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有限元理論的金屬切削機理研究

基於有限元理論的金屬切削機理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大中 著
圖書標籤:
  • 有限元
  • 金屬切削
  • 切削機理
  • 材料力學
  • 數值模擬
  • 機械工程
  • 製造工程
  • 金屬塑性
  • FEM
  • 切削過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37857
版次:1
商品編碼:1233480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192
字數:2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係統、全麵地介紹基於有限元的金屬切削機理,為從事相關切削理論的科學技術人員、機械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提供參考和指導。主要內容有金屬切削基本理論,有限元理論基礎,穩態切削加工中刀尖形態影響及切削死區形成研究,基於摩擦強度的切削死區形成機理研究,非穩態金屬切削過程的鋸齒形切屑形成研究,切屑鋸齒化程度的研究,已加工錶麵質量的研究等。書中大部分內容來源於作者在日本留學期間的研究成果,以及迴國作者所帶領的團隊近年來從切削製理論所積纍的數據和國內外齣版物及論文。全書內容完整、結構嚴謹,為從事金屬切削的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一定的技術參考。

作者簡介

王大中,男,1966年齣生,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科研處副處長,中國機械工業金屬切削刀具技術協會切削先進技術研究分會理事、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員、上海市自動化學會會員、上海仿真學會會員。2002 年東渡日本留學,師從於日本著名的機電控製理論專傢山形大學大久保重範教授。2005 年、2008 年分彆取得日本山形大學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專業方嚮為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王大中長期在海外學習工作,在金屬切削理論、智能機械、生體機能控製及機器人的研發等方麵積纍瞭豐富的經驗。2009年歸國進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2012 年作為訪問學者師從上海交通大學硃嚮陽教授,依托上海交通大學機械係統與振動國傢重點實驗室,從事生機電一體化、切削振動主動控製研究等工作。目前發錶SCI論文30篇,齣版專著2部,教材3部。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金屬切削有限元仿真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1
1.1.1 金屬切削有限元建模研究現狀 1
1.1.2 金屬切削有限元仿真研究進展 5
1.1.3 金屬切削有限元仿真研究發展趨勢 8
1.2 本書主要內容 9
參考文獻 10
第2章 切削理論基礎 15
2.1 金屬切削變形 15
2.1.1 切屑類型 15
2.1.2 切屑捲麯 17
2.1.3 切削變形規律 23
2.2 切削力 26
2.2.1 二維切削 26
2.2.2 三維切削 28
2.2.3 切削力變化規律 30
2.3 切削熱 32
2.3.1 切削熱的産生與傳遞 33
2.3.2 切削熱變化規律 35
2.4 刀具的失效 38
2.4.1 刀具磨損 39
2.4.2 刀具破損 40
2.4.3 刀具耐用度 41
2.5 已加工錶麵質量 44
2.5.1 錶麵粗糙度 46
2.5.2 錶層硬化 47
2.5.3 殘餘應力 48
2.6 本章小結 50
參考文獻 52
第3章 有限元仿真方法 58
3.1 金屬切削模型 58
3.1.1 材料模型 59
3.1.2 幾何模型 60
3.1.3 摩擦模型 62
3.1.4 剪切區域模型 65
3.2 有限元方法求解步驟 65
3.2.1 基本思想 65
3.2.2 求解步驟 66
3.2.3 分析過程 68
3.3 金屬切削有限元方法 69
3.3.1 拉格朗日有限元方法 70
3.3.2 歐拉有限元方法 71
3.3.3 任意拉格朗日?歐拉有限元方法 71
3.4 有限元建模中的幾個問題 73
3.4.1 分離準則 73
3.4.2 其他準則 77
3.4.3 熱傳導方程 78
3.5 本章小結 79
參考文獻 80
第4章 金屬切削死區形成機理研究 83
4.1 引言 83
4.2 刀具形態有限元仿真 87
4.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88
4.2.2 速度場分析 93
4.2.3 應力場及溫度場 94
4.2.4 殘餘應力的分布 96
4.2.5 切削力與進給力 97
4.3 穩態摩擦死區形成機理 98
4.3.1 切削死區形成 98
4.3.2 切削速度影響分析 100
4.3.3 穩態摩擦強度 102
4.3.4 有限元網格劃分 102
4.4 動態摩擦死區形成機理 104
4.4.1 有限元建模 107
4.4.2 摩擦條件類型 108
4.4.3 靜態摩擦規律分析 109
4.4.4 動態摩擦規律分析 113
4.5 本章小結 115
參考文獻 116
第5章 材料硬化對切屑形成影響的研究 122
5.1 引言 122
5.2 材料硬化率幾何模型 124
5.3 拉格朗日有限元模型 126
5.4 非穩態切削條件下有限元仿真研究 128
5.4.1 切屑形態分析 128
5.4.2 切屑的形成過程 131
5.4.3 材料硬化率分析 131
5.4.4 應變場及溫度場 132
5.4.5 應力場及溫度場 133
5.4.6 切削力與切削能量 134
5.5 本章小結 135
參考文獻 136
第6章 切屑鋸齒化程度研究 139
6.1 引言 139
6.2 鋸齒狀切屑形成機理研究 143
6.2.1 有限元模型構建 143
6.2.2 鋸齒狀切屑的形成 144
6.2.3 模擬仿真分析 146
6.3 切屑鋸齒化程度與錶麵質量研究 151
6.3.1 切屑鋸齒化程度 151
6.3.2 切屑鋸齒化程度係數 152
6.3.3 已加工錶麵質量 155
6.4 本章小結 157
參考文獻 158
第7章 切削潤滑條件對錶麵質量影響研究 161
7.1 引言 161
7.2 二維切削仿真研究 164
7.2.1 二維切削模型與切削形態分析 164
7.2.2 切削力與切削溫度 166
7.2.3 工件錶麵應力的變化分析 167
7.3 三維切削仿真研究 169
7.3.1 三維切削模型與切屑形態的對比分析 169
7.3.2 切削力與切削溫度 171
7.3.3 工件錶麵應力的變化分析 173
7.4 本章小結 174
參考文獻 175
第8章 總結與展望 178
8.1 總結 178
8.2 展望 179

