉髓金镜录真本四卷
疹科
建松堂简易痘疹良书六卷卷首一卷
救偏琐言十卷附备用良方
毓麟芝室痘科秘传玉髓经金镜录全书四卷
幼科铁镜六卷
痘疹正宗二卷
痘疹定论四卷
黄帝逸典痘疹精义附经验秘方
(1)痘疹扼要
(2)痘科扼要
麻科活人全书四卷
(鼎锲)幼幼集成六卷
痘疹前编十四卷痘疹后编四卷
全婴捷方
08 临证各科(七)眼科与咽喉口齿
秘传眼科龙木医书总论十卷卷首一卷
傅氏眼科审视瑶函六卷卷首一卷
庄氏眼科全书二卷
喉症全科紫珍集二卷附喉症补遗一卷
09 养生
养生四要五卷
弦雪居重订遵生八笺十九卷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四卷
宝颜堂订正脉望八卷
性命书五卷
寿人经
10 医案医话医论
石山医案三卷
名医类案十二卷
寓意草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
婺源余先生医案
韩氏医通二卷
医贯六卷
医衡四卷
医学三书论
吴医汇讲十一卷
推求师意二卷
徐氏医案
三槐遗术四卷
11 合刻丛书
赤水玄珠三十卷医旨绪余二卷医案五卷
奇效医述痘疹活幼心法合刻
刘河间伤寒三六书
东垣十书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四十四种
六科证治准绳六种
景岳全书十六种
冯氏锦囊秘录八种
徐氏医书六种
徐氏医书八种
六醴斋医书十种
聿修堂医学丛书十三种
12 医史综合
医说十卷目录一卷
扁鹊仓公传四种
东医宝鉴二十三卷目录二卷
医学汇函十三卷卷首一卷目录一卷
证治合参十八卷
罗氏会约医镜二十卷
书名音序索引
著者音序索引
分类索引
本馆古籍藏书章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中指出:“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2011年《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积极开展中华医药典籍”等特色古籍的保护工作,“推进古籍的开发利用,提高全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100个大项目,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是其中之一。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大量的中医药古籍承载着中医药学数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具有学术和历史文化的双重价值。中医药古籍不仅是文物、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献,更具有独特的现实使用价值。《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提出“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要“加强(中医药古籍的)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惠及全球数亿人的青蒿素的创制就是从中医药古籍的吉光片羽中获得启发和灵感的一个鲜明例证。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瑞典发表了题为“青蓠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其中专门总结了“关键的文献启示”(详见本书《六醴斋医书》及彩插),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发展中医药的自觉性与自信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要求“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201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获正式通过。
对中医药古籍既要有效保护,又要充分利用;既要重视宣传,又要加强管理;既要保持优良传统,又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珍善本中医药古籍,因其价值巨大,保护的要求更高,利用的需要亦更迫切。古籍原生保护有多种方法,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就是创造良好的保存条件并减少原典翻阅,减少因利用的盲目性而造成无谓的破坏,因而往往深藏高阁,多数读者难以接近,更遑论利用。古籍利用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前提是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古籍,这就需要对其进行详细描述与深入揭示。在古籍保护与利用二者矛盾中架起一座桥梁正是本书撰著的首要目的。
珍本古医籍版本叙录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