前言/序言

前言

金屬切削加工是一個復雜的非穩態變化過程,具有大變形、熱力耦閤作用明顯等特徵。近百年來,許多學者在金屬這一領域做瞭大量的工作,對切削加工技術的發展起到瞭促進作用,現在還有許多不為我們所知的理論需要探索,如切削過程中多因素非綫性相互作用機理、基於熱力學理論的刀具磨損機理、鏜削顫振産生機理等尚需要進一步研究。目前,有限元仿真已能解決金屬成形仿真的相關問題,隨著有限元分析軟件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對金屬切削過程的研究已經從單因素試驗進入多因素試驗,從簡單的靜態觀測進入復雜的動態觀測,從宏觀研究過渡到微觀研究。有限元模擬仿真不僅形象、直觀,而且能很好地反映切削過程中各個參數的變化狀態。模擬仿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為金屬切削有限元仿真

研究帶來更廣闊的空間。

本書綜閤作者多年從事金屬切削的理論研究成果,藉鑒本領域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係統闡述近年來作者在本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全書由8 章構成:第1 章是全書的緒論,主要考察基於有限元理論的金屬切削機理研究的現狀,迴顧金屬切削有限元理論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展望發展方嚮,闡述本書理論研

究的基本問題;第2 章闡述金屬切削基本理論,包括切削力、切削熱、錶麵質量等相關理論問題;第3 章進行金屬切削有限元理論基本問題的探討,為後續研究奠定基礎;第4 章討論金屬切削過程中死區形成機理,包括穩態加工中不同刀尖形態有限元仿真分析,以及摩擦條件對金屬切削過程中死區形成影響的有限元分析;第5 章開展材料硬化對切屑形成影響的研究;第6 章是切屑鋸齒化程度研究;第7 章研究金屬乾濕切削加工的有限元仿真問題,通過二維和三維仿真分析,探討不同切削條件下切削機理,開展已加工錶麵質量研究;最後是全書的總結與展望。

本書在成稿過程中得到瞭國內外同仁的大力支持。著者要特彆感謝上海交通大學陳明教授,哈爾濱理工大學劉獻禮教授,華僑大學黃輝教授,東北大學硃立達教授等給予的大力幫助。在成稿過程中實驗室研究生高亞運、趙崗、張鵬飛、張嘉嘉、孔超、印佳慧等都做瞭大量的工作,感謝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術專著齣版基金的資助,使得本書得以齣版。

本書可作為機械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專業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書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科技工作者自學參考。因成書時間倉促,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請同行給予批評指正。

著 者

2017 年12月



《現代材料加工工藝與性能優化》 本書聚焦於現代材料在不同加工工藝下的行為規律及其最終性能錶現,旨在為材料工程師、工藝設計人員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套係統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指導。全書緊密圍繞材料的微觀結構演變、加工應力應變分析以及加工參數對材料性能的耦閤影響展開,力求在理論深度與工程應用之間取得精妙平衡。 第一部分:材料加工的基礎理論 本部分首先係統梳理瞭金屬材料的宏觀力學性能,包括彈性、塑性、強度、韌性等關鍵指標,並深入探討瞭這些性能與材料微觀結構(如晶粒尺寸、位錯密度、相分布)之間的內在聯係。在此基礎上,詳細介紹瞭材料在加工過程中的本構關係,如流變應力模型、熱軟化效應、應變硬化效應以及加工時效等現象,為後續的工藝模擬與優化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二部分:先進材料加工工藝分析 本書重點選取瞭當下具有代錶性的幾種先進材料加工工藝進行深入剖析。 精密塑性成形技術: 詳細闡述瞭冷鐓、精壓、滾壓等工藝的變形機理,分析瞭模具設計、潤滑條件、變形路徑等因素對材料流動行為和最終産品尺寸精度、錶麵質量的影響。特彆關注瞭材料在復雜應力狀態下的變形特性,以及如何通過優化工藝參數來控製材料的強化和軟化過程,實現高精度零件的批量生産。 高速切削與特種加工: 深入研究瞭高速切削過程中刀具與工件之間的能量傳遞、熱源分布以及材料去除機製。詳細介紹瞭不同刀具材料、幾何參數、切削速度、進給量和切削深度對切屑形態、切削力、切削溫度以及加工錶麵形貌的影響。此外,還涵蓋瞭電火花加工(EDM)、激光加工(LAM)、超聲波加工(USM)等特種加工方法,分析瞭其獨特的加工機理、優勢與局限性,並探討瞭其在加工難加工材料方麵的應用前景。 增材製造(3D打印)工藝: 重點關注瞭金屬增材製造的關鍵技術,如選擇性激光熔化(SLM)、電子束熔化(EBM)等。係統分析瞭粉末床、能量源、掃描策略等工藝參數對材料熔化、凝固過程的影響,以及由此産生的組織結構(如柱狀晶、非晶相等)及其對力學性能的決定性作用。本書特彆強調瞭如何通過優化打印參數和後處理工藝(如熱處理、等靜壓)來改善增材製造零件的緻密性、均一性和力學性能,剋服其在微觀缺陷方麵的挑戰。 第三部分:加工過程中的材料響應與性能演化 本部分將視角從工藝本身轉嚮材料在加工過程中的具體響應。 加工硬化與軟化機製: 詳細解釋瞭加工硬化(如位錯纏結、晶粒細化)和加工軟化(如動態迴復、動態再結晶)的微觀機製,並建立瞭描述這些機製的數學模型。分析瞭不同材料體係(如低碳鋼、不銹鋼、鋁閤金、鈦閤金)在不同加工條件下的硬化/軟化行為差異,以及這些變化如何直接影響材料的塑性、強度和加工性能。 加工錶麵層與殘餘應力: 深入探討瞭加工過程中工件錶麵層微觀結構的變化,包括錶層晶粒的畸變、相結構的改變以及亞錶麵層的顯微組織特徵。重點分析瞭殘餘應力(如拉伸應力和壓縮應力)的産生機理、分布規律及其對工件尺寸穩定性、疲勞壽命和抗腐蝕性能的影響。本書提供瞭量化分析和控製殘餘應力的方法,包括工藝參數的選擇和適當的應力消除技術。 加工引起的材料損傷與缺陷: 詳細介紹瞭加工過程中可能産生的各種材料損傷,如微裂紋、孔隙、夾雜物以及錶麵劃痕等。分析瞭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發展規律及其對材料整體性能(特彆是疲勞強度和斷裂韌性)的負麵影響。強調瞭通過優化加工工藝來預防和減小這些缺陷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加工參數優化與性能預測 基於前幾部分建立的理論基礎,本部分緻力於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工藝優化策略。 多物理場耦閤仿真技術: 介紹瞭如何運用有限元法(FEM)、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等先進仿真工具,對加工過程中的溫度場、應力場、材料流動場等進行多物理場耦閤仿真。通過仿真,可以直觀地預測加工過程中材料的微觀變化和宏觀性能,為工藝參數的優化提供依據。 工藝參數優化策略: 探討瞭多種工藝參數優化方法,包括響應麵法(RSM)、遺傳算法(GA)、粒子群優化(PSO)等,旨在找到最佳的加工參數組閤,以實現特定的性能目標,如最大化材料去除率、最小化加工能耗、優化錶麵粗糙度或最大化材料的屈服強度和疲勞壽命。 機器學習與數據驅動的工藝設計: 引入瞭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機器學習技術在材料加工領域的應用。通過構建經驗模型或利用深度學習模型,可以從大量的實驗數據中學習加工參數與材料性能之間的復雜映射關係,從而實現高效的工藝設計和性能預測,特彆是在處理高維度、非綫性的工藝-性能關係時展現齣巨大潛力。 第五部分:案例分析與前沿展望 本書最後通過若乾典型的材料加工案例,結閤實際生産中的問題,展示瞭如何運用本書介紹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工程難題,並對未來材料加工領域的發展趨勢進行瞭展望,包括智能化加工、綠色製造以及新材料的加工挑戰等。 《現代材料加工工藝與性能優化》是一本集理論、方法和應用為一體的著作,旨在提升讀者對材料加工過程的理解深度,掌握先進的加工技術,並最終實現對材料性能的精準控製和優化。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讀瞭《基於有限元理論的金屬切削機理研究》這本書,這本書以其嚴謹的理論框架和深入的機理分析,在我心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書中對於金屬切削過程中應力、應變、溫度以及材料失效等復雜現象的描述,藉助有限元方法這一強大的數值工具,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尤其贊賞書中在模型構建上的細緻之處,它不僅考慮瞭材料的彈塑性行為,還深入探討瞭斷裂韌性、剪切帶形成等非綫性因素對切削過程的影響。通過離散化的網格,作者將連續的切削過程分解為一係列離散的計算單元,從而能夠定量地分析刀具與工件之間的相互作用,預測切削力的大小和方嚮,以及切削熱的分布情況。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推導層麵,還通過與實驗結果的對比驗證,充分證明瞭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如何根據具體的加工對象和工藝要求,構建齣更加精細化的有限元模型,例如考慮刀具幾何形狀的微觀結構、刀具錶麵的塗層效應以及切削液的潤滑冷卻作用等。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建模流程和優化策略,對於提高切削加工的精度和效率,減少刀具損耗,從而實現綠色製造,將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評分

讀完《基於有限元理論的金屬切削機理研究》這本書,我對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入的機理分析印象深刻。書中將有限元理論這一強大的數值分析工具,巧妙地應用於金屬切削這一復雜而精密的加工過程。我尤其關注書中在模擬切削過程中刀具磨損機理方麵的論述。刀具磨損是影響切削加工效率和成本的關鍵因素,理解其機理對於延長刀具壽命和優化切削工藝至關重要。書中是否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有限元模型來模擬不同類型的刀具磨損,例如磨料磨損、粘結磨損、疲勞磨損等?是否考慮瞭刀具材料、切削速度、切削液以及工件材料等因素對磨損過程的影響?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示有限元模型如何能夠預測刀具的磨損區域、磨損量以及刀具壽命,並為刀具設計和材料選擇提供科學依據。如果書中還能進一步探討如何在有限元模型中耦閤磨損與切削力、切削熱等因素,從而實現更真實的仿真,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不可估量。

評分

《基於有限元理論的金屬切削機理研究》這本書,如同打開瞭一扇通往金屬切削微觀世界的大門。作者利用有限元方法這一強大的理論工具,對金屬切削過程中發生的復雜物理和力學現象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對書中在模擬切削過程中材料失效機製方麵的處理方式感到好奇。金屬切削本質上是一個材料被分離、變形和斷裂的過程,如何通過有限元模型準確地捕捉到剪切帶的形成、發展以及最終的斷裂,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書中是否詳細闡述瞭斷裂力學理論在有限元模型中的應用,例如采用內聚力模型、XFEM(擴展有限元法)或者其他斷裂準則來模擬材料的起始斷裂和裂紋擴展?這對於理解切屑的形成方式,預測刀具磨損和失效至關重要。我希望書中能夠通過具體的算例,展示有限元模型如何能夠準確地預測切屑的形狀、尺寸和錶麵形貌,以及如何影響工件的錶麵質量。如果書中能夠進一步探討不同切削條件下(如乾切、濕切)以及不同刀具材料(如硬質閤金、陶瓷、立方氮化硼)對切屑形成機理的影響,並給齣相應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那麼這本書將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工程應用前景。

評分

《基於有限元理論的金屬切削機理研究》這本書,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讓我重新審視瞭金屬切削這一古老而又充滿挑戰的工藝。我一直認為,金屬切削的本質是材料的塑性變形和斷裂,而有限元理論正是處理這類復雜變形問題的利器。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將連續介質力學的理論基礎與數值計算方法巧妙地結閤起來,為理解切削過程中發生的微觀現象提供瞭強大的理論支撐。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塑性應變纍積、微裂紋萌生與擴展以及切屑形成機理的分析。有限元模型是否能夠準確地捕捉到這些細節,例如剪切帶的形成過程,刀具刃口附近應力集中區的演變,以及材料在高度應變率下的行為,這都是我非常想深入瞭解的。這本書的價值還在於,它能夠幫助工程師和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切削過程中的各種影響因素,例如刀具材料、切削速度、進給量、切削深度以及切削角度等,是如何通過改變應力、應變和溫度分布,從而影響加工結果的。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運用有限元方法來優化切削參數,預測刀具壽命,甚至設計新型刀具,那麼這本書的實踐指導意義將更加顯著。

評分

這本《基於有限元理論的金屬切削機理研究》我入手已經有一段時間瞭,說實話,初看書名,我對內容有多深的理論推導和模型構建是抱有相當高的期望的。有限元方法在力學領域早已是風靡多年的利器,將其應用於金屬切削這樣復雜而精密的加工過程,其潛在的研究價值是顯而易見的。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如何將連續介質的變形、斷裂等物理現象,通過離散化的有限元網格進行模擬,並最終揭示切削力、切削熱、刀具磨損等關鍵參數的生成機製。這本書是否能夠清晰地闡述從宏觀的切削過程到微觀的材料失效,再到數值求解的整個鏈條?我特彆想知道,書中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麵,對材料本構模型的選擇、網格的劃分策略、邊界條件的設定以及接觸算法的應用等方麵,是如何進行處理的。畢竟,這些細節的妥善與否,直接關係到模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此外,對於不同加工條件下的切削機理,例如高速切削、深腔加工、難加工材料切削等,書中是否能夠提供一套基於有限元理論的普適性分析框架,或者針對不同情況提齣具有針對性的建模和求解方法,這都是我非常期待瞭解的。如果書中僅僅是泛泛而談,缺乏具體的算例和深入的理論分析,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大打摺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領我深入理解金屬切削過程中那些肉眼難以察覺的奧秘,為我解決實際加工難題提供理論指導和方法支持。

評分

坦白說,《基於有限元理論的金屬切削機理研究》這本書,在初翻閱的時候,其復雜的數學公式和嚴謹的理論推導,可能會讓一些非專業讀者望而卻步。然而,一旦你沉下心來,深入研讀,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對金屬切削現象的深刻洞察。有限元方法作為一種數值模擬技術,在這本書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應用。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將切削過程中的復雜物理過程,如材料的塑性流動、熱膨脹、應力鬆弛以及刀具磨損等,轉化為一係列離散的單元方程,並通過迭代計算求解。書中在網格劃分策略上的選擇,例如單元類型、網格密度以及網格自適應技術,對於模擬結果的精度至關重要。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如何根據切削區域的特點,如高應變率和高溫度梯度的區域,采用更加精細的網格劃分,以提高計算效率和準確性。此外,對於不同材料的切削,例如鋁閤金、鈦閤金、不銹鋼等,書中是否能夠提供不同材料本構模型的選擇建議,以及這些模型如何影響切削力的預測和切削熱的計算,這也是我非常關心的問題。這本書的真正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從理論層麵深入理解切削機理,從而為工藝優化和新工藝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評分

我對《基於有限元理論的金屬切削機理研究》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在於其能否為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理論指導。有限元方法作為一種強大的數值模擬工具,在這本書中得到瞭充分的應用。我非常想瞭解書中在構建切削仿真模型時,是如何處理邊界條件的設定以及接觸算法的選擇。在切削過程中,刀具與工件之間的接觸是非綫性的,並且存在著滑移、粘著等復雜的接觸行為。如何準確地模擬這些接觸行為,並將其與材料的變形和失效過程耦閤,對於預測切削力和切削熱至關重要。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常用的接觸算法,例如罰函數法、拉格朗日乘子法等,以及在不同切削工況下如何選擇閤適的接觸模型。此外,對於不同的加工對象,例如金屬材料的種類、形狀,以及刀具的幾何參數,書中是否能夠提供一套通用的建模流程和參數設置建議?如果書中能夠通過具體的工程案例,展示如何利用有限元仿真來優化切削參數,提高加工精度,減少刀具損耗,從而實現更高效、更經濟的切削加工,那麼這本書的實際應用價值將得到極大的體現。

評分

《基於有限元理論的金屬切削機理研究》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看待金屬切削問題的新視角。通過有限元方法,作者將抽象的物理定律轉化為可計算的數值模型,從而能夠定量地分析切削過程中的各種復雜現象。我非常好奇書中在處理材料的塑性變形和斷裂方麵,是如何選擇和應用閤適的本構模型和失效準則。金屬材料在切削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應變率和應力,其本構行為往往是非綫性的,並且會受到溫度和應變率的影響。書中是否詳細介紹瞭這些影響因素在有限元模型中的體現,例如采用Johnson-Cook模型、Perzyna模型等,以及如何通過實驗數據來標定這些模型的參數?同時,材料的斷裂是切屑形成的關鍵。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如何利用有限元方法來模擬材料的微裂紋萌生、擴展和最終的斷裂,例如通過引入斷裂韌性準則、能量釋放率或者相場模型等。如果書中能夠展示如何通過有限元仿真,來預測不同切削參數下切屑的形態和尺寸,以及如何影響工件錶麵的粗糙度,那麼這本書對於指導實際加工操作將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評分

閱讀《基於有限元理論的金屬切削機理研究》這本書,我體驗到瞭一種從宏觀現象到微觀機理的嚴謹推理過程。有限元方法作為本書的核心工具,為揭示金屬切削的本質提供瞭科學的手段。書中對於切削力産生的機理,我特彆關注作者是如何利用有限元模型來分析刀具刃口附近的應力集中和塑性變形區域。這種分析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為何在特定的切削條件下,切削力會發生變化,以及刀具所承受的載荷分布情況。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如何構建精確的刀具模型,包括其幾何形狀、材料屬性以及刃口附近的微觀結構,並將其與工件模型進行耦閤,以實現對切削過程的全麵仿真。此外,切削熱的産生及其在刀具和工件中的分布,對切削過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書中對於切削熱的有限元分析,是如何考慮材料的導熱係數、比熱容以及相變等因素的?是否能夠通過數值模擬,準確預測刀具刃口溫度以及工件的溫度場分布,從而指導刀具材料的選擇和冷卻方式的優化,這將極大地提升這本書的實用價值。

評分

《基於有限元理論的金屬切削機理研究》這本書,為我理解金屬切削過程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有限元方法作為本書的核心理論,將宏觀的切削現象分解為微觀的單元行為,從而實現對整個過程的精確模擬。我非常感興趣書中在處理切削過程中耦閤效應方麵的能力。金屬切削不僅僅是單純的力學過程,它還涉及熱、塑性變形、材料失效以及應力波的傳播等多種物理現象,並且這些現象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耦閤。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如何構建一個能夠同時考慮力-熱耦閤、塑性-斷裂耦閤等效應的有限元模型。例如,切削過程中産生的熱量會影響材料的力學性能,而塑性變形又會産生熱量。如何準確地模擬這種能量的傳遞和轉化,從而精確預測切削力、切削溫度和刀具壽命,是本書能否真正指導實踐的關鍵。如果書中能夠通過實例展示,如何利用這樣的耦閤模型來分析不同加工條件下的切削響應,例如高速切削時溫度急劇升高對材料性能的影響,那麼這本書將極具參考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